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部編版教材教案篇一
教師學科教案
[ 20 – 20 學年度 第__學期
]
任教學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級: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師:_____________
xx市實驗學校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吆喝》的教學設計
李曉華
一、回顧已知
1、師: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北京的吆喝聲? 生1:全文從兩個方面人手寫“吆喝”: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主要介紹賣什么。
生2:我覺得他說得不全面,是先從時間上介紹,后來又從內容上介紹的,生3:對,上節課就讀了時間的,從早到晚。
(有的同學以上一節課的重點閱讀內容來談,有的則以整體感知的內容來回顧)師:好吧,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繼續討論吧。(埋下一個伏筆)
二、感受一年四季吆喝聲的不同
師:默讀第4自然段,了解作者寫到了四季中哪些貨色,做上記號。生默讀勾畫。
生:春天有賣大小金魚和蝌蚪的,夏天有雪花酪,秋天有秋海棠和大柿子,冬天有葫蘆兒和烤白薯。
師:秋海棠就是大柿子。再次讀一讀,感受一下哪個吆喝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秋天賣大柿子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它有件簡繁兩種,而且詞熱鬧。課件出示寫秋天一段的文字。(秋天該賣“樹熟的秋海棠”了。賣柿子的吆喝有簡繁兩種。簡的只一聲“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實滿夠了。可那時小販都想賣弄一下嗓門兒,所以有的賣柿子的不但詞兒編得熱鬧,還賣弄一通唱腔。)師:我們先來看看簡單的吆喝吧。誰來讀一讀。生:讀“簡的只一聲‘喝了蜜的大柿子’。” 師:多甜的柿子呀!誰能讀得更甜些。生再讀,教師指導。
師:簡單的吆喝就這么有趣,復雜的吆喝更是妙趣橫生。師:讀一讀這幾句話,你從哪些詞中感受到了有趣。
生:我從“熱鬧”這個詞感受到的。熱鬧說明詞編得豐富,從很多方面宣傳自己賣的柿子。師:請同學們也把詞編得熱鬧些來吆喝一下大柿子吧。生1:快來買呀!像燈籠一樣大的柿子,不甜不要錢。生2:大柿子,比蜜還要甜啊!
師:這是從味道、個頭上在吆喝,誰再從價格上編編詞。
生3:又大又甜的柿子喲,買2送1,走過的,路過的,不要錯過啊!
生4:快來瞧啊,我家的柿子最好吃啊,快來嘗嘗啊,保管你吃了一個鄉兩個,吃了兩個想三個,來晚了,就沒有了。
師:我現在明白了,為什么那天你對我說,將來你是要進演藝界的,我還發現,你是個天生的商人。真是善于掌握顧客的心理。(適時而幽默的課堂評價)師:我們來聽聽這吆喝吧。(課件播放)詞真是熱鬧啊。全班同學齊讀這幾句話,讀出熱鬧來。
生:我還從“賣弄”這個詞看出來的。因為上文已經說了簡單的其實滿夠了,可是小販不滿足還要再顯示一自己的嗓門,好像在炫耀一樣。
師:你能從關鍵詞中體會到有趣,可見你非常善于從字里行間抓住關鍵詞。“賣弄”一詞,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精品教學教案設計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本來是帶有批評意思的(褒義詞),但是,作者在這里,是不喜歡小販的叫賣嗎?顯然不是,反而童心童趣可見哦。
(個性化的閱讀,是建立在語言文字基礎的訓練之上的,扣住關鍵的詞語進行教學,就是守住了語文課的根本。)
請你讀一讀這句話,讀出有趣來。生讀。
生:冬天的吆喝給我留下印象深刻。因為作者一聽到“烤白薯哇真熱乎”就要買,還拿到學校里大嚼一通。
師:我們來聽聽這吆喝聲吧。(課件播放)這么冷的天,聽到這樣的吆喝有什么感受呢? 生:特別想買。
師:再讀讀這幾句話(課件出示——只要兜里還有錢,一聽到“烤白薯哇真熱乎”,就非買上一塊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燙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學校還可以拿出來大嚼一通。),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作者很想買烤白薯?
