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畜牧工作計劃表篇一
著重是要因地制宜地發展生產,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沿河湖的水禽生產,丘陵地區的牛、羊生產。以發揮更好的養殖效益。
組織專家組及時的為農民發展養殖業提供科技服務,現場講、實地做,千方百計把先進的實用技術傳授給農民。并積極做好與養殖大戶結對服務工作,以帶動更多的戶發展畜牧養殖。
。特別是五元雜交瘦肉型豬和波爾山羊以及優質肉牛的品種改良工作,產出更多的優質畜產品。扶持30萬只種鴨場建設。
繼續抓好秋防工作,不斷對新增畜禽進行補免,做到規模操作、規范處置,確保免疫密度95%以上。確保在我縣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確保人們能夠吃上放心肉。以全面促進養殖業的發展,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的畜牧生產發展任務指標。
。一是加強產品加工項目建設。一方面爭取省、市項目支持,另一方面加強招商引資力度。二是在龍頭企業不強,加工水平較低情況下,制定激勵政策,積極發揮養殖大戶,營銷大戶,養殖協會的帶動作用,使養殖上規模。三是發展產品加工企業,與高校等科研單位合作,研發新產品,使企業不斷壯大。加強與外地加工出口企業合作,形成出口基地,讓養殖基地上規模、上檔次。扶持加工龍頭企業
我縣引進吃的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工程計劃xx年底完成征地200畝,建一個生豬白條肉屠宰加工廠、冷凍廠、暫養場各一個。
養殖品種能否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除了產品質量外,至關重要在于實施品牌戰略的市場效應如何。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繼續打好“沱湖”牌、“黑魚溝”牌、“金塘”牌等品牌,使它不僅成為本地知名品牌,還要成為國家名牌。
一是實施標準化養殖,制定實施《五河縣中華絨螯蟹一齡扣蟹養殖技術操作規范》、《五河縣中華絨螯蟹成蟹湖泊無公害養殖技術操作規范》、《五河縣中華絨螯蟹成蟹池塘無公害養殖技術操作規范》,按操作規范進行河蟹養殖,進行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及無公害水產品申報;二是實施螃蟹上岸工程;三是強化螃蟹流通領域建設;四是進一步加強基地建設;五是發展螃蟹文化,打造“沱湖”品牌文化底蘊。
畜牧工作計劃表篇二
近年來,畜牧業發展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以生豬、家禽為主的畜牧業生產時有起伏,出現了較大的波動。為此,要認清畜牧生產發展的形勢,切實發展畜牧產業,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
進一步健全動物防疫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六大體系”,即領導組織體系、物質投入體系、應急處置體系、科技應用體系、督導評價體系和考核兌現體系,徹底實現“四個轉變”即動物防疫責任主體實現由部門主體向政府主體轉變,動物防疫方式實現由春秋兩季向四季防疫、月月補針的免疫程序轉變,評價防疫效果的方法實現由檢查密度向抗體監測轉變,強制免疫服務形勢由收費服務向用以錢養事免費服務轉變,鞏固區、鎮、村三級防疫網絡體系,落實“以錢養事”服務新機制,提高重大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能力,確保重大動物疫病豬瘟、豬藍耳病、口蹄疫、雞新城疫、禽流感和羊痘的免疫密度達到100%。
我區傳統養殖的突出特點是絕大數農戶是什么都有,但養殖量極少,僅供食用。這種畜牧業生產,不利于提高養殖效益,不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不利于合理利用資源,更不利于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因此,加強畜種結構調整,走規模化、專業化、特色化和產業化的發展道路,是提高養殖效益,增加畜牧收入,提高畜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實時進行畜牧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民不搞五畜俱全,根據區域特點,選擇有比較優勢和市場潛力的畜種作為主攻方向,調整以牛羊為主的草食動物在畜牧結構中的比例,調整以中蜂為主的特種動物養殖和特色動物養殖在畜牧結構中的比例,開辟我區以中蜂和草食動物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特色化和產業化養殖發展道路。
大力改革傳統的一家一戶分散養殖模式,加快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和生態畜牧業。通過正確引導、積極扶持、規范建設、科技支撐,按照“村容整潔、環境優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結合生態家園建設,加快欄圈改造和沼氣配套建設,在沼氣建設上,可優先考慮養殖大戶和規模場(區)。
能繁母豬是生豬生產的關鍵,保護母豬就是提高生豬生產能力。要繼續做好母豬補貼和保險政策,要積極采取措施增加母豬數量,調動養殖戶飼養母豬的積極性,迅速恢復和提升生豬生產水平。
從環保、生態的角度著手,組織和引導養殖場(戶)實現規模化飼養和標準生產,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大力推廣規模養殖30模式、50模式、60模式、150模式、250模式和500模式。大力強化品牌意識,借助神農架名氣,打造神農架品牌,開發畜牧產品,積極開展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證工作,提高品牌效應,努力推廣。
畜牧業發展需要畜牧部門科技工作者和從業者都要提高素質,不僅要求思想道德素質提高,還要求科技文化素質也要提高,不僅需要請進來和送出去進行理論素質培訓,還要求沉下去,扎得住提高實踐技能。不僅要求提高勞動素質,還要求提高運用新技術、新科技的能力,從而為畜牧發展奠定堅實的人力基礎。
畜牧工作計劃表篇三
