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動畫片奇譚篇一
與普通商業(yè)動畫相比,《中國奇譚》可謂工期超長?!缎⊙值南奶臁穼а蒽端硎荆白銎渌麆赢嫷臅r候,半年多的時間要趕出12集?!缎⊙帧穭t是一年半時間做了22分鐘。“內(nèi)容如果都一樣,在形式方面誰做得更精致,誰獲得的關注可能就更多一些?!?/p>
創(chuàng)作過程中,《中國奇譚》更為寬松。上美影并沒有要求導演必須致敬經(jīng)典。陳廖宇認為,“奇譚”就是離奇故事,但又很開放,并不局限在傳統(tǒng)作品和題材。“每個人,每個創(chuàng)作者都可以對奇譚故事有自己的理解?!边@也給了各分集導演們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
“做得更極致一點,膽子更大一些?!边@是上美影的前輩導演對年輕導演們講得最多的話。同時,他們也會手把手地對年輕導演進行指導。楊木記得,《寶蓮燈》導演常光希在劇本、分鏡和成片的每個階段都給出了細致反饋。除了常光希,《中國奇譚》的顧問團名單中還有凌紓、貢建英、姚光華等,他們都是輝煌履歷的老動畫導演。
於水介紹,《小妖怪的夏天》原結尾停留在孫悟空騰身躍起棒打小豬妖的時刻。在打磨劇本的過程中,上美影、b站、總導演陳廖宇和於水一起交流,覺得結尾有一點殘忍。於水又找來小朋友觀看,小朋友普遍反映:“小豬妖為什么要死呢?”于是,於水把結尾改成了孫悟空將計就計打暈了小豬妖,消滅了山妖。小豬妖自由了,孫悟空的形象也更高大了,觀眾被治愈了。
《中國奇譚》八個故事獨立成篇,但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八集的主創(chuàng)團隊每隔一段時間都要聚在一起,聊進度,看分鏡,相互提改進意見。不過,說好的聊天后來變成了“內(nèi)卷”,“有的人一看,別人的角色造型做得太好了,回去就把自己的又改了好幾遍?!标惲斡钫f。
中國動畫片奇譚篇二
八個短片里,最先敲定的導演是胡睿,即第二集《鵝鵝鵝》的作者。他對志怪文化、傳統(tǒng)文化有著獨到且深入的理解。2000年赴德國學習電影時,胡睿最大的消遣就是千里迢迢帶去的一套《續(xù)齊諧記》,常讀常新,每每被中國古人在戲劇上的現(xiàn)代意識給震驚?!儿Z鵝鵝》的劇本就是改編自《續(xù)齊諧記》的《陽羨書生》。
為《中國奇譚》開篇的《小妖怪的夏天》從畫風和故事都帶著上美影“美術片”最熟悉的味道。導演於水在“西游”宇宙中,選取了身處大王洞最底層一名小豬妖作為主角,這一集的英文譯名叫“nobody”,直白地道出了小人物的命運,也讓在職場里打拼的打工人心有戚戚。
第三集《林林》講述狼女林林自我覺醒的歷程。這個故事更像一則“身份認同”的當代寓言。如同導演楊木所說:“就像青少年時期會不自覺地模仿那些很酷的同學,模仿他們的舉手投足、說話習慣,身份認同似乎就是成長中的重要一課,但長大后回望,會生出不同的感覺?!?/p>
其他五個故事《鄉(xiāng)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講述鄉(xiāng)土眷戀,《小滿》聚焦孩子的精神世界,《玉兔》是古代神話嫁接科幻想象,《小賣部》以石獅子和門神視角呈現(xiàn)人間煙火,還有講述現(xiàn)代版“田螺姑娘”的《飛鳥與魚》。從生命母題到人性思考,八個故事都以傳統(tǒng)文化和東方哲思拓展著中國動畫的表達邊界。
畫風上,《中國奇譚》里不僅有采用現(xiàn)代數(shù)碼作畫的作品,也有作品探尋傳統(tǒng)動畫在當今電影工業(yè)環(huán)境的應用。這其中,定格動畫、剪紙動畫,都曾是上美影的看家本領,每幀畫面都需要手繪,因而投入大、周期長,與電影工業(yè)化不斷推新的當下市場格格不入。正因此,此番上美影對傳統(tǒng)藝能的“召回”,越發(fā)顯得《中國奇譚》的珍貴。
中國動畫片奇譚篇三
故事可以天馬行空,畫風可以中西合璧,但《中國奇譚》的八個故事內(nèi)核都帶著強烈的中國式的美學觀。
《小妖怪的夏天》里清新的水墨光影讓觀眾贊不絕口,分集導演於水對于中國風,有不同的理解?!拔野阎袊L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符號層面的,像燈籠、熊貓、爆竹、對聯(lián),這是特別符號化的中國物品。第二個層面就是中國的美學,比如片中留白,有兩個鏡頭甚至連背景都沒有,就是純白的背景?!?/p>
但在於水看來,更為重要和深層次的,是第三個層面——民族性格,這是最深的一個層次。“我們看小豬妖的故事,為什么感覺和國人特別緊密貼合,外國人就不一定能達到完全共鳴的程度?這可能就是民族性格的原因。中國的民族性格就是這樣,‘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我覺得中華民族的性格是良善和隱忍的,希望片子里能體現(xiàn)這些點?!?/p>
《鵝鵝鵝》中,水墨畫風、默片形式,體現(xiàn)的是中國志怪故事的含蓄和意蘊。胡睿是《天書奇譚》的“鐵粉”,片中那位狐貍公子致敬的就是《天書奇譚》的狐貍精阿拐。故事中,妖怪之間層層嵌套,卻互不知曉,表達的是人心的難測。這個故事讓人看到,中國的志怪故事中不僅有超凡的想象力,還充滿了古人對人性的思考。
前三集中唯一的三維動畫《林林》,分集導演楊木在呈現(xiàn)國風上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在楊木看來,當觀眾習慣了西式動畫流暢的三維表演,《林林》則用定格動畫這種比較接近木偶劇的方式去破掉這種流暢感,用東方人更為平緩的表演方式來做中和。
中國動畫片奇譚篇四
《中國奇譚》由上影集團旗下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以下簡稱“上美影”)和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聯(lián)合出品,由11位導演創(chuàng)作了《小妖怪的夏天》《鵝鵝鵝》等8個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立故事,從鄉(xiāng)土眷戀到科技幻想、從生命母題到人性思考,展現(xiàn)了風格濃郁的中式想象力?!吨袊孀T》何以出“奇”,在當下破圈?
