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報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環境設計餐廳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餐廳光環境分析篇一
(1)選題的目的: 這個題目是以市中心繁華地段的閑置地做一個餐飲空間的創意設計。選擇餐飲空間設計作為本人的畢業設計題目,原因有
一是因為考慮到本人以后的就業方向與室內,以及室內與室外景觀向協調和搭配,當然這和自己對室內設計的興趣有關,也有對這方面內容的多角度思考和研究;二是想通過畢業設計的全過程對自己大學四年所學到的專業知識的總結,讓自己設計的鍛煉,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現,使自己學到更多就業創業時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將會對自己以后工作的發展提供支持,是一筆很豐厚的財富。
(2)選題的理論意義:怎樣促成設計作品中的“概念性”、“實施性”兩者間的完美統一結合,我認為設計師充分把握作品所包含的審美價值持續存在的時間性,使作品中塑造的空間容器能夠準確傳達出一個符合商業需求與機能美感兼具的全新表象意志。何為設?就是要應該事先預定某種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何為計?
就是要羅列這種預定的概念,發揮這種概念并最終鎖定概念,從設計思維的無到有、到思維的膨脹、乃至一瀉萬里的思維奔騰。正是在羅列這種特定時間和空間的關系時,使我感悟出設計思維的秩序的矛盾變異,并在這種矛盾中,讓我反省、自我發揮、最終使之推進。
(3)選題的現實意義:餐飲空間除了作為飲食場所滿足人們的客觀需要外,還要通過其自身環境來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一種營造餐飲環境的重要方式。餐飲空間的主題性設計是圍繞某一中心思想或以突出某種要素對餐飲空間進行整體環境空間規劃,包括它的的裝飾材料、裝飾色彩、陳設、空間造型以及服務和菜品等都為藏著的中國這主題服務,使主題的中式設計成為顧客容易識別其他餐飲空間的特征。消費者在主題性餐飲空間進行消費時經過觀察和聯想,進入期望的主題情境。好的餐飲空間主題設計有利于餐飲文化的創新和繁榮;有利于形成企業的品牌標志,從而創造品牌效益。
2. 與選題相關的國內外研究和發展概況
(1)國內的研究和發展情況: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不同的地域、文化、經濟條件下衍生出來的飲食文化各有風格和內涵,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朝著人們生活更美好的方向發展。
國內,70年代以前,人們對餐飲空間的研究不多,大多數都是按照舊時代的設計布置思路來設計餐館,雖然當時已經有梁思成與林徽因等有先見之明的設計大師引進了西方現代工業設計理念。
中外合資五星級大酒店白天鵝賓館,莫伯治、佘畯南等一代嶺南建筑大師設計而成,是在現代嶺南建筑中將外來建筑形式與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相結合的一個成功作品,即使白天鵝賓館在傳統意義上不算是真正純正的餐飲空間,但是白天鵝賓館的設計繼承了中國傳統園林與嶺南傳統園林設計的精華,中庭以璧山瀑布為主景的焦點,形成別有洞天的嶺南風情,整體有歷史氣息與文化內涵融入建筑空間的功能。白天鵝賓館對嶺南建筑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是中國第一個采用大型室內中庭設計的酒店。當時建造白天鵝賓館的時候,曾有人提出別的建議,說做接待外賓用的第一間五星級賓館應該設計得西方化一點,但莫伯治認為西化不能體現我國文化。于是,莫伯治用了中西合璧的設想。白天鵝賓館的外觀是完全現代化的建筑,而內部設計是完全中國化的。
改革開放后,特別是1990年第一家連鎖餐飲“麥當勞”進駐深圳的時候,麥當勞以現代簡約的風格對國人帶來了一次視覺的沖擊,簡練的設計風格不再像中式那樣繁瑣,一切從簡,讓人們意識到原來餐飲空間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布局,這也是日后都市化進程后都市的縮影,在空間布局的設計上多了浮躁少了內涵。
(2)國外的研究和發展情況:
國外,工業革命之后,人們就研究餐飲空間里面的:功能、陳設、色彩、材料、心理等種種的方面進行了很深的研究,這些要求在設計上必不可少的,但是,先前,我們沒發現。
比如在空間上,國外的餐飲空間不同中式的傳統餐飲空間。國外的餐飲空間上靈活多變,不會只均布餐桌在大廳就餐,那樣會使人乏味。他們往往會在單一的空間內用一些實體來進行圍合或分割,將其劃分為若干個形態各異,相互流通、相互因借的空間,從而增加空間的趣味性。
比如色彩運用:就餐環境的色彩配置,對人們的就餐心理影響很大。一是食物的色彩能影響人的食欲,二是餐廳環境的色彩也能影響人們就餐時的情緒。餐廳的色彩因個人愛好和性格不同而有較大差異。勒溫認為,行為是個人和環境組成的,并提出人類行為一個著名的公式b=f(p·e),即人的行為,單體和群體人行為都是行為主體與環境,包括社會環境、物理環境、心理環境雙重作用結果。深層說色彩影響人的食欲與心情,從而影響人的消費,這對一家營業性餐飲空間是異常重要的一點。
所以西方在餐廳的色彩運用上面頗為講究,而國內相對便顯得單調。西方在設計上面中式設計,又不同于中國的中式設計。中國的符號、中國的哲學意境、材質、形式經驗,這些是真正開始被認可了的。家具、窗格、太極、園林式意境。
(3)總結:
現代化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傳統建筑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古老國家。傳統美學的沒落,很多有識之士都希望打救傳統的文化,從九十年代初樓房頂上蓋涼亭,到現在新中式的興起。
