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幼兒園小班體育說課稿篇一
林海燕老師執教的《瓷器風韻》一課是一節綜合性很強的美術課,這節課從整體上看,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還是組織形式都體現了很新的教學理念,首先,林老師從備課、教具的準備來看,準備的相當充分,每個環節安排得有條不絮,絲絲相扣,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林老師語言幽默、風趣,課堂中隨機應變能力強。導入時,用一段青花瓷的演奏視頻做導入,這里的興趣導入,勾起了學生的興趣。應該說,這是一堂學生感興趣的美術課,是一堂很有創意的美術欣賞課,讓人耳目一新。
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林老師采用了開放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學內容沒有局限教材和書本,而是根據初中美術的學習要求和美術學科特點,并符合時代和聯系學生的日常實際生活,在課堂的導入階段林老師帶來了一個碗并讓學生敲擊用碗和青花瓷器的聲音對比,再用課件展示了用青花瓷器的演奏場景,這樣就準確抓住學生活潑、好玩、好動的心理,在活動開始就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起,為整堂課的集中進行提供了一個前提保障;其二,本課教學中用到的許多圖片和視頻資料大多來自網絡,教學資源具有開放性;其三,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了學生活動的興趣,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學生的個性化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具有開放性。在這樣一個輕松、活潑、和諧、互動、探究、創新、開放的情境活動中,學生樂于嘗試,品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
林老師的這節欣賞課擺脫了一般欣賞課的教法—學生聽老師講的模式,使學 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這對于一節欣賞課來說是非常難的,并且在這節課中安 排了欣賞課中甚少的技能訓練,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帶動了課堂的氣氛。也 使我們教師感受到了欣賞課和技能訓練相結合的完美搭配。實現了美術課中的創 新,達到了新課程標準里的精神。
如果說教學思想決定著教學行為的方向,那么教學態度就決定著教學行為的努力程度。聽課的老師們都感受到了林海燕老師的教學態度非常嚴謹認真。一是課前準備充分。教具齊全、課件精美、教案熟練;二是課堂表現沉著思路清晰,沒有出現明顯的教學遺漏等現象。三是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層層深入,沒有出現知識性錯誤等,這些說明執教者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認真透徹地研究過教材,在課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1、林老師對于問題的提出過于籠統,以至于學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比如在課堂的導入部分,教師拿出一個蓋著布的碗問學生:“同學們能看到老師手上有件東西嗎?”是件什么東西?學生當時有回答毛巾的也有回答是抹布的,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教師的提問出現了問題,以至于學生回答的答案不是自己預期的那樣,就達不到教學目標了。另外林老師在敲擊碗后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聽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是聲音。老師自己說是樂器,感覺學生既沒有回答出答案,而老師說出的答案又很突兀,讓我們摸不著頭腦。所以在一節課中,問題的提煉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提的好,學生就能很快的回答出來,師生就能互動的很好。反之只會冷場破壞了課堂的有效進行。所以一堂課的設計,如何提問是關鍵,要設計出恰當的問題。
2、評價過于籠統,在評價學生作品的時候,應該選擇豐富并且符合學生自身特點的語言進行評價,并且要有肯定的或鼓勵的言語出現,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本活動是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的作品,應該加入學生自評,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努力尋找到解決的辦法。另外林老師在評價學生作品時只是單一的提問學生是使用什么方法去制作出來的,我想可以在造型上加以評價,這樣可以更加的讓學生懂得泥塑的趣味性。
