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清明節(jié)的祭祖的優(yōu)秀作文篇1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了,我們坐著叔叔的小轎車回老家祭祖。
一路上,陽光明媚,春風(fēng)拂面。公路兩旁,往常常見的清明花,如今已是寥寥無幾。我們先來到了鎮(zhèn)上,在鎮(zhèn)上,我們買了:饅頭、豬肉、紙錢、蠟燭、香、黃紙 之后我們又乘汽車沿著鄉(xiāng)間公路到達(dá)了老家。
到了老家后,我們顧不上休息,便上山祭祖去了。來到祖墳前,爺爺把準(zhǔn)備好的饅頭和豬肉都貼上了紅紙盛在了碗中,放到了墓碑前。然后我們把許多的紙錢放在后面,用火點燃,讓祖先也用得上錢。我們又把香點燃,磕頭祭拜,我心中暗想:祖先啊!你一定要保佑我的學(xué)習(xí)和我們家的生活水平像芝麻開花 節(jié)節(jié)高。保佑爸爸在外做事一帆風(fēng)順,全家人萬事如意,心想事成,身體健康。祭拜完以后,爺爺再把蠟燭插在兩旁,把兩張黃紙用石頭壓在墓碑之上。再把豬肉和饅頭拿走,進行下一個墓碑的祭拜工作。有的墓由于年代太久遠(yuǎn),上面長滿了花草,無奈,爺爺只好和叔叔用打火機點燃花草。火助風(fēng)威,風(fēng)借火勢。火浪卷著黑煙扶搖直上,下面則是紙錢飛舞。在這種情況下祭拜,別有一番情趣。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寒食野望吟》:風(fēng)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祭拜完后,爺爺他們滅了火,提著籃子下了山。
下山回了老家之后,在家中供奉的祖先遺像前,爺爺把剩余的紙錢等祭拜用品都燒了。在老家吃了中午飯后,我們就乘車回去了。
清明節(jié)的祭祖的優(yōu)秀作文篇2
掃墓之前姑姑和爸爸買了很多很特別的東西,有彩色的大燈,有紙扎的小樹,有各種顏色的假花,還有假元寶、衣服、鞋……這些東西只有在每年清明節(jié)時才有賣。
去老家掃墓要爬山,在山路里我一直在想:這山里有沒有蛇啊,一想到這個問題我全身上下都冰涼起來。走了十分鐘后我的手掌里扎了兩根小刺,我疼得哭了起來,爸爸鼓勵我繼續(xù)走。
沒過幾分鐘我心愛的襪子又被山上的樹枝掛爛了。“啊,有蚊子。”我朝疼痛的地方看去,哇,被蚊子咬了兩口,“天啊,孫悟空上西天會筋斗云,唐僧還有小√白話文★www.baihuawen.cn√白馬呢!爸爸,掃墓真難。”爸爸說:“沒事,等到了老爺爺、老奶奶墳頭上了香,你的癢、疼自然就好了。”
爬了很久終于到了,這一路好辛苦啊,到了山上我們先把老爺爺、老奶奶墳頭的雜草除了,然后把買來的大燈、紙花等插在墳頭上,燒了紙錢。“就是現(xiàn)在,快點上香,”爸爸說。我拿起香在心里說:“老爺爺、老奶奶我身上好癢,能不能讓我別癢,求你了。”等一切完成后下山時,我發(fā)現(xiàn)身上已經(jīng)不癢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清明掃墓真不容易啊,可是咱們祖祖輩輩都在做,一直延續(xù)到今天,也許這就是傳統(tǒng)吧。
清明節(jié)的祭祖的優(yōu)秀作文篇3
清明,煙雨。
呷一口碧螺春茶,飲不盡我對祖母的悠悠思念。
“碧螺飛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閑”。祖母家住太湖邊。每逢清明谷雨之前,她會斜背一個自制棉布袋,趁著白露剛晞,趕往碧綠葳蕤的茶園,采摘新茶。
