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你對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心得體會篇一
現(xiàn)在社會富裕了,但地球卻為此付出了嚴重的代價:工廠的大煙囪正冒著濃濃的黑煙;馬路上各種車輛在大量排放尾氣;污濁的河水散發(fā)著刺鼻的惡臭……
一幕幕殘酷的現(xiàn)實擺在眼前,正無處不在的警示著我們要低碳節(jié)能,低碳生活。低碳,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在不斷減少,從而引起人們對低碳的重視。汽車如過江之鯽,川流不息。隨著排放的尾氣越來越多,導致全球氣候的變暖,冰川快速融化,海平面不斷上升,我們正處于危險之中。現(xiàn)在我們應該行動起來,保護地球,把燃燒汽油的汽車,都換成用太陽能供電的低碳環(huán)保車。這樣既可以不排放尾氣污染環(huán)境,也可以不濫用資源,不讓子孫后代看到這千瘡百孔的地球。
在我國,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jié),這一天我們都要求植樹。樹可以幫助我們吸收二氧化碳。據(jù)統(tǒng)計,一棵普通的樹每天大約可以吸收5023克二氧化碳。所以說,植樹對我們來說是大大有益,我們應該多植樹,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讀了這本書以后,我也開始環(huán)保了。我開始選擇低碳出行,出去游玩時,我會騎著自行車或坐公交車去;我也會提醒父母,盡量少開車,多走路,多騎單車。
有一天,媽媽在家從包里翻出一塊好看的小方布,我好奇地問:“媽媽,這么柔軟精致的方布是什么東西呀?” “這叫手帕,是當初外婆在媽媽出嫁時給的陪嫁呢!”,原來媽媽小時候都不用面巾紙,是用手帕的,這是多環(huán)保的生活方式啊!“媽媽,這塊手帕送給我吧!”媽媽會心地笑了。第二天,我把這塊漂亮的手帕帶到了學校,班里的同學都說:“哇!你也學甄嬛用手巾了!”我說:“你們知其一不知其二,沒看見電視上說現(xiàn)在沙塵暴越來越多,就是因為人類亂砍亂伐,大量的樹木用來制成紙制品,所以現(xiàn)在我決定改用手帕了,你們要是愿意可以加入我的手帕黨哦。”
我每次上好廁所都滿不在乎的按一下馬桶上的按鈕,每當奶奶看到這樣的情況,總免不了對我一頓嘮叨,然后總會看到奶奶用水瓢先舀出一些廢水放到水桶里,用水桶里的水去沖馬桶。這一舉動總讓我有些不解……
奶奶和我算一筆賬:將洗衣服的水、淘米洗菜的水、刷牙洗漱的水用來沖馬桶,這樣按照每人每天如廁4次,一家三口一天就會省水13升,一個月就是390升,一年下來就能省下4680升水,如果每個人都行動起來的話,這個將是多么可觀的一個數(shù)字呢。
“勿以善小而不為”,也許一個人省一度電,省一張紙,省一度電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當我們都行動起來,結果將是難以置信的。
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的進行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讓我們從小養(yǎng)成低碳環(huán)保的習慣。給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低碳環(huán)保的原始地球。
你對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心得體會篇二
童年,一只神奇的大鳥從莊子的“逍遙游”里飛到我的夢中,它“翼若垂天之云”,震天動地。它綺麗眩目的色彩像是集合了宇宙間一切的精華與靈氣,那博大與神秘的氣勢直擊我的靈魂,我不由得把這只大鳥當作了自然的化身,也第一次明確地感到了自己對“自然力”的壯美、神秘與莊嚴的敬畏。我從小崇拜著自然,并瘋狂地熱愛著它,我決定記述一些人類與自然之間的恩怨糾葛,這畢竟是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
那是一個刀耕火種的年代,人們?yōu)樯娑疾ǎ`魂卻與自然相通,顯現(xiàn)出大海一樣蔚藍透明的顏色。擁有純凈靈魂的人類建立起了一個個詩人的國度,用自己全部的智慧去謳歌自然:人們贊美著喚醒大地的春神,贊美著呼風喚雨的龍王,贊美著一花一草中的精靈。自然母親愛護著這些純真可愛的幼子,并微笑著送給他們青山綠水和如鏡的藍天。
然而,孩子終究是會長大的。“工業(yè)革命”機器的轟鳴聲如雷鳴電閃般劈開了大地,人類的文明開出了燦爛的花朵,可是,大自然的噩夢卻也由此開始。跨入工業(yè)文明時代的人們開始嘲笑著自己“孩提”時的愚蠢,他們笑著拋棄了田園牧歌般的生活,建起了林立的工廠,用混凝土和管件覆蓋了詩意的大地。他們撕扯下森林的外衣,用鋼鐵的飛行器丈量、瓜分著藍天,用皮靴踐踏著那些寂寞了萬年的陸地。他們無比自豪地看著自己造出的機器征服著自然,并像所有處在叛逆期的孩子一樣,陶醉在這種忤逆的快感里,不能自拔。
象征著人類智慧的科學在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變得舒適而安全,對于自然的美好幻想卻被無情地摧毀。潛水艇的發(fā)明使人魚和龍王化作了泡沫,登月飛船把嫦娥和玉兔的幻想擊得支離破碎。人類把自然的美麗肢解成分子和原子去分析,用定量和公式去詮釋。于是,人類自認為自然已不再神秘,不再值得去膜拜,曾經的“敬”與“畏”也蕩然無存。自然已經靈肉俱殘,形神俱毀。忘記了對自然的敬畏,人類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迷失了。自然的大門也對人類永遠地關閉了。從此,人們再也無法讀懂自然的智慧,只能在痛苦中孤獨地跋涉。
人類泯滅良心背叛愛情與友誼時,沒有看到天鵝對愛侶獻出一世的忠誠;龍舌蘭25年才開一次花,在選擇了一生一次的“戀愛”后立即香消玉殞;野牛為了同伴的生存可以主動把自己送入獅口。人類在不珍惜生命、畏懼生活的時候,沒有看到一花一草正為了生存,努力地承接著陽光雨露;飛禽走獸為了生存,把每一餐都當作生死攸關的神圣儀式。自然中的每一種生命歷程其實都值得人類去敬畏,自然的智慧其實無處不在,只是人類那雙被自負蒙蔽的雙眼無法發(fā)現(xiàn),也不愿發(fā)現(xiàn)。其實,學習自然便是解除痛苦的一劑良藥。
然而人類最終疲憊了———物質享樂的盡頭只有心靈的荒土。當人類想要回歸自然、尋找精神家園時,卻只看到了沙礫與廢墟。人類再一次被自然折服了,在經歷了如此漫長的輪回之后,終于伏在大自然腳下。人本是自然的孩子,人類在傷害自然的同時,難道不正是在傷害著那個自然性的自己嗎?
