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走進秋天綜合實踐活動課反思 語文課堂實踐活動反思篇一
為了讓幼兒能夠在幼兒園也感受到節日氣氛,于是便設計了這個節后開展的中秋主題活動,請幼兒和自己的同學、老師一起品嘗月餅,共享節日的快樂。幼兒自己要動手做禮物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教師并講解爸爸媽媽每天工作又要照顧自己是很辛苦的,讓幼兒們能夠體諒到爸爸媽媽的辛苦,所以自己要認真做一份“愛心禮物”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來表達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放學回家,爸爸媽媽來接時要對他們說一聲:爸爸媽媽中秋快樂,并把禮物送給他們。家長們接到“愛心禮物”很開心,對我們的活動也很滿意。
動手制作“愛心禮物”是本次活動的亮點部分。由于已經是大班孩子了,動手能力比較強,所以才會請他們動手制作禮物,雖然他們是大班的孩子,不過他們是新生,有的還沒有上過幼兒園,所以對他們的要求不是很高,教師做好禮盒,請幼兒自己在禮盒上貼上教師準備好的圖片(星星、愛心、花、蘋果等),來美化送給爸爸媽媽的禮盒,還把自己畫好的愛心放在禮盒里面,這說明自己特別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把自己的愛心送給他們。
品嘗月餅是讓幼兒了解到傳統文化,因為一直以為八月十五中秋節都是要品嘗月餅的,而且全家要一起邊吃月餅邊欣賞月亮,月餅是圓的所以要代表全家團圓的意思。同時請幼兒通過邊品嘗邊了解的方法,知道了月餅還有多種口味有、水果月餅、豆沙月餅、蓮蓉月餅等。
不足之處,本次活動的環境布置沒有表現出節日的氣氛,導致節日氣氛不太濃。教師可以講解一起關于月亮的知識。如果能布置相應的環境,講解一些月亮的知識相信幼兒對于節日的感受體驗會更加深刻一些,了解的會更多一些。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中秋很感興趣,了解了中秋要團圓,并能夠教育幼兒在節日時獻給爸爸媽媽自己制作的禮物。
趣事,讓幼兒對中秋節有了比較直觀的`感性經驗。
走進秋天綜合實踐活動課反思 語文課堂實踐活動反思篇二
雖然接觸宣傳畫課程已經有一個多學期了,但是以往都只局限于聽課,自己執教今天是第一次,雖然前期準備很充分,也借鑒了很多同事的經驗,但在實施過程當中還是發現存在很多問題,存在很多困惑。
本次活動,我事先尋找了很多關于中秋節的宣傳圖片,還找了一些全家團圓過節、買月餅、吃月餅的圖片先讓幼兒進行欣賞,目的在于讓他們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了解一些中秋節的習俗。在欣賞過后,孩子們對于“團圓”這個詞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印象卻不深刻,他們對于中秋節的概念還是停留在吃月餅,因為這就是他們的經驗,對于團圓,由于全家人一直以來都在一起吃飯,本地人沒有特別的慶祝儀式,也沒有整個家族的人一起吃飯的習慣,所以孩子們還是很難理解,因此后面的宣傳畫制作環節也被局限了起來,內容僅僅限制于全家一起賞月、吃月餅。
在幼兒自制宣傳畫之前,我先讓他們觀看了我尋找的一些關于中秋節的宣傳圖片,讓孩子們尋找這些圖片的共同特征——滾圓的月亮,結果孩子的注意力卻被其中幾張圖片上的嫦娥所吸引,話題轉到了嫦娥的身上,雖然在我的引導下回歸正題,但是還是有孩子對嫦娥念念不忘,影響了后面的創作活動。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把自己講的內容畫出來,我揣測了孩子的心理,事先準備了一些人物簡筆畫:抬頭賞月的人、吃月餅的人、圍坐在桌子旁邊吃飯的一家。考慮到時間比較緊張,這個環節我只是出示了這些簡筆畫,并沒有進行示范、講解,當然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怕示范后,孩子會畫得和我一摸一樣。
雖然我還進行了語言的提示,讓他們也可以根據自己所說的內容進行宣傳畫的創作,但在孩子們作畫的過程當中我發現,他們基本上都畫了我所示范的這三種類型,而且他們所繪畫的人物形象完全停留在自己原先的認知上,抬頭、吃、坐的動態基本上都沒有表現出來,有些孩子的人物形象居然還是停留在蝌蚪人,教師的范畫不僅沒有發揮作用,而且還框住了孩子的思維。
這使我非常迷茫,到底應不應該出示范畫?在出示范畫后需不需要仔細地講解?思考再三后,我覺得范畫還是應該出示,對于孩子們現場所說的其他內容,最好也能夠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來,這樣一來,孩子們才能夠將自己腦中的形象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出示范畫后,我覺得教師可以進行簡單的講解,并且提出作畫的要求,到底可不可行,要在下次活動中進行實踐。
走進秋天綜合實踐活動課反思 語文課堂實踐活動反思篇三
孩子們最喜歡過節日了,對節日的認識也有了一定的基礎。中秋節還沒到的時候,很多孩子們就在議論著“中秋的時候我要和爸爸媽媽做??”“媽媽給我買了許多好吃好看的月餅”等。
因此在中秋節期間,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們去體驗中秋節美滿團圓和喜慶豐收的快樂氛圍。活動前,我們通過家園互動,請家長們幫助孩子一起收集了許多關于中秋節的資料,孩子們在這樣的過程中,從多方面地如更多的認識中秋節。
在活動開始的時候,孩子們都很積極地與同伴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資料,“我媽媽說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節日,很早很早以前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以后,大家都很想念她,于是就選擇在月亮最圓的那天拜月亮。”
“中秋那天,人們都盡可能和家人團聚。”“中國人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等等。在孩子們的討論交流分享中,自己獲得了關于很多中秋節來歷的經驗,也知道了關于中秋節的傳說,孩子們在七嘴八舌中對中秋節的興趣更高了。
此外,我們還通過集體教學活動,請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活動中,孩子們欣賞著音樂分享著月餅。
孩子們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孩子們在游戲的時候,還會自己在點心店里制作著各種各樣的月餅。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開展關于中秋節主題系列的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收集資料、集體教學活動、角色游戲等等多種形式,更加透徹地了解了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的傳說以及一些民間習俗、民間的節日文化,并讓幼兒進行了直接體驗,促進了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