生:我從“只要……一聽……非……不可……”看出來。作者一聽到這吆喝就一定會去買,不買到手不行。
師: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過這樣“只要……一聽……非……不可……”的情景?
生1:有。那一次溜冰,我特想要一個新式的溜冰鞋,可是媽媽當時很艱難,我就給媽媽打工,終于“掙”到手了。現在已經小了,都舍不得扔。師:好有感情。
生2:有一次生病,咳嗽得厲害,可是好想吃冰棍啊,終于沒有吃成,大哭了一場。那時我想,一好了,就睡在冰箱上吃個飽。師:可不能過量了。
生3:我的一個芭比娃娃,…… 生4:……
(個性化閱讀,是在遵循語言規律之上的研究,是在聯系生活實際,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感受與文本相互對照之上的研究。當我們立足于生活語言這個大文本的時候,我們學生的個性化思維才是有根之木、有本之花。)
師:請你讀一讀這句話,讀出這種非買不可的決心來。
生:他在那么冷的天,能用烤白薯溫暖自己,還可以大嚼一通,所以特別喜歡。我來讀一讀。師:作者在回顧這一段生活的時候還能聽見這樣的叫賣聲嗎? 生:不能。
師:那么,作者回顧這一段生活,把它寫下來的時候,心中怎樣感受? 生1、2、3、……:懷念、舍不得、想回到那時、對這種藝術的贊揚……
師:是啊,同學們,你們已經發現,作者是充滿感情地用文字來給我們拉開當時生活的情景的。讓我們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部分。(自然地引導學生感受字里行間的感情)
生:春天的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只用花上最少的錢就能買上十來只蝌蚪。吆喝的人一定會把這些叫出來,吸引我們 師:請你來讀一讀吧。
師:全班一起讀這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再請四位同學分讀春夏秋冬的句子。生讀。
三、感受吆喝的各種方法。
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5—6自然段,看看哪種吆喝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自讀。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精品教學教案設計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生1:“栗子味的白薯”和“蘿卜賽過梨”最吸引我。我們都吃過梨,梨是很好吃的,又脆又甜。這里說蘿卜比梨還要好吃,說明蘿卜非常好吃。
生2:栗子就是板栗吧,白薯如果像板栗一樣甜,那多么好吃啊。師:這是借甲物形容乙物。(板書——借甲物形容乙物)誰來讀讀這句話。生3:“小玩意兒賽活的”很吸引我。這個小玩具居然比活的還要好。師:請你讀一讀這句話。(生讀)這是采用的夸張的方法。(板書——夸張)生4:買山楂的很吸引我。因為他喊“就剩兩掛啦”,別人一聽很擔心快沒有了,就會去買,其實還有很多山楂。
師:你從哪個詞看出還有很多山楂。生4:從“掛滿”這個詞看出來。
師:多有戲劇性呀!就像在一個大舞臺上的情景。請你讀一讀著句話,讀出這種戲劇性來。(板書——戲劇性)生5:(不舉手,脫口而出):哦,就是前一篇課文,梅蘭芳在舞臺上的表演的女英雄。生6:你只能說好像,但不能說就是。讀起來都不太一樣,我來讀一讀。生6讀(引來一片笑聲)。
師:很不錯,能聯想到剛剛學過的課文。
生7:賣蕎麥皮的很吸引人。因為他先是“喲”一聲,把你怔住,然后才用男低音唱出“蕎麥皮耶”,就好像惡作劇一樣。師:這是用聲音的變化來吸引人。(板書——聲音的變化)請你帶上自己的體會讀讀這段話。生1、2、3……紛紛起來讀,腔調各有不同。(學生很興奮,覺得讀來很好玩兒。)生:“葫蘆兒--冰塔兒”這一句,很形象。他把葫蘆像冰塔兒一樣的形容出來了。
師:看來你能想象這一句,其他同學呢?來,看這里——(師在黑板上畫圖,黑板上出現一根直線把像寶塔一樣的葫蘆給穿起來簡筆畫。)
(老師對文本的鉆研,老師的個人才華的體現,形成有個性化的老師,才能啟發出個性化思維的學生)
師: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語)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找出幾例,相互交流,體會其中的意味,在對你的同座吆喝吆喝。(一片吆喝聲起)
師:這些小販運用了夸張、借甲物形容乙物、戲劇性、聲音的變化的方法來吸引人。是不是只有這幾種方法呢?其實還有很多很多。請同學們看看大屏幕——“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所以也得變著法兒吸引顧客。”如果去掉這一段的第一句話,好嗎?(在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來感受吆喝的同時,緊緊圍繞課文的要旨,守住根本,忠實文本。)生:不好。如果去掉了,會覺得很突然。第一句話是概括地寫出了這一段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句子都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
