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呼嘯山莊》讀后感600字篇一
《呼嘯山莊》作為19世紀古典文學,本應沾上那個世紀女作家通有充滿溫文爾雅貴族氣息,彌漫溫馨莊園氣息,帶著典雅和小資品味??僧斘铱赐赀@本書后,才知道這是19世紀一朵充滿無窮魅力奇葩。
曠野,西風,遠處城鎮,折雜草,崎嶇地形,蒼涼日落,避世生活,艱辛奔波,寂寞歲月,艾米莉勃朗特一切,沒有榮耀,——至少在她生日子里——夢想夭折,飽嘗世事無常,造化弄人。這位才華橫溢而早逝女子絕不會想到,她死后,自己唯一小說《呼嘯山莊》會被后人譽為“最奇特小說”且成為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史上絕色異彩一粒寶石,直至今日,仍以其奇麗動人光彩使無數讀者為之折服,深深驚嘆于它非凡藝術魅力
《呼嘯山莊》是一部完全不同于當時流行作品,他沒有經過城市熏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鄉荒原自然協調繪成。故事背景是一片狂風呼嘯山原,故事人物保留著大自然風貌和原始本性:質樸,粗纊,剛強,感情奔放不羈,舉止瘋狂無度,不過一切地愛,又不計后果恨,這在溫文爾雅慊慊君子看來,自然顯得野蠻而奇特。
他希斯克利夫,不過是山莊主人帶回來身份不明孩子,可她凱瑟琳·恩蕭卻是山莊主人寵愛小女兒。他們親密無間,他們青梅竹馬。本該是一段佳話,但命運總是在最幸福時候,拿起錘子敲下去,剩下只有滿地悲涼與心寒。他,失去寵愛后,她,嫁給了別人,他心中那么愛意被滿滿仇恨蒙蔽了,禁不住想問: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幸福來快,去也那么快?他毫不猶豫選擇了暫時離開,選擇了報復,選擇了地獄。三年過去了,他,帶著滿腔仇恨,帶著滿身財富回來了,他,狠狠地報復了。
這種瘋狂報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非同一般叛逆精神,這是一種特殊環境、特殊性格所決定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愛情悲劇是社會悲劇,也是時代悲劇?!逗魢[山莊》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達到復仇目而自殺告終。他死是一種殉情,表達了他對凱瑟琳生死不渝愛,一種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愛追求。而他臨死前放棄了在下一代身上報復念頭,表明他天性本來是善良,只是由于殘酷現實扭曲了他天性,迫使他變得暴虐無情。這種人性復蘇是一種精神上升華,閃耀著作者人道主義理想。
在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富豪躊躇滿志,身份第一,金錢至上,人們精神受到壓制,人性被殘酷扭曲,于是具有強烈反派意識,和自由思想艾米莉,便通過作品,對罪惡現象給予揭露,把自己正義,激情,憤怒溶入作品。最終,希思克利夫愛畢竟還是戰勝了自己恨,當他復仇計劃一一實現時,他并沒有勝利喜悅,還是在茫茫草原上漫游,最終安然死去,這樣一個飽受苦難與屈辱人物,對愛情至死不渝渴求和命運不屈不撓抗爭,讓人讀來一陣蒼涼與悲壯。
艾米莉特意營造出詭異夢魘般夸張氛圍。有些情節似乎帶有非現實世界蹊蹺神秘。靈魂,囈語,幻象,噩夢使故事有了傳奇色彩,淋漓盡致展現了最深迷戀,最癡執著,最痛苦掙扎。風雨,暴雪,黑夜,自然野性與人物激蕩情懷相得映彰,荒涼曠野深遠多變,陰郁悲愴,突顯了人物性格,展現來自人性深沉之愛,讓主人公像大自然一樣野性無常深邃無邊愛深入人心,強烈撼動著人靈魂。
《呼嘯山莊》讀后感600字篇二
昏黑的天際覆壓在呼嘯山莊的上空,希斯克利夫是否沉睡在一片祥和的寧靜中!
閱讀完整本書,我不禁感嘆于艾米莉·勃朗特精妙的構思和絕倫的表現手法,她并未通過大段的心理描寫為我們勾勒出人物的關系,也并不是用傳統的小說寫法,而是用景物與議論穿插于字里行間。凱瑟琳有意無意的中傷,埃德加義無反顧地癡戀,以及希斯克利夫的瘋狂與荒誕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這是一出壓抑的劇目,整個故事圍繞著男主人公從悲慘的出身到悲慘的離世,其中不可否認穿插著些許感動,但是正如小說中所印證的那樣,希斯克利夫是那個不祥的征兆。
“我在琢磨怎么跟亨德萊復帳。只要最后能報仇,不管等多久,我都不在乎。我希望在我還沒報仇以前,他別死了!”
