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西游記》讀后感450字篇一
孫悟空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他英勇無畏,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他敢與玉皇大帝斗,敢與如來佛祖斗,敢與妖魔鬼怪斗。我們真應(yīng)該學習他這種天不怕地不怕頑強不屈的精神,敢與一切惡勢力斗,敢與一切不良現(xiàn)象斗,敢與一切困難斗,不戰(zhàn)勝它,誓不罷休!
另外,孫悟空神通廣大,更叫人贊嘆不已。他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騰云駕霧的本輪,火眼金睛更是厲害!為唐僧保駕護航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我們真應(yīng)該向他學習,掌握各項本領(lǐng),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好少年,將來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
唐僧是個善良之人,以慈悲為懷,一路上灑下了愛的種子。但是他凡人俗眼,人妖不分,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錯怪孫悟空打死白骨精先后變成的年輕女子、老婆婆、老翁。以致于將孫悟空驅(qū)走,自己多次落入妖怪手中的可悲下場。我們應(yīng)該學習他富有愛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可是不能像他那樣不辨是非,冤枉好人,上壞人的當啊!
豬八戒好吃,好占小便宜,貪圖美色。不過,八戒也滿可愛哦!關(guān)鍵時挺身而出,一路上與孫悟空一同作戰(zhàn),降妖除魔,可以說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為保護師傅取經(jīng)也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應(yīng)該學習其優(yōu)點,克服其不足。沙僧憨厚老實,一路上牽馬挑擔,從不叫一聲苦,從不喊一聲累。我們一定要向沙僧學習,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在勞動中任勞任怨,搶重活臟活干。
總之,師徒四人個性鮮明。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克服其不足。正如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薄A幾鲆粋€十全十美的人。
《西游記》讀后感450字篇二
《西游記》是吳承恩的巨著,它不僅僅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神魔小說的開山之作。書中有四個主要的人物,其中我最喜歡的莫過于孫悟空和唐僧了。
書中佛祖說:"周天之內(nèi)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這廝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孫悟空就是四猴之首,還不屬于這六界。然而我認為孫悟空更像中國五行之中的火,因為孫悟空性格急躁和火一樣;他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最終收服了九九八十一難中的所有妖怪,火能焚燒世間邪惡和萬物,所以火是五行中最具攻擊性的;孫悟空雖然神通廣大,但他一心保護師父,懲惡揚善,火也一樣,它雖最具攻擊性,確也會用自己炙熱的溫度和萬丈光芒為人們驅(qū)走寒冷與黑暗;孫悟空會七十二變,火也會隨意變化。
唐僧自然就是五行中最溫柔又最具改變能力的水了,第一當然是唐僧大部分時候是性格隨和的,第二個是唐僧最厲害的能力,假使唐僧沒有這個能力,這普天之下定會被妖魔侵襲,這個能力是改變力,從一開始的孫悟空隨意殺人,并且不聽他的勸說,到后來孫悟空一心向佛,對他也是言聽計從,可見唐僧的厲害了,如果唐僧沒有這能力,孫悟空如欲成佛,天下無魔,如欲成魔,天下無佛。這也正是水的厲害之處,水能隨意改變自身形狀,也能滴水穿石并具有移山填海之力,世界上的地形,幾乎都是由水造成的。
自古以來水火不容,有水就沒火,有火就沒水,因為熊熊烈火加上潺潺流水就變成了水蒸氣,那為什么唐僧與孫悟空可以如此融洽呢?答案就在另外兩個徒弟身上,因為水與火之間只要有一件東西,哪怕是一張紙,水和火都可以共存,更何況豬八戒皮糙肉厚呢?每當孫悟空和唐僧之間有矛盾了,倆徒弟就會過來勸解,由此可見吳承恩的良苦用心了。
其實水和火也有共同點的,更何況孫悟空和唐僧是人,水和火都可以變化,都可以幫助萬物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一個生物生長要有水的滋潤和火的溫度和光芒。孫悟空和唐僧還有一個共同點,是他們都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東西,正因為如此全文都以這個為線索。
中國文化的魅力還不止這些,因為中國文化可是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西游記》不過是其中輝煌的瞬間!
《西游記》讀后感450字篇三
說到《西游記》,我最喜歡孫悟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樣,對這部經(jīng)典著作深有體會吧!
