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中秋節作文500篇1
客家習俗
客家人過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稱八月節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臺,或屋前的禾坪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 過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他們的天堂。而吃東 西則是有些講究的。家長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 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餅這個傳統的、帶有普遍意義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愿望。”
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普通月餅外,有“五仁月餅”,還有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雖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但客家人始終繼承傳統飲食文化又在發展民間飲食文化,而中原遺風始終不變。
中秋節作文500篇2
提起中秋節,誰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嘛。可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卻在農歷的八月十六日。那么,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呢?吃月餅、賞月、和家人團聚……這些都已成為我們舟山人必不可少的習俗。
?在八月十六這一天,多數人家的餐桌上都會有一碗傳統小菜“芋艿鴨”。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傳說在很早以前舟山人不知有芋艿,到后來食用芋艿,這中間與明愛國將領抗倭有關。明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十六,瓊州參將俞大猷奉命在舟山圍殲倭寇,不料在離舟山不遠的海面上遭到襲擊。幸虧俞大猷指揮有方,將部隊安全撤退到普陀山附近一個小島駐扎,只是運糧船被倭寇劫走,吃飯成了問題,當時實行海禁,島嶼上居民已被強迫遷走,島已變為荒島,部隊面臨糧草斷絕的困境。士兵們餓得發慌,遍地去找可吃之物,發現沼澤地里有種野生植物,根部長有球莖,于是便挖來煮著試吃。一吃味道很好,且又耐饑。俞大猷得知后發動大家都去采挖。就靠這種球莖,俞大猷的部隊渡過了難關。所以俞大猷把這種不知名的食物取名為“遇難”。第二天,俞得到情報,那些槍糧的倭寇在普陀集結,設計水陸夾擊大敗倭寇,普陀山潮音洞畔到今留有紀念明將抗倭石刻,上鐫“明嘉靖癸丑秋,副使李文進,參將俞大猷,都司劉恩至,督兵滅倭于此”字樣。
舟山人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節作文500篇3
中秋佳節賞月,這是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家人都會團圓在一起來過節,家家戶戶都出來賞月、吃月餅。
中秋節那天早上,全家人就開始準備晚上的賞月了。晚上終于來了,一家人吃完飯后,就一起拿著月餅和果盤下樓了。
皓月當空,月亮像一個大圓盤一樣掛在天上,那邊有一條小溪,有兩個人齊坐在溪邊,賞月。看起來,那人好像很有文化,還不由得有了詩意。月光灑在溪上,一陣風吹來,溪面上泛起了一道道波瀾,遠處山上的竹林也不時傳來了一些“沙沙”的聲音,碧波蕩漾,這一夜變得更充實了。月亮邊上的云散開了些,月光普照大地,地上似乎有了一層白霜。這時我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說到這兒,我望了望天上,()發現天上的云彩各種各樣,有的像天上的飛機,有的像一輛車,在這些云彩的襯托下,月亮顯得更皎潔了。月亮上有著一些灰色的地方,這樣的美中不足,倒讓它顯得更加的亮麗,更加的有光彩了。
這時我聽見在不遠處,有幾個人正在講中秋節由來的故事。我首先聽見了一個孩子說:“從前有一只小狗狗,把月亮吃了”,之后就沒了,這是什么中秋節故事啊。另外一個小孩對大人講,“從前有一個女的上月亮上去了。”我一猜就知道,這肯定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
結果,坐在我旁邊的媽媽又跟爸爸說起旁邊別人的事了。我看見我同學在一邊,就把一個桌子搬過去,坐在上面往那邊看,他正在看月亮,還發出嗚嗚的聲音,但那不是哭聲,是一個怪聲。又刮了一陣強風,我差點從桌子上面掉下去。我回家拿了三個小的月餅。過去給那個正在怪叫的同學一個,他看見我就知道怪叫被我發現了,于是就裝作沒事一樣坐著了。
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因為是八月中旬,所以叫八月節,另外又叫團圓節。這一天非常有趣,當然不是玩得有趣,是吃得有趣。
中秋節作文500篇4
記得小時侯最喜歡過中秋,在我心目中,中秋比春節還好玩,因為可以玩火球!從我記事開始這樣的習俗就存在了,每到夜色開開來臨,就會有很多的小伙伴出門了,在家門前的馬路上把幾天前就準備好的火球點著了,然后沿著馬路,成群接隊的出去玩,膽子大點的會去田野里!
