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贈汪倫》改寫一篇作文篇一
于是汪倫想了個辦法,便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莊;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他請人把信送到李白那里,李白看了信后皆大歡喜,便馬上收拾行李,與家人告別,前往汪倫家,行了一天才到。
汪倫見李白來了,就叫上人們去接李白。李白見這里的人們都很熱情,心中大喜。下船后,汪倫請李白到一個酒家點菜。晚上,李白就住在汪倫家和汪倫一起談詩論句。早上,李白起來,就和汪倫去買酒,買過酒后,就去了桃花潭。在小亭子里觀賞桃花,桃花潭景色優美,李白很沉醉,便寫下一首首詩。中午再回來吃酒。就這樣,一晃數日。
一天,李白問汪倫:“你們這里雖然也有酒莊,但不像你說的萬家酒莊。你們這是有一個桃花潭,但你說有十里桃花。是怎么回事呀?”汪倫歉意地笑了一下,說:“我們這里只有一個萬家開的酒莊,十里外有一個桃花潭。我這樣寫是希望把你請來討論詩篇,不然你不來呀!”李白不但沒有責怪汪倫,反而大笑后說:“沒關系,汪倫真是待我如兄弟。”汪倫和李白的情誼更深了。眨眼又是幾日,一天大早,李白收好了行李,把前一天晚上寫的離別信放在床頭上,就走了。
李白上了船,忽然聽見岸上汪倫在唱歌,為他送別。
李白向汪倫揮了揮手。汪倫見船已經走了很遠幾乎看不見船影了,才和村民們一起回去了。
李白回到家后,寫下了《贈汪倫》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贈汪倫》改寫一篇作文篇二
春天,桃紅柳綠,鳥語花香,到處是生機勃勃的景象,在這繁榮的季節里,李白卻得知自己的父親病重,希望可以見到他。李白心急如焚,有沒有告訴好朋友汪倫,只是寫了張紙條放在桌子上,然后就馬不停蹄地趕到桃花潭。
風光旖旎的桃花潭水如平鏡,到處種滿桃樹。現正是3月初春,桃花盛開,將潭水映得一片桃紅,楊柳依依,加上桃花已探出頭來,粉的似霞,白的如玉。
看到這樣的景色,李白眼前不禁浮現出與汪倫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白,天一起蕩舟桃花潭,兩岸桃花爭奇斗艷,讓李白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晚上,在皎潔的月光下飲酒談話,快活得似神仙,細細欣賞這無限的美景,他們還站在山頂上眺望遠方,談談自己的夢想,說說人生的樂趣……
就要離別了,李白熱淚盈眶,這時,岸上傳來了清脆悅耳的歌聲,原來是汪倫。
汪倫見李白跳上岸,連忙問道:“李兄,你真的要走嗎?”李白說:“我也不想離開,但父親十分思念,我必須回去。”
汪倫緊閉嘴唇,說不出話來,李白見此情形,又說:“汪倫兄,我們的友誼比天高比海深,我永遠忘不了你,我忘不了我們一起飲酒的那份恬靜,一起賞月的那份愜意,一起討論詩詞的那份痛快,我回去一定寫信給你。”
汪倫聽了這句話,緩緩開口:“李白兄,一路保重,下次一定要回來,我還要和你一起飲酒賞月,論詩詞呢。”
船一點一點遠去,汪倫望著李白漸漸遠去的身影,久久凝視著不肯離去,李白極目遠眺,發現汪倫還站在岸邊目送自己,便隨口吟誦道: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改寫一篇作文篇三
日光傾城,清風微涼,碧波蕩漾。李白半倚在榻邊,瞇著眼,腦袋搖晃著,嘴里哼著詩歌。酒缸倒在地上,酒“咕咚,咕咚”緩緩流出,濃郁的香氣在屋內彌漫……
夕陽西下,一陣“咚,咚,咚”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了李白。原來是汪倫來了,他站在門外,一襲白衣似雪,臉上滿是期待。李白匆忙起身,“吱嘎”一聲打開了那扇沉舊的'木門。
汪倫豪邁地走進屋內,步伐穩健,手中的酒杯發出清脆的聲響。“喝幾杯再走吧。”汪倫一邊篩酒,一邊笑著說。李白若有所思,微微晗首。