和唐僧一起去取經(jīng)的三個徒弟分別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唐僧心地善良,卻往往被騙入妖魔的手中;孫悟空是只猴子,火眼金睛,能夠辨別好壞,手持金箍棒,何等威風,只可惜頭戴緊箍咒,只要不聽話,他就沒好果子吃;豬八戒是只好吃懶做的豬,走路一搖一擺,挺著大肚皮;沙僧是最聽師傅話的好徒弟。
這天,他們在趕往取經(jīng)的路上,被白骨精盯上了。她聽說吃唐僧肉能夠長生不老,特別想吃唐僧肉。她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美貌的少婦。她躲在樹底下,低聲哭泣。唐僧聽見了,便趕過去,問:“姑娘,你怎么了?”白骨精見獵物上鉤了,便哭訴了自己的遭遇。孫悟空一見,便知道了她的真實身份,舉起金箍棒就打下去,可白骨精卻溜走了,留下一堆白骨。唐僧卻不識好歹,責怪自己的徒兒。
白骨精不甘心,又變成了一位年邁體弱、白發(fā)蒼蒼的老婆婆,裝做是剛才那位少婦的母親。她看見唐僧四人,便問有沒有看見自己的女兒。一聽說自己的女兒被孫悟空打死了,傷心地哭了起來。她正要下手的時候,又被孫悟空打了一棒,一堆白骨又出現(xiàn)了。
后來,白骨精還不死心,又變成老公公,孫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下去,把白骨精打死了。而唐僧呢?認為孫悟空猴性未除,決定讓孫悟空不再做他的徒弟,把他趕回了花果山。
看到這里,我有點恨唐僧,孫悟空明明是對的,把妖怪打死了是件好事,可唐僧卻不明真相,責怪自己的徒弟。這讓我想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老師也經(jīng)常不分青紅皂白地誤會同學,真是和唐僧有得一拼。
我想:要是我是孫悟空,我會七十二變,我有一雙火眼金睛,我首先要讓唐僧學會辨別妖魔鬼怪和平常百姓。如果那樣,我們走向善良,創(chuàng)造美好的世界就指日可待了。
《西游記》讀后感450字篇四
《西游記》的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說家吳承恩,主要是寫師徒四人團結(jié)一心,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如愿以償取得了真經(jīng),回到大唐。據(jù)說《西游記》是由一件真實事件改編的。
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為吃唐僧肉,變成一位姑娘,不料被悟空識破,就朝妖精劈臉一棒,妖精化成一陣輕煙逃走了,唐僧責怪悟空不該錯殺好人。白骨精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變成一位老婆婆。它的詭計又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老婆子被打“死”了,悟空正要去追妖怪的真身,唐僧怒喝。白骨精又變成一位老爺爺,尋找自己的“老伴”和“女兒”。悟空認出老頭又是妖怪變的,又想去打死他,唐僧趕忙上前護住老頭,悟空不顧一切,當頭就是一棒把老頭打下深澗,唐僧又阻攔,白骨精僥幸逃脫。唐僧非常憤怒悟空又打“死”了人,鐵了心把敢于打妖怪的孫悟空趕回花果山了。
悟空走后,白骨精把唐僧捉進了山洞,再派小妖去請它母親,一起嘗唐僧肉。八戒和沙僧去救師父,但寡不敵眾。八戒只好趕往花果山,請悟空搭救唐僧。悟空一聽白骨精捉了師父,立即趕往白骨洞。路上,碰到來吃唐僧肉的老妖——白骨精的母親。悟空打死老妖,自己變成老妖的樣子進了洞。為了讓師父覺醒,悟空用老妖的身份引白骨精說出真相,唐僧后悔莫及。
這時,悟空變回真身,與師弟們合力奮戰(zhàn),悟空口吐神火,熊熊烈火把白骨精燒死了。妖精死后化作骷髏,脊梁上有一行字:白骨夫人。
在西游記中有許多這樣的精彩片段,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風趣生動,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唐僧堅定的信念讓我懂得了認定一個目標就需要堅持,不要輕言放棄,只有堅持到底才能成功;孫悟空面對困難絕不退縮、機智勇敢克服難題的精神讓我明白了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正確對待,充滿信心;師徒四人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克服了重重困難和挫折。這方面告訴了我成功也不是輕易得到的,需要擁有團結(jié)互助的力量,經(jīng)歷種種的磨礪和考驗。
聯(lián)想到我未來的歲月里,我要做好每一件事,堅定不移的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
《西游記》讀后感450字篇五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每讀一本書,都是向前跨了一步。這個暑假,《西游記》又帶著我邁上一個臺階。
我尤其喜歡書中的孫悟空,他教會我一個最深刻的做人之道,那就是做人要像孫悟空這樣擁有一雙火眼金睛。
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識破所有計謀,妖精使盡千般手段都騙不了他,但是唐僧、豬八戒和沙僧可就沒他的本事了,常常上當受騙。在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白骨精先是變成一個姑娘,后又變成了老奶奶和老頭,全都被孫悟空一一識破,可另外三個人卻被白骨精耍得團團轉(zhuǎn)。
這不就像是我們生活中那些被騙了錢的人嗎?面對地上的一捆假錢,就輕而易舉地上當了;收到一條紅包短信,就不假思索地點開了;在油嘴滑舌的推銷員面前,乖乖地拿出了來之不易的辛苦錢……是啊,多少人在面對騙局的時候沒有留個心眼、擦亮眼睛,在其他人提醒他們的時候,還是固執(zhí)己見,之后才后悔莫及。或許我們很難做到看透別人,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這世上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兒,你所認為的幸運也許就是別人精心布置的陷阱。