3、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只顧到了一部分的學生,這可能和當時黑板所在的位置有關系,當一個男學生回答完問題后,老師由于上課過于投入忘記了叫他坐下以至于學生站了很久都不敢坐下,這個問題就說明了教師在上課投入的同時也要關注到學生的一舉一動,并且要全面的照顧到學生。
4、教師在課后拓展的時候講到了現在瓷器的欣賞,我認為單單的圖片是不夠的,還可以帶一些成品過來展示,這樣可能更加的直觀。
林老師的課給我的感觸很大,首先我覺得她的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對欣賞課的創新——在欣賞課中進行美術技能的訓練,這種創舉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思想,使我們在以后的欣賞課中能挖掘出更多可以技能訓練的好創意出來。同時當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也要去關注的,那就是一節好的課,它的問題提煉非常的重要,問題提的好與不好直接關系到我們這堂課所呈現的效果,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關注提問并提升自己的素質和對課堂的掌控。
幼兒園小班體育說課稿篇二
我覺得一堂體育課的評價應該關注的是教學環節流暢、學生活動積極、重難點突出。其實說到最后最關鍵的是這節課上完學生到底了解、掌握了多少技術技能。下面說下我們教研組所上的一節教研課。老師在教學中著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全課以學生的學、練、思作為教學主線,合理運用啟發式教學,在此基礎上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調動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參與和意識。
我認為整個教學過程有以下幾個亮點:
林老師的組織有條有絮,語言組織簡潔明了。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教師示范……體驗嘗試……帶問題練習……師生討論……學生比賽等方式進行練習,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參與的能力。
隊列調動是體育課堂的一大特色,多變的隊列變化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也是考驗師生配合的一大難題。這堂課中依次出現了多種隊型變換,老師在每一個隊型變化之間只用了幾個簡潔卻準確的指示性口令就快速地調動了隊伍,整個場面井然有序、收放自如。由此可見,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相當出色這應該源于日常的教學。
這堂課的輔助教學游戲——趣味操,在一段歡快的音樂聲中進行放松練習,節奏感強,新穎有趣,起到了放松身心的良好效果。
建議:
這堂中如果能更好地采用分層次教學,這樣對本課的教學效果將更加明顯。
幼兒園小班體育說課稿篇三
十一月十二日我們一起觀摩了張士林老師執教的體育課《立定跳遠》,感受頗多。
。
例如:在課的開始部分,根據八年級學生特點將課的內容滲透到游戲當中,以游戲為教學手段,通過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氛圍中完成了運動參與、身體健康,運動技能等領域的教學目標。
。
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照顧到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心理需求,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學。在基本部分中,張老師先讓學生自己嘗試練習,然后教師指導示范,技術動作清晰,正確輔導,使學生能掌握立定跳遠各項技術要求,并將動作分解為擺臂、起跳、落地、通過教師的口令指導練習,收到很好的效果;本課采取散點的組織形式,教師在指導前排學生練習的同時,其他學生也在跟著練習,提高了練習的密度,達到很好的訓練效果。體現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的體育教學基本理念。
在練習過程中,張老師對動作準確到位的學生及時予以表揚,對動作有欠缺的學生及時指出。在課堂教學中不僅關注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還更為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1、開始的準備部分,應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做準備活動;
2、在學生慢跑進入場地散點練習時,如果讓學生進行搶位置的游戲,學生的動作會更迅速,更能提高學生的運動參與興趣。
3、在課堂練習中對動作有欠缺的學生及時指出后,讓學生再次練習,做到及時糾正可能效果會更好。
4、體能訓練過多,應適當。
幼兒園小班體育說課稿篇四
周三聆聽了吳老師的體育課,有很多的收獲,也受到了不少啟發,在本課的教學中吳老師創設了有趣的童話故事情景營救小動物,貫穿課堂活動的始終,使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投入快速往返跑的活動。學生們學的輕松,快樂,學有多得!
