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幼兒園重陽節敬老院慰問活動美篇篇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將改革進行到底、繼續擴大開放,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依靠人民、切實造福人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開放,具有理論依據、歷史依據和現實依據。
從理論依據來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更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____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從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等四個方面凝練了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緊緊依靠人民,才能確保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航船始終破浪前進。
從歷史依據來看,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燦爛歷史
文化
是人民群眾創造的。在中華民族形成、發展、壯大的漫長歷史長河中,一代又一代勤勞、勇敢、智慧的中國人民接續奮斗、同舟共濟,共同書寫了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培育了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有了主心骨。中國共產黨97年來的歷史就是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也是緊緊依靠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取得一個個勝利的歷史。從現實依據來看,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成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所取得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領域和環節
經驗
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特別是黨的__大以來,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總的來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堅持人民創造歷史這一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緊緊依靠人民,最廣泛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人民中汲取智慧,使黨得到人民充分信賴和擁護,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凝聚起了強大力量、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開放,就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為了人民,體現了人民立場和人民主體地位。____說過,“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可以說,“閱卷人”是堅守人民立場的生動表達。在新時代,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開放,就要堅持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復出現的問題背后查找體制機制弊端,找準深化改革的重點和突破口;就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加快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改革,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現實利益問題。
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開放,就要堅持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源泉和執政基石。離開了人民的支持,共產黨人就會像古希臘神話中的巨人安泰離開了大地母親一樣,失去力量。只有堅持一切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與人民群眾風雨同舟、和衷共濟,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獲得不竭動力。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沒有旁觀者,也沒有局外人,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都應當發出自己獨特的光和熱。也只有每個人都積極參與,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才能集眾智、匯眾力,解決“新長征”途中繞不開的攔路虎、搬開前進路上大大小小的絆腳石。
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開放,就要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要把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開放落到實處,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群眾中來,就是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善于把從人民群眾中產生的好的想法和做法加以吸收、利用。到群眾中去,就是要把從群眾中
總結
、提煉出來的正確的、行之有效的想法和做法加以推廣和檢驗,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很多容易改的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留下來的都是比較難啃的硬骨頭。實踐證明,越是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越要善于按照人民群眾的切身要求和總結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來完善政策主張,越要善于集納民智、凝聚民心、激發民力,為深化改革夯實堅實的群眾基礎。面對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及時發現、總結、概括人民群眾創造出來的新鮮經驗,并使之上升為理論和政策,同時指導人民開展新的實踐,就一定會推動改革開放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幼兒園重陽節敬老院慰問活動美篇篇2
自監察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監察體制改革邁出了重大步伐。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重大的組織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是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大舉措,是中國推進法治反腐的重大里程碑。
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__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
監察法的頒布實施,就是將黨的主張變為國家意志,通過法律把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機制固定下來。改革后,黨對反腐敗斗爭的領導,由原來側重“結果領導”轉變為“全過程領導”,確保黨牢牢掌握反腐敗斗爭的領導權,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監察體制改革前,影響反腐敗工作成效的原因主要有:行政監察范圍過窄,大量公職人員游離于監察范圍之外;反腐敗機構眾多、力量分散、職能重疊,難以形成監督合力;對公職人員的日常監督不夠,公職人員違反國家法律但尚未觸犯刑法的職務違法行為成為監督的空白。此次改革,以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相結合為主線,推進了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大體制變革、結構優化和制度創新。
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的有機統一。改革后,紀委監委合署辦公,反腐敗決策指揮體系更加集中、資源力量更加優化、手段
措施
更加豐富,實現黨內監督邏輯和國家監督邏輯有效融合和互補。實現對監督對象的全覆蓋。黨內監督實現對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監督全覆蓋,國家監察實現了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全覆蓋。