“手提著籃兒將茶采,片片采來片片香……”祖母雖是個村婦,不懂音律,卻不想能將采茶的民謠唱得如此宛轉(zhuǎn),像一只黃鶯在枝頭歌吟。她身著藏青衣服,頭扎一塊藍(lán)印花布,看上去是那么的淳樸自然。而我,像一只蜜蜂尾隨著她。看她蘭花指輕翹,傾著上身,像一羽輕盈的蝴蝶在翠綠的茶園里翩躚起舞。
春雨過后的茶葉瘋長。狹長的葉片根部掖著一小枚翡翠般碧綠的幼芽,那是新茶了。祖母的眼特別尖,只要長度略滿一個小指甲微微低頭,輕輕一掐,拳頭一握,待掌心里茶葉鼓鼓囊囊,便可放進那只粉紅色的布袋里了。聽她說,這只布袋還是用我兒時的小衣縫制而成的呢。我卻不以為然,笑她的傻。不是一只茶袋么,買個不成了。
祖母,站在茶圃里繼續(xù)采摘著新茶,一刻也不愿停歇,說是:“采茶,要趁早。好賣個高價,供娃念書。”我不懂,鬧著祖母要陪我玩。扯她的衣角,抓她的頭巾,在空中甩著玩。
有一次,祖母突然停下來,招手示意我過去。只見,她小心翼翼地從葉子間掐一粒芽尖,放進自己的嘴里,抿一抿,嚼一嚼,眉頭漸漸皺成一個“川”字,又漸漸舒展開來,綻放成一朵菊花。我覺得好奇,也伸手摘一枚,吐出舌頭,輕輕放在舌中央,一卷,嘴里頓覺苦澀,鼻子陡然一酸,罵祖母壞。
祖母,彎下身子,用衣角輕輕擦拭我的淚水。鄭重其事地對我說:“娃啊,生活像這枚新芽,在沒炒熟前,是有點苦味的。你再仔細(xì)地回味下,這苦中是不是還帶點甘甜呢?”我默默點了點頭,似懂非懂。
沒想到,這一句箴言竟成了祖母最后留給我的珍貴遺言。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又是一年清明至。祖母,我和爸媽說好了,等這個周末回來看您。我還想沏一壺今年剛出鍋的碧螺春,灑在您荒涼而寂寞的青冢。
因為,只有我知道,您最愛喝碧螺春。
清明節(jié)的祭祖的優(yōu)秀作文篇4
“文明”這個詞很神圣,“文明”這個詞,我們也常常談到。但總覺得文明似乎與我們身邊的事無涉,很遙遠(yuǎn)。文明,似乎是一個總在我們前面的行為規(guī)范。
清明節(jié)到了,學(xué)校提倡文明祭祖。按照慣例,我把精神傳達(dá)給了家長們后,就已經(jīng)淡忘了這回事。
過去,每天掃墓時,都是坐車去,但這次,出人意外,長輩竟然都贊成走路去。我是極不愿意的,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怪笑著對我說:“別不耐煩,走路不僅可以減肥,有利于健康,還能降低碳的排放量,很環(huán)保呢!”我對減肥不太感興趣,但一聽這比較環(huán)保,來勁了。老師們不常說,為了永川的天更藍(lán)、水更綠,得大家身體力行。今個,咱也環(huán)保一回——走著去掃墓。
也許是走路的緣故,感覺走了老半天,才到第一個墓地。準(zhǔn)備化紙時,發(fā)現(xiàn)墓前青草、雜樹較多,焚化火紙容易引發(fā)大火。大家為燒紙的事情討論起來,有的認(rèn)為只要小心點,沒有什么事;有的則認(rèn)為,干脆不燒紙;有的則認(rèn)為,不燒紙則違反中國的傳統(tǒng)風(fēng)俗…經(jīng)過大家的討論,最后決定在山下把紙燒后,再上山上祭拜。
長途奔襲了一上午之后,到達(dá)了最后一個目的地:半山腰上的外公墳?zāi)埂0凑諔T例,首先得為墳頭除雜草,其次,得將上山的路清理出來。當(dāng)大家掏出“家伙”準(zhǔn)備大干一場時,一個聲音在心里告訴我:外公之所以生前希望自己埋葬在這里,是喜歡這里的樹,喜歡這里的草,假如外公還在,他一定不希望我們?nèi)绱俗觥N野严敕ǜ嬖V其他人后,他們覺得有理,就改變了行動方案,僅是清除了一下路邊雜草,盡量的維持原狀。
