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讀駱駝祥子有感600篇一
《駱駝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夫祥子的悲慘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祥子是北京舊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車夫,善良,正直,他省吃儉用,起早摸黑。
三年之后,北平亂成一團,祥子稀里糊涂地被抓去打雜,更痛苦的是他的寄托—車,也被奪走了。千辛萬苦逃了出來,回到“仁和廠子”繼續拉車。但是痛苦還沒結束:廠主劉四爺的女兒虎妞看上了祥子,并誘惑他,祥子上了當,不得不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于難產。
從此以后祥子就墮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見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車也不去了,吃喝嫖賭的惡習也染上了,他可以為金錢出賣朋友,徹底淪為了行尸走肉。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說,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丑惡面目,如果不是他們的迫害,祥子也不會從充滿希望走向墮落,一個曾經勤勞堅忍的人,卻淪為了社會垃圾。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嗎?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
對于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
讀駱駝祥子有感600篇二
老舍先生的著作《駱駝祥子》曾風靡全球,深受讀者歡迎,不僅是因為其幽默樸實的厚重語言,更是因為其所表達的深厚背景。
我們在讀《駱駝祥子》時,能感受到其充斥的無力感——從拉車的艱辛到生存的艱難,從買車的喜悅到被扣的無助,從遇到虎妞之后的希望重燃到其難產而死的悲傷絕望,從吃苦耐勞、結實能干的祥子到無助寂寞、欺詐偷懶的病鬼,無處不有無力之感。
祥子的悲慘經歷不僅是個人的悲哀,更是社會的墮落與黑暗的體現。民國之初,悲天憫人者極少,多是打著“仁義”招牌而謀財害命之徒。當時的舊中國,人民懦弱受苦而不敢言(也有部分原因是因為無可言),一派死氣沉沉之象。老舍先生寫《駱駝祥子》,正是為了喚醒舊中國人民骨子里的血性。
在當時的社會無公平可言,善良的人民心底的公平與美好被社會的灰暗與骯臟所掩蓋,無法體現出來。正如老舍先生于書中所說:“這不公平的雨啊,下落在這么一個不公平的世界上。”
在這樣的社會,正義從何伸張?祥子這樣血氣方剛的小伙子,辛辛苦苦,勤勤懇懇,早出晚歸,只為擁有自己的一輛車。好不容易買了車卻被扣下,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罷了。善良的祥子次次努力,次次選擇,他相信社會卻屢屢碰壁,終于在陽光明媚的時候沉淪了。
多么令人嘲弄的現實啊,多么令人心酸的故事啊!肯定有很多人無法接受,但現實的殘酷是不可避免的,理想和現實總有著巨大的差異,我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也要以此為戒。
我們今天的幸福與美好是踩著先人的肩膀一步步獲得的,我們在高峰歡笑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山下流淚的前輩們。
讀駱駝祥子有感600篇三
唉,又是一個悲劇!
這是我讀完這本小說的最初感受,在筆下,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故事拉開帷幕。
祥子,一個本對生活充滿希望的鄉下漢子,只身一人在城里拉車,經歷了無數艱辛的挫折,他心中最后一盞希望的明燈也隨著的自殺而熄滅了,命運,無情的拋棄了祥子,使他最終由一個誠實善良的老實人墮落成一個不求上進的街頭混混。
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一個個類似的悲劇的產生難道不足以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嗎?是的,祥子曾擁有多么美好的理想,就是當時那個無情殘忍沒有一絲陽光的黑暗社會,把無數像他那樣奮發有為的窮苦人民逼上了絕路,使得無數人在懸崖峭壁面前退縮了,頹廢了,可見,當理想與現實相悖,所產生的大多是令人心痛的悲劇。
祥子的淪陷與當時社會的黑暗沉淪是分不開的,正像所說“四周黑洞洞的,哪能不碰壁呢”。轉眼看七十年后的今天,社會充滿了理想的曙光,但志存高遠的莘莘學子卻有一部分未能踏進大學校門,他們同樣充滿希望,但多少領到了高校的學子未能圓自己的大學夢?是現實,現實和他們開了個玩笑,因為家境的貧寒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引發了這樣或那樣的悲劇,我不得不悲觀地說,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在社會上立足,除了擁有必備的品質和知識,更重要的是金錢,是勢力。無論什么年代,社會依然如此現實,在現實的社會中像祥子那樣有理想卻沒有背景的人,多半都會被爭名奪利的社會無情地淘汰。
從祥子的故事中,我們感悟到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也會記住中國的舊社會曾是那樣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