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上冊螢火蟲教案篇一
(一)知識與能力:體會說明文的語言。
(二)過程與方法:了解說明文的論述手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把握說明文的寫作方法。2.體會說明文的寫作語言。
教學重難點:1.理清課文思路。2.了解說明文的論述手法。
教學難點:螢火蟲的發光原理。
●教學方法:問題討論法
●教學結構與過程
(課堂導入):用音頻伊能靜的《螢火蟲》導入課文。
一、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賈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寧。從1931年《鳥與文學》問世,到臨終前出版的《花與文學》為止,60年間創作及譯作近300萬了的作品。自1934年,陳望道主編的《太白》雜志,開辟“科學小品”專欄起,賈祖璋與周建人、顧均正等人就為這個欄目撰寫科學小品:同時為開時書店編寫了多種動植物學課本。艱辛地做著拓荒與啟蒙的工作。
2.粗讀課文,大概了解文意。
3.整理文章思路。
提示:文章的開頭,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讀者帶人了夏夜鄉間優美的環境中,極富感情地記敘了幼時的游戲:捉了螢火蟲,然后用鴨蛋殼裝起來做成小燈籠……這些充滿童趣的生活的回憶引出了下文對螢火蟲的說明。
接下來,作者用準確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螢火蟲的種類、它的繁衍情況、生活習性以及它能夠發光的特性。
然后,作者詳細的介紹了螢火蟲的發光原理。
最后,作者把對螢火蟲的探索與自己對故鄉的情思聯系在一起。
二、精讀課文
1.作者為什么要澄清螢火蟲“出身”的問題?
提示:在介紹螢火蟲這種可愛的小昆蟲時,作者先談到了古書及雜志上關于腐草為螢的說法。他認為這種說法還缺乏實證,有必要做進一步的科學探究。而事實上,始終沒有確鑿的材料能夠證明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作者由此澄清了螢火蟲的“出身”問題。這一段文字,作者從螢火蟲的起源說起,顯然是有所考慮的,它不僅可以滿足讀者溯本求源的認知愿望,而且告訴讀者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往往要經歷漫長的時期,要經過去偽存真、逐步深入的過程。同時也告訴我們,了解認識事物需要有科學的態度和方法。
2.螢火蟲的發光原理是什么?
提示:作者從其生理機制的角度作了科學的說明,即:螢火蟲發光是區為它的尾端有特殊的器官,這個器官透明的薄膜下排列著細胞,細胞里有叫做“螢火體”的黃色顆粒。這些黃色顆粒遇到氧氣就發生化學反應而發光。這詮釋里面既有內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準確而全面。
3.作者是怎樣描寫螢火蟲發光的原因的?
提示:寫螢火蟲發光的原因,作者由自然現象人手,進而引出人們的對其探求過程的說明,這樣安排說明順序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其中使用了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使說明的內容準確嚴密。
4.作者把螢火蟲與自己對故鄉的情思聯系在一起,有什么好處?
提示:此文在寫法上不拘一格,其中既有對往事的記,描繪,也有對螢火蟲的介紹,同時包含了對故鄉的牽掛。這樣不僅豐富了課文的內容,而且富于感情,吸引讀者。
三、研討欣賞
體會說明文的語言。
1.原來螢有許多種數,全世界所產能夠發光的螢有二千種,形態相像而不能發光的也有二千種。
2.幼蟲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蟲普通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層淡黃色透明質硬的薄膜……
3.故鄉的螢火蟲更是一年,二年,幾乎十年沒有見過了,最近家中來信說:三月沒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樹也有許多枯萎了。
提示:說明文的語言要準確、簡潔。通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本文的語言特點。
1.能夠發光的,不能發光的2.大抵3.幾乎
(課堂總結)
這是一篇內容較為豐富的文章,它的主要內容是介紹螢火蟲的知識,除此之外,作者還記敘了“我”與螢火蟲有關的往事,抒寫了“我”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本文的特點是把記敘、描寫與科學的說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文章同時兼有趣味性與科學性,可以使讀者在饒有情趣地閱讀中獲得科學知識的信息。
●板書設計
螢火蟲發光原因
賈祖璋說明方法