一日掃墓下來,我突然感覺到文明,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yuǎn),少坐車、少砍樹,愛護環(huán)境,就是一種文明。
清明節(jié)的祭祖的優(yōu)秀作文篇5
清明是一個掃墓祭祖的節(jié)日,是家人深思緬懷祖先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全家老小帶上鞭炮、火紙等祭品登墳拜謁,燒紙放炮、磕頭作揖。我家祖墳有兩處,一處在村南一公里代莊西側(cè)的一個小坡上,有十幾座,都是祖先了,雖然每次大人們都會憑著記憶敘說一些先祖的往事,但終歸是時間久遠(yuǎn),已經(jīng)無據(jù)可查了。另一處在村內(nèi)的一處空地上,距離我家院子三百多米,有六、七個墳頭,是爺爺?shù)那拜叀G靶┠昊乩霞铱磿r,這兩處墳地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有些已經(jīng)分不清看不太出來了,這也許是后人的不孝,也許是時代的變遷。我曾經(jīng)深思過這個問題,墳地是祖先逝后的棲身之地,終歸是要化作塵埃,留下的是心里的那份抹不去的記憶和思念,離開家鄉(xiāng)的歲月里,每逢佳節(jié)都會在心里默默地追思。現(xiàn)在民政部門提倡綠色殯葬,摒棄殯葬陋習(xí),實現(xiàn)厚養(yǎng)薄葬,我是極大贊成的,比如樹葬、海葬等生態(tài)安葬,把骨灰撒入大海回歸自然,或在骨灰上面種一棵樹苗,一片墳地就是一片樹林。
記得一九四八年的清明,母親帶著我回她的娘家(楊莊西南部約十余里的吳宅)燒紙,走著走著她突然大聲嚎哭起來,嘴里不停地叫著“娘啊娘啊!”把我嚇了一大跳,莫名其妙的看著母親,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在這時,我看到母親突然跪倒在一座墳頭前,兩手拍打著面前的地面,連說帶哭的,才知道這是母親看到了自己親娘的墳冢,觸景生情,想念母親,情難自禁。母親哭聲極高,驚動了墳地三百多米以外的娘家人,一些娘家小輩聚集過來,母親哭了半晌,起身帶著我去了娘家。
清明節(jié)的祭祖的優(yōu)秀作文篇6
陽光依舊燦爛,可在我眼中卻格外暗淡;天空依舊蔚藍(lán),但在我眼中卻格外灰暗。那是因為,清明又到了。
抬頭仰望灰暗的天空,眼中漸漸浮現(xiàn)出爺爺?shù)挠白樱瑺敔敚炅耍阍谔焐线€好嗎?沒等我出生,您就走了,為什么您要走的那么快?為什么您不繼續(xù)堅強地與病魔抗?fàn)帲棵慨?dāng)我看見其他孩子與自己的爺爺玩耍嬉戲時,一種說不出的感受油然而生。爺爺,您為何要走?
紙錢的灰煙在天中飄著,周圍像死寂一般。我們來到了爺爺?shù)膲炃埃霉脭傞_報紙,在上面擺上了吃的、喝的,還點上了香,屬于爺爺一個人的餐會開始了。大家都一言不發(fā),默默地替爺爺燒紙錢,默默地看著那一縷又一縷的灰煙升上天空,直到風(fēng)兒帶走了我們?nèi)康乃寄钆c寄托。
開始祈禱了,大家一個接著一個地去點香拜爺爺,他們口中都念念有詞地說著什么,是希望爺爺保佑他們吧?到我了。我并沒有說些什么,只是在心里默默祈禱爺爺能過得好。我不想說,也不能說,因為我希望爺爺?shù)玫桨矊帯?/p>
奶奶一邊燒紙錢,一邊喃喃地說:“老頭子,你在天上保佑我們,幸福安康……”我看了,不禁會感到傷感。于是我也默默地蹲下去幫奶奶一起燒。風(fēng)把灰屑吹得亂舞,我輕輕拂開它們,又仿佛看到了爺爺?shù)臉幼印?/p>
爺爺,您還好嗎?您在天上過得還快樂嗎?您聽見我們的呼喚了嗎?您……您能否在夢中陪陪我?讓我也體會一下,有爺爺,是什么滋味……好嗎?
