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200篇一
曹操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樂觀對待。在曹操打敗仗后走華容道時,他在每一個險要的關卡都笑諸葛亮沒有想周全。但是在他每一次笑完之后,都會出現一員大將,將他打的落花流水。雖然自己在最后因為關羽的忠義而放了他,但只能說算他走運。在華容道上,曹操差點喪命,也折了很多兵馬,但是他并沒有灰心喪氣,認為敗兵乃兵家常事,非常樂觀。正是因為這份樂觀,才使得他在每一次失敗后都東山再起,贏得一分天下。
曹操一生非常愛人才。曹操在長坂坡之戰中不讓手下傷害趙云,只擒住他,是因為他想收服趙云,讓他為自己效力。曹操為了讓徐庶成為自己的謀士,也費了不少心思。曹操知道徐庶是一個孝子,父親自幼去世,便處處都聽母親的。曹操便先把徐庶的母親請來,然后每天給她送禮,徐母便寫信答謝,然后曹操再讓手下模仿徐母的字跡,給徐庶寫信,叫他來為曹操效力。這兩件事說明了曹操非常喜歡有才華的人,即使以前曾是敵人也無所謂,所以很多能人都聚集到了曹操的帳下,使得自己的隊伍漸漸壯大了起來。
曹操身上雖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是他也有很多缺點。
曹操非常多疑,不聽取別人的勸告。曹操在晚年腦袋里長了一個瘤子,經常頭疼,并且疼起來就生不如死,很多名醫都束手無策。這時曹操請神醫華佗為自己醫治,華佗說要用鋒利的斧頭把腦殼撬開,然后去除腦瘤。這也就是開顱手術,現在說來很平常,但是在古代沒有這樣的醫治方法,也只有神醫華佗可以做。但是曹操認為華佗要害他,就放到監獄里嚴刑拷打,華佗年邁,便死在了獄中,不久曹操也死了。雖然曹操的多疑讓他打了許多勝仗,但是也誤殺了許多能人,還把自己的命搭上了。
曹操特別的奸詐。曹操在刺殺董卓失敗的情況下,與陳宮一起逃難到了父親的好友呂伯奢家里。晚上呂伯奢到遠處去打酒,家里人則準備殺豬招待他們,正當他們磨刀商量怎么殺豬的時候,被曹操聽見了,以為要殺他,然后殺了呂伯奢一家老小。再后來,他到廚房里看見了綁在門上了豬和一鍋開水,才恍然大悟,是主人要殺豬款待他。這時他逃出呂伯奢家中,正與打酒回來的呂伯奢相遇,也將他殺死。與曹操同行的陳宮憤怒不已,棄他而去,而曹操卻說:“寧教天下人負我,休叫我負天下人”。
曹操的性格是復雜的,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成敗,使他與劉備、孫權、三分天下。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200篇二
剛從媽媽手里拿到這本厚厚的《三國演義》的時候,我還是很抵觸的。畢竟《三國演義》這樣的經典書籍,就算是沒讀過原著,也早已對里面的經典故事耳熟能詳了,就好像被“劇透”了一般,失去了興趣。
可是媽媽一個勁兒的說這本書無論是印刷,裝幀,編輯還是內容都非常棒。無奈地,我試探性地打量了一番。這本書有三指厚,拿在手里沉甸甸地,很有分量。棕褐色的封面平平無奇,上面寫著四個燙金大字——《三國演義》。翻開這本書首先看到的是目錄,整書足足有126章,囊括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是我沒有聽說過的。例如老將薦杜預、六出祁山、趙云歸蜀等。哈哈!這書雖是外貌不揚,但內涵不少呀。可謂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我的胃口立馬被吊起來了,迫不及待地想要讀一讀里面的故事。
那天晚上,我就端著這本三國,看得入了迷,賴在書桌前就是不肯去睡覺。恨不得一口氣讀完才過癮。在媽媽一遍遍的催促下,我戀戀不舍的合上了書,去睡覺。可是腦子里還是浮現著書里面的場景,真希望我能在夢里穿越一番!就這樣,手不釋卷地讀了1個多星期。終于把這本《三國演義》讀完了。這使我腦洞大開,將以前知道的三國之前的秦漢歷史和三國之后的魏晉南北朝,串聯了起來,原本的歷史事件立馬變得鮮活了。
其中我最崇拜的人物當屬曹操,曹操本姓夏侯,是過繼給曹家的。雖說許多人說他是個奸雄,稱他曹賊。但我對他的崇拜卻不減分毫,他善于用人,知人善任。不要以為曹操只是一位政治天才,他的肚子里可是盛滿了墨水,著名的《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都是他的經典之作,從中可以感受到他的雄偉壯志,時不我待,求賢若渴。
他還十分擅長軍事,有很多著名的戰役都是他帶著將領和士兵們打下來的。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的“官渡之戰”,袁紹挑選精兵10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昌,而曹操知人善任,有勇有謀,最終以弱勝強,大敗袁軍。把袁紹的十萬精兵各種花樣“吊打”。曹軍先后滅袁軍7萬余人,官渡之戰就這樣以曹勝袁敗而告終。我們都知道戰爭是殘酷的,將領攻城拔寨,而遭殃的卻是民眾和士兵。但是卻又不得不佩服曹操的膽略和勇猛。
勝敗乃兵家常事,曹操也曾在赤壁之戰中,慘敗于周瑜和諸葛亮。不過不得不佩服他能保存實力,養精蓄銳,卷土重來。這就是所謂的大丈夫能屈能伸,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不會被一次失敗而打倒。
