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計劃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計劃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下美術教學計劃進度 四年級美術教學計劃下冊篇一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四年級大部分學生喜歡美術,但對美術的感受及美的理解尚且不是很系統。從生活中發現美,在生活中運用美的還需進一步引導。學生造型、設色等方面綜合能力比起上學期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新的理念的指導下,學生能夠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運用美的能力,學生能夠運用各種材料積極參加活動都還需進一步地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畏難情緒,達到基本掌握其技法,提高審美能力及綜合素質的目的。二、教學目的、要求
1.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體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作意圖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它美術活動的區別。
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寫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寫生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學重點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和純度漸變等色彩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運用。
2.能用各種形式表現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義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物,表達自己的情感。(二)教學難點
1.利用彩紙制作作品。
2.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通過剪貼彩紙的平面拼貼進行造型設計。四、教學措施
1.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術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2.多種形式,四年級已經進入較高的繪畫技能階段,所以,在本學期會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進入大自然去寫生,充分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寬容和尊重。
3.采用多種辦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以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意識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
4.教師的評價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五、課型分類:
把課分為繪畫課、剪紙課、彩色剪紙粘貼課、折紙課四大類。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 課堂常規訓練 第二周 主體與背景
第三周 雙胞胎 第四周 冰川與晚霞
第五周 千變萬化的帽子 第六周 那一刻的我第七周 彩色剪紙剪貼畫(一)第八周 卡通畫
第九周 彩色剪紙剪貼畫(二)第十周 那一刻的我第十一周 彩色剪紙剪貼畫(三)第十二周 折紙課(一)第十三周 彩色剪紙剪貼畫(四)第十四周 折紙課(二)
第十五周 彩色剪紙剪貼畫(五)第十六周 彩色剪紙剪貼畫(六)
四年級下美術教學計劃進度 四年級美術教學計劃下冊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提高豐富學生生活為主,從促進人格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公民必備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為基礎,注意貼近同學們的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力圖做到富有情趣和啟發性。同學們應自主、主動、合作、探究、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培養創新精神和美術實踐能力,并通過記憶畫和想像畫,表現自己最感興趣的事物。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穿插并行。主要內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識、線條、節奏、工藝制作、玩具、實用設計、電腦美術、欣賞等。
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教材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通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學生感受并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 10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的造型能力、表現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他們已具備了一些基本的美術素養,能對自己喜愛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但是,這只是初步的,并沒有達到一個高的層次,學生的造型能力、表現能力需要更進一步的提高。這一階段的學生想象力比較豐富,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欲望,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能力。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立體造型,并能大膽地發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空間感較弱,對一些廢舊再利用用能力,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同時本學期要多向學生講授更豐富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對身邊事物進行更多的感受和觀察。