汪倫一見,將酒杯放在自己桌前,將酒缸擺在了李白手邊。李白一怔,隨即大笑道:“好兄弟!”李白端起酒缸暢飲起來。汪倫不勝酒力,喝了幾杯便倒在桌子上昏睡。李白望著汪倫,酒缸險些脫手。一想到明天便要離開,他心頭涌起了陣陣不舍;他仿佛看到了“萬家酒店”和“十里桃花”時的欣喜,想起曾與汪倫暢飲的快樂……
李白獨自在月下漫步,身后是燭光閃爍的木屋,李白踱了幾步,卻又猶豫了一會,最終惆悵著離開了木屋。
次日午時,一葉扁舟從遠處緩緩駛來,李白站在江邊,心想汪倫也許未醒,但他的祝福永遠伴隨著自己。李白回望一眼,眼中盡有萬般不舍。可扁舟漸近,李白長嘆一聲,踏上扁舟。
忽然,岸上有踏歌聲傳來,汪倫趕來送行。李白甚是高興激動,他與汪倫對視一眼,雖無言,但眼中包含了太多,太多……
李白的雙眼漸漸模糊,一滴淚水落在舟上。他輕輕開口,吟道:“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改寫一篇作文篇四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千古名句,《贈汪倫》,你們可能不知道這首詩的背后還有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吧!那就聽我向你們一一道來。
汪倫,性格豪爽,大方,樂于助人。有一天,他聽說詩仙李白要來他這邊游山玩水,汪倫非常想見見詩仙的風采,于是,他就給李白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問詩仙李白先生是否愿意來我這里游山玩水,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有萬家酒家。寫好后,就讓人把信送出去了。
李白收到信后,十分想見一見十里桃花,想嘗一嘗萬家酒家里的醇香美酒,于是就即刻動身向汪倫那邊趕了過去,趕到后,李白到處尋找十里桃花,可她卻只見到桃花潭的岸上有一株桃花,他想去萬家酒家里品嘗美酒,可是只有一個姓萬的人開的一家酒家,李白惱火急了,又轉念一想,覺得汪倫很聰明,于是就和汪倫交上了朋友。李白在這里游山玩水,品嘗良醇美酒,好不快活。
李白在汪倫這里住了大半個月后,李白要起身離開了。
早晨,萬里無云,湛藍如洗,李白辭別了好友汪倫,登上了將要遠去的小舟。
李白站在船頭,極目遠眺,只見一碧如洗,悅目賞心。微風吹來,還能聞到十分醉人的桃花的芳香。
李白沉醉在這美麗的景色中,忽然聽到岸上傳來汪倫一邊唱著送行歌,一邊打著節拍的聲音,汪倫唱著歌,越走越近。
船,楊凡啟程了。啊,朋友,親愛的朋友,你在外邊正對我招手,我也對你招手。啊!桃花潭雖然有千尺深,可哪能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呢!于是,李白就寫下了贈汪倫這首千古名詩。
《贈汪倫》改寫一篇作文篇五
我久立在竹葉窗前,窗外的雪已經下了整整三天三夜。大雪覆蓋了整個汪家莊,也覆蓋了整個桃花潭。像是給無邊的大地蓋上了一層潔白的棉被,唯有遠處的桃花潭反襯著微弱的月光。一個夜晚,我跟著主人順著階梯爬到了汪家莊桃花山頂,汪兄早已坐在那紅木小亭里,擺上了好酒好菜,主人一甩衣袖,坐到了汪兄對面。我坐在旁邊,把新浪上面的積雪清掉,放到主人旁邊,便在角落安安靜靜就坐,只時不時的加幾味小菜。
只見主人和汪兄在那里對飲,兩人皆不言語,兩個時辰過去了,地上擺了兩個已經空了的酒壇。漸漸地,月亮已經高掛頭頂,許久的寧靜之后,先打破了這長久的寧靜:“李兄,不知你何時走啊?”“大約,”主人抬頭望著高掛于天空的月亮,長嘆一聲,“明日一早,丑時三刻吧!”“明日啊!”汪兄也抬頭望著月亮,輕聲說道。主人低下頭來,望向一桌子的酒菜。輕聲說道:“汪兄,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了,我們倆弟兄不醉不歸。”時間飛馳而過,轉眼,已經到了深夜,兩人起身回府,和衣睡覺。