曹操在生活中給我帶來的影響也不少,讓我懂得了寬容大度重情義,有血有肉有性格。例如面對敵將關羽的不屈不撓,不投靠,曹操也并未殺他。并沒有因為關羽的不降而殺之。最后關羽身首異處之時,他將關羽的項上人頭厚葬。說明曹操是個寬容大度的,有情義的人,他的身上有浪漫主義的文學氣質,又有雄才偉略。在那個動蕩的時代綻放光彩,打出一番天下,讓人不得不佩服他。
三國演義為我們拉開了那個時代的折頁,一幕幕鮮活的故事映入眼簾,值得回味。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200篇三
最近,我讀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它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該書描寫了自東漢末年至西晉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三個軍事集團政治和軍事斗爭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一代梟雄曹操。
說到曹操,大家一定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奸詐”、“卑鄙”等這些代名詞。可不是嗎?記得書中描述當年曹操與陳宮一起出逃時,住在呂伯奢家中,聽到磨刀之聲,心起疑心,便拔劍而入殺掉呂家8口人,卻發現只是要殺豬款待他;為絕后患,又將沽酒還家的呂伯奢滅口,甚至說出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樣無恥的話。
然而,縱觀歷史長河,我認為曹操有更多積極正面的形象。
雖然曹操在戰場上的機謀常常騙人騙得團團轉,讓人找不著西摸不著北,而且心狠手辣,可是,這曹操也不是都是如此。
在董卓執政期間,是曹操上演了一場“謀董賊孟德獻刀”的好戲;在曹操的馬踩壞麥地時,是他割發代首;在臨終之時,是曹操讓諸妾勤習女工、多造絲縷;也是他,為漢室統一了北方,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同時,他也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曹操尚禮重法、治軍嚴整、愛惜將才,唯才是舉、廉潔自律。不像劉備,不會文,武也不是很好,全部靠部下出謀劃策、沖鋒陷陣,曹操從小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和才能,他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這使得他后來在戰場上總能想出一個個聰明的謀略,讓對手不明不白地就中了他設下的圈套,成為甕中鱉,任他宰割。有名的“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戰例。曹操先后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打破漢時期選拔官吏的“被選人既要有仁義孝悌等封建道德品質,又要有高貴的家世出身”的規則。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曹操還提倡廉潔。他在開源的同時,也非常注重節流,他以身作則,“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后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采,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暖,無有緣飾”。他還提倡薄葬。死時,他留下遺囑:“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服。其將兵屯戌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
曹操在文學書法上也很有造詣。不但會作詩、寫賦,著有《孫子略解》《孟德新書》《蒿里行》《苦寒行》《度關山》等,還創建了“建安文學”。他的書法因作品留傳較少,故而鮮為人知,但卻得人好評。《唐人書評》稱“操書如金華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璨”。
曹操是一個梟雄,也是一個英雄。在書中、在作者的筆下,他是梟雄。拋開歷史政治的色彩,拋開“成則為王敗則為寇”的固思,他是一個英雄。他做到了他自己所說的“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200篇四
培根說:"書籍是思想的航船,它滿載著人類的智慧運送給一代又一代。"一本好的書籍就是一位智慧的長者,也是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深受感動。《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把許多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劉備、關羽、曹操、諸葛亮等。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斗爭,這本書從東漢末年一直寫到晉朝那個時代。書中有幾個人物讓我對他們產生了很深的感受。