按照市局今年畜牧工作目標管理的通知[自畜發(20xx)27號]文件要求,本區委、區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領導非常的高度重視,為了全面落實和抓好今年的畜牧工作,認真貫徹實施好中央的1號文件精神,區委、區政府制定了《20xx年貢井區農業考核指標的通知[貢委辦發(20xx)55號]》文件,把目標任務層層落實、分解到四鎮,并要求分管領導親自抓。為了更好的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我們把目標管理為核心,結構調整為主線,基地建設為重點,農民增收為目標,項目為支撐,有力的促進了畜牧業生產的健康、快速的發展。現將我局對畜牧上半年生產和畜牧業上半年實施目標管理的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⑴、生豬出欄3.655萬頭,完成全年目標任務7.3萬頭50.1%。
⑵、肉牛出欄199頭,完成全年目標任務300頭66.3%。
⑶、山羊出欄1.31萬只,完成全年目標任務2.3萬只57%。
⑷、肉兔出欄62.6萬只,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20萬只52.2%。
⑸、小家禽出欄75.2萬只,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50萬只50.1%。
⑹、牛奶生產量20xx噸,完成全年目標任務4250噸48.6%。
⑺、禽蛋產量523噸,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000噸52.3%。
⑻、肉類總產量4889.75噸,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萬噸48.9%。
上半年這些工作的完成,跟區委、區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各級各部門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1、為確保全區畜牧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主要做的工作是:一是各級認真落實省、市、區黨委、政府已出臺明確扶持的產業化政策;二是各鎮因地制宜地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出有利于產業化經營突破性發展可操作性的具體政策、措施。三是我區各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協調,深化指導服務,為業主、大戶發展生產,為龍頭企業創造了寬松的發展環境,促進全區生豬、肉羊、肉兔、奶牛產業化基地建設的全面推進。
2、根據自畜發[20xx]27號文件精神要求,我區狠抓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工程的開展。
(1)去年,我區的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0.3%,完成目標任務50%的100.6%;因此,區委、區政府在今年下達的任務中,力增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2%,相信在有區委、區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各級部門的.通力配合下,在今年年底,能完成這個目標任務
(2)在今年,我區爭取為農民人均純收入增收貢獻達90元。
(3)我區生豬產業化建設:
①在今年上半年新引留純種母豬22頭;
②新引留ly(yl)母豬41頭;
③發展5頭ly母豬規模飼養戶4戶;
④發展10頭以上ly母豬規模飼養戶1戶。
(4)、肉羊產業化建設:
①全區發展存欄種羊20只以上規模戶7;
②全區發展存欄種羊50只以上規模戶1。
(5)肉兔產業化建設:
存欄種兔50只以上的規模戶2戶。
①、區委、區府高度重視我區畜牧業產業化的建設及實施情況,對重點項目、重點工作進行明確職責,納入年終目標管理和考核。為我區畜牧產業化目標任務落實起到了推動作用;
②、深入基層,做好宣傳動員,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要求各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畜牧產業化工程的實施,認真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充分認識到畜牧產業化工程是我區農村經濟、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是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從而廣泛地調動廣大農民的養殖積極性;技術部門,結合各項目實施鎮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培訓,在今年上半年共組織各類培訓10多余次,培訓人數1100多人次,發放各類資料2500余份,從而有力地提高廣大生產者的技術水平,同時切實履行職責,把好引種關,確保引進種畜質量,抓好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技術培訓和指導,保證畜牧產業化工程的順利實施;
③、制定優惠和扶持政策:區、鎮政府制定出臺扶持發展畜牧產業的相關優惠措施和政策,多部門配合。
畜牧工作計劃表篇四
今年上半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具體指導及各鄉鎮、辦事處的密切配合下,緊緊圍繞全年工作任務及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農民增收為目的,不斷調整養殖業結構,改善養殖生產環境,勤政務實,認真執法,搞好服務,使我市的養殖業生產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畜牧水產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各項指標完成情況
1、生豬出欄25.86萬頭,存欄30.9萬頭,分別比去年增長10.2%和1.6%;
2、商品肉牛出欄1.4萬頭,比去年增長16.6%;
3、家禽出籠476.2萬羽,存籠656萬羽,分別比去年增長3.3%和0.5%;