子時兩刻,我從睡夢中醒來,發現主人早已換好了衣裳。一身白袍,青色的領口和袖口,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卻還是忍不住問出了口:“主人,我們這是不等汪兄了嗎?”只見主人的動作突然停了一下。但很快就反應過來,搖搖頭說:“不了,昨晚汪兄陪我到那么晚,今日若再相見,可能舍不得分別了,再說也讓他好好休息一下吧!”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再說什么,打點好東西,拿起行囊,跟在主人后面,向遠處的青石板碼頭走去。
一路上我看出主人,其實正在糾結。很想回頭,又怕見到之后不忍分別。我也不忍心靜待了,我多年的主人,如此的痛心,便提議道:“主人要不我們回去跟汪兄道個別再走吧!”一路腳下生風,走得飛快的主人突然停了下來,我差點撞了上去。后面的樹葉也發出沙沙的聲音似乎在附和我的提議。一時間,綠樹搖曳,飛鳥哀鳴,微風四起,湖水波瀾,紫狐都在叫主人回去和汪兄他們道別。思索許久后主人還是搖了搖頭:“不必了,讓汪兄眼睜睜的看著他分別才是對汪兄最大的折磨。俗話說得好,眼不見為凈,這樣反而對他更好。”我見主人心意已定,也無法逆轉,也就不再多說啥了。
一路上主人都健步如飛,沒多久就已經到了碼頭。船夫已經在那等著了。主人一步跨上了船,我也緊跟著進了船艙。“船夫……”主人話說了一半,突然被一陣暗傷的歌聲打動了。噠噠的聲音,嘹亮的歌聲。讓人聽著幾乎入迷。“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主人走出船艙,發現是汪兄。他身后跟著一個挑夫挑著滿滿的兩籮筐,來到了這里。“李兄,這就是你的不對了,說好丑時三刻,這才子時二刻你咋就走了呢?”“汪兄……”我看見主人的眼眶紅了,淚水在眼眶中打轉。我也知道主人和汪兄,這幾個月來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可偏偏有人不識趣,船夫見主人和汪兄遲遲不能分別,便有點心急,對主人說道:“客官,現在河道情況緊急,盡量還是早點出發啊,晚了找不到下一個落腳點,晚上恐怕會有點難過!”主人正和汪兄不忍分別,突然傳來了這樣一道聲音,頓時面見慍色,說道:“催什么催,我今天就和汪兄對飲之后再走。”說完便擺出架勢,真要對飲了。我見如此,連忙上去相勸:“主人,船老大說的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如果找不到落腳點的話,今晚在湖上飄蕩,很有可能會翻船落水,到時我們兩人不識水性,很是危險啊!”主人思索了一下,最后還是長吁一聲。對汪兄最后望了一眼轉身登上船艙。船夫也撐起了船槳,向湖中心劃去。主人和汪兄各自揮手道別。
只見兩個兄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揮舞著手也越發顯得模糊,最后汪兄也變成了一個小黑點。主人眼里引起了水霧,突然他望向了擺在面前的一硯墨水,一張手絹和一壇酒。只見主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那一壇酒就往嘴里灌,小半的酒都落到了甲板上,主人整張臉都被酒洗過了。就在酒倒光的那一刻,主人刷了一下拔出腰間的寶劍向前一揮。只見劍尖沾上了墨水。主人一拍桌子,手絹被震到了半空中。只見主人手起劍落。一瞬間,幾時下乃至幾百甚至幾千下劍已經揮了出去。我望向落下來的手絹上赫然是一行七字絕句: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只見主人拿起手絹向空中一扔,一時狂風四起,將手絹吹向了汪兄,汪兄打開手絹的那一刻,兩行熱淚從他的兩眼之間落了下來……
《贈汪倫》改寫一篇作文篇六
光陰似箭,轉眼間,李白就要離開了。一大早,李白就背著行李準備離去。
李白剛準備坐到船上,忽然聽到岸上傳來美妙的歌聲。哦,原來是汪倫腳踏歌聲走過來了。只聽見汪倫大喊:“兄臺留步,兄臺留步。”
李白鞠躬說道:“感謝兄臺來送我。”
汪倫跑過來說:“賢弟,這一去,何時再相見啊!想想我們剛見面的時候,我和你一起在桃花樹下喝酒,在桃花潭岸邊釣魚,在柳樹下唱歌,在草地上野餐。多么美好啊!”
