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中秋節高中篇一
九月,一個落葉的季節,一個普通的月份,卻有著不普通的節日,那就是中秋節。
自古以來,文人描述中秋的詩詞有很多,最有名的莫過于蘇軾的《水調歌頭》。想著想著,便哼唱起這支曲兒來。
中秋的習俗有很多,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這次過中秋,便來到了古城南郊的電視塔上。
抬頭望明月,夢里再度重現家鄉的月光,俯視大西安,看著那燈火通明的道路,川流不息的車輛,又有多少是急著回家團圓的呢?想罷有許多,這樣圓的月亮,這般的亮,怎不惹得人歡喜,怎不勾起對家鄉的思念呵?過中秋,的方式不是給家人打一個電話祝福,也不是送禮物,想罷的方式,應該是團圓了,一家人坐到一起,吃著甜絲絲的月餅,喝著香甜的桂花茶,這股甜,恍若流到了心里。此時,我的思念拉倒了海邊,想起了在大連舅舅家里過中秋的姥姥姥爺,遙望明月,愈發思念了。我心中默許一個愿望,寄給月亮,寄到了大連,寄給姥姥與姥爺,祝福之語默讀無數,不免生起些許感慨,歲月如何傳說,歲月如何輾轉,都無法阻擋我對千里之外姥姥姥爺的思念之情!
忽然想起一句詩:“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月露輕泠,思念之心,漫上心頭。團圓一次,此刻顯得格外的重要了。
賞完月,吃完月餅,喝起了淡淡的桂花茶,忽看見一個如餅般的月餅,聽媽媽說:“這便是最早的月餅,簡單至極,哪里像現在的月餅,那么精致呢?”這個月餅,想罷是照著月亮做的,中間用香菜擺出的裝飾,應該是桂樹了,寓意是怎般的豐厚呀。這樣的月餅,吃著,讓人懷戀中秋。
中秋節,團圓節,一切都是圓的,圓圓的月餅,團圓的月亮,團圓的家人,更重要的是還有一顆團圓的心。
月明中秋,寄月中秋,靠近夢,靠近星星,心中不免一縷惆悵與思念。
中秋節高中篇二
看黑夜漸漸織上天空,我們登頂觀月。
正值清秋時節,屋頂上,樹木茂盛。銀河泄影,丹桂流香。舉頭四顧:云浮天中,隱現紅光。點點繁星,輝映天空。紅日已半入西山,倦鳥正隱于暮色。如此美景,已讓人陶醉。繼而,月上梢頭,霎時間清風陣陣,丹桂吐香,樹影參橫,山色光亮。再望蒼穹,見碧天如海,一望無垠,花隨風舞,爭相朝賀。茶香彌漫,花香四溢,怎不令人陶醉?往下望去,處處燈火輝煌,街街車水馬龍。樓閣橫斜,笙歌響亮,好一派市井風光!
此時,月正天中。群星璀璨,襯托玉輪。月如一個害羞又淘氣的姑娘,時藏于云中,只露出點點銀光;時而又露出半個身子,朝人們微笑;時而又讓彩云隨風舞蹈,上演彩云追月。
月在云端,人在月下。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齊聚一堂,獨不見遠在成都的小姨。“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此刻,我仿佛看到了小姨的一箭歸心。同在圓月之下,異鄉游子卻不能和親人見面。如此美景,卻不能一起欣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之愁,不就是這軟禁在深宮的離愁嗎?我們一家人早早地就圍坐在陽臺上的小桌旁,桌上放滿了各色各樣的水果,當然也少不了中秋必吃的月餅。伴著美妙的音樂,嗅著空氣中飄來的陣陣花香,我一邊吃著可口的水果,一邊聽著爸爸海闊天空地講著有關月亮的傳說。這時候,我望見月亮已經悄悄地爬上了樹梢,我高興地叫了起來:“月亮出來了!”只見一輪新月就像清水中開放的芙蓉花,鮮亮極了。慢慢地,月亮像跟我捉迷藏似地躲進了淡淡的云層里。
中秋節高中篇三
中秋節是中國人重要的節日,在外的父母都能夠回來和家里人團聚。許多人都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能夠和自己的家人團聚,一起吃月餅賞月。一家人團團圓圓、開開心心。
因為我家開超市爸爸媽媽不出去工作,但是這天的到來,爸爸媽媽就會忙的不可開交。我則在觀察爸爸媽媽這一天他們是不是開心。
凌晨3點整爸爸就出去進貨了,媽媽也沒閑著在家里收拾著家里的一切,等爸爸進貨回來。爸爸回來了,我們忙著卸貨,忙了一會兒,貨都卸下來了。媽媽在那兒放菜,今天早上爸爸媽媽忙的都沒有吃早飯。不一會兒,就來了許多顧客來買東西。姐姐這天也回來幫忙了。忙碌到了中午,這才松了一口氣。媽媽和姐姐去廚房做飯了,爸爸則在賣東西。過了好一會兒,媽媽和姐姐午飯終于做好了。我去把菜端到桌子上,今天中午的菜特別豐富,這就是我喜歡中秋節的一點。
到了下午媽媽再那兒包糖餅,包糖餅是中華民族5000年留傳下來的傳統。美味香甜,我最喜歡媽媽包的糖餅了。我跟姐姐、弟弟都搶著吃。過了一會兒,媽媽包好了糖餅。爸爸說:“媽媽包的糖餅太好吃了”。媽媽特別高興。
到了晚上,我們把桌子搬到外面。桌子擺滿了好多水果和月餅,爸爸媽媽一邊吃著月餅和水果,一邊賞月。我問爸爸:“你們今天開心嗎?“爸爸笑著說:“很開心。”我又說:“為什么你們今天這么忙還很開心呢?”媽媽笑著說:“雖然我們今天十分的忙,但是我們一家人能夠團團圓圓吃頓團圓飯這就足夠了。”月亮好像害羞似的,一會兒躲進烏云里,一會兒又蹦出來。
這一天爸爸媽媽雖然很忙碌,但是我們一家人很開心,我們長大以后一定要好好報答我們的爸爸媽媽。
這篇記敘文敘述了作者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月餅賞月的事,為月亮增添了幾分神秘的氣氛。月是故鄉明,在每個人的心中,家鄉的那輪月才是最明亮最有召喚力的。此文結尾處深化了中心。
