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次實驗記敘文500字篇一
我們一行五個同學,拿著實驗需要的工具——一張白紙、一把有刻度的直尺、一盒火柴、一個凹透鏡和凸透鏡,就往走廊有太陽光的地方跑。
我們蹲在陽光底下,拿一個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把白紙平放在它的另一側的地上,一直改變凸透鏡與白紙的距離,直到紙上的光斑變得最小、最亮,這個光斑就是焦點。然后用直尺測量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就是焦距,而我們測量得焦距為7cm。接著,我們又換了一個凹透鏡,無論怎么改變距離,都不能在紙上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那是一個比透鏡還大的點,由此可以看出,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好了,第一個實驗已經完成了,接下來做的是另一個更加有趣的實驗。
我取出一根火柴,把它放在地上,瑩用手握緊凸透鏡的手柄,用之前的方法找出了焦點,然后慢慢地移動凹透鏡,使焦點在火柴頭上。頓時,大家都屏住了呼吸,走廊里變得鴉雀無聲,只聽見風扇“呼呼”的聲音,火柴成了全場的“焦點”!瑩比任何一位同學更為緊張,她的手心已經出汗了,手柄像泥鰍一樣滑,但它沒有從瑩的手中溜走,因為瑩已經死死地握住了它。教室的鐘的分針“滴答滴答”地響著,火柴仍然沒有任何變化。忽然,火柴頭上飄白煙了,輕輕地飄過我們每一位同學的眼前。漸漸地,火柴頭上開始冒火了,紅彤彤的,火卻不大。此時,走廊里像炸開的鍋一樣,大家都議論紛紛,而我們,卻使勁兒鼓掌——因為我們的實驗成功啦!火持續三秒就停了,但煙依然飄著,還有一種濃濃的火藥味……
我曾經在書上看過這樣一句話——“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事實便是如此。
一次實驗記敘文500字篇二
我爸最近送了我一套科學工具,我十分好奇,打開盒子后,我見到許多以前沒見過的道具,便動動這個零件,碰碰那個測量杯,再敲敲這個試管,一副沒見過大世面的樣子。
而當我在課上聽老師說xxx科學家很偉大發現了什么什么之后,我立刻著迷于科學,天天看百科全書,下課看,睡覺看,吃飯看,完全把自己當成一個科學家。
一次,我正沉迷于百科全書的知識時,忽然看到一個實驗:假如把雞蛋放在水里并慢慢加上鹽,那雞蛋就會浮出水面。
我聽了,出于科學家的嚴謹和自己的好奇心,也準備嘗試一下。
首先,我的準備好了書上說要的材料:一袋鹽,一個已經裝滿水的杯子和一個雞蛋。
可要知道,我為了換取手中這區區一包鹽和一個雞蛋,已經犧牲自己一個月的零花錢,求了我媽三天三夜,才從我媽手中拿到了這兩個材料。
但愿這個實驗值我一個月的零花錢,我心里想著,將我的勺子洗干凈,從鹽袋中少出一勺鹽,然后再倒進水里。最后慢慢的把雞蛋放的下去。
可那只雞蛋不爭氣,直接躺在杯底。
我低頭沉思了一會兒,應該是放的鹽還沒融化,便拿起勺子在水里搗鼓了一下,終于那個雞蛋慢悠悠地浮上了一點點。
我見了,半喜半憂:喜的是這實驗是真的;憂的是別人百科全書上說的是加上少許的鹽,它就會浮上水面,咋自己的只浮上一丟丟而已呢?
想到這,我像鹽不要錢似的,拿起鹽袋,拼命往水里灌鹽,灌得鹽沒剩多少時,把袋子丟在一旁,拿來一根筷子,手像高速陀螺一樣飛速轉動,直轉得我手發麻了,才松開手,定眼一看——只見水中非常朦朧,像清晨的晨霧,過了好一會兒,水才漸漸變得清楚。
我熱淚盈眶,實驗終于成功了;我百感交集。這零花錢總算沒白花。
后來,我通過在百度上查找資料,終于明白雞蛋之所以能浮出水面的原因:因為鹽放在水中,可以增加水的密度,這些密度從而讓雞蛋從水底浮了出來。
一次實驗記敘文500字篇三
我能控制紙片,讓它們跳舞,你相信嗎?不信?你瞧——
今天下午第一課,顧老師神秘地對我們說:“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什么實驗?同學們議論開來。找重心?慣性?反彈?顧老師都搖搖頭。我心想:老師這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啊?快點揭曉答案吧!
