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上冊篇一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經驗的教師在總結教學經驗時,都知道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可能與注意力不穩定、不集中的分配不合理有關。注意力與人的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注意是認識和智力活動的門戶。
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與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之間明顯的差別之一就是注意力的好壞。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能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獨立思考問題,認真專心致志的做作業。他們在學習時很少受外界干擾,即使有時老師的課講得并不那么生動,但他們也能自我約束,有意識地組織注意力,不讓自己的思想開小差。許多學習落后的同學恰恰相反,他們注意力分散,不能全神貫注地聽講,時而做小動作,摳耳朵,挖鼻孔,抓抓頭皮,時而與同學交頭接耳,逗鬧一下,有時貌似聽課,實則思想離開課堂,開了小差。讀書時也一樣定不下心來,做作業時東張西看。有的甚至在上課或復習課時沒有精神,打起了瞌睡。這些同學怎么能夠把學習搞好呢?
在同一個班級里常常會有學習成績差別很大有兩個極端,其差別的原因,除了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等因素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這兩部分同學之間在注意力的能力上有著很大的差距。
注意力的好壞并不是先天遺傳的,而是靠后天的學習培養和訓練得來的。有些人經過培養訓練,注意力和注意品質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要想提高注意力,培養良好的注意品質就應該進行有意識的訓練,而且更多的還是自我訓練。
利用課堂聽講鍛練自己的注意力,課堂聽老師授課是學生學校學習的基本方式,占學生學習時間比重較多,如能重視課堂學習,注意聽講,不僅能掌握好課堂知識,還能發展自己的認識能力,長期堅持專心聽講,還會培養良好的注意的品質。
首先,在上課或做作業時,要不斷對自己強化這兩件事的重要性。“這堂課的內容很重要啊!注意聽!”又如“這本書很有意思呀!我要好好讀。”“獨立完成作業是件愉快的事呀!我要出色地完成它。”由此能產生學習興趣,引發注意力。
第二,當你發現思想開小差時,立刻把它叫回來。利用個人意志的力量也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許注意力渙散,開始有點困難,一旦養成習慣,反而感到集中精力干事或學習是件很愉快的事,當你有這種體會時,就說明你的注意力水平提高了。
第三是培養注意重點的習慣。不管是聽課,或者是作業,還是做別的什么事情,都要動腦子分析、綜合和比較,通過思考區別出所學內容的重點和非重點,本質和現象。動腦子思考,不僅能把注意力吸引過來,而且一旦區別重要的與一般的內容,便能使認識得到加深,還會產生愉快地體驗,使注意力穩定得更久。
第四是培養的抗干擾能力,尤其是情緒帶來的的干擾,如:內心焦慮、內心憂慮、心理壓力、學習恐懼、特別興奮、特別生氣、特別憤怒、憂傷悲慟等等都會嚴重影響注意力的集中。提高抗干擾能力,能是自己適應各種環境,不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還是客觀條件如何不如意,都能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到想做的事情上來。<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上冊篇二
今天我上課的內容是《認識小數》,初看覺得很簡單,但細細地去思考,引發很多的困惑,促使我深深地去思索,去實踐,去深入反思,啟發感想頗多,有柳暗花明后的飛躍。下面談一點體會。
說到這一點,很落入俗套,老掉牙的論談了,但我仍然認為它至關重要,只有研讀教材,聯系上下相關的知識點,溝通它們的聯系,找出知識發生發展的聯結點,進行通盤考慮,才能體悟編者用意,做到心中有本,在課堂上,教師才能更加揮灑自如,盡情展示教學魅力,品味成功教學的喜悅。
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教材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改寫活動。
第一層次是第100頁上面的一道例題,把十分之幾米寫成零點幾米。先從兩名學生測量課桌面的長與寬的情境中,提取新知識的生長點——米和米。再告訴學生米還可以寫成0.5米,米還可以寫成0.4米,讓他們首次感知小數。教學這道例題要注意兩點,①提取新知識的生長點要快,不必在測量課桌面的長、寬各是多少分米上化費過多時間。只要從情境圖中直接看到課桌面長5分米、寬4分米,并把它們分別用米和米表示出來。用十分之幾米表示幾分米在本冊教科書第8單元里剛教過,應該很快回憶起來。②把米、米分別寫成0.5米、0.4米是這道例題的教學重點,教材安排學生接受學習,在教師邊講邊寫的教學中學生邊聽邊看,知道還可以這樣改寫。這例教學結束時要組織一次學習小結,讓學生說說0.5米、0.4米是什么樣的分數寫成的,加強對一位小數的首次感知。
第二層次是第100頁下面的一道例題,把幾元幾角的數量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小數。和上面一道例題的不同之處是,這道例題寫成的小數的整數部分不是“0”,改寫時的思考稍復雜一點。把1元2角寫成小數時,通過大卡通講的“2角是元,還可以寫成0.2元”指出了思考的關鍵處。教學時要清楚地展開思考的全過程:1元2角是1元和2角合起來的數量2角是元,可以寫成0.2元,1元和0.2元合起來是1.2元,1元2角可以寫成1.2元。同樣,把3元5角寫成3.5元也要有這樣的過程。決不能跳過“5角是元,是0.5元”這一步。否則,雖然把3元5角寫成了3.5元,卻削弱了“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的分數寫成的”這一最重要的內容。
“想想做做”第1、2兩題讓學生再次進行兩道例題那樣的改寫活動,其中第2題要讓學生說說改寫時的思考,仍然抓住“幾角是十分之幾,十分之幾還可以寫成零點幾“這個關鍵點不放。
