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生贊美老師的朗誦作品篇一
老師這個職業是神圣的,光榮的,偉大的。
每一位老師都是那么和藹可親,細心認真,就像母親一般愛護著每個學生。
記得上學前班的時候,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里,放學后,周圍的同學都走光了,媽媽還沒有來接我,我只好獨自坐在冰冷的教室里。
過了一會兒,老師過來鎖門,突然發現我還坐在教室里,就拉著我坐上了她的自行車。
當時正是三九天,老師頂著寒風,雙腳用力的登著腳踏,兩手凍得通紅。
走著走著突然看到媽媽騎著自行車飛奔而來,我驚喜地撲到她的懷里,當我和媽媽轉身想向老師道謝的時候,卻只看到了漫天的白雪。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我要向所有的老師道一聲:“老師,節日快樂!你們辛苦了!
小學生贊美老師的朗誦作品篇二
記不清是在什么時候,也記不清是在什么地方;題目與作者的姓名都早忘了,可內容卻記憶猶新。既不是一本小說,也不是一篇散文,只是一篇極短小的文言文。
講述的是一位學生在一家私塾里讀書,教書的老師家境特別貧寒,就連煮飯用的米都沒有。一位學生得知這個情況后立即跑回了家,沒有找到什么大點的口袋,便用襪子裝米帶給老師,結果被老師訓斥說他是偷的家里的米,不愿接受,讓他帶回。就讀到這里,后面的我沒讀,就這么一小段,都令我思緒萬千。
為什么這位老師不愿意接受?為什么他不領情還要訓斥這位學生?嫌少嗎?還是其他什么?我想了好長時間才想通:那位老師是關心那位學生,怕學生回家挨罵。難道不是嗎?當然也許老師顧念的更多。
初一的時候,有一天早上我們剛起床就聽見“嘩嘩”的水聲,起先以為是外面下雨了,可透過北窗向外看,卻發現外面干干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跑出宿舍,———驚呆了。房屋上直往下漏水,水勢特別大,我們嚇得退回了宿舍。期待著水停??傻攘?0分鐘水也沒見小,驚慌之下我將電話打給了班主任,說明了事情后,班主任似乎很焦急,思考了片刻后說:“宿舍里有垃圾袋嗎?用垃圾袋套在腳上,相互扶著拉著,沿著樓梯的墻根慢慢下樓,注意啊!”我點了點頭便于大家一同出發了。
打著傘,一個攙著一個慢慢下樓去。不久后便到了教室,此時老師已站在教室門口,一臉焦慮,手緊緊抓著她的包,腳不停地動,很是擔心,凜冽的寒風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我下意識地拉了拉羽絨服,看著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老師,鼻子一酸,眼睛里好像有什么東西要掉下來。我走到教室門口,剛到,老師就一個勁的問個沒完,“有沒有摔跤啊?”“現在冷嗎?”“水大嗎?”“有人受傷了嗎?”……我一一作答,可淚卻在眼眶中打轉,為了不讓老師擔心,我忍了又忍,終于沒讓它掉下來。
有一種情,雖不像親情那般無法斷裂,卻美好得勝似親情;有一種愛,不需要甜言蜜語的灌溉,卻生長的無比旺盛,這就是師生情,師生愛。沒有原因,沒有理由,只有付出,沒有回報,辛勤的老師永遠扮演著幕后演員的角色。
光艷的舞臺,有演員在表演,幕后的演員不為人知;學習的舞臺,有我們在表演,幕后的演員無人過問。請不要再只注重外在了,幕后的也是美的!
“幕后的演員”,值得感恩,值得贊揚。
小學生贊美老師的朗誦作品篇三
樹苗已經長成大樹,房門那個終日在講臺上上課的身影,卻從未改變過。
講臺早已有些掉漆,粉筆換了一盒又一盒,書本上全是手寫過的筆跡,紙張邊都已泛黃,日夜不停地翻書,書頁也已經翹起來,懸掛在上方的投影儀不知壞了多少次,落下的簾布上也有了許多歲月的痕跡。
教室內的桌椅和書架上,都有了一屆屆學生來過的痕跡,墻上、黑板報上的優秀作品依然存在,但人早已離開。窗外的樹苗已經長成大樹,翠綠的枝葉都快要探入窗內了。
老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踏入教室中,望著那些自己生命中的過客,開始上課。同學們來來往往,有回來探望的,也有不回來的,但他們終是一名過客罷了。但也有時間抹不去的,一些重重在記憶這張紙上留下的痕跡。他們終會活在老師的記憶里。
一天天,講述著之前都爛熟于心的課文,或許,在這中途,她也會想起之前的他們吧。她總會用智慧的水滴灌溉著每一顆小樹苗,使得小樹苗們快快長成參天大樹。
她的頭發雖然已經略泛白,但眼神還是像以前那樣炯炯有神,手上也有了多年積累的老繭與粉筆灰。在黑板上重重寫下的每一筆、每一畫,都匯聚成了智慧的源泉。她總是把知識源源不斷地澆灌給那些樹苗?!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p>
窗外的樹越長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