給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禮賢下士,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然后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后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于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后終于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的大英雄。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反間計,就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最后讓司馬家篡位一統了亂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我們現在看電視新聞中有的公司,工廠倒閉,不景氣,都是因為領導內部之間不團結,互相猜疑,勾心斗角造成的!可想而知信任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通過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么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200篇五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作為新一代新少年閱讀這本書當然是必不可少的。當我讀完這本書,“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趨勢和歷史杰出英雄們自強不息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生于元末明初的時代,被后人譽為中國小說章回的鼻祖。他寫的《三國演義》這本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爭霸,最終被大將司馬昭統一全國,結束三足鼎立的局面,建立晉朝。
我喜歡《三國演義》的原因是它不僅讓我知曉了東漢末年到晉武帝的歷史,還讓我看到了許多富有戰略的戰役。草船借箭是我心目中最經典的一場斗爭。這個故事是說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干。一天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制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并立下軍令狀。諸葛亮事后請魯肅幫他借船、士兵和草把子。就在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這天,大霧漫天,對面看不清人。天沒亮,諸葛亮下令開船,并讓士兵擂鼓吶喊。曹操害怕多疑地號召弓箭手向船射箭。于是船的兩側都插滿了箭,霧散去時,諸葛亮下令回去,這是曹操想追也來不及,就這樣,十萬支箭就“借”到手了。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諸葛亮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沉著冷靜,把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輕松地化解了。諸葛亮能成功的關鍵是識人心,周瑜妒忌心太重,知道自己不如諸葛亮,就千方百計地算計他。我不禁想到自己也有妒忌心的時候。最常見的是考試考砸后,第一時間我不是想著自身原因,而是心中責怪那些考的好的同學:憑什么他們就能考的比我好?還詛咒他們下次也考砸。
社會上也存在著妒忌心重問題,近年國家開放二胎政策,大部分家長只關心小的孩子,對較大的不聞不問,這會對孩子們的成長非常不利。較大的孩子心存妒忌,會一直保持孤僻、自卑的性格,個別成年后還會出現性取向異常的情況。對于較小的孩子會從小形成高傲、驕橫的性格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這樣一來經過時間的積累,對促進家庭和睦非常不利,小的孩子長大后無法無天,老人無人贍養,從而導致家庭破裂。其實對社會危害最大的還是愛情方面的,我們經常會在新聞和電視劇聽到或看類似的事件:一位男人因妒忌他所愛的女人跟別的男人在一起,因愛生恨,覺得自己得不到的也不能別人得到,就殘忍地將心愛的人殺害。
綜上所述,妒忌心重的人對社會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現如今沒有那么多個“諸葛亮”,反而有許多的“周瑜”。也許我們沒有諸葛亮那么聰明,但我們也要學習諸葛亮擁有良好的心態去理智地處理問題。少一點妒忌,多一點寬容,寬容那些不小心的無意冒犯,寬容生活中種種不愉快,寬容他人,就是寬待自己。同住地球村,讓我們攜手共創新時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