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00字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00字左右篇一
書中,我得知魯迅先生通過對自己的童年生活和青少年時代的回憶及恩師和故友的深情懷念,真實反映了自身的心路歷程。然而,這本散文集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魯迅先生那些對當時腐朽的封建社會的一個個諷刺,一個個嘲笑,形象刻畫了那時的封建社會的腐朽,政府的無能,人民的麻木。作者也從一個個側面描繪了從清朝到辛亥末年時期的社會現實。作者對俗及文化的深刻揭露、諷刺和批判,正表達了作者對像現代一般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這些,都讓我充滿了驚奇與無奈。因為當時的社會,是如今的我們無法想象的黑暗,腐敗,與無能。
《朝花夕拾》中,《五猖會》這篇散文中提到的:父親要求魯迅背誦《鑒略》,背熟了才能去看五猖會,作者兒時天性愛玩,對什么都好奇,又不愛學習的孩子來說,是十分痛苦的,當然魯迅也不會例外。因此,背完書后,魯迅看會的心情也沒有原來那么好了。這表現了魯迅對當時強制的封建教育的不滿以及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的強烈控訴??梢姡敃r的封建社會是多么死板呆滯。而相對于我們現在來說,如今的教育制度,學習方法,可是比魯迅小時候要好得多了。
無獨有偶,魯迅曾到三味書屋去學習那枯燥無味的四書五經,每一天都是搖頭晃腦地去背許許多多的古文、詩經。這,同樣說明了封建教育的呆板。
書中還有一篇散文令我記憶猶新,那就是《父親的病》。文中提到了兩個所謂的“名醫”,為魯迅的父親開了“妙方”。一位是紹興城中的“名醫”,開的藥方是““生姜”兩片,竹葉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碼是蘆根,須到河邊去掘;一到經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尋兩三天,梧桐葉。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逼婀值氖?,父親的水腫卻越發嚴重,這位名醫卻“極其誠懇”(此處打雙引號)地說:“我所有的學問,都用盡了。這里還有一位陳蓮河先生,本領比我高。我薦他來看一看……”而陳連河的藥方,也是稀奇古怪:“蟋蟀一對,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還有平地木十株,普通都稱為“老弗大”。然而,還有一種特別的丸藥:敗鼓皮丸?!憋@然,這兩位名醫,都只是虛有其表,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當第一位名醫手足無措時,卻假似好心介紹了另一位庸醫陳連河。由此可見,當時的封建年代,有多少這樣的徒有虛名而實質上卻是勒索錢財的“名醫”,不像現在,大部分的醫生都有自己的醫德,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幫助病人??上?,我們所生活的年代是一個多么幸福的年代??!有如此好的教育環境、學習氛圍,那我們是否應該不再抱怨學習科目太多,內容太無趣了呢?因為與那個封建年代相比,我們現在的學習,生活環境實在是好的太多了,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才對得起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魯迅先生兒時在那樣枯燥無味的學習環境下,未來依然創作了那么多膾炙人口的書籍,那我們就要以他為榜樣的基礎上,少點抱怨,珍惜我們難得的大好時光勤奮努力的學習,珍惜現在的學習環境,珍惜當今的學習機會,勤學勤問,才對得起這些難能可貴的改革教育??!有句話說的好:不會抱怨的人才是智者。還有一句話也說得妙: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不要再抱怨,珍惜現在吧。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00字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00字左右篇二
落花紛飛,明年依舊繁花似錦;落葉紛紛,明年依舊枝繁葉茂;白雪飄飄,明年依舊生機勃勃?;浠ㄩ_,春去秋來,可時光卻一去不復返,連同那被遺失的財富,沉淀在時間的長流。
合上書頁,我心中不禁感慨萬分。故鄉、童年之所以充滿魅力,主要的原因還在于“距離”。距離幫助我們推開眼前必須面對的事,讓身邊的煩惱暫時遠去。而《朝花夕拾》的魅力就在于恰到好處地設置和利用了這樣的“距離”,讓我們看到了魯迅一方面真切、自然而樸素地回溯著“過去的故事”,另一方面卻又沒有因為沉浸于“過去”的趣味而如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那樣的“忘我”甚至“自失”起來。
魯迅的回憶雖然看起來都是自由寫作,隨意、灑脫,但整個作品其實的存在一個不自覺的核心主題:這里不是一般的童年瑣事匯編,而是一個生命的成長記錄。而我,從這本《朝花夕拾》中感悟到了許多,特別是那篇《藤野先生》。在關于師生友情的《藤野先生》中,魯迅所要挖掘的便是一種超越功利的人間真情,這真情對于魯迅具有巨大的“原動力”的意義,是他突破各種“正人君子”圍攻的精神支柱。而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也使魯迅的愛國意識蘇醒,悟到醫學也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魯迅那強烈的愛國情懷,藤野先生毫無保留的傳授,這些,不正是現在許多人所遺失的財富嗎?
