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心得體會三篇文章 東北抗聯精神的形成心得體會篇一
(一)弘揚抗聯精神,一心對黨忠誠
東北抗聯精神學習是一次補鈣之旅。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抗聯精神所體現出的敢勇當先的擔當精神、冰魂雪魄的純粹精神、聚沙成塔的凝聚精神、攻堅克難的實干精神讓我們更加堅定理想信念。新時期下,面對新的歷史任務和環境,只有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才會有正確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才會有堅強的精神支柱,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勇往直前。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關鍵看是否對黨忠誠。領導干部要忠誠干凈擔當,忠誠始終是第一位的。對黨忠誠,就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種一致必須是發自內心、堅定不移的,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站得穩、靠得住。
(二)弘揚抗聯精神,一生對人民感恩
東北抗聯精神學習是一次修心之旅。東北抗聯14年的抗戰歷史,是堅決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歷史,也是與人民群眾水乳交融、并肩戰斗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干部要把黨的初心、黨的使命銘刻于心,這樣人生奮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點,才有不竭的精神動力。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離開了人民群眾,我們就會一事無成。我們要牢記黨和人民的希望和重托,不斷凈化身心,嚴于律己,嚴以修身,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提升道德境界。牢記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真正同人民結合起來。
(三)弘揚抗聯精神,一身對事業進取
東北抗聯精神學習是一次加油之旅。我們背起靈魂的武裝,汲取了勇敢前行的力量,盡己之力繼承革命先烈遺志,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堅持把忠誠堅定作為第一素質、把勤奮敬業作為第一準則、把開拓創新作為第一習慣,不斷完善自己、凈化自己、超越自己。要敢于擔當重任,勇于迎接挑戰,以自身作風建設為抓手,努力干事,勤于學習,提高適應新時期發展的素質和能力。樹立良好嚴謹細致、勤勉高效、務實擔當、嚴格自律的良好作風,真正做到敢想、敢做、敢當,努力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四)弘揚抗聯精神,一意對法紀敬畏
東北抗聯精神學習是一次修身之旅。東北抗日聯軍是人民的軍隊,因而有著嚴格的紀律,這是區別于其他軍隊的重要標志,他從誕生起,就以政治優勢和嚴格的紀律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愛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政之道,修身為本。干部的黨性修養、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工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必須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要涵養政治定力,煉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規矩,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以謹慎之心對待權力、以淡泊之心對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對待誘惑,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是一部英勇的艱苦卓絕的斗爭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革命歷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東北抗日聯軍表現出的可歌可泣、英勇無畏的品質風貌,是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寧死不屈精神的集中體現,彰顯了中華民族蓬勃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凝聚力。歷史不能忘卻,精神永遠傳承,東北抗日聯軍豐富的精神內涵和建立的抗日偉績,必將永久地鐫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鼓舞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征程上奮勇前進。