前段日子,我還聽說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被拐賣到了山溝溝里。你看,沒有火眼金睛,缺乏判斷力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我暗暗地對自己說,一定要做一個像孫悟空那樣會判斷的人。驗證的機會很快就到來了。在一次酒席上,我聽見媽媽的朋友說自己最近長高了一、二公分。這時,我記起上次去醫(yī)院檢查身高時醫(yī)生說的話,他說:“閉合的骨頭是不能再長的,只是人在行走、運動過后,脊柱會縮短1到2厘米,而臥床休息后又能恢復(fù)原來的身高,所以一個人的早晚身高差有1-2厘米左右。”憑借這點,我推斷出那位阿姨很可能之前是下午或晚上量的身高,而最近這次是早上量的,最后才會造成這樣的誤解。我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夸了我,說我懂得聯(lián)系生活,會分析事情了。
我希望這世上所有人都可以有一雙火眼金睛,像孫悟空那樣讓“妖怪”原形畢露。我想這就是孫悟空教會我的做人之道。
《西游記》讀后感450字篇六
“金猴奮起千金棒,玉宇澄清萬里埃。”毛主席的這寥寥幾字,就將一個敢于戰(zhàn)天斗地、橫掃一切邪惡勢力的孫悟空形象描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今天,我就讀完了被譽為中國四大名著中主人公是孫悟空的《西游記》。
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樣,《西游記》是一部講述唐三藏、豬八戒、沙和尚和大家最熟悉的孫悟空去西天取經(jīng)的神魔小說,雖說路途中經(jīng)歷的九九八十一難、豬八戒、沙和尚、孫悟空是假,可這唐玄最可是確有其人,去西方取經(jīng)也是確有其事:在近1400年前,這位中國僧人不畏艱險,跋涉數(shù)萬公里,歷時17年,進行了一次偉大的文化之旅。他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思想和文化遺產(chǎn),并成為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征。他游歷新疆、中亞、印度一帶的真實故事,別具魅力。
提起一本書,就不得不提起那本書的作者,能寫出一本膾炙人口的書,作者就一定也非常優(yōu)秀,就像《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一樣:吳承恩(約1500~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小說家。江蘇漣水人,后徙淮安山陽(今江蘇淮安)。
吳承恩出身于一個世代書香而后敗落為小商人的家庭。自幼敏慧,又好學習,博覽群書,年輕時即受到督學使者的贊揚,以文名著于鄉(xiāng)里。他好奇聞,閱讀大量的野言稗史,受到民間文學的積極影響;又喜讀“善模寫物情”的唐人《傳奇》,從中吸取營養(yǎng)。這對他《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意義。
《西游記》的內(nèi)容不僅很優(yōu)秀,而且內(nèi)容也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最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nèi)容,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上場,才演繹了這部經(jīng)久不衰的傳世著作《西游記》。
讀完這個故事,我突然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為了實現(xiàn)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yè),,途中定會遇到一些困難,只有頑強的戰(zhàn)勝困難,客服挫折,才能實現(xiàn)美好的理想達到目標,完成偉大的事業(yè)。
你也來讀讀吧!說不定可以懂得更多的道理呢!
《西游記》讀后感450字篇七
我最喜歡的書是《西游記》,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吳承恩,書中主要講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jīng),他們憑著堅持不懈的信心和互相幫助的團隊精神取到了真經(jīng)。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名言:“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名言使我明白了極其深刻的道理,這句話陪著我成長,使我不斷獲得成功。
那是一個星期六的中午,媽媽要做一道涼拌菜,需要把大蒜搗成蒜泥。媽媽告訴我,搗大蒜是很難的,可我就是有些犟,便萌發(fā)了試一試的念頭。于是我便飛奔到廚房,看到媽媽已經(jīng)在搗蒜了,還時不時得被大蒜散發(fā)出來的氣味熏出眼淚。我心想:媽媽連搗大蒜都不會,對我來說必定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我走到媽媽身邊,對她說:“媽媽,搗大蒜這么簡單的事,還是我來吧!”
“你……你……你能行嗎?”媽媽半信半疑地問。
“當然可以。”我拍了拍胸膛,說罷便從媽媽手里得意洋洋地奪過兩個大蒜和搗蒜的工具。
一切準備就緒,我把大蒜放進裝大蒜的容器里,然后拿出搗大蒜的錘子,裝出一副很熟練的樣子,便鼓搗起來,可大蒜仿佛在跟我作對,一直在里面“跳舞”,我氣得亂搗起來。突然,有塊大蒜“飛”了出來,天空中出現(xiàn)了一道“美麗”的弧線,我還來不及躲閃,蒜瓣已經(jīng)打在我的臉上。
我坐下思考自己失敗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大蒜是圓的。外表是光滑的,不好砸,我只要把它拍扁就容易多了。于是我拿出菜刀,“啪”的一聲,圓圓的大蒜變得扁扁的趴在案板上,我又試了一次,果然變得輕松多了。心想:原來,只要我用心想辦法,困難就會克服的。
這正是《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堅持不懈、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最后修成正果的事情讓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都要堅持,用心。這不就是驗證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