李白留戀地向四處看,只見桃花樹像小姑娘的裙子,粉粉嫩嫩的;柳樹的枝條隨風飄蕩,像小女孩的長發在擺動;柳枝倒影在水中,像在照鏡子一樣。桃花潭的潭水大概有千尺深。
汪倫又給了李白一些信封,說:“兄臺,如果有事的話,我們寫信聯系。”然后又給了一些衣服和好吃的,最后又送了李白一瓶白酒。
李白看到這些東西,非常感激汪倫。他拱著手對汪倫說:“感謝兄臺,這些東西我收下了。”這時候,船夫忽然說:“客官,我們該走了。”李白向汪倫揮了揮手,乘船走了。
一路上,李白心想:桃花潭水深千尺,最深的還是汪倫對我的感情啊!
《贈汪倫》改寫一篇作文篇七
李白從秋浦前往涇縣游桃花潭,漸漸地,他便與當地人汪倫結識了,兩人經常在一起說說笑笑,汪倫常釀美酒款待李白,他們一起暢飲美酒,訴說自己的往事,雙方都覺得挺聊得來,于是便經常光顧各家的大院,關系也就越來越好。
有一天,李白覺得自己在桃花潭待的時日已經足夠多了,是時候該離開了,于是便帶好行李,來到河邊,搭船要走,一邊走還一邊想:“我就這樣不辭而別,未免有些不太好吧,但如果與汪倫告別,離開時他的顧慮、擔憂不就更多些?與其與汪倫與含著情誼各自告別,不如直接不辭而別,何樂而不為呢?”于是,他一邊這樣想著,一邊準備坐上船,離開桃花潭,在要離開時,不免有些懷念涇縣,還念桃花潭,懷念他的朋友汪倫以及那些樸實善良的村民們。“你們對我的照顧我都會記在心里。汪倫,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如果有機會的話,期待你我的再次見面!”
正當李白這樣想著,只見在離船不遠處的岸邊,傳來一陣陣悠揚的歌聲,李白循聲望去,只見幾個人站在岸邊,一邊唱著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咦?站在中間的那個人,不正是汪倫嗎!李白見到汪倫,不是因為緊張,而是因為汪倫的突然出現讓他感到意外和驚喜,心里不由得浮現出一絲暖意,就在這時,岸上的歌聲忽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陣親切的慰問:“大哥,是要離開嗎?在多待幾日吧,是不是我們這些村民們招待不周?”汪倫說。“那倒不是,小弟我在桃花潭待的時日夠多了,是時候離開啦!你們對我的照顧也以足夠了,說離開,是不想再勞煩你們,請你們放心,我一直會好的!”李白深情的說。
“這樣我和村民們就放心了,祝一路平安,有時間再來我們桃花潭啊,我釀的美酒一直為大哥你準備著!”
一提起桃花潭,李白便嘆道:“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多深,還不如我與小弟你這短暫而又深厚的情誼啊!”說著向著汪倫投去意味深長的一眼。
汪倫一看,便懂得,于是與李白揮揮手,目送小船向前駛去,直到不見蹤影……
《贈汪倫》改寫一篇作文篇八
時間:清晨
地點:汪倫家
人物:李白,汪倫,漁夫,汪倫鄰居
李白(持酒壺向汪倫敬酒):“我和你聚了好幾天了,我該回去了。這最后一個夜晚,咱們來痛飲一場吧!”
