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徽古詩詞導游詞篇一
西遞的明清古建筑群是我國徽派建筑藝術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完好保存著120幢明清邸宅。西遞有著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塑造的“世外桃源”的生態環境和風情,該村落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譽。
西遞以其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樸實純美的民俗風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磚雕、石雕,聞名于全國。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膺福堂、惇仁堂、西園、瑞玉庭等。“胡文光牌坊”又稱“西遞牌樓”,是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是西遞的標志。西遞村人杰地靈,培養出了明代荊藩首相胡文光、清代二品官胡尚贈、巨富豪商胡貫三等一批國家棟梁之材和儒商。
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筑的滲透。
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筑,原用于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熱拋繡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
“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臺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點,坐落于黃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距黟縣縣城8公里。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余戶,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
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蕩,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遞被專家、學者稱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
安徽古詩詞導游詞篇二
神龍峽位于重慶南川區南平鎮內,距離重慶主城區約79公里,距離南川城區23公里。景區幅員面積約20平方公里,原始植被極為豐富,目視所及一片翠綠,是離重慶主城最近、最原始的生態峽谷之一。神龍峽主景區屬典型的“v”字型深切峽谷,兩邊山峰高聳,壁立千仞,氣勢磅礴。峽谷內溪流蜿蜒,清澈透明。魚游淺底,鳥翔空谷,甚是悠然。
景區通過交旅集團和銘嘉集團打造了一系列好耍產品:熱情浪漫的峽谷漂流、獨特的洞穴水幕動畫、深山湖畔打牌下棋、神風輕佛中喝茶聊天、神仙圣境里祈福祭祀、在最美的棧道上有氧健身、在遠離塵囂的龍憩苑別墅式酒店幽居,一切皆為你而存在。
神龍峽在金佛山以西,屬于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有霜雪,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對林木、竹、藥等植物的生長則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山體多在海拔1300米以上,神龍峽最高峰豹子嶺為1380米,自然保護區面積約30多平方公里。
南川南平鎮有縣級公路連通景區入口,距離約13公里,途經木渡鎮、神農峽度假村、永安鎮、里隱壩。從里隱壩峽谷入口至九天飛瀑,峽谷長約6公里。
神龍峽谷底海拔高度為680米,高出重慶市區約400多米,谷底林木茂盛,溪流成河;兩側峽壁陡峭,垂直高度平均在600米左右,峽壁險峻;峽谷兩側均為金佛山的第一臺階,海拔高度都在1300米以上,夏季平均溫度在攝氏24度,冬季有霜雪期,雪期最長可達一個多月。
絕壁景觀有歸龍谷魚鱗巖、貓啄大絕壁、神龍洞絕壁、火燒巖懸崖等;瀑布有磨子洞瀑布、飛龍瀑布、碧泉映月瀑布、神龍洞瀑布等;峽谷兩岸植被多為近年生灌木林、刺竹林,植物較為豐富;峽谷最寬處大淌河壩約為100米,最窄處蘇家巖約為10米。