生:這句話告訴我們,其實還有很多的法兒,作者在這里只是舉了幾個例子。師:看來這句話很重要哦!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再次感受它的重要作用。生讀。
師:這些吆喝者只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沒受過高等教育,卻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對吆喝、對生活進行著藝術創造,吆喝真是語言的藝術。讓我們再來回味那韻味十足的吆喝聲。(課件播放)四、吆喝的現狀
師:北京現在的吆喝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大家快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了解一下。生:這種戲劇性的叫賣沒有失傳,但是只剩一種了。我覺得很可惜。生:我覺得還剩一種,是幸運的。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精品教學教案設計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生:只有一個賣冰棍的,作者感到很遺憾吧。
師:是啊,嗯,你是個很細膩的孩子,能感受到作者的心理。同學們,昨天,我們不是都去做了一個調查么,在你的家鄉還有吆喝嗎? 生1:有擦鞋的。“擦鞋(武漢方言,鞋發hái音)來,擦鞋來。”(笑聲一片。)
生2:有磨剪刀的。(唱)“磨剪子咧,鏘菜刀” 生3:“回收彩電、冰箱、空調、熱水器……” 生4:“重慶鹵雞蛋,一塊錢三個,味道好的很!”
師:啊,你們收集到這么多啊。老師昨天啊,也去了媽媽家里,從媽媽那里也聽到了很久以前的吆喝,可惜,當時沒有錄音。生:那你就叫嘛。(學生附和)
師:好吧。這是給過去的木桶加固的一種吆喝,是一種叫“箍”(板書)的鐵圈。(深呼吸提氣,學生笑。)“打——箍啊,打——箍啊……”(學生興起,場面一片打箍聲。)(師生關系和諧,其樂融融。)
師:大家可以繼續了解家鄉的吆喝,并做好記錄。吆喝其實是一種民俗文化遺產,是一種街頭廣告,有其獨特魅力。可隨著時代發展,這類廣告在逐漸消失。如果時光倒流幾十年,我們這兒的大街小巷,人們經常可以聽到這種商販叫賣的吆喝聲。如今,這些清脆悠揚的叫賣聲大多已經淹沒在都市的喧囂中,要不是你們爺爺奶奶們還健在的話,它們就可能永遠地消逝了。知道嗎?你們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義的事啊!你們昨天做的,是搶救我們本土的文化遺產事啊!只不過我們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將采集到的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來,那才是大功一件呢。大家愿意嗎? 生齊呼:愿意。
(個性化閱讀的一個特征是自主性。何謂自主?就是在閱讀活動中要以學生自己的研讀為主,要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考,自己來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活動建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
師:可是,顯得非常雜亂的街頭叫賣,怎么才能有條理的寫下來呢,怎么才讓渡的人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呢?你能從我們這篇課文上,找到方法嗎?(師指板書提示)
(巧妙地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個體的感受,從部分回到整體,也從內容過渡到方法。)生1:可以從吆喝沒個停和變著法兒吸引顧客這兩方面來寫吆喝。生2:沒個停就是剛才我說的啊,時間上的從早到晚,一年四季。
生3、變著法兒,有夸張的、借甲物形容乙物的、戲劇性的、聲音變化的。生4、也有作者還沒有舉出例子來的。
師:你們真會讀書,又很快就會模仿了。看來,這一節課剛開始,同學們對于課文的內容,已經在現在有了一個明確地認識了。(照應前面的伏筆)
那,我們收集的材料,可以簡單的記錄為一句一句的,也可以如課文這樣寫下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記錄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武漢的方言,是其中的一大特色啊。
師:同學們,今天啊,在你們的身后,來了許多顧客,你們,能不能走到他們中間去,把你知道的吆喝,吆喝給他們聽,或者,也向他們請教和收集武漢地方過去的哪些吆喝呢?(生有些愕然,很快興奮起來,走入后面的老師中間去。頓時,叫賣聲聲,熱鬧非凡。)師:一聽到吆喝,我們仿佛回到往昔,看到了那一群群走街串巷的身影;仿佛感受到了作者那深沉的懷想;仿佛體會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就讓我們在那吆喝聲中結束這節課。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部編版教材教案篇二
精品
教學