人類惟有再次敬畏自然。“敬畏”便是一種距離美,是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莊嚴。“敬畏”便是永不停止的學習與思考,因為自然的智慧這樣玄妙,這樣博大精深,人類在她面前永遠是幼稚的孩童。“敬畏”卻不是單純地回到人類的“童年”,而是在理解尊敬的基礎上尋求共存,是對生命的尊敬和生生不息的祈愿。它是人與自然間新訂立的契約,是一句融化冰雪的“對不起”和一點希望的火光。
你對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心得體會篇三
“大霧彌漫在這里的每一條街道,空氣污染指數(shù)竟然不斷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樓閣把你我圍繞,我依稀看到了滿街滿眼的口罩……”這首是由網友改編的大霧版的《北京 北京》,熟悉的歌調,卻唱出了陌生的情景,那個曾經美麗的首都北京啊,如今被大霧迷繞,整座城市,只有環(huán)繞著的高樓大廈和人們每日清晨必帶的口罩,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城市的能見度大概只有兩百多米,就像開發(fā)商到監(jiān)管的距離。所有的一切,在這場大霧中若隱若現(xiàn)。
“聽說這幾天醫(yī)院空前擁擠,多數(shù)患者都感到呼吸無力……”漸漸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差,不少塵埃隨著呼吸進入了我們的身體,一陣小小的風吹過,就能揚起陣陣沙塵,在模糊不清的城市里,人們在相互思考著,該如何解決環(huán)境質量問題
曾在夢中幻想,那個美麗的地球,它有著一切美麗的風景,它詮釋著大自然最美的一幕。茂密的原始森林,滲透著一種帶著雨水的芳香,潮濕卻又清新。潺潺流動的小溪,譜寫著一首歡樂的曲子,清澈又明亮。蔚藍無邊的大海,攜帶著一種咸咸的海水味,一呼吸,便嘗到了一股屬于它的味道。
而如今,由于臭氧空洞、大氣層遭到破壞、全球氣溫變暖等種種原因,竟將我們這個美麗的家園,變得面目全非。
“誰在強調發(fā)展,只顧眼前利益。誰在瘋狂開采,不管遺留問題。誰在標榜幸福,偏又疏于治理。誰在霧里唱歌,提醒人們警惕……”社會在進步,人類在發(fā)展,我們在發(fā)展經濟的同時應該考慮環(huán)境了!人類的文明早已有這種能力,只是需要去面對。在世界,早已成立了一個“世界環(huán)保大會”,每年都要舉辦一次會議,大會倡議世界各國向綠色生態(tài)發(fā)展模式轉變,以低碳戰(zhàn)略、應用實踐、社會價值為基礎,共同建設美好家園。在中國,面對這么多環(huán)境污染的事件和數(shù)據(jù)指標,我們應該采取措施,學會管理。對于那些排放過多污水的工廠,可以給予警告,要求他們采用科學的方法來處理。積極呼吁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和強化自然山水的整體布局,積極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設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我們自己,應該學會低碳環(huán)保,盡量的省電省水,對于水,我們可以多次利用,直至不可再用為止。
身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我們不能只顧著眼前的利益,向這個美麗的家園不斷的索取,瘋狂開采所有的可用資源,而應該將目光放得長遠,為我們這個美麗的家園考慮,我們往后的生活考慮。作為新世紀的我們,看著自己的家園在慢慢的衰老,應該行動起來,使這個美麗的家園能夠保持好它原先的面貌。
在那黃土高坡上,沒有綠樹小草的影子,只有土機在不斷的工作,不停不息。然后,在不久之后,這片被挖土機翻得底朝天的土地,不在擁有著昔日的俊美容顏,這剩下那蒼老的泛黃的臉,看不出曾經所擁有的青春動人的光彩,無聲無息的淡出我們的視線。不知是否有從這飛過的鳥兒,為這片曾經美麗的土地黯然感傷……
碧水藍天,青山白云,是我們向往的世界。讓我們行動起來,承擔歷史賦予的社會責任,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