不知道是現在已經是大人了,還是怎么了發現中秋沒有小時侯好玩了,街上也沒以前熱鬧,可能是現在孩子少了,馬路寬了,玩火球的小孩也只是星星點點,記的小時侯,我家門前的馬路一眼望去,是長長的火龍,排成”一“字行,依稀記得,我把中秋節的場景寫成作文,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我作文寫的好。
我做過調查,只有我家的鎮上有這個風俗哦!應該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因為老爸老媽小時侯就經常玩!不過他們那時窮,只是用干蘆葦還是什么的扎成捆,點著了燒的,從我小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到火球了,因為火球輕巧。火球是用布包裹著棉花,在用鉛絲把它扎起來,要裹的緊些,扎成球狀,可大可小,然后把扎好的火球放在煤油或汽油里泡制,泡的久點,當然點著了火團也是最旺的,在用竹竿挑著鉛絲,拿著竹竿火就燒不到人了。昨天晚上我還看見有的小孩拿的不是火球,像是裝酒瓶的盒子,四面剪了,用透明的塑料的硬殼把剪掉的地方封上,在里面點上一支蠟燭,也用竹竿挑著,一般都是女孩子拿,因為她們膽子小而且也安全。
晚上家里還要祭拜月亮,在院中放一個桌子,對準月亮的方向。桌上放有水果,兩到三樣,月餅,還有家里做的餅,也要是圓行的,在放上酒,并倒在酒杯里。還要點上一束香。家里的每個成員依次的要對著月亮磕三個頭,還要許愿哦!向月亮訴說美好的心愿!
小時侯為了玩火球都是沒吃飯就出去了,玩了一圈回來草草的急沖沖的吃點,給月亮磕頭(對于這個還是很慎重的),祭拜完就又拿了一個火球出去了,通常在那天晚上我們都會瘋到十點才回家,而且不可以空手而歸,即使在外面拿根稻草回來也可以,還有就是如果火球還是亮的也是不可以把它帶回家的,好象這樣不吉利,反正長輩讓這么做,我們就聽著,具體是什么原因,我也不清楚,也許這也是約定俗成的分俗吧!
可能這也是我們這里最具有特色的節日了,其他的節日都和別的地方差不多!希望這種習俗能夠長久的存在!好懷戀小時侯的中秋!
中秋節作文500篇5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說起中秋的來源,坊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著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只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里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唐明皇游月宮,話說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中秋節作文500篇6
遙望明月共此時——亞洲國家中秋習俗集錦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并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節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里稱為“月見”。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于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后,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由于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獲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廢除了農歷,改用陽歷,但是現在日本各地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
越南中秋節兒童唱主角
隨著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臨近,商家之間展開的“月餅大戰”、“玩具大戰”使越南各地的節日氣氛尤顯濃烈。與中國的中秋節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節是兒童唱主角。市場上口味各異的各式月餅、千姿百態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等節日食品、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的臉上溢滿了對節日渴望。中秋節,首都河內的大小街道沿街擺賣月餅的店鋪披紅掛綠,上書“月餅”字樣的大紅燈籠高懸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種品牌的月餅擺滿了貨架。
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并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獲得獎勵。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還在節日期間組織舞獅,常在農歷八月十四、十五兩晚進行。當地人過節時或全家圍坐陽臺上、院子里,或舉家外出到野外,擺上月餅、水果及其他各式點心,邊賞月、邊品嘗美味的月餅。孩子們則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嘻鬧。
隨著近年來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習俗也悄然發生了變化。許多年輕人在節日里或在家聚會、唱歌跳舞,或結伴外出游玩賞月,增進同伴之間的了解與情誼。因此,越南的中秋節除了傳統的合家團圓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內涵,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伙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借此表示問候與祝愿。