1、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國際動物保護協會希望我們盡快去營救這群遇洪水的小動物’。在活動中教育學生要保護動物、要有愛心。
2、本課的學生活動充分:營救小動物——鋪橋;建設美麗的家園-搭建小房子。學生體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鋪橋、拆橋、大家小房子的環節都創設了競爭情景,游戲活動要求明確,每一次活動中注重適時評價,對小組活動進行評比評價。大大激勵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
4、新課前準備活動充分由走到跑、隊形變化,注重學生熱身活動。
5、搭建小房子的游戲,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及創造力。
6、為學生充分活動,教具準備充分體操墊、籃球等小器械齊備。
幼兒園小班體育說課稿篇五
《蔬菜印章》是一節形式多樣的美術課,從整體上來看,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突出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課堂開放,富有活力,在教學內容,教學思路,組織形式上都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是一節讓孩子感興趣,在活動中并能運用工具進行大膽表現的一節美術活動課。
蔬菜印章是我們大班區域活動時的內容之一,孩子們對于制作印章很感興趣。但對于如何使用刻刀制作印章,并不清晰。選擇《蔬菜印章》這一題材符合實際需求,活動設計很有價值。讓孩子們在學會使用刻刀的同時,尊重了孩子們自發的表達和表現。
朱老師的教學態度非常嚴謹,課前準備充分,課堂思路清晰,技能技法術語專業,沒有教學遺漏現象;另外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說明朱老師在課前認真透徹地研究教材,提前反復研究哪些方法孩子更容易接受,下足了功夫。作品展示的展架設計新穎、獨特,還將廢舊材料合理利用。值得我們學習。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本節課突出美術課的趣味性,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教學內容與孩子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在活動中創設了讓孩子自主表達與表現的機會和條件。營造了寬松的心理環境使孩子敢于表達和表現。呈現活潑多樣的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形成對美術課良好的態度,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幼兒園小班體育說課稿篇六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二年級第二單元第六課 “告別小馬虎” 。本節課的活動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親身的感受,認識到馬虎是一種不良習慣,它給自己和他人都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從活動中懂得消除馬虎的辦法,以實際行動告別小馬虎,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好習慣。這節課從二年級學生當前自我需求和自我行為方式方面存在的問題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調節,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使學生體驗到自我調節給自己產生的積極感受,使學生產生自己能夠不斷完善自我的感受。
陳老師這節課以下幾方面做得比較好:
首先,教學目標明確。陳老師這節課活動目標的確立,是在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確定的,活動目標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
其次,教學思路清晰。本課活動由小故事“馬虎的來歷”---- 談身邊馬虎的事---- 克服的好辦法----送寶物“聰”字來幫忙---勇闖三關:第一關,尋寶(整理書包)、第二關,火眼金睛(找不同)、第三關,打電話(傳話)----放飛紙飛機遠離小馬虎幾個環節組成,讓學生在會心的笑聲中、愉快的游戲中提高認識,感悟道理,指導自己的行為。通過童話故事,游戲活動等,讓學生親身參與,體驗感悟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第三,活動設計目的性強。本節課的活動設計符合二年級學生的,活動開展扎實深入,給學生充分的感悟空間。活動中,陳老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課堂上創設活動情景,靈活多樣地開展各項活動,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主動地學習,健康地發展。學生通過直接參與游戲、活動,在活動中動手動腦,形成內化的品質,從而達到活動目標。
第四,關注每個學生。陳老師在課堂中努力創設一種寬松的課堂氛圍,關注每個孩子的心理狀態,活動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參與度,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活動中,使孩子能夠親自體驗和感悟,學生通過直接參與游戲活動,在活動中動手動腦,形成內化的品質,并在活動中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第五,本節課陳老師沒有用過多負面的事例強化馬虎行為,而是從如何克服馬虎的方法、有意識培養學生注意力方面引導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用心的良好意志品質,給孩子的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陳老師這節課需要改進的方面:
1、談身邊馬虎的事環節中,學生能夠說出自己的經歷,但老師只給兩個學生講了自己做過的馬虎事的機會。這一環節應該給更多的學生機會,充分說出自己的馬虎事,找出共性問題,并相互分享經驗的過程中,克服馬虎的壞習慣。教師不必顧忌學生不愿談,讓學生認識到,馬虎是正常的心理現象,每個人或許都有過馬虎的經歷。老師也可以從自己的經歷談起,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消除學生的顧忌,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說出馬虎給自己帶來哪些煩惱,什么樣的情緒,是學生認識到馬虎的危害,產生要克服馬虎壞習慣的強烈欲望,為下面的找客服馬虎方法的教學環節做鋪墊,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送寶物“聰”字來幫忙環節,可以調整到勇闖三關環節之后,讓學生在活動后自己體會到克服馬虎的好方法,而不是老是說教,教給學生方法。
3、放飛紙飛機遠離小馬虎,教學最后一個環節,教師給學生列舉了幾條學生容易出現的馬虎事,欠慎重考慮例如鞋帶鈕扣系不好可能是學生能力問題,不會系,而并非屬于馬虎。最好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做過的馬虎事,而不是老師給出去選擇。
4、教師還需要多學習心理課程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科教學能力。
此外,心理輔導課的根本取向并不是要讓學生懂得幾條心理原理,或掌握調節心態的方法技巧,而是促使學生在團體的幫助下,審視自己的內心,反思自我的成長,思考學習,思考自我與外界的關系,以推動自我的完美發展。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學生只要能在某一個問題的某一方面真正有所感悟,有所觸動,有所體驗,那就是一種成長,一種發展。
我想這也是我們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