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昆蟲記讀后感初中生 昆蟲記讀后感初三800字篇一
其中,令我影響最深的是:《螢火蟲》。
我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這么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后,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
我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p>
這本書真是令我流連往返啊!
昆蟲記讀后感初中生 昆蟲記讀后感初三800字篇二
天晚了,房間不住地往靜寂的深淵里落下去,月光涂白了玻璃窗,簌簌的秋風在窗外彈奏。我捧一本《昆蟲記》,點亮臺燈,倚窗靜坐,不久便墜入那絢麗多彩的昆蟲世界了。
撥開翠綠的樹葉,黑黝黝的螞蟻們正搬著新家。抬頭瞧去,辛勤的蜜蜂嗡嗡地從你頭頂掠過,肥胖的蠶兒在綠葉間緩緩地蠕動著。這就是《昆蟲記》的世界了!
《昆蟲記》是法國作家法布爾的著作。這本書洋洋灑灑地寫了幾十種昆蟲,第一種都有它特別的模樣、習性。作者法布爾是一位鄉間教師,一貧如洗。他用畢生的心血與時間,著作了這部《昆蟲記》。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專為“蟲子”寫出了十大卷部頭的書,更是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在世界文壇上引起巨大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而法布爾便是那位創造奇跡的人,他對生命的歌頌,對生命的贊美,讓我們不由地一次次拍案叫絕。
且繼續漫步于那白紙黑字間。狹小的墻角間,一只蜘蛛攀爬著。莫慌,莫慌,仔細望去。烏黑的絨毛蓋在蜘蛛的背上,八只夸張的腿緊緊地抓住墻壁。只見它眼珠一瞪,嘴角抽搐了幾下,一根根纖細的銀絲便從它的嘴吐出,又是一根……蜘蛛很快織出了一張大網作餐桌,凡是有小昆蟲來吃飯,便再也沒有“回頭客”了。蜘蛛的睿智,是作者細致描寫的結晶,也是對生命的歌頌。
這部《昆蟲記》,雖不像名家畫作那樣抽象秀美,也不似皓月詩卷那樣簡潔精悍。但是,它以細致樸實的文字吸引著讀者。那跳動的文字,是對渺小生命的尊重,那精美的插圖,是對微小生命的熱愛。大自然的山峰松濤,溪韻海嘯,都是珍貴的寶藏,就如這渺小的昆蟲。只要你細致觀察,那扇絢麗的大門終將為你敞開,帶你去到那奇妙的自然世界。
合上書頁,閉目沉思。在生活中,我們會歧視弱小,居高臨下地蔑視嗎?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每一種生物都值得尊敬。他們或許卑微到塵埃里,但卻是我們永遠的伴侶。觀完《昆蟲記》讓我受益匪淺,不僅充滿了我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了堅持不懈,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
朵朵繁花落盡,綠葉風吹雨瀟。在這白駒過隙的彈指一瞬,又經過了多少花開花落、斗轉星移?唯有這部《昆蟲記》,歷經百年的磨礪,仍舞出了自己曼妙的。
昆蟲記讀后感初中生 昆蟲記讀后感初三800字篇三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小小的昆蟲竟有如此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昆蟲記》給了我真實的昆蟲世界,《昆蟲記》給了我美麗的昆蟲物語,《昆蟲記》給了我細膩的昆蟲寫照《昆蟲記》帶著我遨游了昆蟲的海洋。
這里有吝嗇的楊柳天牛,這里有音樂家蟬和蟋蟀,這里有新陳代謝的工作者蠅,這里有勝過鼴鼠的背負專家蜣螂。
法布爾以不同的目光看待這個昆蟲的世界,他將這看成擁有文明、文化的小人國;法布爾用現實反駁了拉封丹的觀點;法布爾用盡畢生的精力告訴了我們昆蟲的文明;法布爾能通過小昆蟲發現人類不能及的能力;法布爾經實踐告訴我們昆蟲的智慧。
他帶著我走進昆蟲的世界,遨游昆蟲的海洋:
小小的昆蟲世界折射出了人類的社會??磪?寄生蟲鬼鬼祟祟的在蜂巢前,打算找一個機會犧牲別人,以便安置自己的家。這是一種叫金蜂的家伙,他外表美麗,你怎么也不會把他與一個窮兇極惡的大壞蛋聯想到一起。金蜂會將卵產在另一種蜂的繭子里,等它的卵孵化成幼蟲,繭子的主人就是它的第一頓大餐。這些從繭子里出來的便是沾滿無辜者鮮血的金蜂了。這些不就像我們人類世界里的爭斗嗎?就像強盜搶奪勤勞善良的人們積蓄已久的財產一樣,這些懶惰無能的昆蟲會把別人的財產占為己有。不過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件事,結果便也不一樣了——把金蜂寄生看為一種打獵,便與其它的動物相同了。金蜂將別的蜂類給自己的孩子做食物,其它蜂類將甲蟲、毛毛蟲給自己的孩子做食物,人類將牛、羊、豬給自己的孩子做食物。所以說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結果往往會不一樣:從蜜蜂的角度看,金蜂是寄生蟲;從金蜂的角度看,他們只是為了自己的后代而打獵。