淚水在眼眶里打轉(zhuǎn),我,寫不下去了……
清明節(jié)的祭祖的優(yōu)秀作文篇7
今年,我因今年有時間回鄉(xiāng)下,要回去拜山!苦惱的我完全沒回鄉(xiāng)下拜山的興趣,可爸媽硬是逼著我不得不去。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叔叔阿姨們踏著艱難的步伐登山拜祖。我左手提著用雪碧瓶裝著稀稀的白粥,右手提著一大袋白饅頭。山中彌漫著白白的霧水,還不時下起蒙蒙細(xì)雨。因為腳下的路是黃泥路,一下雨就特別的滑,所以要特別小心的行走。大馬虎的我,大人們還沒說完,我一腳才進的泥坑里頭,白色的回力鞋全都變成了黃色。
這天我可真倒霉,還沒拜完第一座墓就摔了一跤,差一點就扭到腳!走了半個多鐘,終于來到了第一座墓。我松了一口氣,但一轉(zhuǎn)完彎,眼前是一片莽草,有差不多2米高,我開始急了說:“這可怎么辦,沒法過了!哎~”叔公大聲說:“小的跟在大人后面,中年人拿著鐮刀走在前面,你也要拿著鐮刀來隔斷這些草!”“啊?我也要啊!”我埋怨起來。“當(dāng)然了,那你都15歲半了,都快成年了,當(dāng)然要干點東西啦,不用干就有東西的嗎?”叔公怒氣地說。
我無奈地抽起鐮刀,抓著草的根部就是一頓猛砍。終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開出了一條小道,但是這小道僅容一人通過,連胖一點的都過不了。來到了墓旁,我那張報紙終于派上了用場,我用來鋪在地上作我的私人座椅。 突然,我覺得全身癢癢的,我撓了撓背又撓了撓大腿,全身被我撓得通紅。
我告訴了大人,大人幫我翻開衣服,一開背上一點一點的大紅點。我問:“這是怎么回事?怎么會這樣?好癢啊!”“肯定是那些紅螞蟻剛爬上去的,你沒感覺到嗎?”我苦惱的說:“我以為是流汗沒理它。原來是紅螞蟻爬上了我的背部。哎呀,這可咋辦啊?”等一等下山再找藥涂一涂吧!沒辦法了。誰叫你不注意啊,自己找來煩!”我低下頭,淚水一滴一滴滴在泥土上。
到了下午,我終于下了山。我的媽媽馬上找了風(fēng)油精來給我擦上。媽媽一邊擦一邊說:“你看,不讀好書以后就是這樣,過著這種難熬的生活,叔公他們天天下田干活,背都快要裂開的程度,若是你,早就頂不順啦!看你不好好讀書,以后不準(zhǔn)再任性了。想干啥就想干啥,不顧后果。知道嗎?”我懺悔的說“哦!我以后再也不要那么任性了,一定要考好中考,將來就不用干粗活了。” 在這次的拜山過程中,我親身體驗了一番,我深感后悔。農(nóng)村的生活不是一般人能夠熬過的,需要有頑強的毅力。如果不想這樣,一定要好好讀書,搞好學(xué)習(xí)。雖然幸苦這十幾年,但將來幸福卻是一輩子。
清明節(jié)的祭祖的優(yōu)秀作文篇8
清明節(jié)又來了,大家紛紛掃墓、祭祖、登高。對于清明,我頗有感悟,想到過清明要去掃墓,覺得有些怕;清明又可以放假,又覺得有些高興,也不知自己是否真正的去感受清明,更不知人們是怎樣對待清明。
“兒子,走啦。”隨著父母的呼喊,我們上了車,往老家趕去。車上,我瞥見高速路旁的山上有許多人在掃墓,我不禁沉思:清明,對于人們來說真的那么的重要嗎?但仔細(xì)的看,我發(fā)現(xiàn)人們不是在真正的掃墓,而是在攀比。看,那邊的人燒的是高等的香、名貴的冥紙,用的是質(zhì)地好的掃把;這邊的人燒的`是更高檔的香、冥紙,用的是更漂亮的掃把。這還是真正的掃墓嗎?我望著這些人,有些傷感,千年的文化就這樣散去,現(xiàn)代的攀比則迅速崛起,既然是這樣,又何必去掃什么墓、祭什么祖呢?
