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優秀的總結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助工年度工作總結篇一
市委、市政府《關于在全市建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的實施意見》下發后,認真組織學習貫徹落實。成立了以局黨委副書記楊玲同志為組長,局直各單位一把手為成員的市交通局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對市交通系統社會救助工作實行統一領導。
1、對下崗工人再就業實行減免收費的優惠政策,凡持有下崗證明從事道路運輸的業戶,可享有減免運輸費的`規定,xx年對30多戶下崗職工減免運輸管理費3萬余元。2、對市區內1000余臺農用三輪、四輪車免收了運輸管理費,今年7月份起又免收了1噸以下四輪拖拉機的養路費,合計免征80余萬元。3、免征了出租的運管費及城區內運營的出租車免征客運附加費,跨出城區的出租車客運附加費減半征收,共免征近500余萬元。4、從事個體客、貨車輛參加準駕的人員,可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農村特困群眾救助證》,享受減免駕駛員培訓費10%的優惠。xx年減征、免征各種費用近600余萬元。
建立健全送溫暖工作機制。市交通局及其所屬各單位均建立了困難職工預警預報機制和特困職工,對特困職工進行動態管理,隨時掌握他們的生活狀況和思想狀況。
深入開展幫扶和送溫暖活動。xx年元旦期間,交通局局長、黨委書記范向東同志和黨委副書記楊玲同志親自帶隊慰問了我局下派幫扶村--馬樓村和百善鎮道口村,送去1500元慰問金和生活必需品,慰問困難戶10戶。兩節期間,我局自籌資金慰問局屬集體困難職工,生活困難的企業退休人員、孤寡老職工,雖然進入低保但生活依然十分困難的失業人員及家庭成員患病給家庭帶來負擔生活較為困難的職工和困難黨員、軍烈屬、企業軍轉干部等270戶,共發放慰問金5.02萬元,同時積極組織全局干部職工進行捐款,今年向解困難繳納捐款2.2萬元。
助工年度工作總結篇二
一、以補短板工程為重點,著力健全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
創新社會救助工作方式,完善社會救助窗口服務功能,全面提升基層為民服務水平,真正做到讓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社會救助利民便民。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織牢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安全網,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以生活、醫療、教育、住房、文化為專項救助為輔助,以臨時救助和社會幫扶為補充的較為完善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
(一)以繡花功夫落實精準扶低工作。創新實施了基礎設施完善富民產業發展保障性安居教育扶智醫療衛生幫困社會保障兜底就業創業援助示范創建等八大扶低專項工程,同時區委區政府研究出臺的《東區精準扶低19條幫扶措施》(攀東委辦〔20xx〕114號)在推動金融扶低、發放就(創)業補貼、全面資助參保、創新養老幫扶、加大中職及高校學生資助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有效解決了低收入群體在就業、醫療、低保、教育、養老、產業扶持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使我區城鄉低收入群體幫扶工作得以扎實推進。全區1794戶3087人低收入群體已有1594戶2765人低收入群體家庭人均月收入達到880元或實際享有同等生活水平,余下200戶322人因離攀、死亡、拘役、聯系不上、兩次以上介紹工作均以不正當理由拒絕等原因例外退出,完成率達100%。
(二)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將符合條件的群眾納入低保,對不符合條件的及時清退。建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經辦人員和村(居)民委員會干部近親屬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備案制度,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人情保、錯保等問題和推行陽光低保為重點,對最低生活保障對象開展清理清退,共清退城鄉低保戶254戶、435人,停發低保金13.55萬元。20xx年,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家庭月人均 440 元提高到家庭月人均 490 元的基礎上,我區共救助城鄉低保17743戶次,27099人次,發放低保金額1265.8039萬元。其中城市低保救助16960戶次,25782人次,發放低保金額1214.7876萬元,人均補差471.18,完成目標任務的142.78%;農村低保救助783戶次,1317人次,發放低保金51.0163萬元,人均補差387.37,完成目標任務的242.10%。
(三)擴大城鄉醫療救助范圍,提高救助比例。在現有的13個重特大疾病基礎上,新增重大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細胞移植、ⅲ度以上嚴重燒傷等5個病種,并將救助比例從70%提高到80%,封頂線從5萬元提高到7萬元。20xx年,我區城鄉醫療救助3840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283.7497萬元。其中重特大疾病救助483人次、發放救助金124.9280萬元,一般醫療救助455人次、發放救助金158.8217萬元。參保參合資助1908人次、發放53.3528萬元,政策范圍能自負費用救助比例達70.82%,完成目標任務的101.17%。
