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91在线电影-免费a网址-免费v片网站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最新佛教經典語錄解釋(五篇)

最新佛教經典語錄解釋(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3-20 18:37:08
最新佛教經典語錄解釋(五篇)
時間:2024-03-20 18:37:08     小編:zdfb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佛教經典語錄解釋篇一

2、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3、擁有財富的人,不如擁有智慧的人。

4、常常原諒自己,不改進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蒼的原諒。

5、常常責備自己,不斷改進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諒解。

6、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卻又每天想去干涉別人,弄得痛苦不堪。

7、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8、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會難過,因為是——人嘛!

9、犯錯是平凡的,原諒才能超凡。

10、任憑你有多大的快樂,無常總是來到。

11、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12、傷人之語,如水覆地,難以挽回。

13、大家都知道,生氣是一種無知,又無濟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14、金錢化妝你的外表,佛法啟悟你的內在。

15、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在安詳’,才是下手之處。

佛教經典語錄解釋篇二

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3.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4.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5.我觀是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6.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7.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8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

9.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10.心有所住,即為非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佛教經典語錄解釋篇三

1、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么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2、征服世界,并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3、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于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4、時間總會過去的。

5、知足常樂。

6、量大福大。

7、菩薩心無取舍,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8、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9、能忍之人,事事稱心;善嗔之人,時時地獄。

10、我不入,誰入地獄?

11、佛陀從不勉強別人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訴眾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

12、算命不如認命。

13、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

14、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15、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

16、填得飽你的肚子,卻填不滿人心貪念。

17、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18、想編織未來的美夢,現在正是時候。

19、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托,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20、一剎便是永恒。

21、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22、身形緊貼柱峰沿,寸步攀緣總不問。心澈始登如意界,行殷終入夜摩天。

23、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24、常常使別人過快樂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樂

25、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么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后,那一樣是你的'。

26、徹底的認識你自己,你就會認識佛。

27、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28、眾生界即諸佛界。

29、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于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自舍己樂,施與他人,是名大舍。

30、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31、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32、無色無相,無嗔無狂。

33、誠實的面對你內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34、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35、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回旋。

36、勇于接受別人的批評,正好可以調整自己的缺點。

37、大多數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38、一切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眾生,是為最吉祥。

39、方春不覺來朱夏,秋色蟬鳴翠影斜。夜來風急柴扉破,滿地霜鋪落葉花。

40、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41、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42、若無‘是非’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43、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忘記的缺點吧

44、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45、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46、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47、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48、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49、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50、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51、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52、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53、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會后悔的地方。

54、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55、風平浪靜,訓練不出良好的水手。

56、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57、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則甘于平凡,卻享受平凡。

58、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59、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60、眾生皆平等。

61、律己要嚴,待人要寬。

62、希望你常對自己說,聞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這幸福外,再沒有別的了。

63、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64、厚德載物,有容乃大。

65、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66、凡夫轉境不轉心,圣人轉心不轉境。

67、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68、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隨成就眾生凈,則佛土凈。

69、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70、向人低頭,不曾矮小過。

71、誹謗他人就像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72、失去了鴨子,你會急忙找回來,失去了良心,卻不見有人著急。

73、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

74、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75、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76、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77、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78、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79、雖然你討厭一個人,但卻又能發覺他的優點好處,像這樣子有修養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80、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81、貪心,你的嘴臉,就是貧窮相。

82、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悅。

83、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于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84、言多必失,盡量少給自己這種機會。

85、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

86、作福莫如惜福,悔過莫如寡過。

87、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88、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89、面對現實,逆境也會變為順境,總有機會轉機。逃避現實,雖暫時偷安,但沒有翻身余地。

90、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91、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

92、佛不見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93、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94、因小果大,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

95、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96、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97、善惡一念之間。

98、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不要責怪別人,要常生慚愧心,不生煩惱。

99、贊嘆別人,要在大庭廣眾;責備人,必須在私下。

100、滄桑洗盡華章,醉極彈歌一場。莫要輕言亙古,離散終看荒涼。

101、有其因,必有其果。

102、即種因,則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10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104、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05、今生的相識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來的`。

佛教經典語錄解釋篇四

1、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2、菩提并無樹,明鏡亦無臺,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3、人不如我意,是我無量;我不如人意,是我無德。

4、我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5、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6、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7、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9、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0、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11、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12、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13、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14、千悟萬悟悟不到,原來一句佛名號。

15、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

16、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17、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18、大可笑,大可笑!好漢多迷屎尿竅!