汪倫(作敬酒狀):“什么?今晚要走了!可否留下來?多住幾晚?”(汪倫用期盼的目光望著李白)
李白(搖頭,無奈狀):“唉,好吧。”
(李白在汪淪入睡后,整理好了東西。第二天清早,李白在桃花碼頭旁等候船只,時不時看看汪倫家,看汪倫有沒有來。與此同時,汪倫的鄰居出來曬谷子,看見了早早就在此等待船只的李白,連忙跑來汪倫家。)
汪倫鄰居(急急忙忙趕來):“你的朋友…那個…那個叫…李白的詩人…大清早就…打算…回去了,快去送送他…現在可能…還在…還在等船…”(汪倫的鄰居跑得飛快,說話都喘氣)
汪倫(一下子從床上坐了起來,睡衣還沒來得及換,就跑向了桃花碼頭,邊跑邊喊):“太白兄!太白兄!你等等我!太白兄!”
(突然吹來了一陣風,吹得水面波光粼粼,水面上的桃花瓣圍著一艘遠處的船只緩緩地向岸邊靠近,好像要把李白的情感全部牽制到對岸那一頭。李白久久的注視著水面,沒有聽見汪倫的話語。)
汪倫(心想):“太白兄是不是沒有聽見?我哼一首他喜歡的歌曲,沒準能回應我。”
(汪倫在離李白還有十幾米的時候開始哼起了他最愛的小曲子。他越唱越響,希望他能回首看看他,兄弟的情深難盡!)
李白(聽見了熟悉的小曲,回首看見了正在唱歌的汪倫,眼睛頓時亮了起來):“你…你…你…為什么要來送我!…你我都會傷心的…因為這次可能是永遠的分別了…”
汪倫(拍拍李白的肩,停下了歌聲):“我們可是好朋友,應該時時想著對方,很正常。唉唉,你怎么騙我了?你不是說多多陪我幾天嗎?”
李白(皺眉,躲著汪倫的目光):“我不想讓你送我。”
汪倫:“留下來,咱們可是兄弟。”
漁夫:“走不走?”
李白(苦笑,揮手):“汪倫兄,真抱歉,我不能再久留了。”
汪倫(皺著眉頭,作高呼狀):“太白兄……”
漁夫(準備開船):“到底走不走!快點快點!”
李白(無奈,在桃花樹下的石頭上題詩一首):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罷,踏船而去,不再回頭。
《贈汪倫》改寫一篇作文篇九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這首詩總在我的耳邊響起。雖然我已聽了千百遍,但是每次當它再一次來到我的腦海里,我總會陶醉其中。這首詩中有著李白與汪倫之間那比山高比海深的友誼,而當我每次讀到這首《贈汪倫》時,我的腦海里總會浮現出這樣一個畫面。
在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
一對好兄弟坐在屹立于山頂上的亭子里“舉杯邀明月”。他們不知道遭遇到了什么,借酒消愁還是……他們只是一杯又一杯地喝,兩人一次次干杯,隨之一飲而盡。原來,這是李白與汪倫的一次告別,這可能是他們最后一次相見。這一別有可能就是永別。他們是好兄弟,李白和汪倫在這個被夜晚的黑暗籠罩著的亭子里,一邊講起一些從前他們一起干過的傻事,還是一些高興的事,他們不知道是哭還是笑,但兩人最后還是泣不成聲。汪倫對李白說:“走了,要好好照顧自己啊!”僅僅是這幾個字,李白卻十分感動,兩人喝了好久、好久。皎潔的月光灑向亭子,只有那烏鴉在叫,周圍很靜。
黎明的陽光照了下來,李白醒了,他知道,自己要離開好兄弟了。他本想叫醒汪倫,可又不忍,于是自己一個人走了。
他來到了碼頭,即將遠行。坐在舟里,他的酒雖然還未醒,可他仍然清晰地記著昨晚汪倫陪他喝酒的場面。正當李白依依不舍的時候,岸上突然飄來了一陣歌聲,李白一聽就聽出,這是汪倫在和他告別。歌聲伴著踏步聲,李白也從歌中聽出了汪倫對自己的不舍,歌中也透露出了汪倫的悲傷。
突然,李白詩意大發,揮灑筆墨寫下了這首《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