《螢火蟲》是一首旋律清新、頗富兒童情趣的歌曲,全曲的一、二樂句以童謠式的歌詞,富有民歌的旋律曲調,擬人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螢火蟲提著燈籠匆匆回家的情景。三、四樂句以變化重復的手法進行發展,旋律起伏,把兒童擔心螢火蟲的燈籠被吹滅的心情,描繪得惟妙惟肖。整首歌曲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情趣盎然。在初聽歌曲時,同學們能夠很好的把握歌曲的情緒風格,活潑有趣輕快的。整首曲子的學唱并不難,但是要很好的掌握歌曲,很有韻味的演唱,是整節課的亮點,也是學生很好處理歌曲演唱的難點。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情境創設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螢火蟲的帶領下游玩音樂樂園,在樂園中學知識,學唱歌,學表演。為了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音樂實踐的積極性,在設計教學時,我注重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依據學生年齡小,表演欲強的特點,通過故事,猜謎等形式導入課堂,多給學生自由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充分體驗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在孩子們學唱歌曲的環節里,認為有些地方沒有落到實處,雖然用了很多方法,但是關注學生不夠,旋律學習的時候并沒有循序漸進,而是匆匆的把自己的教學設計環節一步步走下去,并沒有停下腳步來聽聽孩子的歌聲,沒有注意臨機應變的調整自己的教學環節,以至于孩子們在處理歌曲情境時表達得不夠好,值得好好思考。以后的課應該在孩子理解了情境的基礎上及時的指導聲音,指導孩子們用正確的聲音去表現情境是我教學的當務之急。
六年級上冊螢火蟲教案篇二
教學
目標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了解本文使用的說明方法及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
2、品味文中作者對童年生活和對故鄉真情實感的描寫,領會記敘、描寫與科學的說明結合的作用。
3、激發想象力,培養探究事物的興趣和能力。
4、能夠用記敘、描寫與科學說明相結合的寫作方法寫記敘文。
教學
重點
認識螢火蟲發光的原理,設想生活中如何利用螢火蟲為我們服務,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教學
難點
1、對一些科學專業術語的理解。
2、記敘、描寫與科學說明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多媒體課件:一群飛來飛去的螢火蟲。
讓學生認識這些小飛蟲是什么昆蟲,在夏天的夜晚曾經見過的同學給大家進行介紹,教師再描繪自己小時候見到螢火蟲的有趣情形,然后提出問題:螢火蟲為什么會發光?從而導入新課。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飛來飛去、一閃一閃發光的螢火蟲,這樣,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可以激發學習興趣;設置疑問,引起學生渴望得知螢火蟲發光原因的愿望,導入新課。
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提出要求:
1、畫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明白:1)全文的整體結構是怎樣的?2)本文的說明順序是什么?說明的重點是什么?
學生相互解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不能解決的教師講解。重點掌握以下詞語:(多媒體顯示)
輝耀黑魆魆腐草化螢戳穿稀疏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
學生聽讀課文,能夠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有利于理解問題、解決問題。
學生相互解決問題,一方面突破了教學難點,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的教學理念。
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會對文章進一步理解。
研讀課文深思探究
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1、讀關于螢火蟲的科學說明的內容,具體感知螢火蟲的種類、繁衍情況、生活習性和發光的特性。
2、多媒體課件展示:螢火蟲的生理機制。
依據教材中螢火蟲發光原因的內容,結合課件所示,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各組再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從而對螢火蟲發光的原因有清晰地認識。
在掌握螢火蟲發光原理的基礎上,根據它對我們的啟發,讓學生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何利用螢火蟲為我們服務。然后在班上交流,學生自然得到很多的設想。
3、讀關于作者與螢火蟲有關的往事和對故鄉情思的內容,感悟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喜愛和對故鄉的留戀之情,體會這樣的內容用在說明文中有什么好處?