“真丟臉,希斯克利夫!”我說到,懲罰壞人,這是上帝的事。我們應該學會寬恕別人。
“不,上帝怎么能代替我在懲罰壞人之后感到的那種痛快呢?”他回答說,“我多希望知道有什么最好的辦法呢!讓我一個人待著,我總會想出辦法來的。只要想著報仇,什么痛苦也感覺不到了。
是什么使本來一個善良的人變成這樣,根據小說的意圖來看,這或許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所造成的,但在我看來卻不是這樣的,至少我認為我們沒有權利去指責他。我相信在他的心中有著牽掛也只有他是唯一一個一心一意牽掛著凱瑟琳的他野獸派的作風,惡魔的面容,以及一種近乎變態的“看我不順眼的人,能給你心里添堵,我真是舒坦的心態在書中一次又一次的被渲染??墒钦鐣兴璁嫷膼耗ЫK究是人,終于他再一次的笑了,回到他心愛的人身邊。但是縱然這樣他所面對的只有人單純的恐懼和嘲笑,或許并不是他毀了荒野,是荒野毀了他,讓他的童年一次又一次的處在幸福的希望與幻想中,只可惜現實是殘酷的,幻想終究只是幻想,終于他瘋了,他一次又一次地獲得擁抱幸福的機會。第一次,他被帶入歐肖家獲得疼愛與安慰,但老歐肖的離世打破了這個假面,第二次希斯克利夫離自己的愛人如此之近,可是凱瑟琳卻離開了人世。
他的機會一次又一次地從身邊溜走,而造成這局面的卻并不是他。生活將他的希望磨滅了,所以最后那個野獸般的人物的形成似乎也在理論范圍內了。在我看來,這應該是哈里頓和希斯克利夫的區別吧。一個從天堂來到地獄,一個從地獄走到天堂。人們總是在地獄里回憶起天堂的幸福卻并不曾想過去擺脫了。
整部小說從表面上看似乎每個人都是對的,似乎每個人都沒有過錯。希斯克利夫為自己的過去鳴不平,于是讓所有的人一齊悲鳴,艾倫為維護自己的東家而忠誠于自己的職守,小林頓為了逃過懲罰而欺騙凱茜,一切的一切都近乎情理,任何一件事都存在發生的理由,但是他們都下了巨大的錯誤,人不是泥土、石頭,人都有承受力,人還有理智,不會完全的被情感所牽絆。你應該希望并且學會抹掉哪些顯得很不高興的皺紋;你應該希望并學會大大方方地抬起眼皮,把那兩個“小鬼”變成天真爛漫、信心十足的天使,如果不能斷定對方是仇敵,那就把他看做朋友,別老疑神疑鬼的。別像惡狗一樣,一方面,好像知道自己被人踢了,活該;另一方面,卻又因為被人踢了,不但恨踢自己的人,而且恨整個世界。后來的希斯克利夫回來了,可惜早已太晚!
《呼嘯山莊》讀后感600字篇三
暑假有暇讀了《呼嘯山莊》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故事,書中人物的坎坷經歷及他們經受的痛苦使我有了很多感慨。
在生活中,人們大概都領教過痛苦的滋味。書中,深愛著對方的男女主人公被迫分開了。盡管他們那么希望生活在一起,但是,事與愿違,??死坏貌贿h走他鄉,卡瑟琳卻挽著別人的胳膊邁進了教堂……這一切固然使讀者心痛,而沉浸于痛苦中的戀人們更是難以自拔!
對于他們的悲劇,我想說,應該把痛苦視作一種精神財富來珍惜!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币粋€“心死”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是無法體驗到痛苦的,而沒有痛苦,才真正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就像書中的??死?,他在卡瑟琳死后變得精神麻木,對任何人、任何事都失去了興趣。唯一想做的就是報復。最后,一個人在病痛中死去——心死,多可怕的悲哀!
痛苦,是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是一種深沉的感情體驗。它隨著對幸福的追求而生,為幸福的獲得鋪設道路。飽嘗挫折的痛苦,成功才會使你備覺歡欣。尼采有一句話:“一切痛苦都孕育著快樂”奧運會上,每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響的時候,所有的中華兒女無不心潮澎湃。要是沒有場上痛苦的磨練,哪里會人領獎臺上那激動人心的一刻?
痛苦中不僅孕育著快樂,而且孕育著創造。我國有句古話:蚌病成珠,價格昂貴的珍珠恰是牡蠣休憩內病痛的產物。德國詩人海涅曾發問:“詩之于人是否如珍珠之于牡蠣”法國作家福樓拜則說得更明確:“珍珠是牡蠣生病所結”,作家的文筆更是深沉的痛苦的流露,我國歷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許多傳世佳作都是作家在痛苦中寫就。
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不朽詩句,飽含了他亡國之痛的血淚,岳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滿江紅》抒發了他報國無門的悲憤,這一個個的痛苦之中無不閃耀著創造的光輝。痛苦是昨天的遺產,同時也是今天的起點,關鍵看你是否珍惜這份痛苦,能否在痛苦中奮起。
每一個人的出世,都曾伴隨著母親的痛苦,我們的成熟也離不開自己的痛苦經歷,曲折,加速著人意志的成熟,挫折,培育著人性格的完善,坎坷,錘煉著人品質的升華。戲劇家莫哀認為,痛苦是一位偉大的導師,它教會我們做人。確實,人生歷程中的一切痛苦都在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由此可見,人生的痛苦不只是負面效應,它還可以分解為自省,可以轉化為自強,可以升華為創造。朋友,當你面對痛苦時,不要認輸,不要低頭,在痛苦中拼搏吧!這必將是奮斗的幸福和人生境界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