昆蟲的國度里也有秩序,也有固執。這是一種生活在松樹上的松毛蟲,它們有個綽號“列隊蟲”,從這個綽號就能感受到它們的秩序了。松毛蟲身上有著比山羊還強烈的山羊效應。它們不管第一只走到哪里,后面的也都會無條件的跟從。松毛蟲排著整齊的隊伍,中間不留一點縫隙,為首的那一只,無論它是打轉還是歪歪斜斜,后面的都會照著它的樣子做,無一例外。如果隊伍不小心散亂了,當隊伍重新排好時,“領袖”就有可能會變,為首的那只就會立刻擺出領袖的樣子,帶領著隊伍前進。松毛蟲,這是一種多么有秩序的昆蟲啊!領袖有帶頭作用,隊員也有強烈的團隊意識,這是人類不能做到的。不過這種昆蟲太死板,太固執了。法布爾做了一個實驗,他將松毛蟲引上了花盆的盆沿,并斷了它們回去的路。那是一個封閉的圓,松毛蟲沿著這個圓一圈一圈的一直走下去,但這是徒勞的,怎么可能走出去呢?實驗的第六天,有一只松毛蟲嘗試順著花盆往下溜,溜到一半時,它又上去了。實驗八天后,它們終于開辟了新的道路。這就是他們的固執與堅持。能堅持固然是好的,但不能太過固執,我們要學習松毛蟲的堅持,但不能學習他們的固執,我們要勇于創新。能勇于創新,這就是我們人類與昆蟲不同的原因。
法布爾它不僅敢于創新,他還敢于質疑,并能用實踐證明他的觀點。拉封丹的蟻和蟬的故事人人皆知,但法布爾發現的卻截然不同。蟬潛伏在地下四年,只為出土放聲歌唱一夏,便完結了它的生命,冬天不會有蟬的出現。其次,法布爾也通過自己的實踐與觀察反駁了這個觀點。蟬在夏季放聲歌唱,同時也用自己胸前的一個小吸管刺穿樹皮,做成一口小井,在口干舌燥時喝個夠。這時蟻也會口渴,便厚著臉皮來搶劫,最后蟬不得不放棄自己做的小井,另尋別處了。這個事實不正與寓言相反嗎?對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都有質疑的權力。“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一切事物,只有實踐過后我們才有權力去肯定它。
“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法布爾用行動讓我更深的理解了這句話。赤條蜂告訴我們不要自以為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高級動物,人類這樣自稱,人人平等,人類這樣提倡;那么人類為什么要將自己與其它動物區別開呢?我們與其它動物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我們有什么不同?動物或許還有勝過人類的地方呢??茨菗碛欣w細的腰肢,玲瓏的身材,嬌小的赤條蜂。誰能想象他捕食的樣子呢?赤條蜂的食物是毛毛蟲,他捕食的時候,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它用自己的刺在毛毛蟲的每一節上刺一下,它知道刺在哪一個神經中樞上能使毛毛蟲麻醉但不致死。這小小的赤條蜂竟然懂得如此精湛的技術,我們人類難道不應該自愧不如嗎?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好處與壞處:蠅雖然有很多細菌,但他卻是高級凈化器,這些動物的好處與壞處不就類似于人類的優點與缺點嗎?所以我們不僅要人人平等,還要物物平等,因為我們共處同一片藍天,共享同一縷陽光,我們與其它動物有什么不同呢?
隨著《昆蟲記》,我進入了昆蟲的世界,隨著《昆蟲記》,我遨游了昆蟲的海洋;隨著《昆蟲記》,我明白了世間的道理。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我便是“讀昆蟲記,曉世間理”?!独ハx記》教會了我不要懶惰,教會了我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教會了我要敢于質疑與實踐,教會了我不能自以為是。
昆蟲小小的世界,社會大大的道理。
昆蟲記讀后感初中生 昆蟲記讀后感初三800字篇四
披著月光漫步,偶爾仰頭看看那昏暗的路燈,身后的影子被留戀的燈光拉長,和四周的景物述說著對家的思念。”通過這次募捐活動,我清晰地認識到了愛心的偉大,愛心的力量是永恒的。行人在我身邊來去匆匆,雖然很少,但也在這兒異常的寂靜中平添了些生氣;讀著,讀著,書中的描述似乎并不象我期待的那樣......
當我皺著眉頭,讀完了有關于“屎殼郞”的最后一個字時,卻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沖動——我要穿越回古代,使勁地為蜣螂們敲一敲衙門前那面鳴冤的大鼓!