安徽古詩詞導游詞篇三
麗江瀘沽湖山美、水美、人更美,這里既是著名的女兒國,又是歌舞的王國,一經踏上這片熱土,游人無不為那遠遠近近、悠悠揚揚的“阿哈巴拉”所動容,無不為那如巨龍滾動的甲搓所吸引。看那遠方漂來的豬槽船,載著阿妹,向你招手,向你放喉:“啊朋友,來了就莫走,阿妹陪你到月落西山頭”。
瀘沽湖位于云南寧蒗縣與四川鹽源縣之間的崇山峻嶺中,距寧蒗縣城69公里。湖面積5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米,最深處達93米。湖水清碧,最大能見度為12米,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中國最深的淡水湖之一……湖水向東流人雅礱江、金沙江,屬長江水系。整個湖泊,狀若馬蹄,南北長而東西窄,形如曲頸葫蘆,故名瀘沽湖。瀘沽湖不僅水清,而且島美。瀘沽湖四周青山環抱,湖岸曲折多灣,共有17個沙灘、14個海灣;湖中散布5個全島、3個半島、1個海堤連島,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公尺,遠看象一只只綠色的船,飄浮在湖面。其中,寧蒗一側的黑瓦吾島、里無比島和里格島,成為湖中最具觀賞和游覽價值的三個景點,被譽為“蓬萊三島”。
瀘沽湖分為5個景區,分別是瀘沽湖及湖周邊的摩梭村落、永寧(扎美寺和永寧溫泉)、阿夏幽谷、格母女神山和小落水村。
瀘沽湖是我國西南高原上的一顆誘人的明珠,摩梭人稱它為“謝納米”,意思是“母湖”,母親的湖。這里是東方古老神秘的“女兒國”,征服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獵奇探勝者。這里的摩梭人是中國唯一的母系氏族。摩梭人世代生活在瀘沽湖畔,他們至今仍保留著由女性當家和女性成員傳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婚、女不嫁、結合自愿、離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俗稱走婚),仍然保留著古代早期對偶婚特點的“阿夏”婚姻形態。
摩梭少女的風姿,獨木輕舟的典雅,此起彼伏的漁歌,堪稱“湖上三絕”。在瀘沽湖的每個山灣村寨,你都可以看到那些穿著秀麗衣裝,落落大方,清秀美貌的摩梭姑娘。
瀘沽湖美麗的身形像一個馬蹄印,相傳這是格姆女神和她的“阿夏”瓦如卡那男神相會那晚,因纏綿沉醉,男神跨上神馬剛準備離去時天就亮了,天亮后他再不能回去了,神馬被韁繩一緊而踏下一個深深的馬蹄窩,馬背上的男神化成了東邊回頭望的瓦如卡那山,女神傷心的眼淚注滿了馬蹄窩,她自己化成了格姆山。這是一個被愛情的眼淚注滿的湖泊。你看懂它馬蹄印形的故事后,再走湖畔的摩梭村寨,就準備好了一個暢游“女兒國”的美麗心情。
安徽古詩詞導游詞篇四
西湖位于杭州市區西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總面積5.6平方公里,環湖一周約15公里,蘇堤與白堤把全湖隔為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5個部分。
西湖風光秀麗,景色迷人,自古以來就是名勝。“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三面環山,秦時西湖還是一個海灣,北面寶石山,南面吳山,隔水相對是伸出海灣的岬角。海潮帶來大量泥沙,日積月累,直至隋朝時將西湖與海水隔開,這種由古代淺海演變而成的湖泊在地質學上稱作“瀉湖”。
西湖風景優美,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極多。宋柳永有詞《望海潮》形容杭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重湖疊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可見宋時西湖盛況。
南宋畫院中的畫家馬遠、陳清波等,畫了許多西湖風景畫,這些山水風景畫的題名就是西湖十景的由來。清康熙帝南巡時題十景,勒石鐫碑成了名勝,一直沿用至今。十景為: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雙峰插云、三潭印月、南屏晚鐘、雷峰夕照、曲院風荷、斷橋殘雪。
近幾年來,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景點的整修,1985年評選了西湖新十景: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云棲竹徑、滿隴桂雨、九溪煙樹、吳山天風、玉皇飛云、寶石流露、阮墩環碧、黃龍吐翠。這新老十景的題名,使西湖充滿了詩情畫意。
