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級匯報工作,其表達方式以敘述、說明為主,在語言運用上要突出陳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顯示內容的真實和材料的客觀。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報告嗎?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報告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語言學課程報告篇一
開題報告人姓名:孟祥熙
申請學位類別: 文學學士
所 在 院 系:外國語學院
年 級:2010級
班 級:英103班
學 號:10
學 科 專 業:英語
研 究 方 向:語言學
指 導 教 師:王曉敏
開題報告時間:2014年03月14日
填表說明和要求
1、本科生閱讀論文、資料的篇數一般不少于10篇(其中外文資料不少于5篇)。
2、文獻綜述報告450字左右。
3、本科生開題報告一般在第八學期內進行。
4、本科生的開題報告應500字左右,用英語書寫,標題小三號字加黑,正文小四號字,a4紙打印。
5、此審批表要求用微機打印。
6、此表作為試卷保存。
一、閱讀文獻
注:可加附頁
二、文獻綜述報告
三、開題報告
語言學課程報告篇二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畢業設計(論文)題目: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語用學分析學院: 外國語 系:外語 專業: 英語 學生姓名:朱伊琪學號: 050912 指導教師:____
1、課題的背景與意義
最早提出言語行為理論,他主要針對20世紀30年代邏輯實證
主義關于語言意義“真值”觀,認為語言的意義不在于能否被驗證,而在于言語交際的結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brown和levinson從語用使用中的一些普通原則:禮貌現象方面進行分析,基于社會學家goffman的面子行為理論,b&l建立了自己的“面子理論”來解釋交際中的禮貌現象。 leech 從禮貌原則方面進行研究,因為禮貌原則能成功地解釋人們說話時的間接性,用禮貌原則補救合作原則。 顧曰國從多方面對禮貌原則進行研究分析,不僅從禮貌,語用與文化方面進行分析,而且對現代漢語中的.禮貌現象也做了研究。
禮貌是人們生活中極其平常的一種現象,禮貌現象是語言學、社會語言學、人類學、心理語言學、語用學等諸多學科的重要研究內容。研究者們從各個角度對社會交際中的禮貌現象做了大量的實地研究和理論探討,但很少有人就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進行語用學分析。故本論文試通過從語用學的角度分析言語行為中的禮貌策略來說明禮貌策略是極其實用的,它對我們學習運用語言、有效地提高言語行為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研究的基本內容:
本文從語用學的角度分析言語行為中的禮貌策略, 首先進行禮貌策略的理論綜
述,其次分析言語行為的類別與言語行為中的禮貌策略及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
語境恰當性,再次分析在不同語境條件下,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選擇與使用及
其產生的交際意義,最后分析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語用效果。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主要問題是在不同語境條件下,如何正確選擇與使用言語行為的禮貌策略及其產
生的交際意義,從而分析禮貌策略的實用性,幫助我們了解如何學習運用語言、
有效的提高言語行為能力。
3、課題研究方法、設計方案或論文撰寫提綱
課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
設計方案或論文撰寫提綱: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現代學習的理論框架
理論綜述
的禮貌原則
;levinson的禮貌理論與策略
現代學習的建議性框架
第三章:言語行為的類別與言語行為中的禮貌策略與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語境
恰當性
言語行為的類別
傳統的句法分類
言語行為三分說
以言行事行為類型
言語行為中的禮貌策略
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意境恰當性
第四章:在不同語境條件下,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選擇與使用及其產生的交際
在不同語境條件下,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選擇與使用
對語境條件的分析
根據特定語境,選擇與使用言語行為中的
在不同語境中,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產生的交際意義
第五章: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語用效果
第六章:結論
4、總體安排與進度
2011年
9月10日 學生開始查找資料
9月23日 學生確定寫作方向
9月30日 學生和指導教師聯系,確定選題
11月12日 學生提交第一稿開題報告
11月15日 全體指導老師和部分學生代表召開開題報告審題會
11月22日 學生提交開題報告定稿
注: 學生須在完成開題報告定稿后方可離校
2012年
3月20日 學生上交:
1. 畢業論文中期檢查表
2. 師生聯系表
3. 文獻綜述定稿(3000字)
4月20日 學生上交畢業論文初稿(占分60%)
5月10日 學生返校修改論文
5月20日 學生上交畢業論文二稿
5月30日 學生上交:
1. 畢業論文定稿(占分40%);
2.《畢業論文過程管理手冊》(在教師指導下統一填寫);
3.實習日記(24篇);
4. 實習報告(3000字);
5.實習鑒定表(實習單位填寫相應評語并加蓋紅色公章)
6月5日畢業論文第一次答辯
(具體時間以教務處統一安排為準)
6月20日 畢業論文第二次答辯
(具體時間以教務處統一安排為準)
5、課題研究準備情況(主要參考文獻、資料和參考書、完成任務所具備的條件
leech,g..n. principle of pragmatics. london: longman, 1983
gu,yueguo.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0,
14(2): 237-257
yule, george. pragmatic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嚴辰松,高航,《語用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張慶翔,劉炎,《現代漢語概論》,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
何兆熊,《語用學文獻選讀》,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冉永平,《語用學:現象與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完成任務所具備的條件:
1.本學期學習《語言學》,通過語言學課上盧老師認真的講解,對語言學類論文
的框架和基本的語言學理論有了掌握。
2.指導老師指導并提供相關的書目
3.學校圖書館和資料室有相關的書目
語言學課程報告篇三
[1] brown, .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andrew d. cohen.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peter newmark.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6
[4] 劉振前,肖德法。 外語學習策略研究。[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
[5] 蘄海林。翻譯理論的實踐價值--從習語翻譯看翻譯理論對翻譯實踐的指導作用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1996
[6] 專八英語考題研究組(主編)。專八英語翻譯考題沖刺60課[m]. 上海: 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6: 26-27, 101-102.
[7] 2007考研英語輔導之王文柯講義 2010
[8] 孫致禮。新編英漢翻譯教程 上海 上海外國語出版社 2006
[9] 廖建華。 心理因素--不容忽視的英語學習因素[j]. 狂英語教師版, 2006(10)。
[10] 伍新春 & 張軍。 教師職業能力測驗教育理論基礎(通用版)[m]. 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 181.
[11] 應國麗。 認知心理學的三個維度與英語聽力理解[j].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 9(1): 82.
[12] 張從益。 文化語言學研究[m]. 陜西: 西安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9: 7.
[13] 西方翻譯簡史 譚載喜著(增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14] 中國譯學理論史稿 陳福康著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