(四)五保、殘疾人、臨時救助等工作有序開展。一是全區五保對象共計19人,其中集中供養13人、分散供養6人,發放農村五保人員供養經費22.23萬元。已全部落實了五保供養政策,應保盡保率達100%,集中供養率達到70%。隨著物價上漲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適時對五保供養標準進行調整。年集中供養標準從20xx年的10878元調整到11900元,年分散供養標準從20xx年的9246元調整到10115元。20xx年我區預計發放農村五保人員供養經費22萬元。二是根據《東區民政局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困難群眾臨時生活救助制度的實施方案》,建立了穩定有效的資金保障機制,按照每年每人救助封頂線5000元的標準,進一步建立健全城鄉臨時救助制度。20xx年,累計對245人次困難群眾進行了臨時救助,發放臨時救助金額68.2072萬元。對我區精準扶低家庭中因助學、助醫造成困難的家庭按照助學3000元/人、助醫最高5000元/人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共計對314人發放救助金92.7032萬元。對我區有升學困難的家庭進行福彩助學幫扶,保證其能正常就學,共計幫扶16人,發放助學金5.4萬元。三是做好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加強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力度,我局對流浪乞討人員的生活、醫療、群親、未成年教育等方面進行幫扶,切實維護受助人員的合法權益。截止目前,主動前來我局尋求救助達4人,救助金5.8307萬元(其中2人為醫療救助,救助金5.8297萬元);上街主動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0余次,均已送至救助站進行妥善安置。四是建立與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三無人員保障制度,切實做好三無人員生活、醫療、住房保障工作,落實《攀枝花市東區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城鎮三無人員保障機制的實施方案(試行)》,東區累計為26名符合條件的三無人員申請生活補助資金,共計8.1萬元;并為羅素芳、李顯明等3名城市三無人員發放醫療救助5.2萬元,為賈福生、李顯明等3名城市三無人員發放護理補貼4.1萬元。五是對特困人員進行新認定,經認定,東區現有符合條件的城市特困人員25名、農村特困人員19名。
(五)加強自然災害救助力度,提升應急反映速度。為及時、高效地做好救災工作,提高救災工作應急反應能力,建立有序的救災運行機制,切實做到有備無患,根據《攀枝花市民政局自然災害救災應急預案》和《攀枝花市東區自然災害救災應急預案》確定的工作職責,制定了《20xx年度攀枝花市東區民政局自然災害救災工作應急預案》。今年以來,我局結合工作職能,組織全體職工開展了防災救災拓展訓練1次;參與市、區防汛演練5次;實地參與災后應急救助1次,通過演練實戰,進一步強化了面對自然災害及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為加強面對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區委區政府結合轄區隱患點實際,組織轄區單位、群眾共計2000余人開展了多次有針對性的防災減災演練活動。加強了救災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在汛期間,制定了今年的應急預案、防汛值班制度,嚴格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同時督促各街道、銀江鎮開展轄區汛期隱患排查工作。
助工年度工作總結篇三
我社區社會救助工作在區民政局和街社會救助服務站的領導、支持和關心下,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切實為困難群體排憂解難,現將工作情況體匯報如下:
1、我們社區現有低保戶14戶,保障人口25人,三無對象1戶,一般對象13戶,月享受金額4673元,本著低保動態管理的原則,上半年新增2戶,下半年新增低保戶1戶,無論是新增低保和變更低保,我們都嚴格按照低保程序,一切低保申請審核發放工作均按照正規程序進行,無違規操作現象發生。
2、積極宣傳低保政策,組織社區工作人員、民主評議小組成員和社區低保戶定期進行低保等有關政策學習,全年定期組織低保戶學習3次,并組織低保戶參加社區公益性勞動19人次。
3、嚴格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正常有序地開展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到應保盡保,為困難群眾提供最優質的服務,發揮民主評議、民主監督的作用,基本做到無錯保、漏保、人情低保的現象的發生。對a、b、c卡人員及時分類上戶調查,及時掌握低保戶的家庭經濟收入的變動情況,同時還通過鄰居或棟組長側面了解低保戶的家庭經濟收入的變動情況。
4、熱情接待來信來訪的居民群眾,并做好信訪記錄。對前來咨詢低保的群眾,仔細講解低保政策和申報程序以及所須的申報資料。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認真記錄,及時走訪調查,給予答復,并對反映問題的群眾的姓名保密。全年接待來訪10余次。
1、積極宣傳大病醫療救助政策和精神病人藥物救助政策,組織社區工作人員、民主評議小組成員和社區居民進行有關政策的學習。我社區醫療救助5人,救助金額18080元。社區低保戶謝英身患尿毒癥、腎衰竭,每星期2次往返醫院進行血透治療,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家庭生活困難。社區居委會了解情況后及時探望慰問,送上了慰問金,同時也積極為她辦理大病醫療救助,為其解決實際問題。