教案設計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師學科教案
[ 20 – 20 學年度 第__學期
]
任教學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級: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師:_____________
xx市實驗學校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精品教學教案設計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北師大版數學《街心廣場》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第八冊p42~43 學情分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小數乘法中的第三課時,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整數,了解了小數的意義,知道了小數點位置移動所引起的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節課本以如何計算地板磚面積設凝,引發學生思考,在比較中發現積的變化規律,從而發現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與兩個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經歷探索小數乘法計算方法中確定積的小數位數的過程,使學生更進一步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教學目標分析:
1、結合實際情況,探究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2、學生經歷探究關系的過程,滲透觀察、比較和觀察的能力。3、初步溝通整數計算和小數計算方法,體會“轉化”的思想。教學重點:明確積的小數位數和乘數小數位數的關系。教學難點:理解乘數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的推導過程。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誘導試學(課件出示街心廣場情境圖)
誘導: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精品教學教案設計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師:這是美麗的街心廣場,街心廣場的中間是花壇,花壇周圍鋪滿了地磚.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你從圖中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我發現街心廣場、花壇、地磚都是長方形的。
生2:我還知道了它們的長和寬.街心廣場長 30米,寬20米;花壇長3米、寬2米;地磚長0.3米、寬0.2米.師:你們還想知道什么?
生:(1)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2)花壇的面積?
(3)地磚的面積?
試學:請同學們試著計算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花壇的面。
檢測:生匯報:(學生匯報的同時教師板書)
(1)街心廣場的面積為:30×20=600(米2)
(2)花壇的面積為:3×2=6(米2)
師:地板磚的面積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一下,想一想怎樣計算0.3×0.2,然后四人一小組,互相交流一下你們各自的想法。
生1:我們小組是把0.3米變成3分米,0.2米變成2分米,3×2=6(分米2)=0.06米
生2:因為0.3、0.2是小數,我們不會計算,變成3和2就可以計算了。
師:其他小組還有不同意見嗎?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精品教學教案設計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學生紛紛搖頭)
師:下面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式子:
街心廣場面積: 30×20=600(米2)
花壇的面積:
3×2=6(米2)
師:看一看長與長之間、寬與寬之間有什么關系?請小組同學討論交流一下。
生1:我們小組發現:這兩個長方形的長有關系,從30→3,縮小到原來的1 / 10。
生2:我們小組發現寬從20→2,寬縮小到原來的1 /100。
師:同學們對這兩個式子中的長、寬進行了比較,現在我們比較一下(1)和(2)兩式的面積,看一看有什么發現?
教師指板書:30 ×
20 = 600
×
= 6
生:面積從600→6,面積縮小到原來的1/100。二、引導探索
(1)師引導:同學們的發現非常正確,你們能不能用剛才的方法,比較一下0.3×0.2=0.06和3×2=6,看一看它們的面積之間會有什么關系?
