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哈姆雷特》的讀后感400字 《哈姆雷特》的讀后感免費篇一
要充分認識和正確評析本劇的中心人物,必須全面照顧他的性格和環境相矛盾的復雜性,認識他從“時代脫臼了,真糟糕,天生我要把它板正過來”這句豪言壯語,到“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這句絕望的嘆息的全部心里背景。實際上,哈姆雷特的尷尬在于以一個纖弱而又明達的心靈肩負著與其行為能力不相稱的重任。用歌德的說法:“這是一株橡樹給我栽在一個只應開放嬌嫩的花朵的花瓶里。”哈姆雷特,一個純潔,高尚,有道德,有知識,有決心,只能以思想代替行為,不可能成為英雄的人,就是那個“花瓶”;那項他承擔不起,幾乎連渺茫的希望都沒有,但又決不可推卸的復仇重任,就是那株 “橡樹”。
一旦“橡樹”的根須膨脹開來,“花瓶”就非給擠破不可,這就是悲劇。在哈姆雷特身上,人的脆弱性和環境的殘暴性是如此的相反而又相成,以至這個獨特的性格在內涵方面顯得致密而厚重,在外延方面也顯得博大而深廣。正是這樣,有的專家便聲稱,哈姆雷特并不是一個客觀的過時的角色,而是我們每個人自己。
莎士比亞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全世紀,他的戲劇就象燦爛星空中的北斗,為人們指引著方向。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他提出這個問題正是哲學的基本命題。因為剛剛發生在他身上的這些事引發了他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在他的人生中諸事順逆的時候,他是不會考慮到這個問題的,那時他看到的只是人生的光亮面,那時的生活無疑是美好的,而現在,突如其來的這場悲劇迫使他正視生活陰暗的一面和人性丑陋的一面。
可以說,哈姆雷特對人生中陰暗的那一面還是有比較深刻的了解的。過去他對這一切只是視而不見而已。如今殘酷的現實迫使他面對這一切。他預感到,自己已經被不可避免的拖入到一個悲劇的命運中。如果他父親真是被害死的,那么為父報仇就成了他一生中不可推卸的使命。而他的敵人又是當今的國王,要想殺死他,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無論多么困難,殺父之仇是不能不報的,而他當前的任務是要想出一個巧妙的辦法來核實他的叔父是否殺害了他的父親。陰謀,暗算與殘殺,這些是違背哈姆雷特善良純真的本性的,但又是他復仇的使命所必須的。處在人生中花樣年華的哈姆雷特背上了沉重的復仇使命,心中整日充滿仇恨,使他內心陰暗而沉重,他陷入了無法自拔的痛苦的深淵。
《哈姆雷特》的讀后感400字 《哈姆雷特》的讀后感免費篇二
時間的洪流沖散我們的記憶,經典的不朽被人淡忘。
——題記
他的存在是一個謎,眾說紛紜,他的作品是……我一生的經典。
在莎士比亞所有的作品里,四大悲劇之一的《哈姆雷特》,深深震撼著人們的心靈,這是一個關乎命運與性格的悲劇,一首人性的凱歌。它在思想內容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社會末期的罪惡與本質,同時,我們頻繁的看到了一個詞——命運。它像影子一樣和我們不離不棄,又似陽光一般溫暖人心,邂逅讓人變得幸福卻也傷痕累累,但更多時候,命運像夢魘一樣深邃而窒息。霍拉旭在戲劇的第一幕、第五場的露臺的一部分有這樣一句話“上帝的意旨支配一切”,這……注定是一個無解的棋局。
戲劇是人生的放大,人生就如一場戲。無論你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當你經歷了一段豐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重新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自我,你總是能在《哈姆雷特》里找到那些你會覺得那似乎應該是屬于永恒與不朽東西。
因為它談到了人生的抉擇,談到了選擇的人生之路——面對正義、愛情、責任,一顆矛盾而又決絕的心,在那樣一個混沌的世界里毅然背叛了命運,堅守住了他的正義。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經驗也代表了我們自己的經驗,他所面對的命運在我們人生的某個階段里也是我們所要面對的。
哈姆雷特是不完美的,有時他的抉擇是非理性的,熱血中正義的沸騰讓他失去理智,比如當他在激怒之下一劍刺死他誤以為是國王的波洛涅斯時。然而或許正是他這種不理智的抉擇,這種人性的弱點,讓我們從心底里接受和認同他的藝術形象,因為我們常常可以在自己身上看見他的影子……
哈姆雷特又是極其重視感情的,一個憂郁多情的王子。當他以裝瘋來躲避國王的迫害時,依然抑制不住對奧菲利亞的思念,不忍心讓她因為自己裝瘋而痛苦,冒著可能受到國王懷疑的風險給她寫了一首小詩;當他傾聽了父王鬼魂的訴說,一顆心困擾在親情與正義之間,憂郁不已。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哈姆雷特,在對命運的抉擇中構造了自己的悲劇。本來他完全可以屈服于自己的命運,不去探詢父王死去的真相,但性格不允許他帶著疑問庸庸碌碌地生活,所以,他毅然走上了找尋真相的道路。此后,只要他做出的任何抉擇稍有不同,所有人最終的命運都會改變,但是經驗驅使他一次又一次作出在他認為是正確的而實際上是致命的抉擇,然而,他并沒有為自己的抉擇感到遺憾,他只是希望霍拉旭能為他“留在這一個冷酷的人間,替我傳述我的故事吧”。因為每一個人的每一個抉擇在特定情況下都是唯一的,所以我不會指責他的愚蠢、不值得與對正義的狂熱,他是黑暗中的英雄,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我們的成長,不知不覺中做出了很多的抉擇。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抉擇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它將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命運,我們的未來。沒有什么標準可以衡量我們的抉擇是否正確,我們也必然要接受自己的抉擇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就像哈姆雷特所說的“要是世人不明白這一切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譽將要永遠蒙著怎樣的損傷!”
