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學作文素材 國學作文400字以上篇一
《論語》,《三字經》,《莊子》,《孟子》,《墨子》……匯集了哲理的精華,濃縮了智慧的結晶,這是中國多么燦爛的文化呀!
從前,我一直有一個壞毛病——考試成績好就驕傲自大。但書上講“是君子,就要謙虛,不要高傲自大。”我可不想做偽君子,經過學習《論語》,我就時常約束自己不要驕傲自滿。
有一次考試我英語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興,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高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現出來,在課堂上總認為自己英語已經學的很好,不再努力學習和認真聽講,而別的同學還在不斷進步。使我在第二次考試中得了第三名,與第一僅相差2分。那次考試,是對我高傲自大毛病的沉重打擊。因此,我學的謙虛起來,成績也在穩步提升,經常保持第一名;還有,我原喜歡斤斤計較,有時跟同學合不來;自從學了“做事斤斤計較,會失去所有的朋友時。”我學會努力控制自己。也是,本性難移嘛!有時會控制不住。但我不會氣餒,我會更加努力做到!
中國現在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如果一個民族不從自己的歷史中吸取“營養”,怎么發展進步。就像美國這樣高度發達的現代國家還要回過頭來學習沙士比亞,海倫……因為他們自己沒有歷史,他們要尋找歷史,要從歷史中尋找智慧。
人類幾千年的文化并非簡單的能夠被精華和璀璨來形容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進步。忘記歷史就是忘記未來。
讀書好似爬山,爬的越高,望的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的多,收獲越滿。讓我們多讀這些書,讓國學和我們一起長大吧。
一說國學,我就想起上幼兒園時學的《三字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小朋友們都聲嘶力竭的跟著老師朗讀,我也大聲的讀著,當然卻不知所云,直到現在,才理解了其中所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了國學的魅力所在。
“入則孝”講的就是親情,“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告訴我們要認真聽取父母在教誨,“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告訴人我們要善待、照顧父母。盡管現在家里有暖氣空調,不需要我們扇扇子暖被窩,但我們也應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愛我們的父母。
關于學習,孔子也告訴我們“溫故而知新”這個最好的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能弄虛作假,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而且要做到學了新知識不忘舊知識,要不斷復習鞏固。
助人為樂、尊師愛教、愛護公物、勤儉節約都是好的優良品德。作為我們新時代的小學生更要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身邊的一些所謂“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
現在《三字經》和《弟子規》已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向導,是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嚴肅的啟蒙老師,教給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似夏日里的一縷輕風,如初春曠野里的一抹新綠——國學經典,你是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融入我的生活中。
從我咿呀學語開始,做教師的父親就常在我耳邊吟誦:“人之初,性本善……”雖然并不懂得其中意味,但也是津津有味地隨著爸爸抑揚頓挫聲調而童聲童氣地念著。不知不覺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誦讀了許多經典作品。
上小學了,爸爸教我學書法,又接觸了許多名詩名句,并在不斷地摹寫、誦讀中逐漸領會了其中的意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告訴我時間寶貴。金縷衣雖然華貴,終有破舊之時,而時間卻一去不復返。大好年華,應當珍惜,才不至于后悔。“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這鏗鏘有力的詩句中,我分明看到了作者那堅毅的面孔,感受到了那赤誠的愛國之心。讀著這千古名句,我的眼里已是淚花盈盈……
當我不能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時,我就會用《勸學》里的名句鼓勵自己。“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句話告訴我,如果不能堅持做事,即使你面對一塊腐爛的木頭,也不能弄折;但如果你能堅持不懈,就是金石也能雕刻成自己理想的作品。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在未來的日子里實現自己美好的理想。
國學作文素材 國學作文400字以上篇二
品讀《論語》,是一種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書上的每一個字都凝結了孔子及其弟子一生的心血,帶給人心靈上的一種寧靜,讓人感觸多多。
《論語》篇幅不多,卻出現了一百多次的“君子”。孔子不正是這樣的人么?對學生,他以身作則,沒有半點虛假,他游說列國,就是想把他的思想散播在人們心中,教給大家做人的道理。《論語》中還特別利用季氏之類的小人來襯托出君子的高大,于是,“君子”成了《論語》中的主角。到底怎樣才算君子?古人認為:梅、蘭、竹、菊代表君子。這就表示“君子”需要有堅韌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堅強剛毅,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不能只對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還很長,責任還很重。但是將“仁義”作為自己的責任,會感到無比快樂。“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將“仁義”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一直向前,不論路途多么艱險,絲毫不退縮。
子曰:“君子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君子在沒有做成事情之前,不會夸夸其談,而在做了以后也不一定向世人說是自己做的。君子不會向大家夸耀自己的成功,而想著繼續努力,這不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精神嗎?
“君子”是《論語》中的主角,那《論語》中的配角便非學習精神不可了。
《論語》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確,只學習不思考就會惘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肯定。它叫人學習要動腦子,不要一味的搞題海戰術,要學會思考和總結。只有在努力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自己的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才會更上一層樓。
我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學習要講究方法,不要一個死腦筋走到頭,才發現是個死胡同,要經常反思總結。并且時刻提醒自己,只有親身付出,才能有所回報,不要坐等花開。國學經典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璀璨之星,品讀國學經典,感悟國學精粹。一部《論語》,受益終身。
國學作文素材 國學作文400字以上篇三
最近,一位叫做李里的父親火了,他穿著古樸的布衣,牽著牛繩,陪著三歲的兒子騎著大水牛上幼兒園,此事一傳到網上,就引發了熱議。原來,李里是成都某大學的國學教授,癡迷于國學的他常帶著兒子牽著駱駝,騎著毛驢去田間散步,教兒子吟詩作對,講述古代才子進京考學的故事。有人嘲諷他“神經病”“作秀”,也有人能理解他,贊賞他甚至模仿他。
就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良性的現象。也許時代變了,人民的生活和從前不一樣了在這樣做就有些愚蠢了。但是就是這一份可貴的堅持,才能在今天,讓我們再一次感受的國學的魅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的家園。國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形成的經典文化,也是自先秦諸子百家文化爭鳴以來開始蓬勃發展的文化實體,經過歷史的沉淀和洗練,國學這一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精髓便散發出它特有的價值和光芒。
在我還對周圍一切都懵懂無知的時候,媽媽就常在我耳邊經常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稍稍懂事時,老師又給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可以說我們的成長,我們的進步,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國學都在發揮著它的重要作用,從無知到成熟,從牙牙學語到能說會道。這一切都離不開國學的身影。
國學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就用這種態度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夸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無論社會如何蓬勃發展,物質文明如何先進,人們總是擺脫不了心靈的困惑。《論語》早就告訴我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國學是我們人生路上的啟明星,是我們成長、成熟、成功的基石。我們每一個人生命中的每一步都穿插國學的身影,這正是聯系中華兒女億萬同胞的精神橋梁,是我們秉承信念團結一心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