四、工作目標:
1、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2、遵守學校一切規章制度,聽從領導,服從分配,有大局意識和合作意識。在工作崗位上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2 / 10
3、能根據美術課的特點及學生具體情況,采用適當的教學手段,靈活開展課堂教學,學生作業布置適當,及時認真批改,重視教學反饋,及時講評總結。
4、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美術興趣小組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技能和技巧水平,組織好學校的美術比賽。
5、教育學生愛護美術設備,保管好書畫教具,提高使用率。 6、協助學校搞好宣傳工作。
7、加強學習,積極進行教改探索,認真做好“磨練合格課”工作。 8、做好“學生成長導師”工作,結合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9、加強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養成教育。
10、積極完成學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五、方法與措施: 1、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要創造條件,多給學生感悟優秀美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2、注重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讓學生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中成長發展創新思維和能力。要幫助學生獲得親身體驗,形成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創新的欲望。
3、創設文化情境,涵養人文精神
美術學習不單是一種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的學習。要在美術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4、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3 / 10
培養學生憑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與活動,去與他人互動,與環境互動,與人類文化互動,達到自身進一步發展的目的。要尊敬和愛護學生,對每個學生的創造成果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探究性的學習
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了解各學科的共通之處和相異之處,理解美術對生活的獨特貢獻,使他們真正獲得綜合運用美術以及其他知識、技能來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的能力。
6、重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
傳統美術課程評價是一種以課程目標為依據的鑒定和甄別,現代課程評價應貫徹素質教育精神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要突出評價的過程和個性差異性,建立發展評價體系。
7、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象、范畫、參觀、訪問等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8、廣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努力開發當地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具體方法: 五、教學進度表: 課題 課時分配 教學目標 《聚聚散散》
4 / 10
1、讓學生通過游戲、實驗等掌握顏色的噴與點的方法,在玩中體會聚和散的感覺,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2、通過欣賞吳冠中的作品和學生作品擴大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聚和散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吳冠中的作品、學生作品、水粉顏料、排筆、彩色紙、剪刀、膠水 《點的魅力》
1、讓學生在紙上畫擺放小圓點,體驗各種變化,并組合出各種創意的作品。
2、在擺放圓點中發現有創意的圓組合會產生美感,給自己帶來心靈的愉悅。
教具:平面構成“圓點的變化”。具:彩筆、瓶蓋、紐扣等圓的xx。《五谷作畫》
是學生對民間工藝藝術“五谷糧食畫”起源、歷史、傳承、發展的了解。教具:有關的圖片、資料、范圖 具:收集到的圖片、資料、繪畫工具 《主體與背景》
欣賞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認識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利用繪畫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范圖、紙、水彩筆、油畫棒、剪刀
《色彩的明與暗》 三~四
1.讓學生知道色彩構成的意義。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變化
5 / 10
3.色相推移作業的畫法要求。
教師用具:范畫,電腦演示文稿、文字說明等 生用具:16開圖畫紙,水彩顏料、毛筆、調色碟 《色彩的漸變》