新加坡是一個旅游國家,中秋佳節無疑是一個吸引游客的絕好機會。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
今年中秋節,在新加坡河畔矗立著一盞長300米、高4.5米,耗資7萬美元制作的祥云巨型龍燈。每當夜幕降臨,噴著水的巨型龍燈通身發光,將新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紅,場面十分壯觀。在華人的傳統聚居地牛車水,除了從尼泊爾、越南等國進口的巨型燈籠熠熠生輝之外,由1364盞小紅燈籠組成的44條小龍更是令牛車水增色不少。在新加坡頗具中華古老園林風韻的御花園,目前正在舉辦規模宏大的`夢幻彩燈會。這里既有令人們喜愛的迪斯尼系列燈飾,也有巨大的北京天壇和巨龍造型的燈飾,分外引人注目。
馬來西亞、菲律賓:華僑華人不忘中秋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游的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柜,報紙、電視臺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為喜迎中秋營造了節日氣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近日舉行了提燈籠游的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游其間,服飾鮮艷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中秋節是生活在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佳節。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唐人街27日熱鬧非凡,當地華僑華人舉行為期兩天的活動,歡度中秋節。華僑華人聚居區的主要商業街道張燈結彩,主要路口和進入唐人街的小橋上都掛上了彩幅,許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中中秋慶祝活動包括舞龍游的行、民族服裝游的行、燈籠游的行和花車游的行等,活動吸引了大批觀眾,使歷史悠久的唐人街充滿了歡快的節日氣氛。
韓國:回鄉探親
韓國人稱中秋節為“秋夕”。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韓國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他們亦叫中秋節做“感恩節”,其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寫成為“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中秋在韓國是一個大節日,會一連放3天假。民眾都會利用這段日子回鄉探親,所以每逢中秋之前一個月,韓國各大公司都會大減價,以吸引民眾購物互相贈送。韓國人在中秋節會吃松餅。
中秋節作文500篇7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大家都在月圓之夜全家人坐在一起賞月亮,吃月餅,來度過這個團圓之夜,可是,你知道么?中秋節也是有來歷的。
相傳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把人們曬得生不如死,有一個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比,他為了給人們排憂解難,就拿著弓和箭,到山上去射日。后羿把太陽射下了九個,成為人們心中的大英雄。
后來,后羿娶了一個妻子,名叫嫦娥,賢惠、漂亮,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人都羨慕這對恩愛夫妻。有許多人慕名而來,拜師學藝,因此,后羿收了許多徒弟,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有一天,后羿外出打獵,遇見王母娘娘,得到了一顆仙丹,這顆仙丹吃后能讓人長生不老,而且能成仙,后羿舍不得妻子,就讓妻子保存仙丹,不想,被徒弟逄蒙看到,逄蒙趁后羿打獵時,逼常娥交出仙丹,常娥見此情景,立即吞下仙丹。結果飛入了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為了紀念妻子,每月的8月15日,就做月餅來紀念常娥。8月15日,就成為一家人團圓的日子。到了這一天,全家人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亮,共享人間的天倫之樂。8月15恰是秋天豐收的時候,人們往往用石榴、大棗、蘋果等來紀念常娥,故又叫中秋節。
中秋節作文500篇8
我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在這些節日里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中秋節。
今年的中秋節,我家只有媽媽、我和妹妹一起過。中秋節是家家團圓的節日。可是,今年姥姥和姥爺去了住在遠方的舅舅家。爸爸也出差在外地,所以不能陪我們過中秋節了。以前,我們家總是一起去姥姥家過中秋節,今年中秋節還有一些遺憾和不習慣呢。
今天早上,媽媽從菜市場買回了許多好吃的,有月餅,香蕉、蘋果、梨、魚、肉等等。這天晚上,媽媽做了許多好吃的讓我吃。吃完美味的大餐后,我和媽媽、妹妹一起觀賞月亮。月亮明晃晃的,發出銀色的光,像一個會發光的銀盤子,而不像往日彎彎的鐮刀。欣賞完月亮,我們開始品嘗月餅,媽媽買的月餅外觀很精美,每一月餅上面都印有花紋,精致極了。不同的花紋代表著不同的口味。有肉松的、五仁的、水晶五仁的、豆沙的、紅棗的和蛋黃的。好吃極了。
雖然今年中秋節爸爸不在身邊,但是爸爸是在為石油的科研項目忙碌,為祖國做貢獻,一想到這些,我就覺得不遺憾了。
時間像流水一樣的快,美好的一天快要過去了,我真有點舍不得,我多么希望月亮不要西下,永遠的掛在天空,讓我永遠的沉浸在著幸福的中秋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