2、對社區低保戶和特困居民和有精神病史的人員,進行摸底調查,并做了詳細的記錄,及時準確地掌握他們的基本情況,深入了解他們的困難,有針對性的對他們實施救助。
3、按工作程序正常有序地開展救助工作。尤其與需救助的對象進行深入的交流,將情況向上級部門匯報,取得指導意見和解決辦法。及時對救助的對象采用正確的救助方式進行救助。
助工年度工作總結篇四
為全面落實好社會救助政策,切實改善困難生活狀況,保障基本生活權益,體現市委、市政府對殘疾弱勢群體的關懷,市積極行動,主動作為,扎實推進社會救助工作順利進行,確保將市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救助范圍內。現將市社會救助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根據《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和《省社會救助實施辦法》及《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程》、《省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規程》、《省臨時救助工作規程》相關要求,20xx年市民政局在社會救助方面具體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城鄉低保救助工作一是強化兩項制度和分類救助政策有效銜接。切實做好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低保兜底工作,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實現了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工作的圓滿完成。二是建立城鄉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20xx年7月農村低保標準從3720元/年提高到4200元/年,城市低保標準從500元/月提高到540元/月。農村低保實施分類救助,一類對象255元/月,二類對象240元/月,三類對象215元/月。城市低保在月收入540元以下實施補差救助。三是實施按時足額救助工作。農村低保實施按季度發放,在每季度第一個月15日前完成救助資金的發放工作,城市低保實施按月發放,在每個月15日前完成救助資金的發放工作。采用社保卡一卡通監管系統,實施社會化發放。
(二)城鄉特困救助供養工作對年齡60周歲以上無法定贍養人或法定贍養人無贍養能力,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老年人,年齡16周歲以下無法定撫養人或法定撫養人無撫養能力,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的少年兒童和肢體、視力一級,智力、精神二級以上的孤殘人員納入城鄉特困救助供養范圍651人。
一是嚴格執行社會救助救助標準政策,加強鄉鎮(街道)村(社區)民政助理員和低保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二是加強對鄉鎮(街道)民政助理員的監管工作,確保社會救助信息核對和信息系統錄入的準確性。三是加快完善社會救助家庭情況核對信息平臺建設,建立民政、公安、財政、工商、住建、人社、車管、稅務、銀行等多個部門協調機制,確保信息監管系統的信息準確性。
助工年度工作總結篇五
一、城鄉社會救助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
1、全面開展社會救助“陽光行動”與提標工作。按照往年做法,我們從三月起在全縣開展社會救助“陽光行動”,對所有城鄉社會救助對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年審排查。通過廣泛宣傳、個人申報、入戶調查、鄉村審核張榜公示、民政審批共取消不合條件和自然減員的城市低保戶457人,農村低保戶1139人,農村五保戶226人,在社會上受到好評。在搞好低保戶年審排查的前提下,我們還對全縣城市低保、農村低保按救助類別分別進行了年審提標。到目前為止,我縣城市低保保障標準達到200元,月人均補差達155元;農村低保適當提標,月人均補差達61元。城鄉低保資金均已實行銀行打卡并按月(季)足額發放。
2、及時發放了資金。按照城市低保按月發放,農村五保、低保按季發放,醫療和臨時生活救助及時辦理的工作程序,6月底止,共救助城市低保對象6.78萬人次,發放城市低保金1038.1萬元;農村低保對象10.3萬人次,發放農村低保金628.2萬元;供養農村五保戶11062人次,發放農村五保資金298.7萬元;救助城鄉患病困難對象1206人,發放醫療救助金210.55萬元;臨時生活救助270人,發放臨時生活救助金19萬元。
3、城鄉社會救助對象進一步公開、透明。我們將6月1日—10日定為城鄉社會救助對象公示期,要求全縣各鄉鎮搞好提標后城鄉社會救助對象的公示。社區居委會公示城市救助對象救助情況,村委會公示農村救助對象和五保供養情況,嚴格落實“公開、公平、公正”,進行陽光施保。
目前,我縣已改擴建農村敬老院17所,集中入住五保對象698人。按照省市“一鄉一院”的規劃,今年改擴建13所,其中12所新建,分別是周文廟鄉敬老院、文蔚鄉敬老院、朱家鋪鎮敬老院、巖嘴鄉敬老院、毛家灘鄉敬老院、新興鄉敬老院、滄港鎮敬老院、龍潭橋鄉敬老院、毓德鋪鎮敬老院、崔家橋鎮敬老院、株木山鄉敬老院、大南湖鄉敬老院,另外改擴建1所(百祿橋鎮敬老院)。四月份我們已完成各敬老院的選址工作,并組織相關單位到臨澧縣敬老院與柳葉湖敬老院進行了參觀學習。由于各級領導的重視,現大部分鄉鎮已動工修建,建設任務完成過半。
20xx年漢壽縣集中修建農村“危房改造工程”8所,重點解決災后倒(危)房戶、五保戶、特困戶、農村低保戶、優撫對象中的困難戶。現已全部動工,并要求在8月底全面竣工。
