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絨花主持開場詞 絨花的主持詞篇一
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雪絨花也叫火絨草,是一種原產于歐洲的高山植物。它的葉面覆蓋有白色的絨毛,開花的時候,小花的四周也環繞著白色的苞片,遠遠看去,就像一層薄薄的雪覆蓋著它,所以當地的人們叫它薄雪花、雪絨花,它生長在高山上,只有勇敢的人、堅強的人才能見到它們美麗的身影。如今雪絨花已經成為奧地利的國花。
《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曲作家理查德.羅杰斯和劇作家奧斯卡.哈莫斯坦于1959年合作完成。1965年改編成同名電影,同年獲奧斯卡金像獎。
故事描寫修女瑪利亞活潑好動,與沉悶的修女生活格格不入,院長嬤嬤認為她不適合當修女,遂把她介紹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師。
上校家共有兩男五女七個孩子。瑪利亞以她的善良、體貼,贏得了孩子們的心。
當德國法西斯入侵他們的祖國后,上校一家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機智地擺脫了德國人的嚴密監視,前往瑞士。
《雪絨花》這首歌曲,在劇中共出現兩次。
第一次是上校帶了客人到家里做客,瑪利亞和孩子用歌聲表示歡迎。優美、抒情的歌聲把上校和客人都驚呆了。孩子們請求父親也表演一首歌曲,孩子們圍坐在父親周圍,上校懷抱吉他,演唱了這首《雪絨花》
德國軍隊入侵上校的祖國后,上校和馬里亞決定帶著孩子們逃出魔掌,到自由的國度。在告別祖國的音樂會上,上校全家深情地再次演唱了這首歌曲。當《雪絨花》這首象征祖國的歌曲回蕩在劇場時,全場聽眾的心都沸騰了,懷著對祖國的熱愛,大家都隨著高唱起來,使敵人感到恐懼。
歌曲為c大調3/4拍,單二部曲式。歌曲的第一部分,好似在低聲訴說著純潔的雪絨花在窗外盛開的美景;第二部分由“景”轉“情”,由對雪絨花的贊美,轉向對在德寇侵略占領下的祖國深深的祝福?? 2.學情分析
我校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讀譜知識和識譜能力,能視唱這首歌曲的旋律。他們喜歡唱歌,能在老師指導下比較準確地演唱歌曲。但是他們的合唱能力欠缺,應加強指導。這首歌曲是外國電影的插曲,因為他們當中大多數孩子沒有接觸過這部外國影視作品,所以對他們而言體會歌曲中蘊含的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他們不太容易體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對他們而言有一定的難度。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體驗電影音樂,增強學生對影、視音樂的興趣,培育學生自信、合作等人文素養,彰顯音樂作為人文學科的重要功能,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感。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聆聽、視唱、分析、比較等手段學習歌曲旋律,感受兩個樂段的不同情緒。
2、學生運用聆聽的方法,感受二聲部合唱的效果;在合唱過程中運用聆聽的手段控制自己的音準。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電影音樂及電影音樂的特點、作用。
2、能視唱歌曲,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3、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做到準確和諧地演唱這首二聲部合唱歌曲。
4、培養學生自然、有表情地歌唱的技能,提高合唱能力。①通過欣賞、學唱、教學重點
了解和掌握歌曲《雪絨花》的演唱情緒的變化及合唱的優美和諧的旋律。再了解電影音樂藝術中的作用并能聲情并茂地演唱電影音樂。教學難點
唱好二聲部及歌曲高潮部分的節奏處理。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階段目標】聆聽樂曲,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了解雪絨花這種植物。
1、教師播放用薩克斯演奏的《雪絨花》提問:你知道這首樂曲的名字么 ?你感覺樂曲是什么情緒?
