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孝順議論文素材篇一
陳強斌,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小人物。自母親患上老年癡呆癥開始,就將母親綁在身后,騎著電瓶車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去工作,堅持照顧母親,不離不棄。其實,陳強斌做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他只是將而是母親為他做的都在母親需要時再做一遍罷了。但,這件事卻觸動我們每個人。孝,其實很簡單,就是待之以禮。但正是這千千萬萬個待之以禮換來了一個個解決人口老齡化相關問題的大愛。
我國從建國以來就不斷就養老問題進行創新改革,想盡一切辦法解決養老問題,孝敬每個老人,讓每個老人老有所養。不光是這樣,我國還十分重視孝敬老人的宣傳工作,樹立尊老愛老的風向標,形成“孝敬老人,人人有責”的社會氛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孝敬老人,雖然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但不是我們的專利。德國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因為怕母親傷心生氣,不與兄弟爭奪財產,依然選擇放棄。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曾為歌頌母親寫過無數個詩句。孝敬父母在國外也很常見,雖然我們有著不同顏色的皮膚,但孝是不分國界的,因為我們善待老人的心是一樣的。
但,這世上總會有些特例。某個人,年輕的時候放蕩不羈,目中無人,從不把長輩放在眼里。直到老的時候,兒子也向他對待自己父親的方式對待自己,嘗到被自己孩子嫌棄的滋味的時候才明白當時的自己是多么無知,才明白孝敬長輩是多么重要。沒有一個人愿意在無助中孤獨離去,沒有一個人愿意讓自己所愛的人嫌棄自己。我們總青春不再,鬢發發白的時候。所以,我們理應善待每一個老人,用自己的真誠幫助他們。
“百善孝為先”,孝是對長輩的回報,也是對社會的回報,只有孝敬老人,讓這一傳統美德流傳下去,我們才不會有老無所養,老無所依的一天。
孝,很簡單,它可能是一句問候,一個動作,一個眼神。
孝,又很難難到沒有幾個人可以堅持,難到讓一個國家手足無策。
孝順議論文素材篇二
現代的社會日新月異,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有孔融讓梨的故事,更有名流千古的好兒童黃香…。。這些事例實在是太多太多,孝順幾乎也是當今不能不重視的話題。
可當今社會,又有誰真的做到孝順呢?尊重長者,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這種美德在當今社會的孩子,特別在一些獨生子女身上沒有得到體現。
在家庭生活中,我們常看到這樣的鏡頭:吃飯過后,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耍了,而父母卻在那里忙著收拾碗筷;家里有好東西吃,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照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我們這些做孩子的,是不是也應該想一想父母,孝順孝順父母呢?
小倩的爸爸因車禍高位截癱,后來父母離婚,年僅把歲的她,挑起了照顧吧不得重擔。上初中時,他每天四五點鐘起床,給爸爸倒便盆,穿衣,洗臉,燒火做飯,有時顧不上吃早飯就去上學。放學回家做飯,洗衣,收拾房間,晚上九點后才寫作業。周末和假日,她還要種地。小倩是個堅強的好學生,她默默地照顧爸爸,但從來沒有向別人提起。在學校,她各方面都很出色,多次被評為優秀少先隊員和三好學生。
小倩的家庭雖然不富裕,她既要照顧自己的家,還要照顧爸爸,學習更是她的任務,可她不曾埋怨自己的不幸,不曾抱怨自己出生家庭的貧苦,更不曾說父母是怎樣帶給自己的災難。但是她卻很努力的做好每一件事,甚至把照顧父親的重任壓在自己身上。這是一種孝的表現,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這種地步呢?把父親照顧得無微不至。這種事情,也許只有父母照顧我們,才如此的細心,把自己的父親當作是一種鍛煉,自己的艱辛,卻沒有一絲的怨言。
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可以說這是上天給我們的一種恩賜,但是,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感謝自己的父母,給我們這個機會?也許,有人認為父母對我們好,是天經地義的,這并沒有什么。但回頭想一想,父母受盡艱辛,還要不惜一切的照顧我們,讓我們能夠在健康的家庭中健康成長。其實,父母大可以不這么做,父母對我們的好,也不是只有一個原因嗎?父母愛我們!
還記得有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對啊!父母不圖女兒做貢獻,也不圖女兒能帶給自己大富大貴,只希望,兒女們能夠健康,平安就夠了。有時,給多少錢父母,也不見得父母有多開心,但有空就與父母聊聊天,他們卻顯得有無限的甜蜜。父母是需要關心,呵護,愛護,他們把這些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我還記得有一首小詩歌是這樣的:
母親的皺紋深了,她把美麗的青春給了我!
