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600字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600字初一篇一
一位教授,一名忠實的仆人,一位加拿大捕鯨手以及一位神秘的艇長組成了一只探索海洋的隊伍,一次海底兩萬里的旅行。
尼摩艇長,一位神秘莫測的工程師。他恨陸地上的一切,卻又如此善待這三位來自陸地的人。他明明少言寡語,但是每當說到海洋和“鸚鵡螺”號,就會兩眼放光、滔滔不絕。他明明是一個冷漠的人,但是同伴的離開,讓他低聲哭泣。這并非是一個冷淡而寡言的人,而是一個鐘愛海洋,有情有義的人。
孔塞伊,那個極其善于分類的分類狂魔,一個忠厚老實的仆人,總是順從自己的主人。他善于學究各種事物的分類,卻仍不缺少必要的謙虛,他在不懂時,仍會請教主人。
內德·蘭德,一名加拿大捕鯨手,性格十分直率。從剛進入“鸚鵡螺”號開始,就想盡一切辦法要逃出去,卻一次又一次地被折服。但在關鍵時,他也是那個精專,經驗十足的優秀捕鯨手。
一個人一生中會有很多事情值得做,但是在尼摩船長看來海洋便是他一生的歸宿。一個人,享受與海洋作伴,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駕駛屬于自己的“鸚鵡螺”號,看著窗外屬于自己的那片海洋。
在這本書中,“鸚鵡螺”號可謂是最“龐大”的角色,作者通過一整個團隊的精密計算,再與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與預知力,完成了這樣一部與未來毫無差缺的科幻小說。
通過“鸚鵡螺”號,在海洋中暢游,經過印度洋,到紅海,再到希臘群島,最后進入大西洋,他們肉搏鯊魚,電阻土著人,沖突冰蓋,攻擊巨型章魚,經歷了重重艱難險阻,在海底暢游兩萬里,直到他們三個人在危險的情況下,終于逃出了“鸚鵡螺”號,將它和尼摩船長的秘密公布于世。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600字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600字初一篇二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常常去興安門閱讀吧,在那里博覽群書,每次都能從茫茫書海中打撈出收獲。這次,我選擇了《海底兩萬里》來閱讀。
《海底兩萬里》是海洋三部曲中的一部,作者是全世界被翻譯作品第二多的儒勒。凡爾納,內容是1866年,海上突然出現了一種身體是橢圓形的大海怪,它的體型龐大,快速靈活,光芒十分刺眼,還有一個三角形的尖角,它不時心血來潮就要攻擊船只,動不動就要浮到水面上吸氣,因此人們推測這是一只不一般的獨角鯨。有了這只獨角鯨,各大陸之間的交通越來越危險,所以美國就在1867年派“亞伯拉罕。林肯”號戰艦追擊海怪的故事。
這本書的主角阿羅納克斯和仆人孔塞耶與漁叉王內德。蘭一起上了船,數周后,他們發現了海怪并與其交戰,在一次戰斗中主角和他的仆人與內德。蘭掉入水中,他們發現這并不是怪物,也不是獨角鯨,而是一艘用鋼板制成的潛水艇,他們被船上的人拖到了船里,醒來時已在船艙內了。雖然他們跟內摩船長相處的很融洽,船長還介紹了他的船:鸚鵡螺號,但是唯一也是最大的缺點,就是失去自由,人天性向往自由,于是在不久后的一個夜晚,他們乘著小艇逃跑了。
在我閱讀整本書后,內摩船長的善良讓我敬佩;孔塞耶的正直讓我回味無窮。我不相信他們在海底行駛了兩萬里,如同我不相信凡爾納寫的《八十天能環游世界》一樣,那么短的時間,在幾百年前怎么可能發生?可是我相信,真的有這么一艘船:“鸚鵡螺”號!因為從圖書吧回到家,我用媽媽的電腦查閱相關知識,如:在發明潛水艇時,人們采用了鸚鵡螺的內部構建利用吸水來升降,第一艘電、核潛艇都叫“鸚鵡螺”號,而它們正是鸚鵡螺號的子孫。我還用鋼筆在作業本上畫了我心中的鸚鵡螺號,媽媽夸我畫的好!我高興極了!
一個城樓一道墻,一片書海一本書,我認真閱讀,收獲開心,并在我大腦里深深印上《海底兩萬里》的情節,讓我受益良多。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600字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600字初一篇三
與《海底兩萬里》邂逅,出于偶然。高中時的英語書上有凡爾納《神秘島》的節選,一時間被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所折服,凡爾納的很多科幻情節可以說是有所依據的,在當時看來是幻想,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可是他在小說中的有些預言在今天已經成為了現實。
一直喜歡《海底兩萬里》,不僅是因為它有著豐富的人文、植物甚至是地理知識,更因為它包含著凡爾納對奇幻世界的思考。
看到尼莫船長捉摸不定的性情,看到他自稱“不存在的人”,就覺得他可憐又可恨。對于外面的世界,他認為大海給了他一切,所以外面的一切于他而言就是不存在的。但是他并不是不存在的人,他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紛擾,讓船只傾覆,這點是可恨的。他熱愛大海的一切,他不允許外界的干擾,他沒有連接外界,卻連接著外界的文明,他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書房,最好的收藏,卻沒有人能與他欣賞,這點看來他又是可憐的。
其實我覺得尼莫船長有時候就是我們的縮影。有時候面對外界的紛擾,也想躲進大海,造個千萬噸級的潛艇,快樂的做自己,可是哪里會有桃花源?
在《海底兩萬里》中,教授、尼德、康塞爾一邊在船上享受著客人的待遇,一邊想著如何逃出去,他們在海底見到了五彩斑斕的魚群,珊瑚,于是我們也通過文字感受到了那份美麗。作者想必對動植物學也有所研究吧,能把海底那種自然的隨性描繪得如此準確,讓人心神向往,讓人再一次感嘆大自然無窮的魅力。
如果讓我說《海底兩萬里》有什么魅力讓我看了那么多遍,只能說,感覺這就是一本很干凈的書,“干凈”有很多的定義,我不怎么喜歡描繪革命、血淚史的書,雖然這是人類一步一步的進化史,是值得我們去看去深思的。但是我喜歡一些寫給小孩子的書,也許是性格使然,這些外國的科幻小說也許并不是寫給孩子們看的,也許這本書中還有很多的深意。
尼德雖然并不是主角,但是我覺得他很出彩,直率而忠實的性格很招人喜歡,雖然他不及康塞爾冷靜,不及主人公教授博學,但是他身上有著普通人普通的品質,有的時候,小人物的刻畫是很難刻畫得生動又新穎的。因為小人物太多了,寫小人物的也太多了,而且小人物易被大人物的光芒遮蓋。
一生中有很多啟迪智慧的好書,也有很多啟迪成長的書,讓我們在路上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