估計有學生能說出樂曲的名稱,他們能說出樂曲是抒情的情緒。
如果學生不能說出音樂的名稱,教師揭示:這首樂曲是用薩克斯演奏的歌曲《雪絨花》的旋律。
2、師:你們見過雪絨花是什么樣子嗎?下面老師給大家看一下。(多媒體展示雪絨花的圖片)
這種花是雪絨花也叫火絨草,是一種原產于歐洲的高山植物。它的葉面覆蓋有白色的絨毛,開花的時候,小花的四周也環繞著白色的苞片,遠遠看去,就像一層薄薄的雪覆蓋著它,所以當地的人們叫它薄雪花、雪絨花,它生長在高山上,只有勇敢的人、堅強的人才能見到它們美麗的身影。如今雪絨花已經成為奧地利的國花。
二、簡介電影
【階段目標】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引起學習歌曲的欲望。
1、簡介電影《音樂之聲》的獲獎情況
教師:《雪絨花》是電影音樂劇《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歌曲。《音樂之聲》是作曲家理查德羅杰斯與劇作家奧斯卡哈默斯坦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1965年改變成同名影片,同年該影片獲奧斯卡金像獎。
2、簡介《音樂之聲》故事情節
故事描寫修女瑪利亞活潑好動,與沉悶的修女生活格格不入,院長嬤嬤認為她不適合當修女,遂把她介紹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師。
上校家共有兩男五女七個孩子。瑪利亞以她的善良、體貼,贏得了孩子們的心。當德國法西斯入侵他們的祖國后,上校一家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機智地擺脫了德國人的嚴密監視,前往瑞士。
3、介紹《雪絨花》這首歌曲在影片中出現的場景
教師:《雪絨花》這首歌曲,在劇中共出現兩次。
第一次是上校帶了客人到家里做客,瑪利亞和孩子用歌聲表示歡迎。優美、抒情的歌聲把上校和客人都驚呆了。孩子們請求父親也表演一首歌曲,孩子們圍坐在父親周圍,上校懷抱吉他,演唱了這首《雪絨花》
三、學習歌曲
1.播放影片中《雪絨花》視頻提問
【階段目標】感受歌曲的抒情優美的情緒,熟悉旋律。
提問:
(1)上校演唱歌曲時的情感是怎么樣的?通過什么來表現?
(2)《雪絨花》是采用幾拍子寫的,找出歌曲多次重復的旋律和高潮部分。2.學習曲譜 【階段目標】通過視唱曲譜,準確把握歌曲旋律。能背唱第一聲部旋律(1)出示歌曲《雪絨花》曲譜,再聽教材歌曲范唱
教師提問:
①這首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
②通過看譜例你知道歌曲的拍號和調號么? 預計學生能回答出歌曲是3/4拍,c調。③請同學說出3/4拍的含義,試著劃出指揮圖示。④教師提問:大家還記得c大調do的位置么? 預設:學生能說出c大調音符的唱名位置。
(2)請學生跟著鋼琴視唱第一樂段第一聲部旋律,教師提出要求:
①請大家注意每個樂句的最后一個音時值是幾拍?(學生能答出是三拍),我們要唱足三拍。
②在學生唱旋律的時候注意糾正學生唱不準的音(估計學生第一樂句5到2五度音程容易唱不準,可以通過師生接唱5-2兩個音來進行強化練習。)③學習第二樂段第一聲部
注意第二樂段第一小節的休止符處演唱準確,還要注意做到音斷氣連。(3)學習歌詞
①請學生朗讀歌詞,說一說雪絨花有什么特點? ②教師范唱,提問這首歌曲的詞曲對位有什么特點? 學生:這首歌曲基本上是一字一音。③加上歌詞演唱并通過情感對比進行分段。學生:隨鋼琴演唱這首歌。(4)學生學唱第二聲部,①師生進行合唱訓練 【階段目標】通過親身參與與老師合唱感受合唱的效果
這首歌曲是一首合唱歌曲,下面老師唱第二聲部,請大家唱第一聲部,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合唱的效果。
(學生說自己感受的合唱的聽覺效果)②學習第二聲部旋律。
③全班同學分成兩個聲部,第一聲部唱歌詞,第二聲部唱旋律分句進行合唱練習。④加入歌詞分聲部演唱。3.歌曲處理
【階段目標】能夠用圓潤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合唱這首歌曲時做到聲部和諧自然。
①我們知道,一首歌曲,如果從頭到尾都用一種感覺,一樣的力度來表現是不會有感染力的,歌曲旋律平穩優美,你覺得哪一句是激動的呢?(預計學生能說出第二樂段的第一句是歌曲的高潮部分要加強力度。)
補充:我們把三拍子的強弱關系唱得明顯一點。同學們再思考一下當時上校的心情如何?(激動、開心、欣喜),讓我們也帶著這種情感將這首歌唱一遍。德國軍隊入侵上校的祖國后,上校和馬里亞決定帶著孩子們逃出魔掌,到自由的國度。在告別祖國的音樂會上,上校全家深情地地再次演唱了這首歌曲。當《雪絨花》這首象征祖國的歌曲回蕩在劇場時,全場聽眾的心都沸騰了,懷著對祖國的熱愛,大家都隨著高唱起來,使敵人感到恐懼。
②教師彈琴和學生共同演唱,同時把兩種不同風格演唱《雪絨花》的感情表現出來,唱出對祖國的愛意。
三、拓展
【階段目標】通過欣賞電影中的其他作品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
在影片《音樂之聲中》還有很多經典的歌曲。比如《哆來咪》,教師投影出示《哆來咪》劇照和《孤獨的牧羊人》下面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首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歌曲《孤獨的牧羊人》。教師投影播放《孤獨的牧羊人》視頻。講述這是上校帶著男爵夫人來到家中做客瑪利亞和孩子們為父親和客人表演木偶劇時演唱的。
提問:你感覺這首孤獨的牧羊人是什么情緒的?(學生能說出歌曲的情緒是比較歡快活潑、并帶有詼諧幽默的風格)。在這部經典的電影中還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你能說出歌曲的名稱和演唱的場景么?
