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改培訓的心得體會篇一
第一,必須轉變教育觀念,適應課程改革;第二,必須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第三,必須轉變教師角色,做課堂的引領者而不是包辦者。
課堂教學改革不僅僅是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什么是學習方式?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策略與方法,而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不是指學習的具體小策略,而是指學習的大趨向。因此,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目前學生總是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梢园匆韵路绞竭M行操作:
1、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為學生自主創新創設條件。在教學前,教師深入地鉆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實質的基礎上,能創造性的設計教學,彌補教材的某些不足,改變傳統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通過精心備課,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方式的教案。
2、營造自主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嘗試。創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的創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展開并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展他們富于創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情景創造機會,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敢于嘗試。
3、以“合作學習”為核心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共同創新,把“合作學習”延伸到課外。
4、讓學生在生動的實踐活動中探索創新。活動是學生學習乃至培養創新意識的最根本途徑,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依據“思維從動作開始”的規律,為學生創設一個活動、探究、思考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面對同一難題,有的學生采取獨立探索的方式,有的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最終都很好的解決了問題,可見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完全可以達到很好效果。
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現在的教學由于教學進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師、課堂和書本為中心,過度練習,學生很少有機會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獲得知識與發展,學生追求惟一的正確答案。教學內容偏難、偏多,學生對書本知識關注比較多,而對情感、態度關注比較少。
2、課堂提問在教學中經常要用到,教師不自覺地把每一個要教學的內容,分得很細很細。這樣不利于學生思考,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采用“大步驟”提問方法,多留點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思考,讓學生探索其中的奧秘,讓學生體驗探索的樂趣。
3、有時課堂內的討論與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學進度的要求有些討論時間時間過少,學生在嘰嘰喳喳地說,誰也聽不清楚。課堂討論效果有限。
4、展示積極,但是廣度和深度不夠,沒有達到所有人都參與的效果,并且學生們還沒有深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時代在改變,社會在進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每個教師都不希望自己的課堂規規矩矩、死氣沉沉,而是希望還課堂一派生機與活力。努力改變我們教師自己,積極探索適合我們學生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有效學習的學習方式,是所有教師應當努力去做的!
新課改培訓的心得體會篇二
帶者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采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夸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于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采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夸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著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系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愿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新課改培訓的心得體會篇三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教學的唯一標準。從課程改革一開始就感到這一工作的迷惘,面對新的主題活動真感到無從下手。幾年的傳統教學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這一步,還真有點力不從心。通過與其她老師們的切磋、討論和自己的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借鑒陳鶴琴先生的課程思想,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有益的實踐:
陳鶴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觀念。當今社會已越來越向著社會化、多元化方向發展。這也給我們課程改革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幼兒園的教育決不僅僅在幼兒園。周圍生活中有著廣泛又有利的諸多教育因素、教育資源,將幼兒園的教育真正嘗試與家庭、社區整合起來,充分利用周圍有利環境,整合我們的課程,將對幼兒園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經常帶孩子到周圍社區,帶孩子參觀馬路、圖書館;帶孩子到鎮中公園、廣場;帶孩子到菜場、商場。在《春天》主題活動中,我們帶孩子們來到幼兒園附近的鎮中園里,花園里滿是各種各樣的花和草。孩子不由自主地去看看、聞聞,相互小聲地議論著。花叢中飛來了蝴蝶和蜜蜂,我們鼓勵孩子仔細觀察它們在花叢中的活動。秋天到了,我們又帶領孩子們來到公園里,進行撿樹葉活動,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跑到大樹底下,有的在對一些奇形怪狀的樹葉就發揮著自己的想象,有的對葉子的顏色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在相互交流孩子對樹跟的經驗和看法;有的專心致志地研究起了樹干;他們在公園里看呀、問呀、摸呀,用手比畫著……回到幼兒園,孩子們很快又投入到嘗試樹葉印畫、拼畫的過程中。憑借孩子剛才對樹葉積累的經驗及大膽創新的精神,他們還積極主動地嘗試設計、制作奇奇怪怪的樹葉臉譜。這樣的活動,自然地融合了多個領域的學習內容,孩子在這過程中獲得的何止是我們所能估計到的一些教學目標呢?他們真的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在與外界的交往、互動過程中得到全方位、多元化、動態協調地發展。
正如我們一直所說的環境對人的教育作用是巨大,但反過來一想,人的知識經驗的獲得也很容易受到環境的限制。山區的孩子不走出大山,他們的知識獲得和想象力的發展也走不出山的包圍,而如果我們的孩子始終坐在教室里,接受被動的知識灌輸,思想也同樣是狹隘的,和山區的孩子又有什么區別呢?現在,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孩子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走出課堂、走向大自然的機會。
總而言之,改革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幼兒園的課程應關注幼兒的生活,積極利用周圍環境和社區環境,關注課程各領域的有機整合,促進幼兒整體、和諧、主動、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