中秋節高中篇四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是合家團聚的日子。
早上,我一起床,看見窗外的風特別大,好像風兒也要跟我過中秋節似的。媽媽為了迎接中秋節,一大早就去菜市場買了很多好吃的菜,還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
傍晚,我回到家一桌上的菜真豐盛啊!有糖醋排骨﹑青菜湯、紅燒雞……各種好吃的菜都擺在了桌子上,我看得直流口水。
吃晚飯了,爺爺奶奶還有許多親戚都來了,圍著桌子,大人們坐在一起,聊天﹑敬酒,而我和哥哥姐姐們把飯端到房間去,坐在一起,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非常開心,房間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這個中秋節我雖然沒看見圓圓的月亮,但是我覺得這是我過得最開心的中秋節了!
一個中秋佳節,是我最喜愛的日子,有我的同學,也有我的爸爸媽媽,那一天晚上月亮非常的園,我們家沒有開燈,月亮的光照射在我家的門前,想有千萬只螢火蟲在我家,我想月亮的光是怎么發出這么亮的光呢,我想了想應該是太陽的反射造成的吧,過了不久我們家的月餅拿了出來那個月餅真大把整張桌子都站了全部的位置,我們開始切月餅,切完了我們開始吃月餅,吃了月餅,賞了月,我回房間玩了會電腦,就看電視,電視里放著廣告也是說中秋節的,我想中秋節真是一個快樂的日子啊!
同學們要回家了,在他們回家的時候我問他們一個問題,中秋節這個節日是怎么有的,他們說這是一個神話傳說的,居說是一個美麗的嫦娥下凡看見人間沒有沒有好吃的東西,所以嫦娥在人間撒下了無數的月餅,而那天正好是農歷八月十五日,所以就有了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的習慣。
我祝各位朋友們在下一個中秋節,過得幸福美滿。謝謝!
中秋節高中篇五
還記得那天晚上的月亮格外的圓,家家戶戶在院子里擺上月餅,圍坐在一塊不時傳出歡笑聲。
那年的中秋節,我們家格外在意,一大早起來收拾。媽媽整理好后,領著我們出門采購,在路上碰到了鄰居,我們各自向對方問好。
原來是這樣,媽媽和舅舅的感情一向很好,如今已有多年不見,現在突然回來,媽媽難免有種“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的激動。
到了晚上我們全家在院子里落座,我給那人們爭上杯酒,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爸爸舉起酒杯朗聲說:“在如此良辰美景,在下先干為敬!”說完,一口飲盡,再做出甩袖模樣,豪氣坐下。我們哈哈大笑,沒想到爸爸竟做出如此動作,還說出文縐縐的話來,當真讓我們眼前一驚,畢竟他平日里可是看上去最嚴肅板正一人。可能是當晚的月色太美吧。盈盈余月輕柔地賴在每個人身上,暖化了生平的棱角,浮現縷縷只屬于花前月下現出的恬靜美好,抬眸見便窺得人間理想。
弟弟抬起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搖頭晃腦地念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舅舅聽了低聲沉思了一瞬,然后跟著說:“明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爸爸見狀同樣詩興大發,興致勃勃地大聲念:“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我不甘心搶著說:“我也來一個!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月明……”到了后面一句,我實在想不出來了,只得在一旁撓頭騷癢。弟弟沖我做了個鬼臉,我作勢要打。舅舅開口幫我解了圍:“明月薺麥花如雪,——小小啊,學習要多用功哦。”我忙點頭回答。隨即我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古詩詞比較。
中秋節高中篇六
中秋節的時候大家都要邊吃月餅邊賞月,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我來告訴你吧!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在我睡覺時,我看著窗外,想起了一首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是想念家人的。
中秋節高中篇七
時間飛逝,轉眼間,這個very(非常)吉利的、令人盼望的、合家團聚的日子到了。
老師走進了教室,班里嗡嗡的雜聲立刻停止了。早讀過后,我們開始會餐了。
我正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發呆,這時,劉老師向我這邊走來,問我為什么沒帶,我結結巴巴地說:“沒……沒沒,忘了。”老師教育了我,并告誡我下一次不要這樣了,給了我一些吃的,還讓我去參加一個會餐小組。我感動極了,熱淚奪眶而出,默默地去找人了。
也許是我平時人緣好的緣故,許多人都愿意接納我,我看到李可正在一個人吃,便和她組成了一個小小小小組。
我先品嘗了她的雞塊,又香又辣,蠻好吃的,接著我又吃了土豆等東西,全是辣的,最后我還吃了老師的魚和菜等東西。當然并非所有的菜都非常可口,人與人相似,胃與胃不同嘛!