1、豐富學生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表現力。 2、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課件、繪畫工具 《我畫的動漫形象》 1、熟悉“畫圖”軟件;
2、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卡通畫; 3、學習如何運用“畫圖”軟件畫卡通畫; 4、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表現能力。多媒體、錄音機 《對稱的xx》
1、使學生了解對稱的原理在藝術創作中的運用。 2、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創作一組對稱的人物或動物。3、體驗創作的樂趣。
師:范作、彩色紙、剪刀、水粉顏料、排筆等工具材料。生:彩色紙、剪刀、膠水及繪畫工具。《藏書票》 六~七
6 / 10
1、讓學生通過欣賞、交流,了解有關藏書票的來歷、作用及相關知識。 2、學習用繪畫或紙板拓印等形式設計制作藏書票。3、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課前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有關藏書票的知識、收集各種各樣的藏書票、繪畫用品、紙板、刻刀、水彩顏料、毛筆等
清明節放假一天 《那一刻的我》 八~九
1、學習運動中人物連續動作的畫法。
2、結合學生的校園生活,創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 教師準備各種運動中的人物圖片。課件。生準備繪畫工具。《走進春天》 九~十
1、本節課以記憶畫的形式表現春游中有意義的情景。 2、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創作的能力。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表現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具:課件、錄音機。具:水彩筆、春游的照片。《平凡的xx》 十~十一
7 / 10
1、鼓勵學生嘗試用繪畫、剪貼或拓印等形式來表現相同與不同的圖形。 2、體會相同與不同的圖形所表現出來的美感。教具:課件、示范作品、各種圖形、學生作品。
具:鉛筆、記號筆、油畫棒、剪刀、固體膠等工具。《千姿百態的帽子》 十一~十二
1、引導學生利用各種不同的彩紙制作立體的帽子。 2、鼓勵學生展開聯想,設計各種不同造型的帽子。3、體驗制作作品過程中的樂趣。教師課前搜集各種帽子的圖片制成課件。生:各種彩卡紙、制作工具。國際勞動節放假一天 《會游的玩具》 十二~十三
1、學習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體驗白色泡沫板材料的特性。 2、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課前,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準備一些泡沫板等材料。電腦、動畫片。《迷宮》
1、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制作一立體的迷宮。 2、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收集各種廢舊的硬紙盒。《電腦美術》
1、指導學生學習windows畫圖程序的操作方法,繪制有趣的裝飾畫。
8 / 10
2、指導學生進一步了解windows畫圖程序中筆刷工具的功能,學會利用筆刷工具的不同設置進行繪畫創作。
3、引導學生通過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設計制作成功的喜悅。
多媒體 《會游的玩具》
1、學會利用廢棄材料,設計制作簡易的玩具。 2、運用繪制、剪貼等方法對玩具進行簡單的裝飾。3、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創造能力。
師:“會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動原理的課件或范圖生:包裝紙盒、三合板、舊tk板、彩色紙、橡皮筋等《光的魅力》
1、引導學生了解光與美術的關系。2、指導學生采用紙張或其他材料設計制作作品,并利用光的照射,進行展示。
3、通過活動,讓學生產生對光的興趣和對科學的追求。 各種卡通形象的玩偶、圖片等。各種燈光設備。《珍愛國寶xx兵馬俑》
1、使學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特色,以此喚起學生對我們祖國擁有的珍貴文物的重視與愛護之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2、指導學生了解、欣賞雕塑藝術的一些特征。 3、鼓勵學生搜集有關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歷史資料。搜集有關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歷史資料制成課件。期末測評
9 / 10
端午節放假一天 優秀作業展示
10 / 10
四年級下美術教學計劃進度 四年級美術教學計劃下冊篇三
四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提高豐富學生生活為主,從促進人格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公民必備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為基礎,注意貼近同學們的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力圖做到富有情趣和啟發性。同學們應自主、主動、合作、探究、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培養創新精神和美術實踐能力,并通過記憶畫和想像畫,表現自己最感興趣的事物。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穿插并行。主要內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識、線條、節奏、工藝制作、玩具、實用設計、電腦美術、欣賞等。