4、禽蛋產量5258噸,比去年增長5.2%;
5、肉類總產30250噸,比去年增長8.5%;
6、水產品產量16100噸,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7100噸,分別比去年增長6.6%和16%。
(二)上半年養殖業運行特點
1、生豬市場價格持續上漲,仔豬補欄快。全市生豬散養戶空欄率小于5%,規模養豬場生豬生產總量呈上升趨勢。上半年生豬生產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2、家禽生產逐漸恢復。今年年初,由于受禽流感的影響,家禽特別是水禽生產明顯滑坡,禽流感過后,家禽養殖呈恢復性增長。目前,家禽生產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長,所有山塘水庫邊形成了有水就有鴨的良好局面。
3、牛、羊及牧草生產有所突破。今年以來,活牛及肉牛市場保持平穩增長勢頭,奶肉牛工程項目的實施和各鄉鎮辦出臺的一系列扶持種草養牛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戶養牛的積極性,一批種草養牛戶、繁殖小牛戶發展起來。養羊生產由于小尾寒羊、南江黃羊在我市落戶并持續發展,養羊、養牛成為畜牧業增長的一個亮點。
4、水產養殖模式發生變化,名優特新水產品養殖力度加大。水產養殖由過去的混養、人放天養向主養、單養、精養模式改變,立體化養殖模式在我市的一些山塘水庫得到了推廣。今年上半年,水產品價格直線上揚,養殖效益大大提高。名特優新水產品如:樟樹銀鯽、彭澤鯽、鱖魚、淡水珍珠等一些特種水產品落戶我市,并形成規模化養殖勢頭。
(三)上半年工作成績
1、畜禽生產由數量擴張向注重質量的無公害方向轉變。
在生豬生產保持良好增長的過程中,我們以無公害生產為突破口,培植養豬大戶發展無公害優質生豬,并在硬件建設和軟件服務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扶助,今年,我們以發展生態牧業小區為重點,加快無公害生產基地建設步伐。
2、種草養畜和奶肉牛工程建設有一定的發展。今年,全市種草養牛、養羊發展勢頭較好,養牛、養羊生產在畜牧業中的比重提高,特別是奶肉牛工程項目的實施,不僅改善了肉牛品種,還培植了一大批養牛專業戶,為今后牛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動物防疫工作走上規范化、法制化軌道。今年年初,我市對口蹄疫、豬瘟實施強制免疫,使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邁出了新的一步,全市牲畜強制免疫密度達100%。特別是4月份實施的仔豬調入準調證制度,有效地控制了我市動物疫病的傳播和流行,大大地促進了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4、名優特新水產品呈現前所未有的發展趨勢。樟樹銀鯽已初具產業化規模,全市異育銀鯽(樟樹銀鯽)養殖水面達7000多畝,其它特種水產如彭澤鯽、鱖魚、叉尾鮰、中華絨蟹、南美白對蝦、淡水珍珠等發展速度較快,經濟效益可觀。
(一)抓疫病防治,嚴控重大動物疫病發生。
在動物疫病防治上,一是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抓好重大動物的防疫工作,加強消毒滅源,做到不留防疫空白點,確保防疫密度達100%,嚴防w病、q病發生和流行;二是狠抓動物疑難病的診斷,不斷提高獸醫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診斷準確率,及時為養殖戶排憂解難;三是嚴把檢疫關,重點把好“五關”,即產地檢疫關、進場(點)檢疫關、宰前檢疫關、宰后檢疫關、市場監督檢查關,防止畜禽購銷中疫病的流入和病豬死禽進入市場交易。
(二)抓市場整頓,確保畜禽產品安全。
認真執行《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嚴厲打擊制造、出售、使用“瘦肉精”等違禁藥品、假冒獸藥及其它破壞養殖業生產、經營環境的不法行為,確保養殖業順利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三)抓隊伍建設,提高畜牧獸醫人員服務水平。
一是加強獸醫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從業水平和服務意識;二是大力開展新技術和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使養殖技術和養殖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三是建章立制,狠抓全局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對本系統工作人員嚴格行崗位責任制和目標考核制,實行競爭上崗,優勝劣汰。
(四)抓好科技下鄉服務,大力推廣新技術。
大力宣傳和推廣養殖業新技術、新成果,積極指導群眾引進良種,調整品種結構,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深入養殖戶,開展各項技術服務,以此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為優化產業結構,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盡職盡責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努力實踐“三個代表”。
(五)抓作風轉變,為民辦實事。
一是轉變機關干部作風。倡導勤奮好學,敢于實踐,深入基層,深入養殖戶的良好風氣,全面了解和掌握養殖行業的發展動態和市場供求信息,指導養殖戶發展生產,為養殖戶提供信息和咨詢服務。二是認真按照上半年確立的十件實事抓好落實。辦好《樟樹畜牧水產簡訊》,成立養豬、養鴨、養魚等行業協會組織。在市畜牧水產局的指導下,組建上聯市場,下系養殖戶的流通服務機構,使產、供、銷一體化服務得到全面發展,解決養殖生產中買難、賣難的供需矛盾,使養殖業產業化經營得到長足的發展。三是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引進獺兔、優質種豬等具有發展潛力的養殖業項目,促進全市養殖業生產更上一個新臺階。四是抓好畜牧和水產養殖業龍頭企業和無公害基地的申報和準備工作,爭創地方品牌和產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