這時,顧老師拿了一張白紙,撕成一小片兒一小片兒的,撒在講臺上。尤優叫起來:“利用靜電吸紙,這個實驗我做過!”“哦!”同學們興奮極了,也紛紛動手撕起紙來。大家一邊撕紙一邊聽顧老師繼續往下講:“撕好紙,用尺子在頭發上、衣服上或紙上用力摩擦,摩擦后的尺子就能將紙片吸起來。”“這簡單!”我心里暗想。
我拿起直尺,在褲子上使勁摩擦了七八下,就迫不及待地去吸桌上的紙片。可出乎我意料的是,紙片并非那么聽話,怎么吸、怎么粘,它們都死也不肯上來。我思索,可能是摩擦不夠到位吧。
“呀!”后面的蔡檸優尖叫起來。顧老師問怎么了,她回答:“軟尺吸不起來,即使吸起來了,也很快掉下去了。我試過好幾次,都是這樣。”聽了她的話,有些同學也反映說是這么回事。“你們可以問周圍有塑料硬尺的同學借著用。”我提議。老師點頭同意。
我又馬上回到我的小實驗當中。這次我更用力地來回摩擦直尺,一不會兒,我的手臂就酸了。我滿懷希望地把尺子向紙片伸去……“哈,成功了!”我驚呼,“我能控制紙片跳舞呢!”許多同學圍了上來。小紙片們跳得可歡了,有的趴在尺子上,不時翻個個兒,有的在表演“猴子撈月”,一個接著一個,排著隊,晃來晃去;還有的仿佛在跳躍,被吸上去,掉下來,又吸上去,又掉下來……真可謂是千姿百態!“哦,有意思!”大家都拍手叫好。
最后,顧老師揭開了“尺子吸紙”的奧秘:“一開始尤優就說了,這是利用‘電’來吸附紙片的。我們用尺子在衣服上來回摩擦,產生了靜電。靜電的力量其實挺大,可將紙片吸起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難發現靜電的影子:冬天脫毛衣時。能聽到‘咝——咝——’的聲音,那就是靜電。如果關上燈,你可能會發現一道藍色的火花,那也是靜電。”同學們連連稱是。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平時的生活中,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大膽探索,一定能解開更多的科學奧秘。
一次實驗記敘文500字篇四
星期六,我正在讀課外書,發現書上寫著盲人能識黑白罐,我想盲人沒有眼睛,怎么來識黑白罐呢?我決定親自做個實驗。
傍晚,我準備了黑、白兩只鐵罐,然后用紅布蒙上眼睛。我伸出手一摸,一點感覺也沒有。根本不知道哪個是白罐,哪個是黑罐。
為了證明書上的說法是正確的,我又試了一遍,還是沒有感覺。我只好請來爸爸,爸爸笑著說:“明天我們一起試試。”
第二天,爸爸讓我把鐵罐拿到陽臺上,我一臉疑惑,爸爸神秘地說:“一會兒我們一起試試。”
陽光下,爸爸放好鐵罐,然后蒙上眼睛,大約過了五分鐘,爸爸讓我用手分別去擦兩只罐子。咦?怎么一個燙一個不燙呢?“爸爸,怎么回事呀!”我好奇的問。爸爸說:“你把布拿開自己看一下吧!”
我急忙拿掉布,一看,發燙是黑罐。兩只罐同時放在陽光下曬,為什么兩只罐子不一樣燙呢?我苦思不得其解。爸爸見我一頭霧水便耐心地講解起來。
原來,黑色和白色光線的吸收量不同,黑色能吸收陽光中的所有光線,而白色卻反射了所有光線。怪不得呢!我恍然大悟。因為黑罐子是黑色的,所以便比白罐子更容易受熱。
怪不得夏天人們喜歡穿白色的衣服,是因為它能反射陽光中更多的光線,不至于感覺太熱。冬天若穿深顏色的衣服,你就不會感覺太冷。
其實,只要悉心觀察,仔細觀察,生活中一定會有更多我們不知道的奧秘。
一次實驗記敘文500字篇五
上課鈴一響,毛老師就捧著一大堆器材走進教室,大伙兒看到老師手里的東西,有的興奮,有的疑惑……老師要干啥呀?
老師走上講臺,拿出一個小銅球和一個小鐵環。小銅球整體來看像個小魚竿,金屬柄上有一個藍色橡膠套,柄頭有一個細鐵鏈,它的末端吊著一個“小胖子”。鐵環也有一個手柄,環直徑大約3厘米,像一個吹泡泡的工具。
老師拿起它們,對準以后一連穿梭四五次,都輕松自如。
老師又拿出酒精燈,打開了它,只見紫藍色內焰外有著橙黃色外焰,如同一個穿著橙黃色外衣和紫藍色裙子的小姑娘在不停地跳舞。老師先把小銅球放在內焰上,同學們齊聲驚呼:“錯了,應該放在外焰上。”老師問:“為什么呀?”這時盧可辛說:“內焰溫度低,燃燒不夠快,外焰溫度高,應該放在外焰上。”老師把小銅球放在外焰上,只見它底部變黑,身子變大,好像小火焰和小胖子一起出去玩,可小火焰不小心把他的褲子弄臟了,為了向小胖子道歉,就請他吃飯,所以他就越來越胖。
老師把小銅球和鐵環又穿梭一遍,可這次銅球安安穩穩地坐在鐵環上,進不了“家門”。老師說“這是熱脹!”
老師又把它放入水中,只聽“呲”的一聲,一縷白煙騰空而上,周圍也涌出一些氣泡……過了大概3分鐘,老師把它拿出來,和鐵環又穿梭一下,又是自如的了。老師說“這就是冷縮,看來我們實驗成功!”
實在是太神奇了。正如伽利略所說:“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和實驗中得來。”我們一定要多觀察。其實,熱脹冷縮的原理已用在生活中,比如水泥路,每隔一小段都切一下,防止夏天或冬天時地面崩裂。同學們也可以到城市中去尋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