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云南麗江古城導游詞篇一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號稱“世界遺產”的麗江古城。我是今天的導游,我姓徐。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麗江古城。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墻的古城。麗江古城地處云貴高原,海拔2400余米。大家順著我的手往前看,我們面前的水車,有人說它是子母水車,也有人說它是情人水車。水車旁是寫有江澤民同志題詞的照壁。
馬上就要進入古城了,大家發現沒有,這里看不到城門,也看不到城墻,這就是麗江古城的一奇,因為古城根本沒有城墻和城門,因為納西族的頭領姓"木"如果建了城墻和城門就變成了"困"字,所以古城沒有城墻,也沒有城門。
大家繼續往前走,就進了麗江古城,大家是否感覺到我們走的路比剛才光滑多了,請大家低頭看,一塊塊的五花石板,象是有許多碎石沾在一起,但它是一種麗江特有的樂角巖,采自周圍的山上,因為五顏六色,所以當地人稱五花石,人行馬踏,經過幾百年,磨得光滑透亮。
四方街可以說是古城的中心廣場,也是最有特色的啦,就連客棧都十分美麗。客棧庭院內小橋流水、花木蔥郁,客棧每個房間的設計都獨具特色,你可以在四方街里轉轉,絕對沒有哪兩個房間是相同的。
麗江古城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習俗,就是放河燈。據說每天夜晚,黑龍潭的龍王會順著玉河水巡游古城,點放一盞河燈為龍王指路照明,不僅能保護古城的平安,更能使自己和家人得到龍王的保佑而在今后的日子里吉祥如意、心想事成。麗江古城還有很多地方非常美麗,說也說不完,希望大家有機會去細細游賞。
這次大家玩得開心嗎?回答是肯定的吧!那下次有機會我還帶你們來再次目睹麗江古城的風光!
云南麗江古城導游詞篇二
麗江古城位于中國西南部云南省的麗江市,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大研古城是一座沒有城墻的古城,光滑潔凈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濃烈人文氣息的小城,明亮的陽光下,總會有步履緩慢的上了年紀的納西老人悠閑地踱步,他們身著藏滿歷史的靛藍色衣服,頭戴紅軍時期的八角帽,對眼前身后獵奇的目光視而不見、不屑一顧。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鋪的大多都是紅色角礫巖,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與整個古城環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與新城交界處的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標志,古城大水車旁有一塊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歡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納西凈地》是較為出名的歌曲之一。
1、古街
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以紅色角礫巖(五花石)鋪就,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區的集貿和商業中心。四方街是一個大約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廣場,五花石鋪地,街道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其西側的制高點是科貢坊,為風格獨特的三層門樓。西有西河,東為中河。西河上設有活動閘門,可利用西河與中河的高差沖洗街面。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義街、七一街、五一街,新華街,又從四大主街岔出眾多街巷,如蛛網交錯,四通八達,從而形成以四方街為中心、沿街逐層外延的縝密而又開放的格局。
2、古橋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系上,飛架有354座橋梁,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橋(風雨橋)、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等。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于明清時期。
大石橋為古城眾橋之首,位于四方街東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從橋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龍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橋。該橋系雙孔石拱橋,拱圈用板巖石支砌,橋長10余米,橋寬近4米,橋面用傳統的五花石鋪砌,坡度平緩,便于兩岸往來。
3、木府
木府原系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略備于元,盛于明”。歷經戰亂動蕩,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內設立了古城博物院。
4、福國寺五鳳樓
五鳳樓(原名法云間),位于黑龍潭公園北端,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九年,1983年被公布為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高20米,為層甍三重擔結構,基呈亞字形,樓臺三疊,屋擔八角,三層共24個飛檐,就象五只彩鳳展翅來儀,故名五鳳樓。全樓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樓尖貼金實頂。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鳳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筑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寶和典型范例。