第三層次是第101頁第3、5兩道題,數形結合,適度提升對一位小數意義的理解。第3題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若干份都可以用十分之幾表示,也可以用小數零點幾表示。學生從中更清楚地看到十分之幾與一位小數的關系,從而體會一位小數的意義。第5題大數軸上表示一位小數,含有的內容比較豐富。①學生已經能夠在直線上表示十分之幾的分米(第70頁第7題),繼續在數軸上表示一位小數,能聯系的知識再次體會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②在0與1之間有0.1、0.2、0.3……0.9這些一位
小數,1與2之間有1.1、1.2、1.3……1.9這些一位小數,2與3之間有2.1、2.2、2.3……2.9這些一位小數。有序地整理了一位小數,為下面比較小數大小作了鋪墊。教學這道題可以分三步進行,首先讓學生看著已經寫出的0.1和1.2,聯系它們在數軸上的對應點說出對這兩個小數的理解;然后填出方框里的數,想想數軸上其它點所對應的小數;最后讓學生說說在數軸上的發現。
小數的引入是因為在生活實際中經常會遇到“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米數,物品的價格不是整分數”這樣的問題而產生。因此教學中應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小數的現實生活作用。于是我一開始結合慶祝“六·一”兒童節入手創設了“小明和媽媽”去超市這一生活情境,并且自始至終將這一情境貫穿于整個過程中,讓學生感到所學的內容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切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帶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數感是一種重要的數學素養,初步建立小數的概念,建立小數的數感,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是本節課的重點,那么如何建立呢?要通過知識間的有效遷移去達成。這個遷移點首先就是分數的知識,分數的學習對小數的學習特點是小數意義的理解有直接、顯著的影響。在例1中“5分米和4分米分別是幾分之幾米”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只要通過提問,引起學生的回憶和思考,就不難解決,然后不妨直接告訴學生:“米還可以寫成0.5米,米還可以寫成0.4米。”使小數和分數建立起直接的聯系,讓學生對小數的數感在分數這個平臺上建立。其次在練習中也應該引導學生細細體悟,實現有效遷移。如“想想做做”第3題,類似的圖在分數的學習中也見過,只是當時的圖更一般化,平均分成的份數不一定是10份,到這里,圖被特殊化為一位小數也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數的模型。“想想做做”第5題有同樣的作用,只是這條數軸曾經是認識整數時常用的模型,而現在又拓展到了小數。深入地去挖掘,引導學生去理解,幫助學生建立關于小數的數感。
關于學習方式,應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特點,去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方式。本節課中,例1的教學選用了講述法,把小數直接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經歷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同時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切入點,引導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觀察、操作、交流、討論,以直觀到抽象,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還伴有同桌、小組內的生生互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去優勢互補,充實認知;另外,也安排了自學環節,讓學生去看書自學,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首先本節課課本上的習題編排就非常巧妙,一個習題一個要求,教學時要善于利用,好好挖掘,發揮更大的價值。同時,結合實際情況,也增添了一些習題,如對口令、猜價格游戲,既活躍氣氛,又更好地建立了小數的概念,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在讀一讀中進一步感受到小數與我們密切相關;判斷各是什么數,試圖讓學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晰整數、分數、小數的內涵。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上冊篇三
我在課前進行了認真備課,并向代老教師虛心請教,精心編寫了教案,認真進行二次備課。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現總結如下:
在上課過程中更加認識到小組學習在當前教學中的作用,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交流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使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學習同伴的長處,取長補短。
同時更深刻地認識到對知識傳授過程中細節的處理,有可能成為一節課成敗的關鍵。
盡管在收獲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迅速進行了教案的調整,但因此而延長了情境探索的時間,而在后面的自主探索、解決問題中,沒有及時調整所用的時間,因此到鞏固應用時,時間略倉促,對練習題的處理沒留出夠的時間,使學生在通過練習題提高中,沒有達到課前預沒的目標,成為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
正是由于對時間的把握不夠,讓我反思平時上課時同樣出現這個毛病,平常上課沒有對每一節課各環節的時間把握。有時在課中由于拖拉,一節課講不完,由于又進行的過多,使部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扎實。這需要在以后教學中一定要精心備課,切實把握好每一個環節。
通過本次講課,我覺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里的學生,恰恰是站在講臺上的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總結,認真學習,爭取將每一節課都上成優質課,真正實踐一個人民教師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