生:長.寬分別縮小到原來的1 / 10,面積就縮小到原來的1/100,所以0.3×0.2=0.06
師:從剛才的比較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發現了乘數變化積也變化。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精品教學教案設計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師小結:剛才我們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分別計算了“0.3×0.2” 的積都是0.06。
(2)探索感知規律
1.試一試.你們能不能用我們剛才發現的規律,做一做下面兩組題,做完之后相鄰兩人互相交流一下,你們發現了什么? (1)4×3=
(2)13×2=
4×0.3=
0.13×2=
0.4×0.3=
0.13×0.2=
師:“0.4×0.3”的積是多少?怎樣得到的?
生:第一組中最下面一個算式與最上面一個算是比較,4
和3分數縮小到原來的1/10,所以,積“12”也應縮小原來的1/100,所以等于0.4×0.3= 0.12。
師:“0.13乘0.2”的積是多少?
生:0.13×0.2與比13×2比較,從13到0.13縮小到原來的1/100,從2到0.2縮小到原來的1/10,所以積應縮小到原來的1/1000,0.13×0.2的積是0.026。
2.課本44頁填一填.完成之后獨立思考一下,你又發現了什么?然后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你們的發現。
師:說一說填的結果。
生:報結果。
師: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我們發現兩個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精品教學教案設計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師:能舉一個例子說明一下嗎?
生:如“0.13×0.2”第一個乘數是兩位小數,第二個乘數是一位小數,積就是三位小數。
師:你們與他們的發現相同的嗎?
生:相同
(3)歸納
總結
規律以后我們計算小數乘法時,先按照整數乘法計算,然后再看兩個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在積中從右向左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就可以了。
如“0.3×0.2”可以用豎式計算。(教師板書乘法豎式)
0.3
×
0.2
計算時可以先算3×2=6,再看兩個乘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在積中從右向左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就可以了,0.3×0.2=0.06。
三、
開導活學師:下面利用我們發現的規律
1.完成p43練一練一題,完成后與同伴互相交流。
2.利用我們剛才發現的規律,還可以幫助淘氣解決一個問題呢!完成p44第2題。
(全班反饋)重點討論錯誤的情況。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精品教學教案設計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3、課堂練習
看看你學的怎樣?判斷積是幾位小數。(學生能說清
“ 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有幾位小數。”)
0.78×0.3
1.53×2.25
16.7×18.2 0.001×0.01
15×0.723
0.05×0.05
4、淘氣也學了今天的知識,可他使用計算器時遇到了困難,請你幫幫他。書43頁練一練2(說依據——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有幾位小數。)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部編版教材教案篇三
精品教學教案設計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師學科教案
[ 20 – 20 學年度 第__學期
]
任教學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級: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師:_____________
xx市實驗學校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精品教學教案設計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句子
內蒙古涼城一小
張志平
教學目標:
初步掌握句子的構成,句式變換。
教學重點:句式變換。教學過程:
導入:
句子作為基礎知識的第四部分,由于它包含內容較多,涉及面較廣而成為各類命題考試的熱點,加強對句子的理解、辨析、積累和運用,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學習水平,從而較好地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為此我們要認真掌握以下知識。
一、句子類型:
句子是由詞或詞組構成的,能夠表達完整意思的語文單位。按照句子的用途和語氣,一般把句子分為四種類型: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注意要領:要注意區分各類句型的特點(語氣及標點符號)。1、陳述句:
告訴別人一件事的句子是陳述句,具有平而略降的語調,書面句末使用句號表示。也是使用得最廣泛的句子。
1)肯定陳述句。用來肯定某一事實的的句子。
例如:王明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2)否定陳述句。用來否定某一事實的句子。
例如:(1)“……不……”式。衣服洗得不干凈。
(2)“……沒有(沒)……”式。他沒有做完作業。
他沒說。
3)雙重否定句。用雙重否定來表示肯定的意思。
例如:(1)“不……不……”式。他不敢不來。
(2)“沒有……不……”式。沒有一個人不怕他。
(3)“非……不……”式。我非把這本書讀完不可。
2、疑問句:
向別人提出問題的句子。有表達疑問語氣的語調。句末使用問號。朗讀時語調上升。
如:“你吃過飯了嗎?”