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心得體會三篇文章 東北抗聯精神的形成心得體會篇二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在東北惡劣的生存環境下開展了長達14年的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東北抗聯精神是東北抗日聯軍這過程中所展現的精忠報國、忠誠于黨、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敢于擔當、勇于斗爭等諸多氣質風貌和品格的集中體現。雖然抗日戰爭勝利已有74年,但是當我們來到東北抗日聯軍曾經戰斗保衛過的這片黑土地,重溫這段驚心動魄、蕩氣回腸的歷史,還是深深感受到一種心靈的震撼,不由得悲痛于當時祖國的淪陷、萬千同胞們的無辜被害,欽佩于革命勇士們的英勇不屈、頑強斗爭,愈加發乎心底地痛恨戰爭,更加珍視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六天的東北抗聯精神洗禮,我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東北抗聯生動地詮釋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931年9月18日,日軍突襲北大營,因當時國民黨政府下令不予抵抗,東北僅4個月即告淪陷,大量精良軍工物質盡數落入日軍手中,3000萬同胞淪為亡國奴,110萬平方公里土地淪喪。當時,是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時間號召大家起來抗日、派出多名優秀共產黨員前往東北領導抗日、團結各方面各民族力量共同抗日、歷經十四年艱辛曲折仍堅持抗日,拖住了日軍侵華的戰線,從而保持了中國版圖的完整、挽救了中華民族,成立了新中國。
二是要有堅定理想信念與真摯的愛國主義情懷。愛國主義是東北抗日聯軍堅持抗戰到底的精神動力,也是現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源泉。只有熱愛我們自己的祖國、理想信念堅定才不會誤入歧途。我們看到,面對日偽當局的瘋狂剿殺,尤其是冬天零下40度的惡寒、敵強我弱的巨大差距,東北抗日聯軍處境之艱難、戰斗之殘酷、生活之艱苦,常人難以想象。在這生命極限的考驗下,程斌、滕松柏等意志不堅定者為茍且偷生,淪為漢奸叛徒,但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廣大革命志士在堅定理想信念引領下,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拋家棄子,共赴國難,誓死捍衛國家主權和人民的利益。
三是要有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本領。楊靖宇、趙尚志等東北抗日聯軍核心將領大多不但政治過硬,而且善于團結群眾、創新作戰方式、不畏艱難險阻,本領高強。如楊靖宇受黨的委派,孤身一人前往東北,以過人的膽識和智慧,將反日義勇軍、山林隊等各路抗日武裝空前團結起來,并迅速爭取到當地人民群眾的擁護,使抗日力量的壯大發展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又如趙尚志,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創造性地指揮了木炮打賓州、冰趟子戰役等著名戰役,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我抗戰軍民的士氣。
四是要傳承好宣傳好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東北抗聯精神與“紅船精神”等革命精神一脈相承,都是我們黨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十九大報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為中青年干部,首先我們要傳承好東北抗聯精神。從革命精神中汲取營養,獲得力量,向抗聯革命隊伍中的黨員干部,尤其是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同志身先士卒、無私無畏的過硬作風和人格魅力學習,堅持團結群眾,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勇于擔當、無私奉獻,在困境中奮進,逆境中堅持,做新一輪發展的中流砥柱。其次要宣傳好東北抗聯精神。積極開展紅色旅游,以人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寓教于游。通過加強東北抗聯系列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博物館的整合宣傳,根據東北抗聯遺跡的時間序列、空間分布特征挖掘梳理東北抗聯紅色旅游精品線路,規范化、標準化東北抗聯的紅色旅游解說詞,以“露天博物館”等多種形式重現革命場景,提升東北抗聯紅色旅游景區的故事性、體驗性等,讓現場黨性鍛煉的黨員群眾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讓東北抗聯精神廣為流傳、深入人心。
五是要堅決維護和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所說的“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互相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我們要在努力提高自身實力,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同時,高舉和平的旗幟,共同維護比金子還珍貴的和平時光,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共產黨人應有的貢獻。