今年結合省市“陽光行動計劃”,狠抓社會救助的規范化管理,依法做好城鄉低保對象、五保對象的生活救助,進一步加強了對敬老院的管理力度,對每個工作環節精心安排部署、督導落實。各鄉(街)和社區(村)都設立了“社會救助管理站”,安排專人負責低保工作。配備專門低保工作辦公室,并加掛“社會救助管理站”和“低保服務站”的牌子,實行掛牌辦公。各鄉(街)都成立了“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各社區(村)都成立了民主評議小組,小組成員主要由群眾代表、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黨員代表、居(村)委會成員等組成,做到了社會救助工作層層有機構,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實的良好局面。
助工年度工作總結篇六
xxx社區位于xxx區東風路北端,轄區面積xx平方公里,有居民xxxx戶、xxxx人。駐社區單位有省民政廳。社區成立了社會救助工作服務中心,有專干3人。
1、堅持原則,應保盡保。社區的低保工作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通過努力,嚴格按照《長沙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公》長政發〔2021〕16號文件的規定進行操作。始終堅持依法行政、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的宗旨,實行無條件申請、有條件審批,并不斷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始終做到應保盡保、應補盡補、應退盡退。
2、宣傳政策,陽光操作。低保工作開展以來,我社區按照上級民政部門的要求,充分利用社區宣傳窗、政務公開欄、居民樓道信息欄等宣傳陣地,以張貼、分發窗傳單(冊)、開展政策咨詢活動等形式,廣泛宣傳低保政策,并將低保辦法規定的申請、審批條件和程序等內容向居民群眾公布,做到家喻戶曉。落實公益性勞動制度,定期組織低保對象參加社區巡邏、環境整治及社區活動室管理等公益服務活動。為了讓低保工作更加公開、公平和公正,增強低保工作的透明度,成立了由社區工作人員,管區戶籍,社區黨員群眾組成的救助工作評議小組,對申請對象進行民主評議,并做好評議記錄,低保對象在申請時和批準后,嚴格按照市、區低保辦法要求進行公示,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做到專款專用,每月能按時足額的發放到低保居民手中。
3、程序規范,動態管理。根據《長沙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公》長政發〔2011〕16號文件規定,我社區在受理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并按規范化要求填寫低保申請(審批)。堅持動態管理,及時進行核查調整和注銷,實行無條件申請低保,有條件審批低保,有措施退出低保,并做好思想工作,盡可能把工作做好、做實。對于不符合申辦低保條件的對象,社區嚴格把握政策界限,該保的一個不漏,不該保的人情保、關系保、威脅保堅決不保。對于一些停發低保的居民,我們做到停低保不停幫助,使一些低保邊緣的家庭低保停發后,根據其家庭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幫扶。
4、健全檔案,分類管理。社區十分重視低保檔案管理,建立健全了規范化的低保家庭1戶1檔,并實行低保信息電腦管理。社區的低保金于每月25日起(如遇到節假日往前推)至月底,在社區的一站式辦公大廳進行簽字認證,由低保對象在低保金認證表上簽字。通過這一系列的人性化的服務,社區的低保工作呈現出健康有序的良好發展態勢。
1、廣泛宣傳,認真落實。根據《開福區特困家庭醫療救助制度實施細則》開政辦發〔xx〕22號文件,社區全面開展醫療救助幫困工作。根據社區里的低保戶,特困戶認真開展醫療救助工作,切實解決困難他們的醫療問題。
2、拓寬渠道,分類救助。社區的醫療救助工作嚴格按照《開福區特困家庭醫療救助制度實施細則》開政辦發〔xx〕22號文件精神,依法申請審批。醫療救助對象提出申請,社區受理后按規定進行公示,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審核(審批)。同時,建立規范的社區醫療救助檔案,雖然我們根據《開福區特困家庭醫療救助制度實施細則》開政辦發〔xx〕22號文件的規定,給群眾解決了大部分的醫藥費。但是按規定必須其自理的這部分醫藥費,還是給這靠領取微薄的低保金生活的低保家庭和低保邊緣的特困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社區根據這一情況,積極協調駐社區單位省民政廳,幫助困難群眾申請慈善醫療卡,解決了他們的部分困難。
社區在開展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和醫療救助工作的同時,努力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根據上級民政部門要求,針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困難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大保障力度,扎實做好節日的困難慰問、臨時救助、慈善助學、困難殘疾人救助等其它社會救助工作,安定了民心,穩定了社會。
社區社會救助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本著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按照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為民解困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使我社區的社會救助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