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教材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通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學生感受并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的造型能力、表現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他們已具備了一些基本的美術素養,能對自己喜愛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但是,這只是初步的,并沒有達到一個高的層次,學生的造型能力、表現能力需要更進一步的提高。這一階段的學生想象力比較豐富,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欲望,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能力。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立體造型,并能大膽地發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空間感較弱,對一些廢舊再利用用能力,有待進一步地提高。同時本學期要多向學生講授更豐富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對身邊事物進行更多的感受和觀察。四、工作目標:
1、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2、遵守學校一切規章制度,聽從領導,服從分配,有大局意識和合作意識。在工作崗位上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3、能根據美術課的特點及學生具體情況,采用適當的教學手段,靈活開展課堂教學,學生作業布置適當,及時認真批改,重視教學反饋,及時講評
總結
。4、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美術興趣小組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技能和技巧水平,組織好學校的美術比賽。
5、教育學生愛護美術設備,保管好書畫教具,提高使用率。 6、協助學校搞好宣傳工作。
7、加強學習,積極進行教改探索,認真做好“磨練合格課”工作。 8、做好“學生成長導師”工作,結合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9、加強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養成教育。10、積極完成學校安排的其他工作。五、方法與措施: 1、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要創造條件,多給學生感悟優秀美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2、注重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讓學生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中成長發展創新思維和能力。要幫助學生獲得親身體驗,形成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創新的欲望。
3、創設文化情境,涵養人文精神
美術學習不單是一種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的學習。要在美術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4、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培養學生憑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與活動,去與他人互動,與環境互動,與人類文化互動,達到自身進一步發展的目的。要尊敬和愛護學生,對每個學生的創造成果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尊重。5、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探究性的學習
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了解各學科的共通之處和相異之處,理解美術對生活的獨特貢獻,使他們真正獲得綜合運用美術以及其他知識、技能來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的能力。
6、重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
傳統美術課程評價是一種以課程目標為依據的鑒定和甄別,現代課程評價應貫徹素質教育精神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要突出評價的過程和個性差異性,建立發展評價體系。
7、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象、范畫、參觀、訪問等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8、廣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努力開發當地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具體方法: 五、教學進度表:
課題
課時分配
教學目標
《聚聚散散》
2.25
2.28
1、讓學生通過游戲、實驗等掌握顏色的噴與點的方法,在玩中體會聚和散的感覺,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2、通過欣賞吳冠中的作品和學生作品擴大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聚和散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吳冠中的作品、學生作品、水粉顏料、排筆、彩色紙、剪刀、膠水
《點的魅力》
3.4
1、讓學生在紙上畫擺放小圓點,體驗各種變化,并組合出各種創意的作品。
2、在擺放圓點中發現有創意的圓組合會產生美感,給自己帶來心靈的愉悅。
教具:平面構成“圓點的變化”。具:彩筆、瓶蓋、紐扣等圓的東西。
《五谷作畫》
3.7
是學生對民間工藝藝術“五谷糧食畫”起源、歷史、傳承、發展的了解。
教具:有關的圖片、資料、范圖 具:收集到的圖片、資料、繪畫工具
《主體與背景》
3.11
欣賞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認識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利用繪畫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