父親的手粗了,他把溫暖的陽光給了我!
母親的腰彎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給了我!
父親的眼花了,他把明亮的雙眸給了我!
年親人們,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的賦予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這種恩情要永遠銘記在心中。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理應得到回報,理應受到孝敬。
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如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而我們為父母付出的,又有多少?讓我們攜手相連,一起做一個小順的人,孝順父母,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孝順議論文素材篇三
我們的生命、思想;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一切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所以,我們不能不孝敬父母。
從古至今,流傳著很多崇尚孝順的人和事。他們有的是平民,有的是皇帝,但他們孝順雙親的事跡,都成為千古美談!薄太后的兒子漢文帝劉恒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身為帝王的漢文帝,其實完全沒必要事事親力親為,只要一聲令下,什么都可以做好。可是,他做了。至少他沒有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帝王如此,平民百姓又何嘗不是呢?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但他從不抱怨,總是恭順對待。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直到冰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這份孝心足以感動每個人。
劉恒和王祥不管身份是否卑微,地位是否顯赫,但是,他們都做到了孝敬父母,劉恒雖然身為皇帝,但他侍奉母親的舉動讓我們深受感動,而王祥可以視自己的養母為親生母親對待,以德報怨,更是讓人感動,他們孝順父母的一言一行,難道我們不應以他們為榮嗎?
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平常一句問候,一個愛的眼神,一句感激的話語,都能讓父母高興很久。當父母的生日到來時,即使說一句生日快樂,父母的心里都會很高興的,當父母生病了,如果拿一點藥,父母也會覺得開心,當父母忙了一天,回到家時,如果為父母倒杯水,父母都會覺得再累也愿意,當父母傷心的時候,一句短短的安慰,對于父母來說也是一種幸福,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孝順父母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來到世界上,總會與他人相識,產生親情、友情、戀情,其中濃的化不開,砸碎骨頭連著筋的唯有父母親情。所以,不管貧窮也好,富貴也罷,孝順父母是我們做兒女應盡的責任。
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這輩子都無法償還的,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父母就開始為了我們而奔波忙碌,他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他們寧可自己苦,也不肯讓我們受苦,他們對我的愛,是無盡的,偉大的,他們是我們生命的創造者,是他們讓我們可以享受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是他們讓我們過的如此快樂,難道,我們不應該報答他們嗎?
孝順議論文素材篇四
中國是一個重視孝道的民族,古人說:“百善孝為先。”就是告訴我們孝順是一切美德善行的基礎,一個人如果不孝順,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也會被其他的人看不起,所以,孝順是做人的基礎。
中國古代有許多孝順的故事,我們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二十四孝”的故事,像是“臥冰求鯉”、“搧枕溫蓆”等故事流傳到現在,都是因為這些人能孝順父母,所以 能萬古流芳;“羔羊跪乳”、“烏鴉反哺”,連動物也知道孝順,何況是萬物之靈的人類呢?我們如果不孝順的話,就會連禽獸都不如。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孝順的重要,那要怎樣做才算孝順呢?我認為孝順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愛惜自己的身體:孝經上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可見孝順父母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愛護自己的身體,避免父母親擔心,我們如果 不愛護自己,生病或受傷了,爸爸、媽媽都會很擔心,吃不好、睡不好,一直到我們的病好了為止,所以我們要愛護自己,才算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二、體貼父母的心意:父母如果要我們幫他做事,就要趕快答應,并且立刻去做,不要拖拖拉拉的,甚至故意裝作沒聽到,這樣就不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三、努力求學、修養品德:爸爸、媽媽辛辛苦苦的工作,供給我們讀書求學,就是希望我們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長大之后能夠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所以我們要認真讀書,聽從師長的教導,讓父母高興,就算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四、愛國家:孝順的最高表現就是愛國,一個人如果能孝順父母,長大以后想必也會愛自己的國家,古人說:“忠臣出于孝子之門。”就是這個意思,中國古代有很多的忠臣,他們也都是孝子,像宋朝的岳飛就是一個例子,他是一個孝子,也為國家打了許多的勝仗,雖然他最后被害死了,但是他真的是一個孝順的典范。
雖然我們現在只是一個初中學生,但是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相信你一定是一個父母眼中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