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水滸傳讀書心得400字篇一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老師也說,每讀一遍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我以前并不認同,可是當我處在不同年齡段,懷著不同的心情去讀的時候,我才發現每句話都是有道理的。
“我劍,何去何從,愛與恨,情難獨鐘;我刀,劃破長空,是與非,懂也不懂……”初讀時,我是一個“少年不知愁滋味”,一心只想浪蕩江湖,學著長者故作深沉,學著電視劇中的大俠快意恩仇的初生牛犢。對于這個世界,我抱著像黑旋風李逵一樣的心態,以自己為圓心,橫沖直撞。不撞南墻不回頭,不到黃河心不死。結局總是不如人意。所以學到的,也就只是《水滸傳》中的豪氣從天,為兄弟兩肋插刀而在所不惜。做事也同李逵一樣,不懂思考和變通,一意孤行。生活卻也安靜快活。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愛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隨風……”再讀,我已脫去了當初的稚嫩,懂得了何為愁苦何為憂。一百單八將豪氣沖天,英勇不凡,愛憎分明又能力超群,卻還是物是人非,奸臣當道,落了個悲慘的結局,眾叛親離的下場。為什么封建不得推翻,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什么建不得一個太平盛世?
“狂笑一聲,長嘆一聲,快活一生,悲哀一生……”學習歷史,真的可以看到正反兩面。對歷史尊重,就是要客觀的看待歷史。這時,我明白無論是宋江的仗義疏財,李逵的粗魯直爽,武松的文韜武略,還是魯達的行俠仗義,梁山好漢都是英勇無比的,可受出身的限制,受農民階級認識的制約和思想的束縛,對封建朝廷一眛的愚忠,起義失敗是必然的結果,招安便也是最好的結局。我崇拜梁山好漢的如夢江湖,又為他們的愚昧思想無比悲哀。時代在進步,所處的時代不同,思想不同,處理的問題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不能責怪他們最后的決定,因為因果相連,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至于最后的感悟,往大了說,我明白了一個集團的崛起,滿腔熱血必不可少,但只有一腔熱忱也是萬萬不可的。需要每個領袖的態度——大局為重,也需要各個成員——同心協力。小而言之,在迅速發展的時代,既要學習歷史吸取經驗教訓,又要不斷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具有奉獻社會的價值,無關他人,只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的態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水滸中,無論是謀者,俠士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應發奮圖強努力讓自己在走過的歷史中留下輝煌而無悔的足跡!
水滸傳讀書心得400字篇二
一領錦袍殷戰血,襯得云鬢婀娜。
——題記
《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將有的勇猛無比,有的神機妙算,還有的智勇雙全。但他們大多是五大三粗的漢子,有誰注意到了其中的三員女將。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女子是卑微的,可誰說女子不如男?
一丈青就是三員女將中的一位。她不僅會使日月雙刀,而且飛石與紅錦套索也是用的`得心應手。
我們能看到她在戰場上非要殺敵的背影,但又有誰知道她童年的陰影?
幼時,她與她的家人被遼兵抓去,扈三娘的兩個姐姐都很漂亮,耶律胡欲納為妾,但她們性情剛烈,寧死不從。耶律胡便將二人殺了,正欲殺扈三娘,她便求耶律胡不要殺她,可以幫其放羊,耶律胡也同意了,那時她才13歲。
我,震撼了。這么小的她便忍辱負重,能屈能伸,不感情用事,我也知道這件事不會就這樣結束的。
為了報仇,她開始習武,身邊沒有器械,她便打起了石子與頭發的主意。她將兩位姐姐的辮子與自己的辮子扎在一起作鞭子,而她放的那群羊便是她聯系的對象。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她不懈努力下,她的飛石、套索大有長進,飛石也達到了“打羊犄角,絕不打腦袋”,套索是“只需將繩索拋出,這只羊就沒有逃跑的道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場戰斗中她抓住時機用辮繩,將耶律胡勒死。“一丈青”這個名號也由此得來。
這次戰斗中,她充分體現了古代女子的智慧與勇氣,詮釋了“女子報仇,十年不晚”,誰說女子不如男?
后來她投靠了祝家莊,在與王英的戰斗中,她又大顯身手。只見她“蟬鬢金釵雙壓,鳳鞋寶蹬斜踏。連環鎧甲襯紅紗,繡帶柳腰端跨”。“舞刀來戰,刀法嫻熟”,“縱馬追上,把右手刀掛了,輕舒猿臂,將矮腳虎提離雕鞍,活捉了去”。
可是她不僅能屈能伸,而且武功高強,活捉王英不就說明了這一點!誰說女子不如男?