屎殼郞?與“屎”無緣!從土面上收集污物是“屎殼郞”的工作。被誤解的“屎”球,只是表面有層它“滾”來的垃圾而已,這個蘋果般大小的垃圾球是它用來存放食物的“罐子”。
屎殼郞并不把卵產在“屎”球里!其實,它把卵產在了用食物搓成形似“梨”的“自制巢穴”中。為了不讓“梨”中的食物變干,它還將“梨”的底部抹上一層硬殼。這樣,小寶寶們就能吃上新鮮的食物。
屎殼郞不笨,它的“行騙”手段很高明。狡猾的它先假裝幫別的屎殼郞運球,但很少用力。時機一到,它就抱球裝死,乘其不備,偷偷將球推走。要是被發現,這賊立即變換位置,像是要阻止球向下滾,于是兩個“伙伴”再次“合作”,似乎什么也沒發生過一樣......
屎殼郞不退縮,是意志堅定,屢敗屢戰的勇士。它們成日推動著巨大的垃圾球,攀登那些不可能上去的地方。球很重,它一步步地推著,萬分當心。這是一條崎嶇的小路,草根能把它絆倒,滑石會使它失足......一點兒小小阻礙,都足以讓它連球一起滾落下去......在這條路上,它一遍又一遍地推著,終于將球推到了目的地。
讀了《昆蟲記》后,屎殼郞不再是“屎殼郞”。堅定,精明,護犢的小小清潔員,它的名字叫——蜣螂!
昆蟲記讀后感初中生 昆蟲記讀后感初三800字篇五
今年暑假,我看了《昆蟲記》一書,我獲得了許多收獲,
這本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從事研究昆蟲學,他用了一生的精力,長期在荒山野嶺收集了成千上萬種昆蟲的資料,如:昆蟲的生活習性和成長過程等等。最后撰寫了科學巨著《昆蟲記》。
看完了這本書,我認識了捕食高手螳螂、愛美的被管蟲、快樂的蟋蟀、挖隧道的礦峰、不會迷失方向的蜜蜂、環境清潔工綠蠅、有兩顆毒牙的狼蛛、“小鬼”恩布沙、吃枯露菌的甲蟲、捕食蒼蠅的捕蠅蜂、嬌小的赤條蜂、喜好唱歌的蟬……
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昆蟲就是松毛蟲了!它們也叫“列隊蟲”,至于它們為什么叫“列隊蟲”呢,你先好好想想,再來看我的答案吧!看!第一條松毛蟲走到哪,其余的就跟到哪,
它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中間沒有一點兒空隙。它們總是單行排,無論第一只松毛蟲走的路彎彎曲曲、打轉,后面的松毛蟲依然照做。就算是在原地打轉了幾天幾夜,它們也都照著第一只松毛蟲做。松毛蟲走路是都會一邊走一邊吐絲,這些絲都是讓它們回家時會更方便?,F在知道他們為什么也叫“列隊蟲”了吧!。瞧!這些小昆蟲是多么的有趣呀!
通過看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在昆蟲世界也有許多好媽媽,它們為自己的兒女們到處尋找食物,就算在去世之前,也時刻為自己的兒女們著想。比如捕蠅蜂媽媽,它的孩子會越來越大,食量也越大,捕蠅蜂媽媽就得出遠門給寶寶找食物,如果找不到,寶寶就會挨餓。直到寶寶完全長大,繁忙的媽媽才可以松口氣。我的媽媽也一樣,她每天辛苦地工作,照顧我們,時刻為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操勞。
聽完了我的介紹后,你已經迫不及待地要來看這本書了吧?說不定你的收獲比我還要多呢!
昆蟲記讀后感初中生 昆蟲記讀后感初三800字篇六
《昆蟲記》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這不得不令人驚嘆!
閱讀這本書,我仿佛走進了一個奇異的昆蟲世界。平時在我看來毫不起眼的小蟲子,竟會如此有趣!我從不知觀察蟲子,與蟲子打交道還有如此高深的學問。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麻雀……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涵蓋了關于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交配、養育后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近所有的細節。這樣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豐富的巨作使我浮想聯翩。
這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文學經典,又是一部永垂不朽的昆蟲史詩。無愧于“昆蟲的史詩”,“昆蟲的荷馬”的稱號。
法布爾把未知世界比作處于黑暗之中的無限廣闊的拼磚畫面,把科學工作者比作手捉提燈照看這畫面的探索者;他認為自己就是這探索者,一步一步地移動,一小塊一小塊地照亮方磚,使已知構圖的面積逐漸增大。他將一切品質和才華匯集在這種精神之下,為人類做出自己獨特的奉獻。不必為他的去世惋惜,《昆蟲記》中凝結著他的一切。
我深深地嘆服于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所付出的精神。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用哲學家一般的思考,美術家一般的觀察,文學家一般的敘述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向昆蟲世界,更是通向科學的大門.
寒假期間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這本書中,介紹了一種又一種的昆蟲,描繪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是探究生命?!?/p>
法布爾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在旁觀的昆蟲。每一只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后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
法布爾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