在當今社會,有多少人升旗時還在嬉笑打鬧,有多少人在消遣時光,游手好閑,又有多少人丟棄了祖國的傳統,追溯西方的文化,遺失東方的寶藏。是否還有人升旗時莊嚴肅穆,是否還有人在未來祖國的未來努力奮斗,成為祖國未來的頂梁柱,閃耀的明星,又是否有人傳承民族的精神與財富,將其發揚光大?
自古以來,老師的諄諄教誨一直都是每個學生一生的警示燈,讓漂泊的迷失的學生找到前進的方向,猶如燈塔?!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便是老師?!皞鞯朗跇I解惑”這是老師一生的職責。而藤野先生對學生傾注的無私的愛,平等公正、一絲不茍的精神,給當時那受盡侮辱和歧視的弱國留學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藤野先生那高尚的人格魅力,算不算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呢?
財富,那遺失的財富,究竟是什么呢?是那海盜的寶藏,是那珍貴的礦石,還是那價值不菲的稀世珍寶?都不是,是那可貴的精神,是金銀財寶都兌換的精神啊,猶如那一去不復返的時光一樣彌足珍貴的精神啊!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00字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00字左右篇三
讀這本書的原因很有趣,孩子上語文輔導課時,我旁聽。正巧老師講的就是這本書中的《阿長與山海經》。老師很生動形象地講述著,激起了讀這本書的興致。索性這個月就看它了。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的名字一樣,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里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艷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肴,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仿佛在給你講故事一樣。比如范愛農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又比如“卻仍然看見滿床擺著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征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贊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豪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特別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后,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她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后,在我極度渴望者〈山海經〉時,阿長為我買來。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后,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為她祈禱。文章通過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著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里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仿佛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鉆進百草園。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閑來無趣。
從書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向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
讀著讀著,我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的小孩子,身上散發著陽光般的氣息。小時候,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秘的地方,看著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逼得小伙伴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里,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么。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讀《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
《朝花夕拾》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郁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確實是能真切感受得到的。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00字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00字左右篇四
隨手翻開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在字里行間感慨著年少輕狂。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為《舊事重提》,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魯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薄冻ㄏκ啊罚缢拿忠话?,這本書,是魯迅在風燭殘年的歲月中寫下的。他老了,回憶著當初的一點一滴,心里還是會有當初天真爛漫的感情吧。晚年回想著小時候的事情,想必也別有一番風趣吧。如同在清晨盛開的花朵傍晚去摘取一樣,雖然開放時的嬌艷已經退去,但夕陽的映照更為它平填了一份神秘與美麗。我的神思似乎飄向那份年幼童真的時光。
在《百草園與三味書屋》中,我感受到了百草園的無限樂趣,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正形成對比,魯迅用文字寫出了以前的無憂無慮,寫出了在三味書屋的乏味,很好的體現了他對舊時私塾的不滿。
我讀著這些文章,似乎看到了年幼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時鉆進了百草園,捉昆蟲,摘野果……那份自在與快樂,在書的這頭的我都可以體會得到。他之所以能寫出這些,正因為他對自由的向往和對熱愛自然的童趣。
還記得我小時候,也擁有同樣的美麗的童年呢。我喜歡奔跑在小路上,就算是盲目地跑著,也會因為風在耳旁吹過的聲音感到興奮與充實。我也喜歡藏起來,看著伙伴和父母找我的焦急身影竊笑,然后再靜靜地走到他們背后,若無其事地拍拍他們肩膀……。
幼時的時光已走遠,留下的只有回憶,童年真的很讓人懷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