范圖、紙、水彩筆、油畫棒、剪刀
《色彩的明與暗》
三~四
3.14
3.18
1.讓學生知道色彩構成的意義。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變化
3.色相推移作業的畫法要求。
教師用具:范畫,電腦演示文稿、文字說明等 生用具:16開圖畫紙,水彩顏料、毛筆、調色碟
《色彩的漸變》
3.21
1、豐富學生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表現力。
2、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課件、繪畫工具
《我畫的動漫形象》
3.25
1、熟悉“畫圖”軟件;
2、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卡通畫;
3、學習如何運用“畫圖”軟件畫卡通畫;
4、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表現能力。
多媒體、錄音機
《對稱的美》
3.28
1、使學生了解對稱的原理在藝術創作中的運用。
2、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創作一組對稱的人物或動物。
3、體驗創作的樂趣。
師:范作、彩色紙、剪刀、水粉顏料、排筆等工具材料。
生:彩色紙、剪刀、膠水及繪畫工具。
《藏書票》
六~七
4.1
4.8
1、讓學生通過欣賞、交流,了解有關藏書票的來歷、作用及相關知識。
2、學習用繪畫或紙板拓印等形式設計制作藏書票。
3、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課前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有關藏書票的知識、收集各種各樣的藏書票、繪畫用品、紙板、刻刀、水彩顏料、毛筆等
4.4清明節放假一天
《那一刻的我》
八~九
4.18
4.22
1、學習運動中人物連續動作的畫法。
2、結合學生的校園生活,創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
教師準備各種運動中的人物圖片。課件。生準備繪畫工具。
《走進春天》
九~十
4.25
4.29
1、本節課以記憶畫的形式表現春游中有意義的情景。
2、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創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表現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具:課件、錄音機。具:水彩筆、春游的照片。
《平凡的美》
十~十一
5.2
5.6
1、鼓勵學生嘗試用繪畫、剪貼或拓印等形式來表現相同與不同的圖形。
2、體會相同與不同的圖形所表現出來的美感。
教具:課件、示范作品、各種圖形、學生作品。具:鉛筆、記號筆、油畫棒、剪刀、固體膠等工具。
《千姿百態的帽子》
十一~十二
5.9
5.13
1、引導學生利用各種不同的彩紙制作立體的帽子。
2、鼓勵學生展開聯想,設計各種不同造型的帽子。
3、體驗制作作品過程中的樂趣。
教師課前搜集各種帽子的圖片制成課件。生:各種彩卡紙、制作工具。
5.1國際勞動節放假一天
《會游的玩具》
十二~十三
5.16 5.20
1、學習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體驗白色泡沫板材料的特性。
2、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課前,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準備一些泡沫板等材料。電腦、動畫片。
《迷宮》
5.23
1、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制作一立體的迷宮。
2、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
收集各種廢舊的硬紙盒。
《電腦美術》
5.27
1、指導學生學習windows畫圖程序的操作方法,繪制有趣的裝飾畫。
2、指導學生進一步了解windows畫圖程序中筆刷工具的功能,學會利用筆刷工具的不同設置進行繪畫創作。
3、引導學生通過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設計制作成功的喜悅。
多媒體
《會游的玩具》
5.30
1、學會利用廢棄材料,設計制作簡易的玩具。
2、運用繪制、剪貼等方法對玩具進行簡單的裝飾。
3、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創造能力。
師:“會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動原理的課件或范圖
生:包裝紙盒、三合板、舊tk板、彩色紙、橡皮筋等
《光的魅力》
6.3
6.6
1、引導學生了解光與美術的關系。
2、指導學生采用紙張或其他材料設計制作作品,并利用光的照射,進行展示。
3、通過活動,讓學生產生對光的興趣和對科學的追求。
各種卡通形象的玩偶、圖片等。各種燈光設備。
《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兵馬俑》
6.10
6.13
1、使學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特色,以此喚起學生對我們祖國擁有的珍貴文物的重視與愛護之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2、指導學生了解、欣賞雕塑藝術的一些特征。
3、鼓勵學生搜集有關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歷史資料。
搜集有關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歷史資料制成課件。
期末測評
6.17
6.20
6.12端午節放假一天
優秀作業展示
6.24
四年級下美術教學計劃進度 四年級美術教學計劃下冊篇四
2020年上四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穿插并行。主要內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識、線條、節奏、工藝制作、玩具、實用設計、電腦美術、欣賞等。
二、教學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三、教學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
