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顧慮的施加給別人,這是不道德的。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議論文800字,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議論文800字:我們都很自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顧慮的施加給別人,這是不道德的。
這句話往往出現在古文中,這是古代大思想家們常常掛在嘴邊上的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聽起來是多么有道理,多么正義。在我們現實社會中,也很需要這樣的胸襟,但我們誰能做到這點,誰能無私的為人民服務而從不抱怨呢?
也許有這樣的人,但只是這12億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這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當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激烈的競爭,記得初中的政治課上老師曾說過:“社會上的各種競爭歸根是人才的競爭。”在這人與人激烈的競爭的同時,關系愈來愈遠,愈來愈陌生。
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我們是父母的乖女兒,是爺爺奶奶的乖孫女,從小都是在他們的手掌上長大,從未受過任何委屈,也為干過任何粗活,從而養成了嬌慣、自私的個性,所以我們很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
在學校里,我們都很自私的,除了學習和自己應做的事之外,好像都與自己無關。我們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給別人,但與我們同齡的人有誰會這樣默默地承擔呢?在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丑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給別人的人,就會有無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擔下來的人。
如果在我們周圍多一些承擔者少一些施加者,那么人與人之間就不會這樣疏遠了,人們自私欲也會減弱,大家都無私的為人們服務從不計較,那世界該多么和平!我覺得不只是人與人之間要以這句話為做人的標準,國與國之間也要遵循這個道理,否則會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滿。例如在當今之世,民族國家仍是國際關系的主體,國家利益確實應該是每個國家的首要考慮。益”。也是基于這樣的思路,以所謂“無賴國家”的導彈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為借口,美國強化了推行導彈防御系統的計劃,而對其可能給世界安全帶來的后果不管不顧。人們不禁要問,美國在談自己的國家利益之時,是否也應考慮和尊重其它國家的利益,而不應以損害別國的利益來追求自己的絕對安全呢?當年林肯總統領導的美國聯邦政府曾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同制造“兩個美國”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他在斗爭中留下了這樣的名言:“美國人民在地球上占有和居住的這片土地只能作為‘一個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不能夠作為兩個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今天,美國某些人應當從這段歷史中得到啟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們這樣的做法會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滿。
為了世界的和平和身邊人們更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來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擔者吧!
關于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議論文800字:就如官場
中國的大圣人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督教經典中也主張,“己所欲,施于人。”這實際上都是教我們在人際關系中,對待別人要像對待自己一樣。自己不喜歡的卻強加于別人,就如官場所說:“對人馬克思主義,對己自由主義。”這對人際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只有百害而無一益。 一般情況下,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別人也不會喜歡;自己討厭的東西,別人也有可能討厭;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也許接受不了。所以不能把我們自己的喜惡強加于別人,非要他人和我們一樣,可以說是強人所難。 某女買了件時興的上衣,回去之后她在鏡子面前照了半天,發覺自己的膚色不合適這件衣服,于是某女非要把自己買的衣服推銷給朋友。朋友向來和某女的審美觀不太一致,再加上她確實覺得這衣服不符合自己的氣質,于是推辭。某女為了讓朋友要這件衣服,用盡了手段。兩人最后鬧得不歡而散,一對好朋友因一件衣服而各奔東西。 別人罵你,你心中必定不快,所以你就不要隨便罵人;你不愿被人欺騙,那你最好不要去欺騙別人;你最討厭別人在背后對你指手畫腳,那你就不要在背后去非議別人、對別人說長道短。這就是“己不欲,不施人”。 人們習慣于從自身的角色出發,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理解和看待別人,所以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自我中心式思維。人們習慣于把交往中的矛盾歸罪于對方,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自然難以達成相互理解,因為人們習慣于“己所不欲,卻施于人”。 富勒說過,“向別人扔污物的人,把自己弄得最臟。” 幾千年來,人類在對待人際關系中始終都遵循這樣一條定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如何對待別人,你種的是善因還是惡因,你強加于人的是自己的喜或惡,最后都會報應在你的身上。 你可以將自己的喜好強加于別人的頭上,可不久你會發現,你自己也被別人強加了他們的喜好,盡管你覺得這很難受,可你有什么辦法呢? 狼和狽是一對好朋友,他們經常合伙去干偷吃雞鴨的勾當,所以才有狼狽為奸的故事。一次他們偷了農夫的雞,喜歡喝雞血的狼建議喜歡吃肉的狽也喝喝雞血,狽不樂意,于是狼與狽大吵一架,分道揚長而去。 其實,只要學會“角色互換”,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己所不欲,卻施于人”的問題。 所謂“角色互換”,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把作為主體的自我當作客體的自我來審視和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公正地理解別人,也能較客觀地對待自己。 一個人做酒店里的侍應生,總覺得來吃飯的人對他百般挑剔,真是難伺候;可他作為普通人去飯店里吃飯,則會以顧客的身份嫌侍應生不夠盡職盡責。這正是只從自己立場上考慮問題的結果。 一個人對待上級的命令,可能會覺得上級不了解情況和不體諒群眾困難,可他對待自己的下屬時卻又往往站在領導的立場看問題,認為下屬應服從自己的意愿,這正是因為只站在自己立場上看待問題而產生的態度。
關于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議論文800字:富人與哲學家
一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為什么自己有錢以后很多人不喜歡他了。哲學家說:因為你有錢后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富人仔細體味著這句平淡無奇的話,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較小而已。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遠是不受歡迎的。世界是由許多人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擁抱著才能飛翔,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輩子,其實就是與其他人溝通。要能夠溝通,就必須堅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現在許多人就如前面那個富人,一有些錢就目中無人,說話也變了味,這樣的人渾身盡是銅臭味,他只愿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記了“達者兼濟天下”這句話,別人在他眼里都是窮光蛋,說話不客氣,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是要吃大虧的。
陳世美一心只想榮華富貴,他攀龍附鳳,殺妻滅子,終究是人才兩空,死在包大人鍘刀之下。唐明皇寵信楊貴妃,不顧百姓勞頓,嶺南快馬送荔枝往長安,終究弄得眾叛親離,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則知道這個道理,他采納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國泰民安,歷史上才有貞觀之治的美譽。
孟子進言齊威王,以“齊桓晉文之事”曉之以理,闡述了要體諒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則天下可運于掌上,民之歸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為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想想那些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俘,那些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他們的行為將被人們唾棄,他們終有受到懲罰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一定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得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以上是小編為您講解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議論文800字的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作文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可圈可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