5、白沙民居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處,曾是宋元時期麗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有一個梯形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民居鋪面沿街設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廣場,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發展為后來麗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6、束河民居建筑群
束河民居建筑群在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錯落有致。街頭有一潭泉水,稱為“九鼎龍潭”,又稱“龍泉”。青龍河從束河村中央穿過,建于明代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高4米、寬4.5米、長23米,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橋束側建有長32米、寬27米的四方廣場,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樣可以引水洗街。
一、登高攬勝,你可看古城形勢。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獅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東南,避開了雪山寒氣,接引東南暖風,藏風聚氣,占盡地利之便。
二、臨河就水,你可觀古城水情。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無數條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臨渠,使古城清凈而充滿生機。
三、走街入院,你可欣賞古城建筑。古城建筑全為古樸的院落民居,房屋構造簡造、粗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細部裝飾豐富而細膩,居民喜植四時花木,形成人與自然的美好和諧。
四、入市過橋,你可一覽古城布局。古城布局自由靈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組織聚散合理,配置得當,再加上石、石橋、木橋、花鳥蟲魚、琴棋書畫、民風民俗,生發出無窮意趣,使古城獨具魅力。
云南麗江古城導游詞篇三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在美麗的麗江古城。 我是今天的導游員,大家叫我王導就行了。在今天的行程中如果有什么需要幫忙的盡管對我講。 大家是不是第一次到麗江來啊?好,我們現在就去揭開麗江神秘的面紗。
游客們,現在我們來到麗江古城。也許游客們會問我,城門在什么地方。其實啊,麗江古城是沒有城門的,這是因為納西族的頭領姓“木”,如果加上城門和城墻的意思就是“困”字了,所以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沒有建筑城門和城墻。
游客們跟緊了,進入城門,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系上,飛架有354座橋梁,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橋、石板橋、木板橋等。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等等,映雪橋的說法,就是從大石橋傳來的。
游客們,我們現在來到了麗江古城中最有名的街道:四方街。跟我走,看!這條四方街如蛛網般交錯的,東南西北各有一條出路,這樣說明這條四方街很繁華。你們發現了嗎?地面是由五彩石鋪成的,踩一踩就會發出非常清脆的聲音。
游客們,麗江古城還有一個特別習俗,那就是放河燈。放河燈是一種古老的習俗,使家人在今后日子里吉祥如意、心想事成。聽了這一個傳說,趕快放一盞河燈許一個心愿吧。
游客們,你們累了嗎?讓我帶你們去客棧逛逛吧!來嘗嘗麗江古城的特色小吃——雞豆涼粉,還有豬膘肉、臘排骨和納西烤魚等等等等,說的大家都饞了吧,那就開吃吧!
游客們,麗江古城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們會喜歡這些,歡迎下次再來。
云南麗江古城導游詞篇四
各位朋友,歡迎來到中國的威尼斯麗江古城。
古城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了。歷代均為滇西北的政治、軍事重鎮和納西、漢、藏等各民族經濟文化交往的樞紐。元初,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江進入麗江,曾在古城一帶駐軍整訓,至今仍留下許多相關的納西語地名。明初,古城街道建設和集市貿易已初具規模,明末時已呈現出繁榮景象。中國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麗江游記中寫道宮室之麗,擬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櫛(zhi)比,這是對當年麗江古城之繁盛景觀的真實寫照。由于古城處于滇川藏交通要沖,是歷史茶馬古道的重鎮。自清代以來,商旅云集,各路馬幫往來不斷,成為重要的貿易中轉站。麗江古城,因為集中了納西文化的精華,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來形成的歷史風貌,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說到這里,各位也許會問,游覽麗江古城主要觀賞些什么呢?我們可以登高覽勝、臨河就水,可以走街入院、還可以入市過橋,一覽古城布局。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城的入口處。古城的布局可以說是以水為脈,隨勢自然。玉河水在這里分為西河、中河、東河,在古城里再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過巷,穿墻進屋。如果哪位朋友仔古城中迷失了方向,請記住:順水而入,逆水而出。
下面就請各位跟我沿西河畔的新華街進入古城吧!