到了老家,我隨著父母來到祖墳前,開始一系列的祭祖活動。燒香時,我又瞥見有幾戶人家正在掃墓,他們不像我在車上看見的那樣,而是用樸實的用具,真誠的心去掃墓的。我又有些欣慰,畢竟千年傳統(tǒng)還沒有完全散去,還有些殘存在民間里。
掃好墓,祭好祖,我們又坐車回去。在路上,我特地看了一下掃墓的人們,他們正互相指責(zé)、謾罵,我不禁感到有些好笑。
清明,一個佳節(jié),又是一個消退中的佳節(jié),只是希望人們能放下攀比心理,做到真正的掃墓、祭祖,千年民族文化才能回到民間。
下雨了,可能老天也在為人們的行為感到悲哀吧。
清明節(jié)的祭祖的優(yōu)秀作文篇9
清明祭祖在老寧波的習(xí)俗中是最具象征性,也是最融入一代代人的情感的。
在寧波,凡是信仰佛教的,必定會在清明前幾日就算好日子,挑一個黃道吉日做齋飯用來祭祖。如果沒有記錯,祭祖的齋飯應(yīng)該是有九道,黃豆芽、紅燒肉什么的,都是常有的。且祭祖的桌子必須用大圓桌,萬不可用方方角角的桌子——那樣是不吉利的。如果桌子材料是木質(zhì)的,那么桌上的木紋也要豎直向南放。而且九道菜要擺成一個方陣在圓桌中央,圓桌外沿放筷子、酒樽,除了放香爐、燭臺的一面,其余三面每邊皆放五個酒杯、五雙筷子。
外婆家每次齋飯都會有我?guī)兔Γ皇且驗槲矣卸嗄芨桑且驗槲以诩依锸浅隽嗣摹傍喌包S”。所謂“鴨蛋黃”,其實是在酒樽里倒?jié)M黃酒而做到滴酒不漏。酒滿則心誠,黃酒在酒樽里搖搖欲落,如果輕碰一下都是要灑出來的,外婆說才算盡了誠意。所以每次倒?jié)M一個酒杯后我都會小心翼翼地走到下一個杯子旁,絲毫不敢碰到桌子。
萬事皆備后,外婆就會打著傘到門口把香點燃,閉上眼睛對著太陽虔誠地祈禱,意思大概是祈求祖先們來吃齋飯,然后再將香插進香爐內(nèi),待在屋子里靜候。
至于祖先們到底有沒有來,我不得而知。但是,外婆家隔壁那個公公卻好像知道。公公好像是個通曉仙靈的神人,他似乎能看見我們看不到的東西,他貌似能與神仙們對話,并告訴我們神仙們要求我們做什么。這在我看來公公有一種“超能力”,而且他所說的每一句話我都是信的。因為我對公公的“超能力”是深有體會的。
那時我還小,每次生病發(fā)燒時,外婆總會請公公給我用土方治病。公公說小孩子發(fā)燒極可能是“靈魂出竅”了,需要“叫靈”。印象中好像是一個小酒杯里倒上水,上面蓋上一張符咒,然后念咒語,符咒下面就會出現(xiàn)許多白白的、亮亮的東西在移動,公公說這就是靈魂,喝下去“靈”就回來了。說來也神奇,每次喝完后發(fā)燒似乎是有點好轉(zhuǎn)。
今年祭祖,外婆又請來了公公,在他的幫助下,大家可以知道祖先們有沒有來吃齋飯。當(dāng)公公告訴我先輩們來了的時候,我就特別興奮,內(nèi)心升騰著一種神秘的幸福感。公公忙碌了一陣,然后轉(zhuǎn)身告訴我:“祖先們所見到的那個囡囡又大了一歲,祖先們都笑了!”
清明祭祖,祭的是一個傳統(tǒng),祭的是一份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