也許是因為過度地興奮and(和)激動,我很快忘記了痛苦,但老師的教誨卻牢牢地記在了心中。
這次“大聚餐”總的來說留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喜歡聚餐,喜歡同學,更喜歡那和藹可親的劉老師!
中秋節高中篇八
今天是中秋三天放假的最后一天,晴空萬里,所以父母決定攜帶我去錦江樂園游玩。我非常高興。
大家坐地鐵六號線轉兩號線,再轉一號線到錦江樂園站下,下了地鐵到了錦江樂園后,直接買了票就進園了。我就請求父親讓我玩一下空降機,父親贊同了,于是我拿一張票就去玩了。
我坐上了飛機,飛機就開始“飛”了,我按了按鈕“擊發”,飛機就會發出聲音,不一會兒飛機停了下來。我下了飛機之后在旁邊看老爸在凌霄飛車和像“錘子”一樣的秋千,真的好驚心動魄!
然后我和父母玩了激流勇進,好好玩!大家等了好長的時間才等到一條船,大家坐上后,船就開動了,先是一個“小山坡”,到下坡時候滑行中水差點濺到我身上,然后又是一個“大山坡”滑下去的時候速度好快好快,水濺到我的身上,船慢悠悠的飄到了終點。
接著大家一塊玩了摩托的士高。因為首次玩,所以我稍微有點不適應,母親也太不“爭氣”了,剛開始就臉色發白了,其實一分鐘不到項目就結束啦。
大家又去玩了漂游稍有點點刺激,但也還好,就是船撞到石頭時還挺有趣。
漂流一結束,大家來到了“天旋地轉”。母親不讓我玩,說是太恐怖了,可是我堅持要玩,所以父親決定攜帶我去。我一坐上去就感覺非常緊張,父親知道了,說:“不要緊張,只有成功,沒失敗。”可是我還是非常緊張,父親說:“立刻就要開始啦。”我:“我好怕,我逃下去行嗎?”“不可以。”父親如此說著。項目開始了,360度旋轉。忽然,機器就讓大家倒立,大家沒掉下來,由于有東西安全固定住大家,大家大叫著“啊”“唔”“呀”,然后繼續重復幾次如此的動作,就停了。我感覺我們的這次挑戰真的非常成功!
太陽高掛,已過正午了,大家找了個石凳,開始享用大家的“干糧”:雞爪、月餅、桃子、石榴等。吃完午餐大家又在園區里悠悠的逛著。
下午回去之前父親還給我買了游戲幣,我玩了套瓶,釣魚等有獎游戲,遺憾的是……都沒中。
就如此,大家中秋的錦江公園之旅結束了。我想下次我大一點的時候再來時,要去挑戰父親玩過那些刺激的項目,我非常期待。
中秋節高中篇九
一年一度的十一國慶節和中秋節是和家人朋友一塊團聚旅游的好日子。十月3日那天,我跟著父母和朋友們一塊出去游玩。
大家的目的地是:臺山市—銅鼓村。去那邊,需要將近三個小時。這不,大家車上還來了一個跟我一樣大的小朋友呢。大家在車上玩,也不會感覺無聊。
虎門,是珠江的一個入海口。所有來往廣州的大船,都要經過虎門。在這個入海口的旁邊,有一個地方叫威遠炮臺。這個地方是林則徐銷毀鴉片的地方。
走了一段時間后,大家到了中山,中山是孫中山的故居,在青綠的山上,有“歡迎來到孫中山故居”幾個大字兒。那個地方,還有孫中山的石像呢!
大家在中山的農家樂里面吃午飯。午飯后,大家非常快就到了大家的目的地———銅鼓村。到了酒店,我就快點跑到田野里面,看牛、看雞、看菜。可是哪有哪些菜呀,只有兩頭牛在什么地方悠閑的吃草,公雞攜帶他的情侶們散步,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草,小花隨風舞動。
第二天早飯后,大家到了到了一個海灘上。岸上曬的漁網,讓我想起了故事里常說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看到岸上的魚網和海上的漁船,我猜這里是個漁港。
天色漸晚,大家踏上了回家的路,父親在車里放了好聽的音樂。我透過車窗,看著日漸遠去的村莊,想起了“牛羊下山小,煙火隔云深。”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