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四年級昆蟲記讀后感400篇一
這仿佛是一座迷人的花園,惹得群蟲飛舞起落,仿佛是一種生命的回音,響徹世界每個角落。
蟬是怎樣挖地洞的、蚜蟲是怎樣分沁植物汁液的、螳螂是怎樣捕食的……
當我讀到“螳螂的鞘翅隨即張開,斜拖在兩側……這圓點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點,再加上那些象牙質的纖細凸綸,是它戰斗的法寶,平時是密藏著的,只是在打斗時為了顯得兇惡可怕、盛氣凌人,才展露出來。”此時,我深深地被螳螂的氣勢所“震撼。”它威風凜凜,真有要大作一翻的架勢。
以前,我害怕昆蟲,可自從讀了《昆蟲記》后我對昆蟲的看法大有改觀,之前我看見了一只蜜蜂都會大驚失色,如今,我從閱讀中體會到了蜜蜂的可愛,它為人類采來了甜蜜,它是人類的功臣。平時我們看見的螳螂猙獰又可怕,但是在書中表現出的螳螂形象強大而又有趣。
在閱讀此書時,一只只小昆蟲仿佛就在我的手中,與我交談、接觸。我喜愛昆蟲,因為它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四年級昆蟲記讀后感400篇二
《昆蟲記》是一部昆蟲學的傳世佳作,作者深刻地向我們介紹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婚戀、繁衍、死亡。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了解了很多昆蟲,比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生活習性。我還知道了關于昆蟲的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比如地上有時會有一根絲,只有少數人知道,那是松毛蟲的杰作!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說是有一只羊,被人從船上扔到了海里,于是其余的羊也跟著跳下海去了。因為羊有一種天性,那就是不管走到哪里,永遠要跟著頭一只羊。松毛蟲也具有這種天性,而且比羊還要強烈。
第一只到什么地方去,其余的都會依次跟著,排成整齊的一隊,中間不留一點空隙。他們總是排成單行,后一只須觸到前一只的尾。松毛蟲真是一種有意思的昆蟲,有機會見到松毛蟲,我一定要仔細觀察,看看是不是像作者描述的那樣。
大自然真奇妙,昆蟲界里一定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奧秘。小朋友們,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后像法布爾那樣,去探究昆蟲界的奧秘吧!
四年級昆蟲記讀后感400篇三
自然環境是人人向往的,鳥語花香,寂靜安詳,遠離城市的喧鬧,天空、陸地,各有昆蟲存在。在300多年前,一位偉大的昆蟲學家對品種繁多,形態各異的蟲子著了迷,花費畢生的光陰寫出了這本絕世佳作——《昆蟲記》,這個喜歡昆蟲的人,就是法布爾。
從這本書里,我看見了蜜蜂的群居生活,體會到了螞蟻的兇殘奪食,了解了蟬的自食其力和螢火蟲麻醉其它蟲兒的高超本領,知道了黑布甲的裝死本領和其它昆蟲不為人知的秘密。
法布爾用生動通俗的語言把枯燥乏味的昆蟲學描繪的有聲有色,形象有趣,而且在他的語言中沒有半點虛假,因為他堅持:科學可以被修飾,但不能被修改的信念。這使我們可以在笑聲中把《昆蟲記》中學到知識很好的吸收。
當我們看著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時,誰會想起背后法布爾的艱辛呢?他可能為了觀察蟬的脫變而頂在炎炎烈日下,他可能為了抓狼蛛而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他可能為了尋找有利的證據而反復實驗。他那科學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工作作風,讓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博大精深內涵”。
法布爾讓我了解了昆蟲世界,而《昆蟲記》則讓我永遠記住了法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