也許我們要面對的問題不是像"to be or not to be"這么嚴重,然而,要想在這個充滿風險的成人化的世界里做好而又做對,每一個抉擇都不會容易。命運不是能掌控的,卻是可以改變的。我們的努力,我們的虔誠,有人可以看見。每一天的陽光都在改變,每一天的我們都在成長!
哈姆雷特是我心中最原始的存在,他的悲劇使人性的光輝燦爛耀眼,他的悲劇是人生成功的開始,那是一座價值與精神的大廈,一座正義的豐碑。在那樣一個除了目標,再也沒有任何尺度可以衡量其善惡的世界里,勇敢地作出抉擇,然后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命運,——這就是哈姆雷特永恒的魅力之所在吧!
《哈姆雷特》的讀后感400字 《哈姆雷特》的讀后感免費篇三
我認為哈姆雷特這段獨白是他性格的轉折點,是哈姆雷特從延宕轉入行動的關鍵。從表面看來是不錯。但問題是,以哈姆雷特對生命價值的偏愛,怎么會在一受福丁布拉斯士兵的刺激就“只許有流血的念頭”呢?哈姆雷特準備流血以及要讓別人流血的念頭像他對生死的思考一樣是主動選擇的結果嗎?
哈姆雷特的延宕與行動之間如果沒有必然的聯系,哈姆雷特的性格必然是不統一的。從哈姆雷特的獨白看,哈姆雷特盡管下定復仇的決心時,也沒忘記對生命價值的思考。他的內心深處還在不斷地詢問生命意義何在的問題。他說:“可是究竟是由于。禽獸的健忘呢,還是因為把后果。考慮得過分周密,想來想去,只落得一分世故,三分懦怯——我實在不知道為什么一天天過下去。只管在口里嚷“這件事一定要做”,而明明有理由,有決心、有力量、有辦法。叫我動手啊。“為什么一天天過下去”。
這樣有關生命價值的問題,在哈姆雷特此時此地還根本沒有得到解決。所以,在第五幕的“墓園”一場,哈姆雷特面對“骷髏”盡管是不斷地在調侃!
我們一步步想象下去,不會想象到亞歷山大的最高貴不過的玉體叫人家拿來當爛泥給酒桶塞塞孔眼嗎?”
哈姆雷特看到了生命的變化之快與脆弱,看到了死亡對于生命的剝奪,如果假以時日,哈姆雷特也許會沉思出生命的真正意義及給自己的復仇尋求到價值。但是,在一系列事件的因果性中,哈姆雷特對生命沉思的心性缺少發展與成熟的時間。“我到處碰見的事物都在譴責我,鞭策我起來復仇!”這句話流露出了哈姆雷特在選擇流血時的無可奈何的心態。重整時代的任務逼迫著哈姆雷特匆匆上了戰場,而終因誤殺波樂紐斯,被克勞狄斯所利用,最后落得了悲慘的結局。
哈姆雷特是單純的,他向往一種理想的人與社會,在發現生活的真相是那樣恐懼之后便不禁產生了幻滅感,對生活失去了樂趣,他想改變現實,卻找不到途徑,他甚至越發感到只有死亡才能終止那心靈之中的無限悲苦。
也許就是像哈姆雷特這樣人,在生存與毀滅之間徘徊,才會不顧一切地撕開人性丑惡的一面。生存的道路是何其的艱難,在毀滅面前,只有以自己的雙手去“重掌乾坤”,哪怕犧牲自己的理想與生命。這就是我們的哈姆雷特,以自己的生命與理想去和現實的命運挑戰,盡管他在殘酷的現實沒能完成“改造社會”,但是我想這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