四、
總結
布置課后作業播放薩克斯演奏的《雪絨花》,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歌曲《雪絨花》大家還記得這是哪部電影中的插曲么?(學生回答《音樂之聲》,這是一首英文歌曲,我們的音樂書上有英文的歌詞,老師給大家布置一項作業:請大家向英語老師請教學習英文歌詞,我們下節課來演唱英文歌詞,好么?在音樂聲中結束本堂課教學。
絨花主持開場詞 絨花的主持詞篇二
《雪絨花》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老師們,大家上午好。我是育才小學的音樂教師楊蘭。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雪絨花》。
一.說教材
首先是大綱分析。根據要求:小學五年級學生能夠結合影視片,表述對音樂背景或主題音樂的認識,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讓每個學生能在寬廣的藝術領域中發展自己的創造性潛能。然后是教材分析,歌曲《雪絨花》選自人教版音樂第十冊,主要內容是學唱歌曲《雪絨花》.歌曲介紹:《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著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這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托了主人公對親人對祖國深深的懷念和祝福。
根據本課的教材和學情,結合新大綱要求,我制定了本課的
教學
目標:1.知識目標: 1〉、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及音樂的情感。2〉、指導學生怎樣有感情的演唱《雪絨花》。2.技能目標: 1〉、掌握控制好氣息,唱好中強、中弱及休止符所標記的音符。2〉、培養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能力。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使學生體會到音樂在戰爭年代的作用,增強民族自豪感。本課的重難點
1.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雪絨花》。注意掌握好x-|和xo ox x |節奏。
2.教學難點:新大綱指出,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貫徹以審美為核心的指導思想,只要有音響就要伴隨著情感。學會唱歌不是目的,要把培養情感和審美滲透到音樂之中,所以本課的難點是對作品情感的表現和培養。
3.教學關鍵是聽唱結合,鼓勵學生用心體會,積極參與,師生互動 。
二.說教法
因為用多媒體制作的圖像動靜結合,神形兼備,從而更容易理解,所以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聽唱可以開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從音響中獲得,所以我采用了聽唱教學法。現代教學離不開多媒體,所以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法。由于音樂具有不確定性,每個學生的感受不一定相同,所以我采用了啟發開放式教學法。其中聽唱教學法為主,其他教學法為輔。
三.說學法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唱為本,重情感.美感,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及其自由發揮,從而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并且妙趣橫生。如果學生出現偏差,有不恰當之處教師適當點撥一下,本節課力求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讓學生自己領悟,自己歌唱,最后達到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作品的意境、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熱情,本課教學環節進行如下設計:發聲練習(3)——故事導入(3)——參與性展開(8)——深入學習歌曲(20)——升華與拓展(6)。以下是詳細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讓學生聽著《雪絨花》的伴奏音樂,緩緩的走進教室。一是讓學生一進教室就充分感受到音樂氛圍的濃厚,同時也是讓學生在剛開始就對歌曲的旋律有所熟悉。然后是發聲練習。這首歌的節奏較為緩慢,所以要求學生要正確運用歌唱氣息。
2、在情景導入環節中五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大了一些,已不像小一點的孩子上課時那樣好動,于是我安排了由教師用抑揚頓挫的語氣講故事: 70多年前的奧地利薩爾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性格活潑、美麗善良,喜歡唱歌,會彈吉它。一天 瑪麗亞來到一位退役的海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從介紹《音樂之聲》的劇情入手,講到這里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影片產生好奇感,自然過渡到聽電影中上校為孩子們演唱的歌曲《雪絨花》。(播放多媒體課件)
3、參與性展開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猜謎介紹雪絨花——提問歌曲調號拍號——討論聽后感受。一說到猜謎,學生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圖片,讓學生猜植物,當他們猜出雪絨花時我介紹其得名。我會問有同學知道雪絨花這種植物嗎?為什么會被定為奧地利國花?讓學生了解雪絨花,才能使她們入景生情。接下來讓同學們帶著我的問題聆聽一
