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名人傳記讀后感1000左右篇一
貝多芬出生于貧寒的家庭,父親是男高音歌手,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仆。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但他表現出了非凡的音樂才能,他的父親產生了要他成為音樂神童的愿望,成為他的搖錢樹。他不惜打罵貝多芬,迫使貝多芬從4歲起就整天沒完沒了的練習羽管鍵和小提琴。
1792年12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刻苦學習。可后來貝多芬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愛情也因此而終結。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于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在受到世人矚目的同時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相繼離散,耳朵也已全聾,面對生活苦難,貝多芬并沒有屈服,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音樂之風,同時創造了世界頂級音樂寶典,他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使我深受感動、敬佩萬分。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又使我聯想到中國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編撰過程,前蘇聯作家保爾柯察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創作歷程,當代張海迪身殘志堅的刻苦學習精神,等等這些人的經歷不僅印證了這句詩詞,更在感召和激勵著千千萬萬的一代代有志者。
當然也許我們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不能一時得到什么回報,此時的你,千萬別灰心喪氣,相信:奮斗就有收獲,也許我們沒有達到理想的現實,可畢竟我們收獲了一段精彩的人生歷程,其實歷難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至上光榮。
是啊,命運應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不管你的身體在遭受著如何的痛苦,不管你的命運有多么坎坷,不管你的人生充滿多少風風雨雨,只要你能努力戰勝自己,那么美好的未來便會在不遠處向你招手。人生必須有拼搏,有奮斗,才可能取得成功。這便是我讀《名人傳》所感悟到的。
名人傳記讀后感1000左右篇二
很久以前我就讀過了《名人傳》這本著作,那時候它就讓我受益匪淺。近段時間,我抽空再次閱讀了一遍。而這一次的閱讀,又為我帶來不同的感受,重新體會里面的道理。
傳記里的三人都經歷了各種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里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地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他們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作不朽的杰作,獻出了畢生精力。他們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韌果敢,不因悲苦劫難而一味沉淪,那么就定能沖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貝多芬。他曾經講過一句話:“一心為善,愛自由高于一切。就是為了王座,也絕不背叛真理。”
貝多芬從剎那光輝享受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在悲苦的日子里,貝多芬從事于謳歌歡樂的事業,只有音樂才能使他戰勝自己的痛苦,將他從死亡的邊緣一次又一次拽了回來。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斗爭。盡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了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于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于尋覓歡樂的執著,對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鑄就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他的人生。
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直痛苦的活著,但是他卻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貝多芬的一生是多災多難的,是悲慘的,但他最后依然戰勝命運,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眾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峰。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于命運,能夠頑強地與命運作斗爭。他改變了命運,他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蕩滌我們每一個人的靈魂。
創造命運的不是上帝,而是自己。不要因為生活中的痛苦而放棄自己的人生,我們可以承擔所有的痛苦,鑄就歡樂。“惟其痛苦,才有快樂。”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有經歷地獄的磨練,才能擁有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
名人傳記讀后感1000左右篇三
苦難是可怕的,它能陷人于水深火熱中,摧殘人的身軀,毒害人的心靈;苦難又是可貴的,它能孕育奇跡,鑄就偉人。
苦難中的音樂大師
你的一生可謂是命途多舛。而立之年時雙耳失聰是你致命的一擊。“耳聾,對平常人來說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傅雷如是說。身體的病痛,情場的失意,經濟的困窘都沒將你打敗,你仍然挺直腰桿,高喊:“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永遠不可能讓我屈服。”是的,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靜靜地聆聽著《歡樂頌》,想像著在一個月光似水的夜晚,你把一根木棒的一端插進鋼琴的音箱里,另一端則用牙咬著,然后雙手平放,輕撫琴鍵,用一種神秘而莊嚴的神情緩緩彈起……
苦難中的雕塑家
你的一生可謂是哈姆雷特式的悲劇。有著英雄的天才,卻沒有英雄意志的你,是一個包含了許多人性弱點的集合體,猜疑、軟弱、卑怯、沉淪……教皇的束縛,家人的糾纏,同行的排擠讓你苦不堪言。你掙扎過,反抗過,卻無濟于事。無奈,你只能致身于忘我的工作中,超負荷地勞作,直到生命的盡頭。
靜靜地凝視著《勝利者》,健美的身軀,卷曲的頭發,低低的前額……每一處都洋溢著勝利的光芒。
苦難中的文學巨匠
你的一生都在斗爭,與社會斗爭,與教會斗爭,與內心斗爭。你痛恨可恥的貴族生活,向往簡單樸素的農民生活;你厭惡像屠格涅夫那樣的藝術家,渴望并追求真善美;你是“俄國革命的鏡子”,毫無保留地照出了俄國的美丑。與貝多芬和米開朗琪羅相比,你算是幸運的了,至少你擁有《夫婦間的幸福》。
細細地品味著《戰爭與和平》,青春的火焰,熱情的朝氣將我吞沒。可愛的小彼佳,迷人的娜塔莎,他們的每一顆童心像泉水般明凈,像音樂般婉轉動人。在這里,我讀出了熱愛和平憎恨戰爭的心聲,讀出了戰爭中的英雄氣概。
人生難免會遇到磨難,生活也并非充滿了鮮花與歡樂,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克服現實中的種種困難。
讀《名人傳》,貝多芬告訴我,扼住命運的咽喉,奏出烈的生命樂章。
讀《名人傳》,米開朗琪羅告訴我,人要靠自己,靠自己創造財富,靠自己雕刻人生。
讀《名人傳》,托爾斯泰告訴我,做人要真,要敢于斗爭,要用雙手書寫自己的人生。
名人傳記讀后感1000左右篇四
四百多年以前,有個意大利人叫達·芬奇。他是個著名的畫家。
達·芬奇開始學畫的時候,老師先讓他畫雞蛋,畫了一個又讓畫一個,他畫得不耐煩了,就問老師:“老師,您天天要我畫雞蛋,這不是太簡單了嗎?”老師嚴肅地說:“你以為畫雞蛋很容易,這就錯了,在一千個雞蛋當中,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每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狀也不一樣。我讓你畫雞蛋,就是要訓練你的眼力和繪畫技巧,使你能看得準確,畫得熟練。”
達·芬奇聽從老師的話,用心畫雞蛋,畫了一張又一張,每一張都畫了許多形狀不同的雞蛋。
后來,達·芬奇無論畫什么,都能畫得又快又像。
當時讀完這篇課文的時候:哇!達芬奇學習畫畫的態度真的好認真呀!我要向他學習!滿滿的敬佩啊!
