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美術培訓心得體會篇一
新課程體現著時代的步伐,在這輪課改中共開設了五大系列九個模塊供學生學習和選擇,這些模塊內容也都體現著新的時代美術觀點。如美術鑒賞中增加了美術新材料、新技法緊扣時代脈搏的作品讓學生鑒賞,讓學生及時的了解新的美術動態。在數字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越來越多的電腦繪畫軟件已把傳統繪畫的表達形式引入到計算機操作系統中,這些新的模塊內容無論是電腦美術、設計、工藝還是攝影攝像、書法、篆刻都是那么貼近現代人的需求,學好那怕是一個模塊都將讓人受益一生,這就是新的美術課改所期望的目標。高中美術單純的欣賞課不是高中美術課的當然選項,新教材體現著時代的步伐。
學生貧乏的美術知識影響課堂教學,有的學生色彩沒用過,明暗調子不清楚,等等,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美術的理解程度和欣賞水平,他們很難對美術產生興趣。一些很有意義的美術創作活動,學生卻感覺茫然,無從下手,無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似乎美術創作不是自己所能為的事,美術創作反而成了學生的負擔。學生學具短缺無法教學,學生準備的美術學具少得可憐,學生幾乎除了一支鉛筆外什么都沒有。再加上學校沒有專門的美術教室,這樣,教師無論怎樣創設情景,想法有多好,整節課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學生沒有學具無法去嘗試創作,又怎能提高美術創作能力?由于沒有學具,學生感到學習美術單調枯燥,無法產生濃厚興趣,美術教育的作用也便大打折扣了。
今后的美術課怎樣上,我認為首先要謀求課程的基礎性、多樣化和選擇性的統一。其次,將學術性課程與學生的經驗和職業發展有機結合。除了在傳統的學科課程中引進與課程目標相匹配的、鮮活的、有時代感的課程內容外,適時增加新的課程領域或門類。倡導學生自定學習計劃。讓每個學生在入學的時候,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點以及學校所提供的課程信息,選擇學習的課程,確定學習的基本進程,由此形成個人的學習計劃。隨著學習進程的深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內部和外部的情景變化,不斷調整所形成的計劃,以盡可能適應自己的需要和特點。
正如專家所說的,去學習、借鑒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采用講解、觀察、討論、參觀、實驗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長補短。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并善于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引導高中生自主獲取知識和觀念,去適應知識經濟的時代。
美術培訓心得體會篇二
20xx年10月24日----20xx年11月2日我到河西學院參加了小學美術教師的培訓,這次的培訓經歷使我受益非淺。雖然僅幾天的時間,讓我對美術這門學科有了新的認識,美術不再是以前老師在黑板上畫,學生在臺下照畫了,現在的美術是一門了不起的藝術,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美術。對美術的知識也得到了提高,教育觀念也得到了冼禮。總之只字片語難以盡述,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在課堂上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努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用真心、真情的去教美術。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有好奇心,專業精神。同時教師要放的開,注重師生互動,大力利用肢體語言及優美的語言的應用,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還要嚴格按照美術新課程標準,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精心組織、精心準備,上最有效的課。在教書過程中特別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盡可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欣賞、體驗感受、探索、總結、想象、創作、評價的過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感受美術作品的美,使學生的創作欲望倍增。盡可能的給孩子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空間(優美的畫面,輕柔的音樂),使整節課沉浸在藝術的氛圍中。同時,要突出了美術學科的特點,學生運用多種形式,設計出精美的、主題豐富的作品。新教材的編寫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是把活動作為顯線,而知識作為隱線。因此教學中要多采取活動的形式開展,活動是否有收獲,即活動要為教學目標服務。設計的活動要呈現一個知識點。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在上美術課,要有美術元素在里面,情感態度價值觀也要自然的體現。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還要教孩子的思維。對待學生眼光要放高些,學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給學生更寬、廣的一個思路。世界上最復雜的物體,都可以歸納成簡單的幾何圖圖形。換個角度去看同一事物,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能力,給學生的思想要保持一致。一定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孩子關注自己身邊的一些關于美術方面的東西。要從生活中,理解線條等美術知識,如:頭發、樹(年輪)等。培養孩子搜集素材的能力。高段學生要注重培養自學的能力。提問學生其實也是引導學生的一個重要過程。示范的作用,要處理好示范的關系,教師要作為學生的樓梯,孩子要借助于老師向上爬。
在上欣賞課時,不僅要學會欣賞,還要學會評述。美術語言要讓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賞評述課中,讓他們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
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東西,經過高度概括、提煉,用最簡潔的點線面來表現。點線面的聯系,是美術語言中最基本的。要讓學生了解藝術創作,不僅只是用紙、用筆。要理解材料的多樣性。
在對待學生作業時要做到:三個不一樣,即,與同學畫的不一樣;與欣賞的畫的不一樣;與過去畫的不一樣。學生的作品,要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并不一定要求很高。教學中強調綜合性評價的激勵功能。在評價方式上以自評、同伴評為主,結合老師的評價,使評價進一步民主化,多樣化,充分體現了評價的多元功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同時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通過本次修訂學習培訓,在今后工作中,我將會不斷的學習,多體會感受所學的知識,并用于實踐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
美術培訓心得體會篇三
為了貫徹新課標理念,增強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的素質,進一步促進藝體教育均衡發展,區教育局開展了全區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培訓活動。今天,在前進小學已經培訓了一天,上午,前進小學美術教師張老師就新課標對我們進行了培訓。下午,聽了鐘靈街小學的樊萍老師和麗雅前進小學顏春容老師的課,受益匪淺,現將今天的培訓體會總結如下:
上午,張老師講到“啟發很重要。”以前在課堂教學中,我所理解的啟發就是給學生作示范,結果學生的作品都是模仿老師的作品,完全沒有自己的創新。今天受了張老師的啟發,我明白了真正的“啟發”,并不是單純的示范,示范畫當然可以,但在畫完之后學生看了就要馬上擦掉,防止學生模仿。另外一個“啟發”,為學生提示,引導他們思考。張老師講到的“創設開放式課堂”也令我受益匪淺。在上美術課的時候,我的紀律要求不是很嚴,學生在課堂上比較放松,這樣,課堂紀律往往不是很好。校領導給我建議過多次,我也向他們解釋過,但他們始終不理解,一直要求課堂紀律要嚴明,我真的是不知所措,把學生放松了,領導不認同,上課太壓抑,課堂氣氛又不活躍,學生的創新思維不能很好發揮。今天聽了張老師的講座,我知道該怎么處理這個問題了。
另外,張老師講到的“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對我啟發也很大。她說老師的基本功如書法、繪畫等都很重要。的確,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任何一個場合都有美術的運用。學校的環境美化水平的高低,跟我們美術教師的素質高低有關,我們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也跟我們的美術綜合知識息息相關。因此,基本功對我們有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美術專業素養。
下午,聽了樊老師和顏老師的課,感觸頗深。
首先,讓我們農村教師最為震驚的是孩子們的美術材料的準備。老師讓他們拿出準備好的材料工具,唰唰唰,全部擺放到了桌上:水彩筆、手工紙、雙面膠、剪刀......老師不想上課都難。然而在我們農村學校,班上60個學生,有一半的同學有水彩筆就不錯了,更不用說其它的美術材料。往往是我準備得很充分的一節課,準備在學生面前大顯伸手,可是看到他們準備的東西就沒有了興致上課。俗話說:“巧媳婦難以無米之炊?!睕]有美術工具,怎么上好美術課,競賽又何來成績?這也是城里學校和農村學校的差異。我們農村美術教師要想上一節如此完美的美術課,何時能實現?
另外,她們兩位老師上課都很精彩。語言優美,很吸引人。這點值得我們學習,一堂美術課仿佛在上欣賞課一樣。另外,重點突出,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了解重點。這一點也是我以后上課應該注意的地方。
這些,是我學習一天感受最深的地方,對我以后的課堂教學幫助很大。
美術培訓心得體會篇四
一、教學理念的更新.新時期的小學美術教育有這樣一些特征:
首先,美術學習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更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因為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中,美術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達、交流中產生發展的;其次小學美術教育不同于專業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培養發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學習,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這種教育要求美術教師在教學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輔助者,以學習者的平等的心態參與到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中去,協同合作,師生互動,因材施教,教學相長。
二、教學內容的有效性,可以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教師要善于靈活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淺度不適合學生的內容進行刪減,也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和見解結合進來。
三、教學結構的有效性。以往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先講,學生后畫,所占時間偏長,比較枯燥。應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采用邊講解邊示范、邊練習、邊輔導的分段教學法,這樣有利于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糾正,提高學生的興趣。二是改課前回顧評議上次作業為課尾當堂總結,減少學生的遺忘。三是改課下批改作業為課上當面批改與課下批改相結合。課上批改可以面對面地糾正、示范,很直觀形象。但由于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當堂全部批改,因此必須以課下批改來補充。
四、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中小學生繪畫教學要盡量避免枯燥,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潛下心來認真研究教材。根據學生的特點,用新穎、實用和科學的教學手段來授課。五、學生作業評價的有效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學評價改變了以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重教師不重學生的教育觀念。美術課堂評價經常會出現只有個別學生作品得以展示作品、參與評價,評價還存在教師一言談的情況,展示、評價的全體性、全面性不夠,不利于學生的興趣的培養和全面發展。
因此,有效的評價觀也是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兒童之間在心理和生理上存有極為相似之外,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東西——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的表現能力。學生與學生之間更了解彼此的興趣、愛好,更容易溝通情感,更能讀懂其美術作品的。因此,在兒童繪畫評價中我們可以在學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其他學生共同評價,讓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得到及時的解決。讓學生相互評價,用學生的眼光欣賞學生的作品,是美術老師不可替代的。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也是我們美術教育的目標之一。有些教師誤認為學生的作業漂亮美觀,教學就算成功了。其實不然,他們只看到了作業完成后的效果,忽視了兒童的作畫過程。在教小朋友畫《下雨了》一課時,其中有個小朋友的畫面中除畫上了雨中撐傘的人外,還畫了許多條又黑又粗的短曲線。這些黑曲線使得本來挺漂亮的畫面變得一點兒也不美觀。問他為什么要畫這些黑曲線。“老師,這是在打雷。我沒有亂畫。因為雷的聲音很響,聽上去很害怕,所以我就用黑顏色畫打雷了,”他認真地解釋道。這幅看上去并不怎么樣的畫,如果沒有孩子精彩的介紹,畫中展現出來的豐富想象力就不會被發現。因此在教小朋友繪畫時,不能要求學生“依葫蘆畫瓢”,應當給孩子想象的空間,讓他們在畫中完全自由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自己的意愿。教師在幫助、指導、評價時,要理解孩子的繪畫語言,尊重兒童創作自主性,切莫過分注重畫面效果而輕創作過程,使得一些極富想象而畫的不像的孩子,由于得不到理解和肯定而失去信心。應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評價活動,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學習自信心,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發現美、創造美的方法和能力,成為一個從外表到心靈都懂得美的人。
而上述所列有效教學的內容正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在具體的培養方法上,應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教學中常是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真誠的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學生的美術素養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