遍這首優美的曲子(我會用多媒體在大屏幕上顯示出我要提問的問題),(1)看看這首歌的調號和拍號,幾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什么?(2)鼓勵學生用擅長的方式表現對音樂聽后的感受并在提出問題后播放歌曲《雪絨花》)。,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分小組進行討論并個別回答。
4、深入學唱歌曲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為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并準確的進行歌曲的演唱,我將做以下安排:
1、學習難點節奏。
2、跟節奏朗讀歌詞。
3、跟伴奏學唱歌曲。
4、處理演唱歌曲。
首先,出示歌曲的難點節奏。幫助學生一起用“噠”來演唱節奏,并且讓學生注重三拍子強弱弱的規律。要求學生正確的讀出或拍出節奏,其中休止符的時值要準確,防止縮短時值和速度不穩。接著讓他們按照歌曲的節奏有感情的朗讀歌詞,接下來出示大歌單,讓學生通過lu的聲音跟著鋼琴伴奏來哼唱歌曲,再讓學生通過反復聆聽熟悉歌曲旋律,很快就能學會歌曲。這里也是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在進行歌曲處理時,也是從歌曲所表達的主題,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啟發,以使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緒。學生唱好歌曲后我會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將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現很重要。”指導學生把三拍子的強弱關系唱得明顯一點。
4、拓展感受
第四個大環節是情感升華與拓展。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本課的一個主要教學目標就是理解歌曲內涵,進行愛國情感的滲透。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只有很好的挖掘歌曲的創作背景,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雪絨花》這首歌曲是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共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奧地利上校在家中為他的孩子們演唱,歌聲輕柔浪漫,體現了家庭的溫馨幸福;第二次出現是在奧地利被德國占領后,上校不愿歸屬德國,在他與他的民眾告別時,懷著對祖國、對人民的眷戀之情,再次演唱了這首歌。我會讓同學們比較上校在劇情中兩次歌唱的雪絨花有什么異同。上校這種深深的愛國情懷感染了在場所有的觀眾,所以觀眾們都站起來和上校一起來演唱這首歌曲,他們的歌聲使敵人受到了震懾。所以上校把這首歌稱為了“愛之歌”,以此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美好的祝福。每一首歌曲本身都是一個小故事。有的時候唱歌就是在講故事。讓學生們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演唱。學生能完成對歌曲情感的表現,也就是本課難點的突破。
最后本課小結:音樂課帶給我們快樂、歡笑,愿同學們都能唱出歌曲中對祖國的愛。學生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們能夠領略到音樂的無窮魅力,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最后是我的板書設計,用簡單的幾個詞語讓學生們對這節課的內容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對歌曲《雪絨花》的教學設計和理解,在設計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謝謝大家。
絨花主持開場詞 絨花的主持詞篇三
《雪絨花》教案
一、設計思想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本節音樂課以學習演唱《雪絨花》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通過感受音樂、演唱音樂、體會情景、分析人物等方面來培養學生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從而使學生理解音樂深層所表達的愛國主義的情懷,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態度,堅強的品格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2、以音樂特點為中心,重視學科綜合鑒賞和演唱優秀歌曲作品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對音樂作品的形式、情緒、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學生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通過多學科的整合功能達到和諧統一的教育目的。
3、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能力,重視音樂實踐
本著“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教學原則,打開學生的音樂心靈之門,通過各種音樂途徑使學生產生豐富情感體驗,在音樂的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藝術創造意識,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創造意識,從而獲得審美體驗和音樂創作相結合的統一,將腦海中的音樂想象通過各種形式與音樂傳導的音樂語言相輔相承。