19、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

20、芙蓉白面,須知帶肉骷髏;美貌紅妝,不過蒙衣漏廁。

21、我觀是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22、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23、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于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24、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5、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萬法緣生,皆系緣分。

26、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27、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28、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9、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

30、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31、一切皆流,無物永駐。

32、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33、我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34、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35、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若能萬法盡舍卻,頓悟入道須臾間。

佛教經典語錄解釋篇五

1.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2.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3.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4.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5.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6.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念念不停,使虛妄相于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7.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8.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9.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10.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11.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12.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13.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14.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15.16.17.18.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臨終之際,若一毫凡圣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20.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發知見。

21.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22.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燭,脫體通透。

23.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為身。

24.不憶一切法,乃名禪定。

25.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凈。

26.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27.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

28.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29.眾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云覆,如瓶內燈光,不能顯現。

30.終日不見己過,便絕圣賢之路。終日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31.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32.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若悟真心本空,萬法自然消殞。

34.自美三寸舌頭,一日改頭換面,輾轉吞食,那時痛苦恨悔,無人能釋。

35.欲望二字生死之根。

36.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殺人無血,其過甚惡。

37.爾勿崇飲,狂藥非佳味,能使謹厚性,化作兇頑童。

38.怒為萬障之根,忍為百福之首。

39.世人言忍,忍字最難,非大智慧,斷然不能。

40.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41.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42.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43.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發者,方謂真慧。

45.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46.一念才生,萬法齊現,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4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49.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50.佛云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51.本性體若太虛,無內無外,非來非去。

52.三教圣賢,本乎一理,若離心性盡是魔說。

5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54.樂天知命,無喜無憂,妙性朗然,其樂難述。

55.知晝則知夜,知始則知終,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處。

56.若不究心,坐禪徒增業苦;如能護念,罵佛猶益真修。

57.念佛人心清凈,凈心念佛凈心聽;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凈定。

58.明明白白無生死,去去來來不斷常;是是非非如昨夢,真真實實快承當。

59.一水一山何處得?一言一默總由伊;全是全非難背觸,冷暖從來只自知。

60.終日拈花擇火,不知身是道場。

61.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茍能念念不忘,心心彌陀現前,步步極樂家鄉,何必遠企十萬億土。

62.坐石看云閑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家私說向渠。

63.情不附物,物豈礙人。

64.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

65.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

66.莫貪短利將心昧,輪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斬斷迷魂夢,直取正心超俗塵。

67.離俗家與出家相應,去業障與道人相應,去習氣與工夫相應,去煩惱與清凈相應,此數相應,雖然覺得,不如不相應好。

68.不悟本性,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萬心盡在自心應從自心中頓見真如。

69.若頓悟此心,本來清凈,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

70.源乎源乎,千山勢到(山獄,按:‘山'在上,‘獄'在下)邊止,萬派聲歸海上消。

71.未生前本來面目,死了燒了什么處相見。

72.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語是也。

73.悟門了當,澈見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盤不二,有情無情不二。

74.不睹惡生嫌,不觀善勸措,不舍智就愚,不拋迷就悟。

75.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只合自性自度。聽法頓中漸,悟法漸中頓,修行頓中漸,證果漸中頓。

76.菩提無是處,佛不得,眾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77.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78.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79.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非外道,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

80.于一切處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名一行三昧。

82.心性虛空,動靜之源莫二,真如絕慮,緣計之念非殊。

83.惑見紛馳,窮之則唯一寂,靈源不狀,見之則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異,慧眼之號斯存,理量雙銷,佛眼之功圓著。

84.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佛是眾生藥,病生病除,藥亦無用。病(病字頭里面一個"差")藥除佛魔俱掃。始于此大事因緣有少分相應。

86.佛是眾生界了事漢,眾生是佛界不了事漢。

87.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

88.但于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89.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面前,不隨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90.佛說:汝以色空相傾相奪于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

91.佛說: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惟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于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無盡虛空。

92.于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里轉大□□。

93.道,但以假名字,引導于眾生。未識得破時千難萬難,識得破后,有什么難易。

94.凡夫志量狹妄,說有難易。離相如虛空,盡契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識病么?不是別物,只是個執難執易。

95.妄生取舍者,這個病根拔盡。生死海里浮沉,真是無出頭時。

96.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分世緣無掛礙,涅盤生死等空華。

97.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隨時拔置,如水之定,如鑒之明,好惡妍丑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

98.離妄想顛倒無真如佛性。離貪嗔邪見,無菩提涅盤。

99.三界之中,以心為主。真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

100.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谷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于如來。以此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

101.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102.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103.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104.求趣無上菩提者,要凈自心,福田方凈。

105.真心是菩薩凈土。

106.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107.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108.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109.于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110.但離卻有無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亦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111.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112.菩薩心無取舍,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113.菩提本自性,性凈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114.本凈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115.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塵、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凈,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6.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17.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118.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119.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120.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121.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122.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123.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124.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125.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126.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27.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28.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129.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13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31.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132.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體即空。

133.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復滅,虛空本不動。

134.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135.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136.何謂圓照?前念已滅,后念未生,正恁么時,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謂照。圓者,非著力,非不著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圓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凈無比,遍體清涼,便是本來面目。