“自古紅顏多薄命”。在大戰烏龍嶺時,她的丈夫被妖法迷惑,不幸陣亡,我似乎看到了落日的余暉褪去的晚霞的一酡紅,夜像半透明的墨油紙漸漸鋪展開來“小賊,納命來!”那是扈三娘的咆哮,淌過了王英,淌過了夕陽淌過了時光……她臉上的淚,黃昏給她勾勒上了金黃的邊……
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毅力,與對丈夫、對梁山、對朝廷的忠誠也是她生命中的一大亮點。
在現在這場抗疫戰中,也涌現了許多巾幗英雄,李蘭娟是其中一位。她已經在一線連續奮斗了十幾天,她的身后更是有許多人在努力,我相信病毒總會退去,春天總會來到。
扈三娘一位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女子,在戰場上她是常勝將軍,在家中她是賢惠妻子,她沒有成為時代產物,而活出個性,活出風采。
誰說女子不如男!
水滸傳讀書心得400字篇三
在水滸這部書里,有一個人我想很多人都聽過,他在水滸里排名也不算靠前,武功才華都不高超,他就是周通,也被人稱作小霸王。
讀過這本小說的人,想必大部分人對他的印象都不太好。為什么呢首先這個人本身也不怎么有能力,可還偏偏喜歡裝個讀書人,裝很有修養的樣子。裝模作樣實在是有些可笑,跟我們現在說的爆發戶,差不多是一類人。其次,他有很多小毛病,相比于梁山好漢的義氣,他就顯得吝嗇小氣,以及虛偽。但是,即便周通在梁山排名不靠前,可好歹也是曾經占山為王的人,好歹也是桃花山一霸,不愁吃喝,條件也不差,放在那個年代也是個不錯的歸宿,可是這樣的人最后卻是連個媳婦都沒娶到,著實奇怪。
水滸傳周通,如此好的家底,為何娶不下媳婦呢今天咱們就來分析一下他的婚姻大事為什么得不到解決。
首先我們先說說這個人的人品吧,這個人骨子里不算是壞人,就是有時候脾氣暴點,不過這都很正常啊,一個土匪,你能要求他脾氣有多好能要求他的素質能多高,一個沒有受過正式教育的地地道道的小流氓,我們確實不能要求的太多了。但是本性不壞有什么用,他在外人眼里就是個土匪,土匪是什么是官府打擊的壞人,平民老百姓誰愿意把自家閨女嫁給土匪呢所以,周通的身份是他婚姻之路的一個障礙。
再者,雖然此人的出身不是很好,不是富二代,也不算官二代,但是命好,占山頭,稱霸王。在桃花山,他坐穩了當家的這個位置,不用說,肯定家底也不少,不缺錢,這是關鍵。可有人要問了,這么好的家底,為毛娶不下媳婦呢。這個人吧,不能說他丑,但是確實算不上什么帥哥,顏值不高這是其次,他的小霸王稱號也是有來源的,據說是以為他的長相很像古代的霸王項羽。試想,項羽那個長相雖然說不上丑,但是五大三粗的,看起來還是會讓人生畏,再加上他土匪的身份,就更沒人敢接近了。
水滸傳周通,如此好的家底,為何娶不下媳婦呢其實要說他身為土匪,就算搶也能搶到一個姑娘,可是周通這個人有個特點,就是傳統,他眼中的婚姻,一定是明媒正娶來的。別的土匪看上人家村里的姑娘了,直接搶回來當壓寨夫人。可是他不,他非要經過媒妁之言,再選個良辰吉日,風風光光的把婚結了。要說這也沒什么過錯,甚至于現在的姑娘就喜歡這種負責任的男人。可是,他唯一的不好就是沒有自知之明,他在外人眼中是個土匪,他結婚一定會被很多人阻攔,所以等結婚那天花轎準備好去迎親了,不料半路出來個魯大和尚。
這人很有名大家都該知道,他是嫉惡如仇的和尚,一聽說這事那還坐得住,拿著家伙就過了,好家伙,本來想的一頓把這大兄弟打的服服帖帖,不料他與周大頭的兄弟相識,經過兩方的和解,這才沒有打起來。這打起來也不一定誰占便宜,事情就這么過去了,畢竟自己兄弟的面子還是要給的,可是即便這樣,這次的娶妻計劃也還是泡湯了。
水滸傳周通,如此好的家底,為何娶不下媳婦呢那么有人要問了,同樣是土匪,同樣是官府打擊的壞蛋,那梁山上其他人也娶了媳婦啊為什么他娶不到呢要說人家也算是個小土豪,有車有房,有鉆戒,一樣都不差。岳母也沒啥好挑剔的,還有就是人家的小別墅,他占山為王,在桃花島沒人敢惹,也是自在瀟灑。可是,這樣的身份地位,跟其他人比也是有差距的,相比于梁山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身份還不足以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更可況,桃花山相比于梁山,還是不值一提。
不久以后,因為種種原因,終于上了梁山,這個過程比較復雜,就不多扯了,他沒有娶到媳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太過自負,認不清自己的位置和處境,土匪始終是土匪,再怎么偽裝也變不了土匪的本質,而他始終沒有看清,處處把自己放在清高的位置,自以為是。
這個周通大毛病沒有,可是小毛病卻多的令人難以忍受。他上梁山說到底就是為了避難,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一腔熱血的反抗,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他都竭盡全力,同樣,相比于名列前茅的實實在在的英雄好漢,無論是品行還是地位,他都難以望其項背。
水滸傳讀書心得400字篇四