后來看中學歷史課本上《蒙娜麗莎》(恕我那個時候不知道欣賞,老師叫我們領略蒙娜麗莎的微笑的美,可是我的注意力在:咦?為什么蒙娜麗莎沒有眉毛呢?是不是歐洲人的審美和我們亞洲人的不一樣呀?玩手機拼圖游戲的時候的蒙娜麗莎也是沒有眉毛的哦,好吧,直到現在沒有解決這個疑惑)和《最后的晚餐》
再一次看估計是《達芬奇密碼》了,沒怎么看明白的一本書,也沒有看完。
或許是美顏相機的發明,讓很多的人,男性和女性沉迷于美顏相機無法自拔,瞬間的美白、磨皮、瘦臉、大眼......看不到真實的自己(大一大二的時候我也覺得美顏相機很好玩,新鮮勁過去了發現也就那樣吧),以至于忽略了真正的藝術,我個人的看法是,藝術之所以美,就在于它的自然、真實、永恒且毫無做作,然而這樣的作品是需要偉大的藝術家凝聚巨大的心血的,感謝智商230僅次于歌德的達芬奇創造的藝術。
感謝作者,讓我對達芬奇有了多一點的了解,成長中的經歷以及感人的故事,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如本書封面一樣,聰明絕頂、深邃的眼睛、長長的胡子(這個不重要啦)達芬奇的身上有很多可貴的品質,諸如感恩、嚴謹、謙虛、求真求實,他有一個記憶力強大的大腦和一顆強大的內心,這樣的一個人物都能這么謙卑和認真,何況普通人呢?
這本書比較適合推薦給低年級學生看,對小孩子來說有啟發性。
名人傳記讀后感1000左右篇五
站在自認為都達到不能再大的土地上,抬起頭,卻被更大的天空所震撼,心里默念道:好大啊;飛翔在廣闊無邊的藍天下,靜靜地俯視行走在大地上的人們,淡道:真是渺小。
總是在黑暗的生活之中看向那耀眼的光輝,心生羨慕,卻總是抱怨為何自己的生活如此悲慘?但事實上他們的生活又幸福些嗎?
貝多芬是受全世界尊重的偉大之人。人們愛他的音樂,學習他的精神,可是有體會到他內心的那份無可比擬的痛苦?
他的童年是痛苦的。一個酷愛藝術的少年而言,過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擔。以至于為生計奔波,無疑內心是凄涼的。革命爆發,席卷全歐,也占據了貝多芬的心,他用藝術去造福窮人、造福全世界。一七九六年,他的病痛開始叩門,且一聲身邊不再離開。耳聾癥開始肆虐,耳鳴不分晝夜的折磨他,內臟也疼痛不已,聽覺逐漸衰退。他避免與人交往,怕自己的毛病被人發現,他將之藏在心里。他出了肉體的困擾還受景色很難的折磨。他對愛總是充滿熱情,一八零一年他鐘情的對象是珠列塔,兩年內他第一次享受幸福的時光,可是最后,朱列塔竟嫁給了侖貝格伯爵。真是世事難料!一生中,這次他似乎來到了死亡邊緣。
真是值得人們“羨慕”的生活。
我們不過是學習上苦了、累了點;不過是面對別人的專橫與不理解的悲涼;不過是犯了小小的錯誤就被父母夸大的責備而不甘;不過是看不懂這個是是非非的環境。那又有什么呢?
面對貝多芬的經歷,我對他深感同情,那令人耀目的光環是絕對屬于他的。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句話真的很對。石灰不經歷一次粉身碎骨的磨打,怎能造福任內?怎能讓世人都無法離開它而歌贊他呢?樹木不忍耐一年又一年的風吹雨打,怎能在它們的年輪又刻上一筆又一筆呢?讓人們來驚嘆它的年歲呢?
美好的未來是靠現在的錘煉來構成的,沒有現在的次次考驗,和能看見明亮的未來的道路呢?
面對生活中別人的責罵、白眼、不理解,不應該憤怒的反抗,而應有調不絮的看待、解決;遇到生活中難以逾越的坎,不應氣得跳腳而亂轉悠,應靜下心,慢慢思考……
生活,一個人人都要面對的,她很公平。若先苦而后甜,若先甜而后苦,一切都看自己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