137.自性本來不生也,本來不生即是本來不動。生滅即指無明,意謂自性中本無無明,說有無明,由于妄見耳。

138.一切萬法,皆與自己無違無背,直下透脫成一片。

139佛祖妙道徑截,唯直指人心,務見性成佛爾,但此心源,本來虛靜明妙。

140.道本無言,因言顯道,若真體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141.參問之要在專一,不強作為,只守本分,須根腳有透脫處,明見本來面目。

142.學道深宜退步體究,但以生死為念,世諦無常,是身非堅久,一息不來,便是異世。

143.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為微細難湊處。

144.契證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懷體究,不墜機境,直下拔萃超群。

145.先悟妙心,行無修之修,證無證之證,不用向外馳求,只自回光便了。

146.脫虛妄纏縛,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軒豁,次辦長久不退之心。

147.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實不出本凈妙明,無為無事心矣。

148.死生之變亦大矣,衲僧家坐斷報化佛頭,不立纖毫知見,直下透脫。

149.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急轉遲,若達大道體寬,廓然同太虛空。

150.道本無言,法本無生,以無言言,顯不生法,更無第二頭。

151.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則萬緣休罷廓同太虛了然無寄。

152.不識本心,求無上佛道,無異煮沙成飯。

153.古德云:不識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塊。

154.古德云:佛號入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155.法界無界,唯是一心,一心現六凡,一心現四圣。

156.佛是無心道人。

157.心遇緣而不動,是則一切法無性。

158.古德云:一心是萬法之性,萬法是一心之相。

159.諸佛法身,湛然不動猶如虛空,如虛空故,所以遍滿一切,以便滿故,所以空即無量,無量即空。

160.無陰皆空即是平等法身,徹知緣起,便明法由心生。

161.不執著我,不分別法,便能調伏其心,若能調伏其心,便能徹明諸法緣起,洞悉緣起法性空無。

162.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著不然,便是無上菩提大道。

163.若有人有法,則是邪魔外道見解也。

164.心不妄取過去法,亦不貪著未來事,不于現在有所住,了達三世悉空寂。

165.過去事或善或惡,不復思量,思量則障道矣,未來事不須計較,計較則狂亂矣,現在事在面前,或順或逆,亦不須著意,著意則擾方寸矣。但一切臨時,隨緣酬酢,自然合道這個道理。

166.佛為增上慢人,說離淫怒癡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淫怒癡性,即是解脫。

167.逆我意者,只消一個忍字。

168.入得世間,出世無余。

169.于逆順境界中無起滅相,始離得增上慢名字。

170.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171.若以靜處為是鬧處為非,則是壞世間相而求佛相。離生滅而求寂滅。

172.汝若歇得念念馳求心,與釋迦老子不別。

173.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

174.心不馳求,不妄想,不緣諸境,即此火宅塵勞便是解脫。

175.與一切境,無依無住,無有分別,明見法界,廣大安立,了諸世間及一切法,平等無二。

176.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凈,不變不動,無減無增,各各當人日用應緣處。頭頭上明,物物上顯,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蕩蕩無礙,了了空虛。

177.不分彼此隨處隨時,皆是現量,這就是平等獨立,大無畏,本來的面目。

178.已生無有生,未生亦無生,離已生未生,生時即無生。

179.若人生百歲,不見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之。

180.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業障,開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頭去,截我飯碗,更不能顧。

181.根深則葉茂,性明則道成。

182.學道別無用心,直須見窮自己本源。

183.若得心中無事,佛至猶是冤家。

184.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

185.隨處不失正念,自然脫體現成。

186.見性門中,唯在一念生信。

187.勇猛眾生成佛在一念,懈怠眾生亙涅盤三祗。

188.勇猛心不已必得果證。

189.實相是無相之相,真心是無心之心,真得是無得之得,真用是無用之用。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亚洲网 | 免费看h网站 | 手机看片日韩欧美 | 波多野结衣91 |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 日韩在线播放视频 | 天天弄天天干 | 免费国产a国产片高清不卡 免费国产a |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天天天天爽 | 久草欧美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线精品 | 亚洲激情文学 | 老妇毛片 | 插菊花网站 | 一级特级aaaa毛片免费观看 | 天天舔天天插 | 色偷偷88欧美精品久久久 | 一级在线播放 | 国产无遮挡又爽又色又刺激 | 9191精品国产费久久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码在线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级a爱做片免费观看 | 日韩黄色在线视频 | 一男一女下面一进一出性视频 | 性欧美暴力猛交xxxxx高清 | 亚洲欧洲色天使日韩精品 | eee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 日本欧美精品 | 98bb国产精品视频 | 日本三级特黄 | 好吊色这里只有精品 |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欧美另类日韩 | 婷婷在线成人免费观看搜索 | 一级特黄aaa大片免费看 | 色偷偷7777www| 亚洲国产模特在线播放 |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