現在中式設計很多設計師已經把中式運用在建筑設計,家具設計等領域上,并應用得如魚得水。同樣的元素誰都可以運用,那中國設計師最大的優勢是什么?嚴格說,是文化。但是,因為我們的教育環境,這塊偏偏又失去了。我們總覺得外國設計師“抽取得不地道”,但讓咱們說什么,又說不清楚。能感覺不地道,因為我們血脈里,潛移默化的物事接觸中,漢字語言中國風俗下,能感覺出這未必是真正的神韻。但說不清,就是因為文化修養不夠,找不到準確的表達方式,不管是通過文字語言還是設計語言。
中式設計由中國設計發揚光大,這是毫無疑問的好事,我相信也是必然。畢竟一個老外太極拳打得再好,也不會有一個國家的老外都把太極拳打得多好,底蘊還是我們近水樓臺的最大優勢。
于是中西合璧的設計便應運而生,取各家之精華,去各家的糟糠。如,北京的國家大劇院,上海世博會的東方之冠,蘇州的蘇州博物館,萬科的深圳中國園等等。
環境設計餐廳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餐廳光環境分析篇二
①期刊類
[1]董鴻安。回歸理性與平實--高端餐飲企業轉型之路探析[j].江蘇商論,2013(11)。
[2]鄧曉昱、施維琳。顧客心理行為與購物中心餐飲空間設計[j].中國市場,2011(23)。
[3]宮靈娟。以生態為導向的餐飲空間設計[j].藝術教育,2015(01)。
[4]賈丹。關于主題性創意設計提升餐飲行業商業價值的探索[j].探索與實踐,2013(08)。
[5]李蓉蓉。主題餐廳設計手法的發展趨向[j].藝術科技,2013(02)。
[6]唐芷。節約型社會背景下可持續設計方法淺論[j].設計,2014(08)。
[7]汪建松。當代餐飲環境設計中的“非物質文化”[j].裝飾,2008(02)。
[8]王瑋璜。探析消費轉型下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內部空間設計理念[j].中國包裝工業,2015(03)。
[9]徐高。深度理解消費轉型[j].金融市場研究,2012(05)。
[10]謝晶晶。論消費文化與設計[j].大眾文藝,2014(04)。
[11]謝滌湘、常江、陳惠琪。懷舊與懷舊空間設計[a].新常態:傳承與變革--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8城市文化)[c],2015.
[12]楊茂川。營造意境[j].家具與室內裝飾,2006(07)。
[13]袁媛、鄭慶和、趙芝弘。餐飲文化下餐飲空間主題性的打造[j].江西建材,2016(03)。
[14]趙忠超、楊維菊。淺析燈光在餐飲空間中的作用[j].照明工程學報,2011(02)。
②專著類
[15]程大錦。建筑:形式、空間和秩序[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
[16]常懷生。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17] dam工作室。私房菜館[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18]度本圖書。世界風尚·材質與裝飾[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19]方峻。私房菜館ⅱ[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
[20]黃瀅、馬勇、賈方。宴遇東方ⅲ:餐飲空間[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
[21]黃瀅。宴遇東方ⅳ[m].蘇州: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22]華霞虹。消融與轉變[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3]金堂獎組委會。金設計系列叢書:頂級餐飲空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
[24]李程驊。商業新業態:城市消費大變革[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環境設計餐廳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餐廳光環境分析篇三
研究方法
1 文獻綜述法
2 問卷調查法
3 案例分析法
4 歸納總結法
將現有的餐飲空間室內設計資料及消費轉型相關理論進行比較篩選,從中得出比較可靠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利用數據、圖表、圖片等方式進行對比,從而形成一套有理有據的研究理論。在運用大量案例舉證的同時,以餐飲空間室內改造為例進行專項研究,目的在于為整個論文的研究成果提供實際工程上的支持,給與餐飲空間室內設計優化建議。
創新點
⑴從營銷學的角度,將餐飲空間室內環境的營造與經濟學、心理學等學科領域相結合,從而構建顧客與公共商業空間環境之間和諧積極的狀態,并尋求消費轉型進程中能夠滿足人們更高層次需求的餐飲空間室內設計策略。
⑵立足于設計美學的角度,同時基于消費轉型背景下經濟環境、政策導向、消費意識等各方面的特點,探討消費轉型對于餐飲空間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未來消費轉型后餐飲空間室內設計發展的趨勢,并在此基礎之上,針對消費轉型的趨勢探尋目前餐飲空間室內構成與環境構建的規律化模式。
⑶結合消費轉型下現有餐飲空間室內環境中的設計差異化表現,從室內形態特征、室內功能區域劃分、材料與肌理的表現及陳設與裝飾的運用等各方面分別進行分析與研究,試圖用數據比例支撐的形式進行餐飲空間室內設計的創新梳理,最終總結歸納出一種目前消費轉型市場中主體餐飲空間室內設計的思維策略及營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