西湖四時有花,四季景色不同,晨昏各異令人流連忘返。
杭州西湖如今已名聞世界,被譽為東方的瑞士。
安徽古詩詞導游詞篇五
沙田馬場(sha tin racecourse)是香港的第二個賽馬場地,位于新界東部的沙田區火炭東部,是由-興建及管理,于1978年10月7日落成啟用。沙田馬場設有草地、泥地跑道共有兩個,草地跑道全闊30.5米,周長約1900米,容量為85,000人。場地水平世界一流,也是亞洲頂級的賽馬場地。現時每年均舉行多項國際大賽,并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人馬在此互相角逐。
沙田馬場設有兩座看臺,分為會員席及公眾席。會員席招待會員及來賓,公眾席則開放予公眾人士,入場費10港元。看臺設有-大堂,飲食設施等,會員席亦設有會員,馬主廂房等設施。場內設有全世界最闊的彩色大屏幕,長70.4米,面積相等于4,500部架疊起來的52厘米電視機,詳盡顯示每一場賽事的資料及賽果。于看臺側的沙田會所,則為會員提供飲食及康樂設施。馬場其他設施包括馬房、騎師、練馬師及職員宿舍等,另有一座綜合大樓供馬會使用。
馬場交通方便,港鐵東鐵線馬場站設有蓋行人天橋直達沙田馬場看臺,賽馬日亦有各線巴士直達,馬場內亦有地方供給紅色小巴及市區的士停放或載客。
沙田馬場參考世界先進的馬場的設計,跑道屬古典英式的順時針方向,布局與美國貝蒙園(belmont park)及圣雅尼塔(santa anita)馬場接近,為看臺觀眾提供更廣闊的視野。馬場中央是景色秀麗的彭福公園,為市民提供休憩空間。
歷史
沙田馬場興建前,香港島的跑馬地馬場是香港唯一的馬場。隨著香港賽馬運動平民化,于賽馬日期間經常出現“紅旗”高掛(意指“滿座”)的情形。1964年,馬會開始考慮增建一個新馬場,以配合賽馬運動的發展。1971年10月,政府原則上批準馬會于沙田興建馬場。工程于1973年12月全面展開。
興建馬場時需要在沙田海進行填海,這是當年香港最龐大的單一填海工程。工程共采土1600萬噸,夷平沙田4個山頭,填出共250英畝土地。填海工程在1974年3月開始,以極快速度進行。在工程高峰期,動用超過700多名工人,以400多輛貨車,不斷將泥頭運到海邊,每7.5至8秒鐘即有一車泥頭倒落沙田海。1976年6月,首座馬房的打樁工程展開。
最終,沙田馬場準時于1978年10月7日正式開幕,是由當時的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主持揭幕及在草地跑道進行剪彩儀式,同日下午舉行首場賽事。馬場初落成時,看臺可容納35,000人。隨著入場人數于1982年-1984年間繼續加長,馬會很快便進行擴建。1985年11月,第二座看臺落成啟用,兩座看臺共可容納85,000人觀賽。馬房容量亦隨著需求不斷增加,至20xx年,共有20座馬房,為1260匹馬提供安身之所。馬會亦為提高賽事水平,加建一系列先進設施,包括檢疫馬房、馬醫院、賽事化驗所、河畔操練跑道、奧運馬房、策騎徑等。
近年馬會仍不斷改善沙田馬場的設施,20xx年8月31日,世界最闊的高解像彩色大屏幕啟用,20xx年11月14日,設有可開合上蓋的新馬匹亮相圈落成,為馬迷提供更方便舒適的環境。20xx年北京奧運,香港協辦馬術項目,沙田馬場毗鄰的香港體育學院經改裝,成為主要比賽場地,彭福公園新建策騎徑,又在香港體育學院旁邊新建奧運馬房;奧運圣火亦途經沙田馬場進行傳遞。
安徽古詩詞導游詞篇六
水高莊園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區東淀都市型現代農業核心區內,位于歷史古鎮楊柳青西南部5公里處,距天津市中心20公里,與亞洲最大的玉佛禪寺相鄰。莊園占地面積1500畝,分五個特色園區,即農業風情園區、子牙河風情園區、歡樂谷采摘園區、溫室栽培展示園區、鄉村溫泉休閑園區。
飛虹大橋
子牙河飛虹大橋是景區的主入口,大橋采用西班牙海灣通道橋的設計理念,橋身為鋼琴造型,欄桿裝飾有《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五線曲譜,橋面有黑白相間的琴鍵裝飾,橋兩側建有雙層親水平臺,是景區入口處一道靚麗的風景。進入景區為五色祥云廣場,廣場用青、赤、黃、白、黑五色彩石鋪裝,以奧運火炬為造型,象征著東西南北中五方的農耕文明的足跡。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八根圖騰燈柱聳立在廣場兩側,迎接八方游客。-
溫室栽培展示園區