“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就出手……”每當聽到這義薄云天、豪情萬丈的旋律,八百里水泊梁山上一百零八位好漢匡扶正義,替天行道的畫面就會在我腦海里浮現。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書中的人物幾百年來為人們津津樂道。我覺得《水滸傳》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是因為書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個個栩栩如生、個性鮮明。
他們身上除了具有高義薄云、除暴安良的共性外,每個人身上還具有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甚至兩個人物之間的性格是截然相反的。這種對比式的人物描寫是《水滸傳》中人物塑造的一大亮點,比如書中先后出場的魯智深和林沖。
“花和尚”魯智深為人坦蕩,武藝高強。他愛打抱不平卻又性格魯莽,仗著一身好武藝,總是由著性子做事。華州城外,只因一言不合便勃然大怒,單槍匹馬闖入城內,結果吃了他一生中唯一一次牢飯。
但魯莽也有“好處”,若不是他一時興起,三拳打死鎮關西,恐怕連“魯智深”也沒了,只剩一個“魯達”。要不是他在野豬林里飛杖隔過水火棍,林沖怕已被害死。當然,魯智深的魯莽急躁或許是一個綠林好漢必備的特點。確實,《水滸傳》中的許多人物都和他一樣“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
但也有一些人物卻恰恰相反,他們行事謹慎,能忍則忍,只到無路可走時才最終被“逼”上梁山。其中的代表當屬“豹子頭”林沖。他緊隨魯智深出場,是魯智深的好兄弟,卻與魯智深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
林沖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本來生活安定,家庭美滿。只因高衙內看中了他的妻子,被三番五次設計陷害,妻子岳父全都自殺,他也最終被逼上梁山。從白虎節堂,東京牢內,滄州路上,直至柴進莊上,無不體現一個“忍”字。直到風雪山神廟,他終于不再隱忍,這才上了梁山。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他是一個逆來順受、生性軟弱的人。
魯智深和林沖似乎是兩個極端,剩下的都是“中間派”,不過是有的偏“莽”多一些,有的偏“忍”多一些,比如“行者”武松。
在書的十五到十八章,他表現出來的形象是順從的。但寬容不代表軟弱,經歷了孟州城事件后,他對朝廷失望,從飛云浦到蜈蚣嶺,一夜之間連殺十九人。可以看出他既不像魯智深那樣魯莽急躁,也不像林沖那樣一味隱忍,做事比較有分寸。
還有許多對比的地方。比如李逵和燕青,一個黑大壯,一個“小白臉”。再如王英夫婦,一個下流好色,一個漂亮高傲……無數的人和事在一百二十回中交織融合,真是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水滸傳讀書心得400字篇五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如果把《水滸傳》看作一臺大戲,宋江等一百零八將就是戲中的大人物;唐牛兒、何九叔等就是小人物。在這部大戲中,有主角,有配角,又有像唐牛兒這等串戲的小角兒。他們相互關聯,演繹出一段段膾炙人口的經典。他們當中無論缺了誰,無疑都會使這部大戲少了味道。柴進在這部大戲中,但是個具有必須線索好處的大角,他的出現對梁山好漢龐大規模的構成具有必須促進作用。但他為什么要接濟過往犯人,結識江湖朋友呢
看戲看門道,讀書讀人生。這《水滸傳》里有答案。柴進人稱柴大官人,在梁山一百零八將中最有身份。原先,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后周世宗皇帝柴榮眾叛親離,主動提出讓位,趙匡胤由此簡單得天下,柴家讓位“有德”,趙匡胤很激動,賜予柴家“丹書鐵券”,憑此券柴家子孫可永久免死。而柴進為柴榮的嫡派子孫,身份更是“顯赫”。
與皇家有如此“交情”,柴進該消停了吧但柴進的做派卻是另一番模樣。
那林沖被發配,由兩個公人押往滄州,三人行到晌午,早望見官道上有個酒店。林沖三人進店坐下,等了半個時辰,酒保并不來問。林沖等得不耐煩,把個桌子敲著道:“你這店主人好欺客,見我是個犯人,便不來睬我。我又不白吃你的。是甚道理”店主說道:“你這人,原先不知我的好意。俺這村中有個大財主,姓柴名進,專一招接天下往來的好漢,常常囑咐我們,酒店里如有流配來的犯人,可叫他投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后林沖與柴進相遇時,柴進滾鞍下馬,就草地上便拜,還攜住林沖的手,同行到莊上。莊上殺羊抬酒,柴進每日好酒好食款待十多日。公人一再催促要行,柴進又是修書牢城管營、差撥,又是送錢與林沖。臨別時還吩咐道:過幾日使人送冬衣來與教頭。柴進這樣殷勤地結交過王倫、林沖、宋江、武松、杜遷等。
大官人賣力地取悅于江湖,必是有求于江湖,否則難道僅是因為仰慕天下英豪嗎?