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心得體會三篇文章 東北抗聯精神的形成心得體會篇三
短短6天的日程,緊湊、內容豐富、意義深遠。聽取了孫昭教授《弘揚革命精神,堅定共產黨人理想信念》和金恩祥將軍《百年大變局與中美大博弈》的精彩授課,到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趙一曼被捕及就義地、趙尚志紀念館及陵園、東北抗聯博物館等地進行了現場瞻仰和學習。回憶這幾天行程,就像電影一樣一幕幕浮現在腦海,心里有千言萬語,最終匯成六個字:感謝、收獲、行動。
(一)十分感謝。一是感謝黑龍江省委黨校周英東副校長對此次教學的重視,親自出席開班儀式、指導對外交流合作處做好教學日程安排。二是感謝對外交流合作處王春悅處長及其邵龍江、石洪雙、孟昭蕾等領導同事們精心做好教學日程安排和食宿行等保障工作。三是感謝金恩祥將軍、孫昭教授、陳晨、勝男、王歡、張磊等各位專家教授的精彩授課,感謝尚志市趙一曼紀念館楊雁老館長、尚志市委黨校王楓副教授等人的現場講述。四是感謝廣東省委黨校有關領導的悉心安排,感謝饒宏斌、黃海明、張浩三位老師的全程指導。
(二)收獲滿滿。一是加深了龍江、廣東兩地的友誼。龍江和廣東本來就有深厚的歷史淵源。立下赫赫戰功的“四野”,就是發源于東北,在解放戰爭中從北到南、所向披靡,令國民黨反對派聞風喪膽,從龍江一直打到廣東,并在廣東扎根,組建了廣州軍區。目前,龍江、廣東兩省又是對口合作的兄弟省份,在經濟發展、城鄉建設等多方面展開了深入合作。這次學習交流,更加加深了兩省的友誼。二是加深了對抗聯事跡和抗聯精神的了解。通過老師授課和現場學習,我對東北抗日聯軍14年艱苦卓絕的“苦斗”抗日所深深感動和折服。1.兩個生死對手:被侵略的中國和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2.四個群體:百折不撓、艱苦卓絕、視死如歸的抗聯英雄;
喪失人性、兇惡殘忍、殺人如麻的殘日軍侵略者;
貪生怕死、賣國求榮、出賣英雄的偽軍漢奸;
魚水情深、保護英雄、銘記英雄的人民群眾。3.四個精神: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獨立民族主義精神,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勇于犧牲的奉獻精神。:一是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二是爭取獨立的民族主義精神,三是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四是勇于奉獻的犧牲精神。東北抗聯在日本軍國主義全面占領東三省背景下,為了不當亡國奴,趕走侵略者而成立的,體現了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日本占領東三省后,開始了徹底的殖民統治,并以戰養戰、妄圖吞并全部中國,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重大風險,東北抗日聯軍的抗日斗爭,就是為了中華民族不被亡國滅種、為了中華民族能夠獨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夠實現子孫萬代永續發展,這就是爭取獨立的民族精神。東北抗日聯軍在與中央失去聯系、外無援兵、內無物資的情況下,與日本的精銳部隊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牽制了幾十萬關東軍的兵力,這就是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楊靖宇寧愿戰死不離開東北抗日前線,趙尚志被日本侵略者重金懸賞而不膽怯,趙一曼不顧嗷嗷待哺的孩子積極抗日,八名女戰士為了掩護同志而英勇投江,4萬抗聯戰士為抗日犧牲3萬多人,這就是勇于犧牲的奉獻精神。4.四個深受:深受震撼,深受感動,深受教育,深受鼓舞。震撼于抗聯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震撼于日本侵略者的慘絕人寰;
感動于抗聯英雄的頂天立地,感動于抗聯媽媽、抗聯父親、抗聯嫂子的魚水情深;
深深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深深受到奉獻精神教育;
深深受到民族主義精神鼓舞、深深受到不屈不撓斗爭精神鼓舞。5.五個思考:一是什么使得日本的知識分子、醫學博士變成殺人狂魔?二是為什么日本戰后始終不承認犯下戰爭罪惡?三是為什么人民群眾如此支持抗聯斗爭,為什么始終銘記抗聯英雄的功績(如1946年11月,為紀念抗日英雄趙尚志和他所領導的抗日將士在珠河縣的豐功偉績,珠河縣第一次農工代表會議通過決議,將珠河縣改為尚志縣,而趙尚志此時仍未恢復黨籍)?四是為什么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投江八女為代表的抗聯英雄如此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如此不怕犧牲?五是我們應該如何傳承英語精神,做好本職工作?
(三)立即行動。一是深入學習和發揚傳承抗聯精神,出色完成本職工作。二是主動向周圍宣傳抗聯精神,讓更多的人知道抗聯艱苦卓絕的斗爭,知道抗日戰爭14年的含義。三是發揮黨員領導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傳遞抗聯精神的正能量,帶領同事們共同作好本地區、本處室、本單位各項工作。讓我們以抗聯精神為旗幟,堅持對黨絕對忠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爭當黨的優秀中青年干部,為黑龍江廣東兩省繼續深入合作貢獻力量,為黑粵兩省攜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