溫室栽培溫室栽培溫室栽培展示園區建有20xx0㎡的智能溫室和40棟二代日光溫室,是園區展示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和先進栽培管理模式的核心區域。智能溫室引進80多中新奇植物、220多種名特優新品種采國內外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保持了全年四季常新、常綠、常花、常果,溫室內的南果北種區把游客帶進了南國意境,使游客心曠神怡;二代日光溫室常年生產無公害綠色蔬菜,供游客品嘗采摘。-
子牙河風情園區
游樂場游樂場子牙河風情園區緊扣運河文化、漕運文化和碼頭文化,充分發揮子牙河水域優勢,凸顯水高莊的地域特點,園內建有獨特風韻的食坊、親水平臺、船運碼頭,構成水景休閑、餐飲娛樂的好去處;配置20項大型水上游樂設施,成為青少年水上游樂場。-
葡萄園
葡萄園引進了先進的優良品種和栽培技術,集葡萄采摘、葡萄景觀廊架和葡萄種植園,栽植了鮮食、釀酒20余個優良品種,采取籬架、棚架不同的栽培方式,為游客提供了自由采摘的優越環境;葡萄作坊采取歐式建筑,引進法國的釀酒技術和設備,聘請專業的釀酒大師指導游客自己釀制葡萄酒,讓游客親身體驗葡萄酒的歷史文化。-
魚樂園
魚樂園以田園垂釣為主題,建有釣魚俱樂部、魚樂會所、精品垂釣區、釣魚競賽區。趣味摸魚區等垂釣娛樂項目。釣魚俱樂部可為游客提供各類漁具、餌料,傳播垂釣文化;魚樂會所能夠提供高端接待和專業研討;精品垂釣區建有不同規格的垂釣房,供不同層次的垂釣需求;釣魚競賽區面向大眾,配合各類文化節,舉辦垂釣比賽趣味摸魚區建有各種趣味摸魚池,放有魚、蟹,是兒童嬉水摸魚的歡樂小天地。-
荷花池荷花池荷香園由形狀各異的荷塘通過造型獨特的木橋、芙蓉棧道連接構成,夏季來臨時展現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塘景觀,園中建有觀荷榭、蛙鳴場、清香坊、逢春橋、聽香亭等供游客賞花納涼,聽取蛙鳴蟬噪,感受田園風光。-
百花園
百花園百花園百花園以農業傳統植物開花的時節與農時季節有機的結合起來,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為游客展示一個植物物候的神奇景觀。園內植有山楂、晚秋黃梨、桃樹、杏樹、冬棗、李子、核桃、石榴、海棠、東京櫻花、木槿等百余種果樹和花卉,實現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春夏看花、夏秋看果的博覽園。-
五谷豐登五谷豐登五谷豐登門是進入景區的標志門,山門繪有楊柳青年畫的典型畫作“五谷·豐登”地面鋪裝有楊柳青版畫圖案,展示出鮮明的地域特色,突出了農業“五谷·豐登”喜慶吉祥。
安徽古詩詞導游詞篇七
位于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是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千畝荷池,盛產魚類、鳥類,這里棲居著白鶴、黑鶴、天鵝等十數種珍鳥奇禽。你可在觀鳥塔上遙看群鳥嬉戲的場景,在水邊葦桿間、蘆叢底部更有鳥巢無數,每年春季,五顏六色鳥蛋散布其間,堪稱奇觀。
除了品種繁多的鳥類外,沙湖還盛產各種魚,在湖南岸的水族館里,可以看到幾十種珍稀魚類,包括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大鯢)和體圍1米多的大鱉。
湖西四周有滑沙、騎駝、騎馬、游泳、垂釣、滑翔、沙灘排球、足球等游樂設施,還有旅游飛機空中觀光節目。
沙湖是我國首批4a級生態旅游區之一,它位于平羅縣境內,距首府銀川市46千米,它的北面30千米處是寧夏著名的工業城市——石嘴山市,乘車由銀川出發沿石中高速公路只需40多分鐘便可抵達。
沙湖,南沙北湖,沙水相連,葦鳥相依,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令人神往的美麗畫卷。l991年6月19曰,原0中央-同志在寧夏視察工作時,來到沙湖,并親筆題寫“沙湖”二字,使沙湖更加享譽中外。景區開發建設十年來,還先后接待過黨和國家領導人-、-、-、-等。如今,這里已成為我國西部旅游和投資的熱點,是對外宣傳寧夏、展示西部風情的窗口。
沙湖原本是一片濕地,由于不遠處有賀蘭山,每年夏季遇暴雨時,便有山洪下泄,經多年積蓄便形成了這樣一個天然湖泊。湖泊形成之初,這里的人們利用它養魚,增加收入,為了保證水源,便引來黃河之水做補給水源。這里的湖水清澈,魚蝦鮮美,沒有任何污染,是真正的綠色食品。特別是沙湖的大魚頭,進了中南海,成為國宴佳肴。沙湖的水面約1333.3余公頃,它的東南方還有大片的濕地,加起來,總面積不低于3333.3余公頃,遠遠大于杭州的西湖。
說沙湖秀美,美就美在它那隨風搖曳,獨具特色的蘆葦上,在這遼闊的湖面上,分布著286.7多公頃蘆葦,迎風招展的蘆葦,像一個婷婷玉立的少女迎接著八方游客的到來,我們說,沙湖勝似西湖,就是在于沙湖擁有如此旖旎的蘆葦的原因。正是這些星羅棋布而又疏密有致的綠色風景,才將沙湖裝點得絢麗多彩,蘆葦還擔負著凈化水質的重任。