古城布局中的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經絡設置和曲、幽、窄、達的風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存古城中是極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和環境再創造的結果。
各位朋友,四方街到了。
四方街的位置在古城的中心,是由整齊繁華的鋪面圍成的一塊大約400平方米的露天梯形集市小廣場。據說是木氏土司讓人仿照他的印章,用五花石鋪就的,取權鎮四方之意當年在廣場周圍,聚集了數十家商號和店鋪。形形色色的貨物通過茶馬古道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這里,又從這里流到四面八方。是茶馬古道造就了四方街的輝煌,使麗江古城成為滇西北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集鎮。
古城的大街小巷,全是用紅色角礫石塊鋪成,晴不揚塵,雨不積水。經歷無數人年年月月的步履磨蝕,光滑潔凈,大雨過后,呈現出五彩斑紋,當地人們稱之為五花石。
四方街西側的制高點是科貢坊,是風格獨特的三層門樓,原來是為這個小巷里楊家一門三舉而建的。從清朝的雍正元年實行改土歸流到清末廢除科舉的180年的歷史里,麗江先后出了六十幾位舉人和7位進士。一門三舉在文化發達的中原地區不足為奇,可在麗江這樣一個長期由土司統治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卻是一樁具有轟動效應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眾捐資在這里建了這個科貢坊。
麗江古城建筑最奇的是城市建設個規劃師們巧妙的調用了清澈的玉泉水。當汩汩的泉水流至城頭的雙石橋下時。人們將泉水分作三叉,分別穿街過巷,就像人體的經脈一樣。泉水流遍全城千家萬戶,造就了家家門前流泉水,戶戶垂柳拂屋檐的特有風采。水,不僅使大研古鎮不斷注入新生的朝氣,也成為了大研古鎮的佳妙美景。
城中有水必有橋。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繞民家,自然處處橋通道路。麗江古城既是一座古城,又是一座橋城。麗江古城有石拱橋、石板橋等各類橋梁三百多座。古道,小橋,流水,人家構成了麗江古城恬靜的居住環境。這些都為中國的威尼斯增添了一份古樸的壯麗。
各位朋友,我們下面要去游覽的地方是木府,木府是麗江古城文化的大觀園。
納西族木氏土司歷經元明清3代22世470年,歷史上稱其為知詩書,好禮守儀。木府原系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徐霞客曾嘆木府宮室之麗,擬于王者。木府歷經戰亂動蕩的損毀,于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內設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復重建的木府占地46畝,坐西向東,沿中軸線依地勢建有天雨流芳木牌坊,忠義坊、儀門、前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等15幢,大大小小共計162間,衙內掛有幾代皇帝欽賜的十一塊匾額,上書忠義、誠心報國等。木府分前后兩院,從儀門進去有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這里是前院,也就是正院;而玉花園及碧光樓、語音樓、三清殿等則是后院。
木牌坊上大書的天雨流芳四字,是納西語讀書去的諧音,體現了納西民族推崇知識的熱情。
忠義牌坊又叫石牌坊,這座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筑遠近聞名,民間有大理三塔寺,麗江石牌坊的說法。
議事廳端莊宏偉,是土司議政的地方。
光碧樓是后花園門樓,歷史上稱它為稱甲滇西
玉音樓是土司們接圣旨和歌舞宴會的地方。
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的產物。
木府是一座輝煌的建筑藝術園林,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風采,同時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的古樸粗獷。
游覽麗江古城,不應錯過的是取聆聽下納西古樂。納西古樂這一被國外稱為在中國各地已經失傳的音樂,它由《白沙細樂》和《麗江洞經音樂》兩部分組成,它的珍貴之處在于它奇跡般的保留了一些早已失傳的唐宋以來詞曲音樂。納西古樂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變化,形成了漢族和納西族音樂相融合的獨特風格,具有濃厚的民族民間色彩。住在麗江古城,夜晚最美好的安排莫過于去聆聽下納西古樂。
游到這里,各位對古城可算是一飽眼福了,剩下的時間就留給各位自由活動。希望大家能夠玩的開心,吃的舒心,睡得安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