“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3、祈使句:
用來要求或希望別人做什么事或者不做什么事的句子。句末用句號,語氣較強的用感嘆號。朗讀時語調下降。
如:“快把書遞給我。”
“禁止隨地吐痰!” 4、感嘆句:
表示某種強烈感情的句子叫感嘆句。句末用感嘆號。朗讀時多用降調。
如:“我們是多么高興啊!”“長城是多么雄偉啊!” 二、擴句和縮句:
擴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添上適當的詞語,加以修飾、限制或補充,使句子表達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精品教學教案設計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更明朗、生動。
擴句一般采用局部擴句法。即把句子分成兩部分,先擴前面部分,再擴后面部分。如:“小明讀書”,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補充小明是誰,與我的關系,這樣前面部分可擴充為“我的同學小明”;后面部分可補充“在什么地方”“怎樣讀書”,這樣后半部分可補充為“在教室里認真地讀書”。全句擴為“我的同學小明在教室里認真地讀書”。
擴句不能改變句子的原意。擴句時要根據表達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分,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詞語,不要前后重復,也不要改變原句的意思。在完成擴句作業或試題時,如果對擴充部分有具體規定的應按規定擴句,如沒作規定的,擴充內容一般不少于兩處。
縮句則是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句意更簡潔。
如“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的小麻雀無可奈何地拍打著翅膀。”經過縮句,抓住句子主干“小麻雀拍打著翅膀。”就知道這句子是寫小麻雀的。縮句還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句子是否正確。如:“我們班光榮地被評為‘文明班級’的稱號。”一句,經縮句成為“我們班被評為稱號。”這就容易發現句子存在詞語搭配不當的錯誤。
縮句一般可采用這樣的步驟:1、去掉枝葉。先把起修飾作用的“……的”、“……地”、“……得”的內容刪掉;2、分辨句式。先看句子講什么,然后畫出主語“誰”或“什么”,再畫出“干什么”、“怎么樣”或“是什么”,把其余的去掉;3、把畫出的部分連起來讀讀,看句子是否還有表修飾或限制的詞,如果有,再刪去;4、看句子是否完整;5、看原句的意思是否改變
注意要領:擴句和縮句之后,句子的意思都不能改變。按要求擴寫句子。
例:汽車奔馳。一輛汽車在寬闊的公路上飛速奔馳。1同學們()回答()問題。2、田野上開滿鮮花。()的田野上開滿了()的鮮
3、我游覽了西湖。(我怎樣游覽的?游覽了怎么樣的西湖?)4、太陽升起來了。(怎樣的太陽?從什么地方?怎么樣升起來了?)縮寫下面的句子。
1、一條清澈的小河奇跡般地出現在我的眼前。
2、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舊年的大年夜里悲慘地凍死了。 3、前天氣象臺發布了北方強冷空氣即將南下影響我省的消息。4、一位年輕的臺灣教師正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的文字。5、柔嫩的柳條在春風中不停地擺動。三、句式變換
句式變換主要有①“把”字句與“被”字句互換;②陳述句與反問句互換;③雙重否定句與肯定句互換;④引述句與轉述句互換等幾種形式。
注意:無論怎樣變換句子,變換后的句意要與原句保持一致。
1、“把”字句和“被”字句:
一般陳述一件事情,可以用陳述句,也可以用“把”字句和“被”字句。如“他弄臟了衣服。”“他把衣服弄臟了。”“他的衣服被弄臟了”這三句話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變了,使用的場合和效果也有差別。
陳述句與“把”字句、“被”字句互改的方法是:先找出句中的兩個稱謂,(誰或什么)并確定它們之間的主動與被動關系。再根據要求完成句子。如“一陣猛烈的炮火,摧毀了敵人堅固的工事。”改為“把”字句可將“敵人的堅固的工事”提到“摧毀了”的前邊,并加入“把”字;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精品教學教案設計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改為“被”字句可把“敵人堅固的工事”提到“一陣猛烈的炮火”前面,并加入“被”字。練習:把下列句子改為“把”字句和“被”字句。1.爸爸丟了舊報紙。
“把”字句:
“被”字句 :
2.小紅認真地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 “把”字句:
“被”字句 :