四、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方面:
通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學生感受并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
2、教學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在造型方面較低年級有一定的發展,隨著知識的增長和認識能力的發展,他們在繪畫方面有了初步的寫實傾向,也稱之為“萌芽寫實階段”。
四年級的學生的造型游戲的活動范圍得到進一步的擴展,也增加了包含構成意識的造型游戲。
設計應用:
學生開始引入一些知識系統的學習,如果“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稀”等組合原理,并進行一些簡單的創意和設計,旨在感受設計制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欣賞評述:
四年級的學生,應逐步要求對美術作品進行簡單的形式分析,從對形色的認識,擴大到質感的認識,表達自己的感受。
綜合探索:
進行造型游戲活動,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并提出自己的自己創作意圖。
四年級下美術教學計劃進度 四年級美術教學計劃下冊篇五
四年級下美術教學計劃
繪畫
1、自己選擇顏色,描繪景和物。
2、用記憶畫、想象畫等形式,表現自己熟悉的、喜歡的內容。
工藝
1、制作簡單的紙版拓印畫。
2、用撕或剪的方法制作紙工圖形。
3、用各種平面材料貼面。
4、制作簡單的泥工模型。
欣賞
1、觀賞可愛的動植物。
2、欣賞學生喜愛的兒童畫。
3、欣賞民間玩具。
重點:
1、用記憶畫、想象畫等形式,用大膽和諧的顏色表示自己熟悉的內容。
2、制作簡單的紙版拓印畫,及各種平面材料貼畫,進一步提高撕紙和剪紙拼貼的能力。
3、欣賞兒童畫及自然物,提高欣賞能力。
難點:
1、在繪畫中要求大膽想象,用色大膽較真實,造型較生動自然。
2、在紙工制作中培養其動手制作的精神,動手的協同性,在泥塑中培養空間想象力。
三、
教學情況分析:從上學期教學情況看,該年級段學生想象力豐富、大膽,對想象畫、記憶畫,有較強烈表現欲望,色彩表現力強,同時對工藝制作非常喜歡,繪畫作業普遍水平較高。
但也有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整體的差距比較大。
2、構圖布局還不夠完整。
3、工藝制作能力比繪畫技能差點。
1、加強對學生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整體性的滲透,采取好學生帶動差學生的方法。
2、要求在構圖時飽滿,畫滿,畫大,畫得有生氣,有意趣。
3、通過課堂講評作業,教繪畫技能與工藝制作相結合,來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技能表現。
本學期新授教學30課時,機動5-6課時,補充教學4-5課時,考核1-2課時。
課題
課時
教學目標
教 學 重 難 點
教具準備
一、中外兒童美術作品欣賞
1、欣賞中外兒童美術作品,了解其特點,表現內容。
2、提高欣賞能力,學習欣賞方法。
重點:欣賞中外兒童美術作品,提高欣賞能力。
難點:了解中外兒童作品的特點。
師:投影片。
二、蘑菇
1、了解蘑菇的一般常識。
2、從各種角度觀察蘑菇,畫幾棵不同形狀和花紋的蘑菇。
3、培養對自然植物的觀察興趣。
重點:引導學生從各個不同角度去觀察蘑菇的形狀和色彩,并通過寫生反映蘑菇的特征,要求學生大膽選用鮮艷漂亮的顏色畫出外形不同,花紋不同的蘑菇。
難點:從各種角度表現蘑菇的特征。
師:新鮮蘑菇若干個,或有關蘑菇的圖片、幻燈片若干張
生:有條件的地方可讓學生自帶蘑菇
三、想象中的蘑菇
1、運用擬人手法,按自己的意愿畫一幅想象中的蘑菇圖。
2、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和大膽創造的精神。
重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難點:用擬人化的手法表現楊象中的蘑菇。
師:投影片
生:水彩筆
四、小樹林
1、學習簡單物體前后重疊的表現方法。
2、培養簡單的構圖能力。
3、知道美的環境,要靠人去創造、保護、體驗。
重點:在畫面上表現樹木前后重疊的關系。
難點:能表現出樹林的環境。
課前帶學生觀看校園內外的小樹林,并告知觀察方法。
師:若干張范畫
生:水彩筆
五、房子和樹
1、學習用比較的方法觀察房子和樹。
2、畫一張有房子和樹的畫,進一步學習構圖知識。
3、進一步培養環境保護意識。
重點:能畫出小樹和房子的遮擋關系,關心周圍環境。
難點:處理好樹木與樹木、樹木與房子的遮擋關系,搞清楚它們之間的前后關系。
師:各種房子和樹的圖片,投影片。
生;觀察房子和樹,水彩筆。
課題
課時
教學目標
教 學 重 難 點
教具準備
六、印出來的畫
1、學習印畫的方法。
2、用印畫的方法表現自己熟悉和喜歡的景物。
3、欣賞同伴與自己的作品,體驗進行創作后獲得的愉快。
重點:探索新的作畫方式,學習印畫的技法,培養學生大膽選用顏色作平涂練習。
難點:根據一定的范例進行改畫。
師:范畫若干,示范用具若干
生:油畫棒,硬鉛筆或圓珠筆及常規用品
七、刮出來的畫
1、初步學習用刮畫的方法來表現。
2、通過刮畫培養學生大膽而細心的素質和習慣。
重點:學習刮畫的方法。
難點:在于學習掌握運用不同刮器,不同的力度,產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師:范例若干。
生:準備下列工具中的一、二種:小釘子,廢圓珠筆芯,小刀,做泥工用的小刻刀等。
八、各種各樣的汽車
1、了解汽車的有關知識。
2、能用線條構畫出一、二種不同種類汽車。
3、樹立趕超先進,為國爭光的志向。
重點:深入觀察和表現汽車外觀的長寬,結構,比例,不同的汽車各自的特點,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觀察和概括物象特征的能力。
難點:用簡練概括的線條畫出汽車的主要特征。
師:范畫若干,幻燈片。
生:收集各種各樣的汽車照片,圖片,玩具汽車,實地觀察各種汽車,豐富有關汽車的知識,繪畫工具。
九、汽車運輸忙
1、畫一張能表現汽車運輸忙的圖畫。
2、使學生了解家鄉的主要建設成就,培養熱愛家鄉的思想情感。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的運輸場景。
難點:如何表現出“忙”的主題。
師:課前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上街觀察來往的貨車。
生:繪畫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