實現對履職行為的全覆蓋。為了解決對黨員和公職人員履職行為的監督空白,紀檢監察機關突出日常監督,實現對“違反黨紀”“職務違法”“職務犯罪”行為監督全覆蓋,實現黨的紀律、監察法、刑法三者的有機銜接,管住了“好公職人員”到“階下囚”的廣闊地帶。
實現對監督領域的全覆蓋。監察法規定了“最強陣容”的派駐監督制度。派駐或派出的范圍不僅包括本級黨的機關、國家機關、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委托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和單位,而且包括街道、鄉鎮、不設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區、企業、高校等。監察機構、監察專員對派駐或者派出它的監督機關負責,不受駐在部門的領導,具有開展工作的獨立地位,有效地保證了監督權威。
獨立的國家監察機構
根據憲法規定,監察委員會是人大選舉產生的行使國家監察職能的專責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監察權的本質是獨立的監督權。要強調的是,監察委員會是專門負責監督的國家機關,而不是全面監督公職機關和公職人員的機關,監察委員會并未包攬監督權。根據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國家最高監督權。監察委員會的權力由權力機關授予并受權力機關領導和監督,其職權范圍由權力機關以憲法或法律限定。
監察機關的監督對象僅僅是“人”而不是“單位”,監察法明確規定,各級監察委員會“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監察”,而“監督本級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則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責。
監察法規定,監察委員會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監督是監察委員會的基本職責。監察機關是“監督機關”而不是“辦案機關”,首要任務是代表黨和國家,依照憲法、監察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監督所有公職人員行使公權力的行為,確保公權力不被濫用。監察機關的“監督”與黨內監督中的“監督”都強調日常監督檢查,具有相通性。
調查是監察委員會的核心職責。調查的內容包括公職人員涉嫌職務違法行為和職務犯罪行為,既管“違法”又管“犯罪”,管住“好公職人員”到“階下囚”的廣闊領域,這與之前檢察機關的反貪污、反失職瀆職行為有著本質的區別。
處置是監察委員會的重要職責,方式包括:作出政務處分,進行問責,將調查結果移送檢察院依法審查、提起公訴,提出監察建議等。
健全統一決策、一體化運行的執紀執法機制
監察機關行使的是偵查權還是調查權?根據監察法規定,監察機關行使的是調查權,而非偵查權。調查權與偵查權有本質不同。
主體不同。偵查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的專有職權,而憲法、監察法、刑事訴訟法均未賦予監察機關偵查權。
手段措施不同。刑事訴訟法賦予了檢察機關特定的強制性措施,特別是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種“強制措施”。此次改革并沒有將上述強制措施轉移至監察機關。目前監察法賦予監察機關的12項措施,都是之前紀檢監察機關在實踐中使用、比較成熟的手段。改革后,紀檢監察機關沒有增加新的權限,而是將之前使用的手段納入法治軌道,接受法律約束。從該意義上講,此次改革后,紀檢監察機關不僅沒有所謂的“擴權”,反而是“限權”。
對象不同。偵查的對象是普通的刑事犯罪嫌疑人,而調查對象是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調查的內容是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
適用范圍不同。偵查程序是刑事訴訟的初始程序,而根據監察法規定,監察機關并不參與訴訟活動,僅負責調查,查明涉嫌職務犯罪的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由檢察機關行使批捕權、公訴權、審判監督權等法律監督權能。
根據黨中央要求,紀檢監察機關合署辦公,實質就是一套人馬、雙重職責,紀檢監察機關既是執紀機關又是執法機關,必須對內實現紀法貫通,對外實現法法銜接。
實現紀法貫通,關鍵是優化紀檢監察機關工作流程,實現執紀審查與依法調查有序對接、相互貫通,推進紀檢監察一體進程。當前要重點理清信訪舉報、線索處置、初核、立案、審查調查、黨紀政務處分、移送起訴等環節的制度、程序和
方法
,強化對每個環節的監督制約,健全內控機制,嚴防“燈下黑”。實現法法銜接,關鍵是實現監察機關與司法執法機關相互銜接,監察程序與司法執法程序有序對接。當前要進一步明確監察機關、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的具體案件管轄權,健全公安機關對監察機關調查行為的配合機制,完善檢察機關對監察機關移送案件的審查、公訴機制。要構建科學合理的調查權司法控制機制,嚴防調查權濫用。
此外,要推進監察官隊伍的專業化建設,盡快制定監察官法,對監察官的職責、義務和權利、任職條件、任免、等級、考核、獎懲、申訴控告等作出明確規定。
幼兒園重陽節敬老院慰問活動美篇篇3
權力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為民造福,用得不好或濫用就會滋生腐敗,危害黨和人民事業。__同志指出:“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這是一條鐵律。”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必須接受黨和人民監督。這就需要加快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確保權力在法治軌道上有序有效運行。
加強黨內監督。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黨員領導干部要經常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黨風問題、腐敗問題與權力相關聯,大都是權力運用缺乏監督結出的惡果。__同志強調,黨內監督是永葆黨的肌體健康的生命之源。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從根本上解決主體責任缺失、監督責任缺位、管黨治黨寬松軟的問題,把強化黨內監督作為黨的建設重要基礎性工程。黨的__大以來,我們黨總結全面從嚴治黨經驗,把紀律挺在前面,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出臺《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黨內法規,強化依規治黨,扎緊制度籠子,黨內監督取得重大成果。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有機統一,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完善執法監督。行政權力是憲法和法律賦予行政機關管理經濟、文化、社會事務的權力,是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保障其依法正確行使,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解決好的問題。為此,就要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防止行政權力運行中的腐敗,預防和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杜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在全社會樹立法治權威。其中,重點是強化行政機關對執法活動的自我監督,貫徹實施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促進政府權力運行更加規范透明。按照中央部署,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準,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有效減少執法者的自由裁量權和尋租機會。提高對行政執法過程的監督管理水平,督促各級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辦事,不斷提高執法為民思想、依法辦案能力和執法文書質量。
增強監督合力。黨的十九大
報告
提出,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構建監督體系,意味著各種監督方式相互聯系、有效結合、有機運轉,充分發揮各自作用,形成強大監督合力。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各種監督方式之間要相互貫通,包括信息暢通、體制機制有效銜接。比如,加強黨內監督、國家機關監督、司法監督的協調配合;搭建多渠道
信息平臺,實現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等信息互通。各種監督方式形成聯動、增強合力,必將構筑起全方位、無死角的監督屏障,提高監督效率,增強監督實效,把所有公權力都關進制度籠子,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于為人民謀利益,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