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篇一
本節課呈現的是笑笑家的家庭支出情況,所以課前讓學生了解生活中有關百分數的知識,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調查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的實際生活中的百分數,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使學生從中了解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討論、交流解題過程與方法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討論、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師準備:ppt課件、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的生活中有關百分數的知識
⊙直接導入
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體會到了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能用到百分數?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既讓學生瞬間回顧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又為本節課的學習制造了一個積極動腦的氣氛,讓學生能快速地進入到探究新知的學習中來。
⊙自學探究
課件出示例題。
笑笑家20xx年食品支出總額占家庭總支出的55%,其他支出總額占家庭總支出的45%。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620元。笑笑家的家庭總支出是多少元?
師:例題呈現的就是生活中用到百分數的事例,請同學們自由讀題,理解題意。
1、自學指導。
(1)嘗試畫線段圖分析題意,找出等量關系。
(2)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
(3)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2、學生獨立探索解題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3、引導學生對比教材93頁的方法,梳理自己的解題思路。
4、與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5、展示解題過程。
(1)指名板演解題過程。
方法一解:設笑笑家20xx年的總支出是x元,那么食品支出是55%x元,其他支出是45%x元。
55%x-45%x=620
10%x=620
x=6200
方法二620÷(55%-45%)
=620÷10%
=6200(元)
答:笑笑家的家庭總支出是6200元。
(2)其他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
預設
生1:為什么設笑笑家的總支出是x元?
生2:“55%-45%”表示什么意思?
生3:為什么用“620÷(55%-45%)”呢?
通過自學指導學生獨立探索解題方法;給學生充分的自學空間,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解決問題后對照教材,不僅能驗證自己的解題思路是否正確,而且也完善了自己的思考過程,與同桌的交流更優化了自己的思考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篇二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5—6頁例3、例4。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旋轉變換。結合生活實際,能初步感知旋轉現象,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能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多媒體課件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情景導入
1、揭示課題課件出現:摩天輪、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引導學生觀察物體的旋轉,并感知旋轉現象觀察物體的旋轉,并感知旋轉現象由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學生感知旋轉現象,建立旋轉的表象。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這些物體是怎樣運動的。
師:剛才,同學們反復地提到“旋轉”,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旋轉”(板書課題)用語言描述這些物體是怎樣旋轉的。還可以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這些物體的旋轉。體驗旋轉現象,初步認識旋轉。
2、聯系生活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師:同學們的思維真開闊,生活中像這樣的旋轉現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轉呢?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概括出旋轉含義,并板書。師:今天咱們就從與我們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地鐘表和風車開始研究吧!風扇、陀螺、旋轉木馬、鐘表、車輪……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旋轉變換。把學生的生活語言轉化成數學語言,內化為學生的知識。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篇三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基礎上,使他們體會數學就在身邊,領悟數學的魅力,感受數學的樂趣,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要處理好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本節課通過將較大的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使學生認識到用1格代表5個數據的條形統計圖存在的意義。
1、使學生經歷動態數據的統計過程。
通過統計一個路口幾種機動車通過的數量,使數學貼進生活,讓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明白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使學生知道學習統計的必要性,并能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
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預測20分鐘后開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種車的問題,讓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的數據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感受學習統計的必要性,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不完整的條形統計圖卡片
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一段時間內一個路口車輛過往的情境,讓學生自主記錄各種車的數量。
(學生自主記錄,并匯報記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不僅是引入新課,更是激發矛盾,學生在沒有分工合作的情況下,獨自去記錄各種車的數量,表現出手足無措,因為記住了這種車又記不住另一種車,于是學生自己提出遇到的困難。這時,順勢引導學生思考: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同時記錄各種車的數量?學生經過思考,得出分工合作是最好的方法。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98頁上面的統計表。
(1)學生觀察統計表,說說有幾種車。
(2)學生分組討論是否可以把這個統計表用“1格代表2個數據”的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來。
(3)各組獨立繪制條形統計圖。
(4)說說在繪制過程中遇到了什么難題。
(用1格代表2輛車,要畫很多個格,太麻煩了)
(5)討論:如何解決上面遇到的難題。
(6)小組匯報。
生1:可以用1格代表3輛車。
生2:可以用1格代表4輛車。
生3:可以用1格代表5輛車。
……
(7)教師引導學生用1格代表5輛車繪制條形統計圖。
(學生在教材上完成條形統計圖,并在組內展示作品)
(8)全班交流,課件展示各組的代表作品。
2、分析數據,合理預測。
(1)學生觀察條形統計圖,思考:
①什么情況下用1格代表5個數據比較合適?
②哪種車最多?哪種車最少?兩種車相差多少輛?
③猜一猜,20分鐘后,這個路口開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種車?為什么?最不可能開來的是哪種車?為什么?
(2)各組學生討論上面的問題,教師巡視。
(3)各組匯報,全班交流。
3、知識拓展。
課件出示教材98頁下面的統計表,學生觀察,思考:每格代表幾個數據合適?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匯報)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篇四
納稅。課本第98頁的內容和第99頁的例5
1、理解稅收的專有名詞,會計算應納稅額。
2、建立正確的納稅觀,懂得納稅的重要性。
理解納稅的專有名詞,會計算應納稅額。
實物投影。
一、學前導入:
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說過有關稅收的知識嗎?板書:納稅。
二、展示學習目標:
理解納稅含義,懂得應納稅額。
三、討論發現:
1、什么人需要納稅?
2、為什么要納稅?
3、你認為你身邊的哪些事物是國家用稅收款投資完成的?明確:1、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都應該依法納稅。
2、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3、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
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繳納的稅款叫作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額……)的比率叫做稅率。
四、鞏固練習:
出示例5:一家飯店十月份的營業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稅約多少萬元?(多名學生板書演示)
求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就是求30萬元的5﹪是多少。即:30×5﹪=1.5(萬元)
答: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稅約1.5萬元。
五、作業安排:
課本練習二十三第102頁第
4、5題。教學內容:利率。課本第99、100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