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700 端午節作文800字作文初三篇一
我們老家過端午節的時候,家家都在門的兩旁掛上艾草和菖蒲,用來避邪,小孩子胸前還要掛上染紅的咸鴨蛋,戴上用彩色絲線縫制成各種形狀的香囊,以求吉祥。
過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南方各地共有習俗,只不過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葉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葉包粽子,江浙這邊有些地方用蘆葦葉包粽子,而大多數地方都是用一種專門可以用來包粽子的竹葉,這種竹葉除用來包粽子,以前還用來做斗笠和漁舟上的雨篷。粽子的形狀也有差異,有些地方做成長方形,像個小枕頭,大多數地方都是做成四棱形。我太婆說過,做成四棱形是喻指古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靈,護佑屈原大夫平安。包粽子除了用上等圓糯米,里面的餡也是不一樣的,有棗泥的、豆沙的、咸蛋黃的、肉餡的我們家包粽子是用肉餡加花生米做的,十分好吃。
每逢端午節,家家還要把屋子打掃干凈,灑上雄黃水,防止毒蟲茲生。我聽爺爺說,過端午節還要喝雄黃酒。因為爺爺曾經看到過一條資料,說喝雄黃酒對人體有害,所以,我們家不再喝雄黃酒了。
過端午節那天,我國南方各地還要舉行賽龍舟活動。我們老家江西撫州的風俗是每年農歷五月初八,都要在撫河舉行一次臨近鄉村的龍舟大賽,冠、亞軍還要頒發獎狀和證書,同時還有一些物質獎勵呢。
賽龍舟可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除了20人左右的槳手和一個舵手外,我們老家龍舟的船頭上還要放一面大鼓,船尾放一面大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鼓聲,鑼聲嘭落槳。因此,劃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眾的吶喊聲,真可稱得上熱鬧非凡。我們撫州市臨川區的河西鄉女子龍舟隊,還在國際比賽中得過冠軍呢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700 端午節作文800字作文初三篇二
前兩天大連一直陰雨連綿,太陽也沒露一下。昨天總算碰上了一個晴天。
今天,從補習班回家,一個人底著頭,漫不經心的走著,突然看到地上躺著一根已被剪斷的彩繩。據分析判斷,這里前一陣子應該是一個小水凼。(端午過后的第一個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繩摘下來,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種習俗吧!)這才突然反應過來。端午節已經過去很久了。望著地上此時孤零零的彩繩,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學生活大多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那時的自己那么無邪,那時的日子那么溫暖。
那時,在端午節的前一個晚上,奶奶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體溫,和她血液中流淌的愛意。我靜靜的聽著奶奶輕微的喘息聲,看她變魔術般的將普通的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的結。然后她會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認真而小心的將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腳踝上。清楚的記得她的那雙大手那么溫暖,卻那么粗糙。當時的我還會天真的問奶奶,為什么不好好保護自己的雙手。而奶奶只是莞爾一笑,不予回答。現在想起,才曉得,那是歲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經歷無數風雨坎坷的見證。系好后,奶奶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種怎樣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風對嫩柳的撫弄;秋日里月光對修竹的依戀。又似晨曦中露水對小草的滋潤;暮靄時夕陽與水面的輝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滿滿的,都是對我的寵愛。
至今,那種感覺依舊十分真切。仿佛還能感覺到奶奶的體溫和目光。
只是后來,我回到大連,回到媽媽身邊。她的工作總是那么忙,忙到無暇顧及節日的到來,更不要說為我系彩繩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慣了沒有彩繩的節日。只是當看到同學手上帶著五顏六色的彩繩時,我雖然會不屑一顧,說那是小孩子的東西罷了。但心中,還是會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愛編織的端午的彩繩。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700 端午節作文800字作文初三篇三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