沙湖水產資源豐富,常見的鯉魚、草魚、鰱魚,還有北方不常見的武昌魚和娃娃魚,每年3月,當萬物蘇醒之時,這里的蘆葦和白洋淀的蘆葦一樣開始綻放新芽。于是,沙湖的草魚伴隨著蘆葦生成,成片的嫩芽成為草魚的美食。同樣,經過草魚修剪的蘆葦也變得錯落有致,東一叢,西一簇,成為沙湖迎風蕩漾的綠色旗幟。
目前沙湖旅游區已形成了相當的規模,每年接待海內外游客60多萬人。已開發的景點和旅游項目有:游樂園、了望塔、荷花苑、水族館、葦蕩迷津、湖心鳥巢、西部大漠、大漠旱舟、水上滑梯、水上摩托、滑沙索道、湖中蕩舟、天然浴場,還有劃船、觀魚、賞鳥、垂釣、滑沙、水上降落傘、騎駱駝、跑馬等等。
沙湖的神奇,又體現在沙與水的巧妙結合上,我國南方多水而少沙,北方多沙而少水,但在這里湖傍金沙,沙水相連,南北合一,巧奪天工。因為沙湖地處季風的低洼地帶,季風,不斷將沙塵從遠方帶到這里,久而久之形成了如此大的沙漠。踏上這連綿起伏的沙丘,才能真正體會它的神韻,當我們赤腳走在細軟的金沙上,一種軟綿綿,麻酥酥的愜意感覺傳遍全身。沙湖的金沙不僅有著觀光旅游價值,還有許多醫用神奇之處。夏日里,沙湖的沙子是接受日照最奢侈的豪富,陽光中許許多多對人體有用的元素,都積聚在金沙之中。因此,它既可以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又可以為人體補充部分微量元素,還可以舒筋活血,為人們解除疲勞。
安徽古詩詞導游詞篇八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南12公里處,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國家5a景區。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后來,歷經東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萬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余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0、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普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只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是賓陽洞。這個窟前后用了20xx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額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杰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后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致,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被美國人勾結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于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藝術博物館。而洞口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后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里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這里。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贊這里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后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布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3600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小佛龕琳瑯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20xx年11月洛陽龍門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