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字篇一
我慢慢走進傅雷那深沉的世界。
整本書可以看作是傅家在13年給孩子寄出的書信的“合訂本”。也許你只會認為,這本書就是來講述親人間的思念。我一開始也是這么想的。但才看第一封信,我就愣了。“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這不是一封家信嗎?怎么像個“懺悔錄“呢!后來我隨著后面的'深入閱讀以及資料查詢,才發現,傅雷曾因孩子的缺點和頑皮而動手,在那時,傅雷還并不懂得如何去做一個真正父親。正如同現在許多家長直到孩子長大了,才明白自己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每一位家長都有這一份愧對。我的母親看到這也有些感慨。她長嘆,第一個把這種感覺說出,不是傅雷,還能是誰呢?
第二個令我深有感悟之事,就是傅雷在書信中留下的那個孤獨的背影,傅雷在五八年被打成:“右”派,六一年又摘下,可國內形勢依然嚴峻,就我而言,讀完傅雷家書,也有許多難以理解之處,何況昔日呢?傅雷的思想和精神是崇高的,高到當時的人難以理解。寂寞他如同托爾斯秦泰一樣“痛苦地清醒”。只得養花種草,去排解苦悶,最主要的來源,還是與兒子通信。傅雷曾還懇求兒子多寫信來,希望能給孤獨生活以光彩。傅雷的苦難,是在社會與他人的不解產生的。但他在如此煎熬情況下依然保留著赤子之心,創造
屬于自己的世界,再想如今許多少年,總不能悟靜之理;日復一
日為賦新詞強說愁。這時若他們能一讀傅雷家書,必會為傅雷的赤
子之心所感有動,從而有所發現。
也許傅雷他自己就是一本書,方恨悟性不足,不得看透,也希望能在未來也會有更多收獲!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字篇二
“歸來也,風吹平野,一點香隨馬”——題記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極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一封封看似紙薄又沉甸甸的家書,灌溉了傅雷夫婦對兒子傅聰的關愛與教導。他一生正直嚴茍,對兒子從音樂深入藝術,再“水平的”滲入文化,融入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他似乎塑造了一個符合他自己理想中的人物。
《傅雷家書》有言“赤子孤獨了,會創作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我想,獨立清高便是他的世界,風骨也便與他同行。傅雷想告訴傅聰,藝術是從純潔的心靈來的,赤子永遠不懼怕孤獨,因為自己在遭遇慘境,缺少朋友時,要能夠“寧靜致遠”,專心自己的事。而人類最純潔最美好的情感,是相通和永存的,所以,普天下的赤子都不會孤獨。
傅雷說過:“溫柔的人有時候會顯得懦弱,剛強了近乎專制。幻想太多了未免不切實際,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覺得俗氣,只有長處淺有短處的人在哪里呢?世界上究竟有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
傅雷其人實在是一個離完美極近的人,因為傅雷說過“沒有完美,絕對的完美”。他善于寫作,會畫畫音樂等,直率又正直,謙虛而又極端的嚴格,有時也有一絲的溫存。
梅花在寒冷的`冬季盛開,它傲,它烈,它勇敢,傅雷的離去,讓人嘆愿宛如這樣綿綿小雨,吱吱唔唔的,無法痛快,本無他意,卻讓人心生難過。但先去的決心是痛快的,連他遺書中的火葬費也清楚的算好。所有的事,一一安排好,痛飲一杯“酒”,結束平凡的一生。
傅雷如同凋落的梅花,已枯萎,但雪地中,處處都有他的清香,永不消逝……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字篇三
八年級下冊的語文教科書上,向我們推薦了四本必讀課本,我們讀的第一本便是《傅雷家書》。
書的內容是由多封家書集成的信集。信是由傅雷夫婦寫給兒子的',信中交代的內容很廣,各個方面都仔細的花費大量筆墨交代兒子為人處事的道理和規律。
每一封家書都包含著父母對兒子滿滿的關愛。雖然信中沒有明確地寫出愛,卻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有一種愛,默默無聞;有一種愛,無微不至;有一種愛,言溢于表;,更有一種愛,充滿溫暖!
當兒子受邀參加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并要留學波蘭時,全家人儼然哭成了淚人兒,亦是這離別的滋味,苦到心間;在古詩文,樂理這兩方面傅聰與父母情投意合,便在信中暢談自己的想法,彼此分享自己的心得;當傅聰遇上自己心儀的女孩,父母沒有反對給他的更多是支持,鼓勵,提醒他要謹慎。
父母的愛時刻都流露在一些瑣事上,盡管有時候是痛心的。
記得有一次農忙時節,我們一家都回老家幫忙趕活。家里種了許多花生,爺爺奶奶拔了花生回家,我們圍在一起邊聊邊摘花生。媽媽叫我先掃地,結果她往地上灑水,導致地板變得越來越臟,我不禁抱怨起來。
媽媽便在我手背上打了一下,我委屈極了,一天都沒有和她說話。
第二天,媽媽竟主動向我道歉,請求我的原諒。我不禁熱淚盈眶,媽媽生我養我,我怎么還有理由不原諒她呢?
讀完《傅雷家書》,我明白了: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不論何時何地,他們都想跟你念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