二、設計思路: (一)分析教材
本節課選自義務教育標準音樂實驗教材《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第15冊第二單元《雪絨花》.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有很多十分著名的插曲,《雪絨花》就是其中之一,該音樂劇在1965年被改編成為同名電影,同年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歌曲為c大調、3/4拍,歌曲旋律優美、曲調樸實感人,帶有濃厚的奧地利民歌風格,和深切的愛國情懷。
(二)、分析學生
通過對學生年齡特點、掌握的音樂知識情況、及他們的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分析,為教學設計作好準備,本節課的授課對象為初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在15歲左右,這一年齡段的學生還處于少兒階段對新鮮事物非常感興趣,充滿好奇心,對于各種問題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們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音樂知識,歌曲《雪絨花》的學習內容也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涉及的相關知識內容比較廣泛,所以在教學設計上通過各種方式(如:游戲、律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歌曲《雪絨花》的旋律特點比較受到女同學的認可,為了使男同學對學習內容同樣感興趣,在教學設計上充分挖掘了教學內容中男同學的興趣點
(如:雪絨花特殊的高原生長的環境,以及特拉普上校軍人的高尚品格等)。
三、
教學目標:1、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歌曲,達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指導學生用悠長的氣息和優美的聲音演唱《雪絨花》,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的熱愛,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感受影視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2、知識目標:初步了解電影《音樂之聲》故事情節,通過學唱歌曲《雪絨花》,感受三拍子音樂的節拍特點。
四、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雪絨花》,感受抒情性三拍子歌曲的美感,了解力度記號。
五、教學難點:
節奏| x0 ox x |的掌握及了解三拍子指揮法。
六、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體驗式教學、聽唱法、模唱法。
七、教學準備:
1、搜集相關資料:歌曲伴奏、背景音樂、相關圖片、教學涉及內容(雪絨花的介紹、影片《音樂之聲》、奧斯卡金像獎)等。
2、多媒體課件 電子琴
3、教師專業上的練習(板書、演唱、琴法等)學生準備:教材
八、教學過程:
音樂聲中學生音樂進入教室,組織學生入座,做上課準備。
1、導入:
師:同學們認不認識這是什么植物?(展示圖片)生: 師介紹雪絨花并引入課題。
2、音樂背景介紹:(結合圖片介紹背景)
在薩爾茨堡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名叫瑪利亞的年輕女子,她生性活潑、熱愛生活、善彈吉他、喜歡唱歌。(播放電影片段)師:看了剛剛的片段你們有什么感受?在上校的歌聲里,你們聽到了什么樣的情緒? 師:故事繼續——
后來奧地利被西特勒的部隊占領,他們要求上校去服役。上校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不愿背叛自己的祖國為德國政府工作,于是決定帶著自己的孩子和瑪利亞逃到瑞士去。(播放電影片段)師:看了剛才的片段,你們又感受到了什么?為什么? 生:
師:上校一家在演出結束后,翻山越嶺奔向了異國他鄉。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我們剛剛在故事里聽到上校演唱的歌曲叫什么?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雪絨花”。
3、學習歌曲:
①、播放音樂,學生欣賞體會歌曲。
師:(展示曲譜)讓我們帶著從剛剛的故事中所體會到的情緒來仔細的聆聽。(老師在聽音樂的過程中用手勢作示范)師:你們有沒有注意到老師在聆聽音樂時的手勢?
師:那你們感受到這首歌曲的節奏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回答)②、老師范唱,通過展示兩樂段的力度變化引導學生回答。師:這一次大家跟著老師的鋼琴一起先用“啦”哼唱歌曲,然后填詞學唱。
師:同學們學會了嗎?我們一起試著唱一遍。③、組織學生表現歌曲。
師:好,大家都會唱這首歌曲了。我們來分組討論,怎樣表現這首歌曲。
師:我想請幾組同學上臺來表演一下,希望你們能勇敢表現自己。
4、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雪絨花,也了解了關于雪絨花的故事,并學唱了《雪絨花》這首歌曲。下來后,希望同學們學習一下這首歌曲的英文歌詞,并試著唱一唱。
師:“雪絨花”這首歌曲節奏非常舒緩,聽著這樣的旋律讓人很想隨之翩翩起舞,那么最后就讓我們一起舞動起來,用你們喜歡的形式表現歌曲。
5、結束
《雪絨花》音樂聲中學生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