致敬《天書奇譚》
以創(chuàng)立“中國動畫學派”聞名業(yè)界的上美影,創(chuàng)造了水墨、剪紙、木偶、折紙等極具中國特色的動畫制作形式,《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伴隨了幾代中國人成長的經(jīng)典作品都是出自該廠。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中國奇譚》傳承了“中國動畫學派”精神,延續(xù)了上美影經(jīng)典的“美術片”風格,展現(xiàn)了一個個富有中國元素和審美魅力的故事,對中國美學進行了一次多視角的詮釋。
“《中國奇譚》的‘中國’概括了這部動畫的風格,‘奇譚’概括了它的內(nèi)容。”在總導演陳廖宇看來,奇譚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是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想象,也是人們內(nèi)心欲望的投射?!八芫唧w,一提到這個詞,腦海里會出現(xiàn)很多形象;它又很開放,每一個創(chuàng)作者都可以對奇譚故事有自己的理解。所以《中國奇譚》不限于傳統(tǒng)民間故事,也有現(xiàn)實生活、未來科幻的故事。”
《中國奇譚》也表達了主創(chuàng)團隊對《天書奇譚》等經(jīng)典動畫的創(chuàng)作者們的致敬。陳廖宇表示,這些經(jīng)典動畫在當時的時代觀念、技術條件下,在各方面都做到了極致?!拔覀冋J為動畫片的創(chuàng)作應該在內(nèi)容、形態(tài)、風格上更加多元化,這也是上美影前輩們留給我們的精神。希望給中國動畫帶來一些新的生命力,有所探索的同時,盡量讓觀眾有良好的觀影體驗,給我們的后人也能留下一點新的啟示。”
有傳承的創(chuàng)新
“不模仿別人,不重復自己”是上美影的重要創(chuàng)作精神?!吨袊孀T》以此為起點展開“有傳承的創(chuàng)新”,嘗試把都市寓言融入傳統(tǒng)神話,進行適用于當下的故事新編,充滿想象力的故事設定和映射現(xiàn)實的深刻寓意,成為該片帶給觀眾驚喜的重要原因。
如《小妖怪的夏天》以“十八線小妖怪”為視角,重新想象了“西游記”世界,新穎融入了“打工人”的概念。“在創(chuàng)作時,我們盡量不去找大家已經(jīng)熟悉的故事;或者只是借用它的‘外殼’,去展現(xiàn)一個新的故事。希望這些故事能帶給觀眾新意,同時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淵源。”陳廖宇說。
另一方面,《中國奇譚》的創(chuàng)作以“半命題”的形式開啟,給予導演自由度極高的創(chuàng)作空間。在上影集團董事長王健兒看來,正是這種創(chuàng)作形式給《中國奇譚》打造ip宇宙提供了廣闊空間。“當代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對中華文化創(chuàng)新表達的追求,為《中國奇譚》火爆出圈提供了豐厚土壤。上影將為《中國奇譚》組建獨立的ip開發(fā)運營公司,未來的‘奇譚’會有自己的大電影、自己的衍生周邊。”
中國動畫踏浪前行
從《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大魚海棠》,到當下正熱播的《中國奇譚》,一批制作精良、視效唯美的國風動畫在近十年不斷“出圈”。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中國動畫誕生100周年。《中國奇譚》站在中國動畫新百年的起點揚帆啟航,承載了不少人對國創(chuàng)動畫崛起的期待。
陳廖宇認為,當前的中國動畫進入自我意識覺醒階段,近幾年大熱的作品都在向觀眾展示中國獨特的動畫風格。“下一步我們將看到關于‘中國’這個概念越來越多元的詮釋,每一個導演、每一家公司都會漸漸形成自己的標志性風格、獨特之處,觀眾能夠看到更多元的呈現(xiàn)。”
b站等視頻平臺對中國動畫發(fā)展的推動作用,也讓陳廖宇深有感觸。“視頻平臺有了一種新的意識,不光是把動畫作為一個短期盈利的商品,而是意識到了自己有添磚加瓦的責任,對一些比較有探索性、個性化的動畫創(chuàng)作予以支持,對動畫未來的發(fā)展有了更長遠的眼光?!?/p>
b站副總裁、《中國奇譚》總制片人張圣晏認為,中國動畫市場正處于發(fā)展階段,近幾年能完整做出動畫作品的團隊越來越多,逐漸迎來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將在動畫質(zhì)量上有更多追求?!啊吨袊孀T》還沒有播完,未來我們也會做這種類型的嘗試,但不會把這一類型變成既定方向,而是希望每年都會有各種類型題材、更新更優(yōu)秀的動畫出現(xiàn),這才是更好的發(fā)展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