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500字篇一
感觸很深的就是,以前的作者認為沒有吃的,沒有穿的,20多個人睡在一起,是不可能的事,可是進入集中營之后,環境改變了好多,曾經以為的做不到,也慢慢習慣了,好多人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不都是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了嗎?
培養幽默感并以一種幽默的態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藝術時學到的技巧。
有時候生活確實很苦,很殘酷,把你打擊的體無完膚,可是,我也慢慢意識到生活真的需要幽默,幽默讓自己笑笑。然后迎接著苦難,我們繼續生活!
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義、任何目標,因此覺得活著無謂的人是可憐的,這樣的人很快就會死掉。一般他們還會說:“我對生活不再抱任何指望了。
人不活著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行尸走肉般活著,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每天虛度光陰!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500字篇二
我也是抱著讀一讀的態度來閱讀《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
這本書是一個被關入納粹集中營的猶太人,心理學專家寫的書籍。書中從兩個部分告訴我們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也是香港中文大學50本必讀書籍,當然在各個知名書籍排行榜上,《活出生命的意義》都榜上有名。
我從書中了解到自己活著的意義了嗎?當然沒有,作者是通過自身的集中營親身體驗,去述說關于活出生命的意義這個事情,開創了意義療法,去幫助成千上萬的人從痛苦中解救出來。
關于這個意義療法,我覺得本質上是給迷茫的人找到心靈的寄托和安慰,真正賦予生命的意義。畢竟每個人對生命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
我曾經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閱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其中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對我影響最為深遠。
我自己就在不斷的幻想自己80歲躺在棺材里的樣子,那無盡的黑暗讓我感到恐懼,不敢去設想。也為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書寫墓志銘而感到恐懼。
由于閱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讓我對高效能有了全新的理解,對于人生也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也知道了精英們是如何成為精英的。但是由于理解不深,反而有點走火入魔了。就有點像金庸的武俠小說里面強行修習六脈神劍走火入魔的鳩摩智,經脈逆轉,違背了史蒂芬科維的初衷了。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讓我有了很多全新的啟發,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和新的邏輯。人生每個階段的使命和意義是步一樣的!就像作者本人經歷了集中營,但是沒有描寫集中營的`至暗時刻,而是站在上帝的視角,審視自己經歷的這一切和人們心理上的變化。
也讓我知道了人們剛從一個巨大的心理壓力上解放出來的時候,是有特別大的反彈作用力的,會做出暴飲暴食,大喜大悲,甚至犯罪來表達自己內心的。
里面講了一個例子,就是他和朋友在鄉間小路上行走,后來看到一片綠幽幽的稻田,朋友就硬拉著他,踩著稻田行走。
還一邊走一邊告訴他,我們在集中營里經受到了那么大的苦難,踩死幾根稻田又怎么樣呢?
還有人剛被從集中營里解救出來以后,說道:如果出去了手上不沾點血,那就自己砍斷自己的胳膊。因為人從非常巨大的壓力中出來時候,壓力消失了,但是為了抵抗巨大壓力的心理抗壓性被反彈,就像壓在皮球上的重物消失了,皮球就會高高彈起一樣。很多人因此要走上自我救贖的道路。
有的人自我救贖成功,會直面自己的內心,成為更強大更優秀的人,有的人無法完成自我救贖,就通過傷害別人,犯罪,來發泄自己的情緒。
所以作者從一開始在集中營當中,給自己設立的目標,要完成自己才能寫的書稿,那時候,出獄完成書稿,成了他生命的意義。而出獄以后不到6天就完成了書稿,但是他看到許許多多的人在自我救贖上沒有成功,這才使他依然留在了那個城市,繼續為了那些痛苦的人們去進行自我救贖而工作。這時候,作者生命的意義變成了幫助人們解除心靈上的痛苦,完成自我救贖。
這個經歷和故事給了我極深的震撼,我一直以為一輩子只能做一件事,所以我每天都很痛苦,去尋找一生只做的那一件事,苦苦尋覓,不過等待我的就是沒有,因為根本就不符合科學邏輯。
人生命的意義在每個時期每個階段都是不一樣的。第二個部分作者帶我們分析了怎么樣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500字篇三
佚名說:“生命惟因其短,故應把它化入人類最壯麗的文明史中以獲得永恒;生命也唯因其短,更要加倍珍惜每刻青春,使它在有限的生命線段內盡可能發出最大的光和熱。”生命需要去體會,體會其真實意義。如何體會生命的意義,這讓我想起了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
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10大圖書之一。這本書主要講述納粹時期弗蘭克爾開創了意義治療法的勵志故事。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跡。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都死于毒氣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遼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最富光彩的見證。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是意義療法。令我映像深刻的有兩處。
一處是第一部分中的一段。有一天號長f告訴弗蘭克爾“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里有個聲音告訴我1945年3月30號我們會得到解放。”f是一個著名的音樂家,他滿懷希望地告訴弗蘭克爾,他堅信3月30號自己會獲得解放。距離那天越來越近的時候,f開始生病,高燒,3月30號那天他陷入昏迷,第二天他死于傷寒。
集中營里死亡率最高的時刻都在圣誕節前后。不是因為流行病,而是因為多數犯人都天真地以為能在圣誕節前回家,而隨著希望越來越渺茫,犯人失去了勇氣,變得沮喪起來。這嚴重削弱了犯人們身體的抵抗力,導致了最終的死亡。要想恢復犯人內在的力量,必須讓他看到未來的某個目標…從這一段我們可以感受出,讓人活下去的不是希望,而是意義。希望可能會有破滅的一天,若把希望當做活下去的唯一支撐,當希望變得越來越渺茫時,你的意志也在消退,生命力也會逐漸消失,最后直至死亡。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尋找生命的意義。這便涉及到了弗蘭克爾的意義療法。其中便有尋找生命的意義的三種途徑。這也是我感興趣的另一處。
弗蘭克爾的意義療法與心理分析相比,意義療法不那么內省和溯舊。相反,意義療法著眼于未來,著眼于患者在將來應該完成的意義。意義療法讓患者直面并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讓他意識到這一意義會大大增強他克服神經官能癥的能力。意義療法認為,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意義療法試圖使患者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因此必須使他決定自己為什么負責、對什么負責以及對誰負責,而不是來問醫生。意義療法既非說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勸誡也不是邏輯推理。治療師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視野,是他意識到其生命潛在的所有意義。
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于某種事業或者獻身于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按照意義療法,發現生命的意義有三種途徑:
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追尋真善美或者愛上某個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度。
就如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說,醫護人員、敬畏人員、志愿者等等在其所從事的崗位上,用敬業精神、奉獻精神,發現生命的意義,活出了生命的意義;在醫護人員奔赴抗疫一線時,面對與戀人、家人、朋友離別時流露出真摯的感情,從中體會出出生命的意義;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面對病毒病痛折磨時,表表現出的堅強的意志,也能從中發現生命的意義。
是一片落花,也要化作春泥;是一顆萎草,也要裝點大地;是一株老樹,也要撐起藍天;是一口枯井,也要流出清泉;億萬人中我并沒有多重要,也要體現自身的價值。用正確的途徑,體會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意義,綻放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