4、再讀關于螢火蟲的科學說明,感受列數字、舉例子說明方法的運用,體會這些方法的'使用,能夠使說明的內容準確、嚴密。
5、讀多媒體課件上展示的三個句子,品味說明文準確、簡潔的語言特點,尤其是其中像這樣的詞語:能夠發光的,不能發光的;大抵;幾乎等等都表述得很準確、嚴密。
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給學生留出自由發揮的空間,通過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于螢火蟲的種類、繁衍情況、生活習性和發光的特性,學生可以通過讀課文就能夠明白,教師不必再講。
多媒體課件可以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螢火蟲的生理機制,掌握其發光的原因,從而突破了本節的教學重點。
在生活中如何根據螢火蟲對我們的啟發,對螢火蟲的利用進行設想,培養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學生再讀課文,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感受說明方法運用的好處和品味準確、簡潔語言運用的妙處。
再讀課文拓展延伸
指定學生讀。
1、再讀課文最后作者對故鄉的情思的內容,仔細品味下面兩句話,“故鄉的螢火蟲更是一年,二年,幾乎十年沒有見過了,最近家中來信說:三月沒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樹也有許多枯萎了。”“那黑魆魆的樹影,也必定很稀疏了。”引導學生體會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2、通讀全文,感悟本文記敘、描寫與科學說明相結合的寫作方法。利用這樣的寫作特點,擬《知了》的寫作提綱在班上交流。
學生感受課文最后部分的兩句話,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意識。
擬作文提綱,做到了學以致用,從而突破了本節教學難點。
談收獲
學生自由談
鞏固所學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悅
作業布置
1、課外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及其它優秀的科普作品。 2、模仿本文寫作特點,自己選擇題目,列出寫作提綱。
課外延伸
六年級上冊螢火蟲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在情景式的教學環境中,能正確地演奏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能自然、有感情的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體驗三拍子音樂帶來的美感。
2、通過感受、體驗等方式幫助學生學唱歌曲《螢火蟲》,指導學生用天真、純樸的情感來演唱歌曲,讓學生感受到歌曲給他們帶來的愉快心情。
3、能自信地、有表情地進行交流和綜合表演,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團隊意識,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在三拍子音樂的伴奏下,能用打擊樂器和肢體動作表現出強和弱。
2、唱好八分音符。
3、指導學生能用輕切、自然的聲音演唱。
【教具準備】
打擊樂器、多媒體
【教學內容】
1、感受、體驗三四拍音樂。
2、學唱歌曲《螢火蟲》。
3、綜合表演。
【教學過程】
(一) 聽音樂進教室,隨三拍子音樂飛進教室
師:與小伙伴一起舞蹈,和老師一起跳一跳。擺出你們最漂亮的造型。
(二) 快樂音樂園
1、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去快樂音樂園, 我們來到了孔雀園,請你聽一聽聽到了那根羽毛上的音?
2、猜謎語
師:夏夜里,誰提來,一盞一盞小燈籠;小燈籠,象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不是燈也不是星,是什么呢?
3、揭示課題,出示歌詞,學生朗讀歌詞。
4、節奏樂園
(1)師:螢火蟲把我們先帶到了節奏樂園,你能聽出這首樂曲是幾拍子的嗎?老師想請大家幫助我一起聽,好嗎?(媒體出示)
(2)師:你能根據這種拍子的強弱規律用動作來表示嗎?
(3)師:你能用打擊樂器隨著音樂演奏嗎?(媒體出示)現在就請各組一個小朋友拿好打擊樂器,其他學生模仿該樂器一起拍一拍,敲一敲。
(4)學生小組進行練習。
(5)師:小朋友都練習得很認真,現在請每一組先來演示一遍。
5、舞蹈樂園
(1)學生聽音樂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喜歡的螢火蟲。
師:申能模仿飛舞的螢火蟲,請小朋友做一做,看誰做的最好看。
(2)與老師一起共舞
師:現在讓我們聽著音樂和你喜歡的螢火蟲一起舞蹈吧。
(3)師:音樂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覺?
師;老師從你們剛才的舞姿中已經感受到了。
6、歌唱樂園
(1)師:螢火蟲給我們帶來了優美的旋律,讓我們一起唱起來吧。
(2)師彈奏旋律,學生用lu哼唱旋律。
(3)使用連和斷唱第一和第二小節,請學生說出不同的感受。
(3)師彈旋律,輕聲和身邊的小朋友一起對唱歌曲旋律。
(4)師:你覺得你有哪些地方不會唱嗎?
學生回答,教師指導演唱
(5)師;讓我們完整演唱一遍旋律。
(6)填上歌詞,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7)完整演唱歌曲。
(8)用舞蹈表現歌曲。
(9)用打擊樂表現歌曲。
7、表演樂園
師:讓我們和你喜歡的螢火蟲一起唱唱跳跳吧。第一遍齊唱,第二遍學生小組唱加上打擊樂,第三遍舞蹈表現,第四遍邊唱邊跳。
(三)總結
1、師:今天在螢火蟲的引領下我們參加了很多音樂活動。你知道嗎?小小的螢火蟲生命非常短暫,但在短暫的生命里還無私奉獻自己的一點點光,我們更應該向它學什么呢?
2、師:無私的螢火蟲又要到別的地方去幫助黑暗中的朋友了,就讓我們跟著它一起輕輕地飛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