各位看官往下看就明白了。柴進叔父柴皇城的宅子被知府的小舅子看中,柴皇城拿出“丹書鐵券”與之理論,竟被毆打。柴進前去與之論理,反被鎖進死牢,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柴皇城被抄家,那宅子被高官搶占。
“丹書鐵券”在權力面前最后無效。柴進結交江湖,是對體制的不信任,他想取暖于江湖,借力于江湖,即所謂的“信仰缺失”。一個不被人民信任的國家又怎樣會得到人民的忠心愛戴呢這種封建社會的體制終會被人民摒棄,而這或許就是一個國家最大的悲哀。
但那是九百多年前的事了,如今時代變了,江湖也變了。如果柴進穿越時空隧道來到我們的當今世界,他必須會被我們所實行的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制度感到震撼。因為這天的中國,不再處于過去那個百姓為人魚肉的封建王朝,而是進入了人民翻身做主人的社會主義新時代。當然,這與官員為民服務、政策保障民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在享受社會良好體制帶來的便捷與安定的同時,我們依然要攜手共進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奉獻力量。我們期盼更完美的明天。
水滸傳讀書心得400字篇六
《水滸傳》中的傳奇故事,傳奇人物,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收回思緒,繼續讀了下去……
——張曦月
“及時雨”,大多情況下是人們用來比喻在困境時及時出現并幫助解決困難的人或事。例如旱季時的一場透雨,總會讓人們撫手贊嘆:“這雨來得及時,真是好啊!”
而在《水滸傳》中,押司宋江便被賦予了這個稱號,可見其為人仗義疏財,幫窮濟困,是人們心目中的“及時雨”。讀了《水滸傳》,大家都知道,宋江可能并沒有其他人那樣英武非凡。他沒有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的勇猛豁達;也沒有武二爺“醉打蔣門神、景陽岡打虎”的威武霸氣。但是他一生憑借一個“義”字得到了所有兄弟的敬重與信任。
宋江在做押司的時候,正趕上晁蓋一行人等盜取生辰綱。不料被人發現,事情敗露,白勝也被抓了去,在朝廷的威逼下不得已說出了一行人的行蹤。而宋江在與何濤的交談中,無意間得知晁蓋等人將要受難,便決定要幫助這群落魄的英雄。宋江和晁蓋情同手足,肝膽相照,他一方面憐惜這一干人等都是助強扶弱的英雄好漢,另一方面也是對朝廷的昏庸無道而感到痛心疾首,所以宋江不顧自己的安危與處境,馬上通知晁蓋等人及時避難,并決定佯裝夜捕,為晁蓋等人逃脫爭取了時間。
書中關于宋江義薄云天的故事數不勝數,他對親人對兄弟對朋友,都是講究一個“義”字當先。而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的人,也有很多重情重義的事情,讓我們感動!
我叔叔家的哥哥從小在我父親身邊長大,那時候叔叔嬸嬸在外地工作,哥哥還是嬰兒時,便由我父親照顧他的一切衣食住行。哥哥上學以后,聰明伶俐,成績很優異。但是哥哥也過于淘氣,在讀書時很讓家里人頭痛,在學校與同學吵架、打架總要生出很多事端,讓所有人焦頭爛額。而我的父親對哥哥并不打罵,總是苦口婆心地跟哥哥講道理,督促他上進。一次又一次地促膝長談,終于讓哥哥收了心性,開始奮發向上,并且成功地考取了一所理想的大學,大學畢業后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哥哥非常感激我父親的養育之恩,無論工作多忙,每天都抽出時間來給父親通個電話,我父親病了,哥哥求醫問藥,像兒子一樣照顧他,讓我非常感動。哥哥還總是省出自己的工資給父親買一些生活用品郵寄過來,又貼心又周到。除此之外,哥哥也像父親當年對他一樣,關心著我的成長與學習,幫助我、鼓勵我,給我指出正確的人生方向,是我最依賴最信任的人。
讀書明理、讀書長智。《水滸傳》中的傳奇故事、傳奇人物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收回思緒,繼續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