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學作文300字 有關國學作文篇一
幾周前的一節校本課上,老師遞給我一本自己裝訂的書,說道:“這是老師從《三字經》、《論語》、《千字文》、《唐詩三百首》等國學中精心挑選出來的經典語錄,回家好好背背。下周我們要排練一個節目,參加區的‘誦讀國學’比賽。”我接過書一看,頓時眼花繚亂——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但我還是信心滿滿地點了點頭。下課后,我迫不及待地背了起來。幾遍過后,我暗暗叫苦。因為這些句子是那么深奧,讀起來都那么拗口,想要背熟談何容易?初見國學,我認為它是一門深奧難懂的功課。
回家后,我立刻上網逐句查閱意思。這時我才明白:這些拗口深奧的句子,每一句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孔子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經常復習學過的知識是一件快樂的事;“首孝悌,次謹信”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孝順父母,誠實守信的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告訴我們要珍惜大好時光,好好學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告訴我們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理解之后,我認為國學是一本富有哲理的書。
排練時,老師讓我們男生伴隨音樂把自己背的國學內容以歌的形式“唱”出來,讓女生用舞蹈的形式“跳”出來。聽著舒緩輕松的音樂,我們放開喉嚨,盡情歌唱,仿佛自己就是孔子,正在給三千弟子傳授儒家思想呢!女生們更是“不甘落后”,她們用肢體語言告訴我們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親近國學,我認為國學是一首經典老歌,是一支古色古香的'舞蹈。
演出時,我們有時吟誦,有時歌唱,有時表演。走進國學,我猛地醒悟:國學是古今思想、文化交流的橋梁。
誦讀國學經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并使之發揚光大。
國學作文300字 有關國學作文篇二
“弟子規 圣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今日上午,李老師在教室里為我們主辦了一場特別特別有意義的活動——《弟子規》主題性活動。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被命為人生的第一步,天下第一規。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行為規范。在李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同學們已經把其中的前三章內容背得滾瓜爛熟,我也早早把自己準備發言的資料準備好,高興而又激動地迎接這一活動的到來!
這次活動的主持人是李靜宜和王子騫這兩位同學。李校長、雷校長等學校領導也來參加活動。
活動開始了,我們進入了第一個環節:女生前,男生后,背誦《弟子規》第一章內容:“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們用最洪亮的聲音,有節奏地背誦著。當我們背完之后,學校領導給我們鼓起了熱烈的掌聲!
接著,我們進入了第二個環節:談一談自己學習《弟子規》后有什么收獲。同學們談的收獲各不相同,有的同學說自己與父母頂嘴的壞毛病改掉了,有的同學說與姐姐吵架的壞習慣改掉了;有的同學說與小伙伴相處融洽了,不再斤斤計較了……
很快,我們又進入了第三個環節:表演有關《弟子規》的故事、相聲、小品……這些精彩的節目,讓在座的學校領導、老師及同學們大開眼界!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小藝講給大家的《黃香溫席》的小故事。李小藝不愧是我們班的“金嗓子”,她的表情很自然、聲音洪亮,語速也很適當。《黃香溫席》的故事讓我們很受啟發,內容是告誡我們從小要學習小黃香,學習他孝敬父母的行為!
最后,我們進入了第四個環節:是由主持人命題,讓同學們來搶答,答對者有神秘禮物哦!當時,我暗暗地為自己加一把勁!因為,我也早已準備好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幾句話的大意是什么?當主持人的話音剛落,教室里的同學們刷地一個全都舉起了手來,像一片茂密的小樹林一樣……我也爭先恐后高高地舉起了我的右手臂。“王一!”主持人叫到了王一的名字。王一神情自若地站起來,很流利又很準確地回答了這幾句話的大意,她還得了神秘禮物——一塊奶糖!我也發言了一次,得了一塊奶糖,我感到特別特別特別特別高興!也感到這塊奶糖特別特別特別特別甜,因為這是用自己的實力得來的……
通過這次《弟子規》主題性活動,我感覺自己變了,好像換了一個人一樣,我學會了關愛他人,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我變得有禮貌了……《弟子規》真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國學經典啊!我一定要把它好好地學完!!!
國學作文300字 有關國學作文篇三
一個下雨的午后,我坐在窗邊,靜靜地泡著一壺茶。看茶葉頃泄而下,滾燙的水立馬包圍了茶葉。不知何時,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旁的《論語》上,不禁惹得我思緒萬千:國學經典如一壺茶,是經過名家嘔心瀝血的創作才沉淀下來的瑰寶。好比這壺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著讀著,就會領悟出其中的奧妙來。
國學是先人用盡一生而總結的道理,那時是對人生的品讀,那里有人生的滄桑,有歷史的印記,有生命的真諦。那里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變的精魂。國學是一個偉大的境界,教會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分清美丑,教會我們明辨是非。國學使我們從圣人和智者的叮囑中品味人生,從一件小事,從一句話,從一個動作,從一件事物中,我們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態度。
大概是在5,6歲時,我便迷上了國學。那時電視臺里天天放《西游記》,我便天天坐在電視機前看。唐僧師徒取經之路的九九八十一難,我百看不厭: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讓我驚嘆連連;看六耳獼猴戲弄唐僧,難辨孫悟空時,我揪心不已;看孫悟空用火眼金睛立馬看穿了蜘蛛精幻變的人形時,我哈哈大笑。隨著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樂,悲已經成了我每一天的樂趣。
現在的我,已不像小時候那樣只看電視,但是對國學的熱愛依然不變。我會喝著茶,一點一點去品讀經典。看到了《論語。學而》篇的“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時,我也會認認真真地反思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呢?如同這樣學著,做著,自己也會感同身受,同時又學到很多。
有人說,國學只是腐朽的文字罷,除了歷史比較久遠,根本就讀不下去。我認為,國學是一種智慧,一種情懷,它確實有些古老,讓現代人閱讀起來有些困難,但它有深厚的歷史,想想,在遙遠的古代,一群智者礪練著文字,將一篇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章,精煉成精悍短小的篇章,為教導后人。想到這兒,你怎能不心潮翻騰澎湃!
何為國學?是一個國家的瑰寶,是一個國家的精華!如果說,自己國家的國學都沒有學好,那還能算是一名中國人嗎?誦讀國學經典,就是讀智慧,讀精神!讓我們品讀經典,傳承中國文明與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