3.熊熊大火燒著了他的衣服。
“把”字句:
“被”字句
2、陳述句與反問句 一個意思可以用陳述句表達,也可以用反問句表達。兩個不同的句式,表達的意思相近,但語氣不同。
如:“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呢?”“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真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這兩句話中,第一句是反問句,第二句是肯定句,兩句話的意思基本相同。1、陳述句改反問句要注意三點:1、詞語的變化。如果陳述句是肯定的意思,可加入“難道……不……”或“怎能……不……” ;如果陳述句是否定的意思,則加入“難道……”或“怎能……”,再將原句中否定的意思改為肯定的意思。2、標點的變化。陳述句改反問句后一定要將句號改為問號。3、語氣的變化。陳述句改反問句后要添加疑問詞。如果添加的是“難道……不……”或“難道……”則疑問詞為“嗎”;如果添加的是“怎能……不……” 或“怎能……”,則疑問詞為“呢”。
2、反問句改陳述句與之相反:1、詞語的變化。如果反問句是肯定的意思,則去掉“難道……不……”或“怎能……不……” ;如果反問句是否定的意思,則去掉“難道……”或“怎能……”,再將原句中肯定的意思改為否定的意思。2、標點的變化。反問句改陳述句后一定要將問號改為句號。3、語氣的變化,反問句改陳述句后一定要去掉疑問詞。一、將下列陳述句改為反問句:
例:瀏覽了長城,我受到了教育。
瀏覽了長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
1、讀了《桂林山水》一課,我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2、這里的工作這么重要,我不能離開。
3、這個故事使我感動流淚。
4、這本書是你的。
5、這場決賽,不能讓祖國再次蒙受屈辱 二、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1、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2、難道我們播下的種子不會在自己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嗎?
3、老師對我的教導,難道我會忘記嗎?
4、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5、這時候天快黑了,你還過岡,豈不枉送自家性命? 3、陳述句與感嘆句:
一個意思可以用陳述句表達,也可以用感嘆句表達。兩個不同的句式,表達的意思相近,但語氣不同如:“它閉息凝視,一定要把老鼠等出來。”“它閉息凝視,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這樣句式變了,意思卻未變。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
精品教學教案設計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陳述句變為感嘆句,要加表示強烈感情的詞語和表示感嘆的語氣助詞,并將句號變成感嘆號;反之,感嘆句變為陳述句,就要去掉表示強烈感情的詞語和表示感嘆的語氣助詞,并將感嘆號變成句號。如:“我向往北京。”改為感嘆句“我多么向往北京啊!” 練習:將下列陳述句改為感嘆句。
1、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2、王娟的歌聲十分動聽。3、母親對我的囑咐,正是祖**親對我的期望。4、引述句與轉述句的互換:
引述句是直接引用別人的語言,即把別人的語言和語氣完整地再現出來;而轉述句是另一個人把說話的意思轉達給別人。引述句與轉述句的互換要注意以下幾點:1.標點符號的改變:引述句改為轉述句,冒號和引號要改為逗號;轉述句與引述句,要加上冒號和引號。2.人稱的變化:引述句改為轉述句時,說話人即第一人稱“我”要改為第三人稱“他”或 “她”;轉述句與引述句,第三人稱“他”或 “她”,應改為第一人稱“我”,說話內容涉及第一人稱應改為第二人稱。練習作業:按要求改寫下列句子。1.美麗的姑娘說:“我是智慧的女兒。” 改為轉述句:
2.媽媽笑者對我說:“你真是我的乖女兒!” 改為轉述句:
3.老師說:“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改為轉述句:
4.魯肅對我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幫得了你的忙。” 改為轉述句:
5.媽媽對我說,她今天加班,要我放學后去奶奶家。 改為引述句:
6.小蘭把蘋果遞給了我,說我幾天沒喝水了,蘋果應由我吃。 改為引述句:
7.媽媽對我說:“我來給你燒飯。” 改為轉述句:
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炬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