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在濟南市長清區文昌街道的東南角上,有個不是很大的莊子叫水泉峪,就其位置來講,說是文昌街道的一個犄角旮旯一點也不為過。莊子南、東、北三個方向被青山屏列,只有向西的方向開闊平坦,仿佛一個巨大的簸萁被放置在這里。從地形上看,水泉峪孤僻影單,但從地理方位上來說,這個村子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四鎮交界處。西南方向不遠為歸德街道胡同店村,正南方向是五峰山街道的講書院村,而正東方向則是崮云湖街道的池子西村。雖然相互的距離不遠,但從一個村到另一個村,不是翻山越嶺,就是繞道行走,所以真正交往起來也不是很容易。青山傍佑的水泉峪風景優美,環境清新,由于處在三面青山的谷底,自然而然少不了泉水的恩澤,這里山泉眾多,溪流淙淙,甘甜的泉水滋養了世世代代的父老鄉親。據文獻記載,明朝中葉,郝氏先人郝文登,按明政府移民政策要求,自山西洪洞遷居長清縣城東南15里的山中建村,以村邊有山泉飲用,命名水泉峪莊。后來與北邊一步之遙的山峪莊共同行事合而為一,各取原村名的一個字,叫峪泉莊。民國初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兩村分開,復名水泉峪莊。現今的水泉峪是一個有242戶,近800口人的村莊,就其人口規模來說不大不小。由于村內的大街小巷都進行了硬化,所以走在村內感到非常的整潔和幽靜。雖然整村所處的地勢起伏不大,但高低錯落,回環往復的山村特點在這里也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在一個明麗清朗的上午,筆者和著名攝影家曹建民先生一起,驅車沿長清城區之南的丹桂路過山峪莊,最后來到了文昌街道的這個秀美村莊。順著村中一條南北方向的小街向北走,走到盡頭就是北山。然后再沿著一條或明或暗的小路向山上爬,走到這座山的半山腰,登上九級臺階后就會來到幾乎不為外人所知的水泉峪摩崖石刻造像位置了。此處為一座不大的平整小院,南面西面建有一人多高的院墻,北邊建有一座全石結構的玉璽狀房屋,長高約為3米,中間開有不到一人高的屋門,門兩邊也沒有窗戶。石屋的中間攢頂,最頂端置有葫蘆狀的塔剎。不過現在石屋的頂部已毀,攢頂已無,塔剎也早沒了蹤影。
由于屋門只有一米多高,所以只能貓腰才能進去。原以為里面仄塞狹窄,沒成想別有洞天,兩個人進去倒也比較寬敞。再觀四周才發現,這座石屋是一個罩室,主要用來保護里面石佛像免遭風雨侵蝕的。對著屋門的位置是一面由碳酸鈣石灰巖構成的山體崖壁,崖壁的中間向里被切鑿成一個半圓形佛龕,佛龕正中就是一尊高大的釋迦牟尼石佛造像。這尊石佛像高約2米,寬約1.8米,結跏趺坐,身穿通肩式袈裟,作禪定狀。身軀寬扁,頭部圓渾略長,天庭飽滿,兩頤豐腴,五官微殘,雙手做相握狀。石佛頭部后邊雕刻有桃形蓮瓣紋及團花的圓光,以顯示佛法的無邊威儀。像龕內左側題有“至元十七年(1280)三月”的文字。關于這座石佛像的雕刻年代歷來說法不一,有說唐朝的,有說宋朝的,而更多的人看到像龕內題寫的年代落款時就直接認定為元朝。但只要認真審看一下這個落款就不難發現,字跡拙劣,刻制隨意,應當屬于后人“到此一游”文化的一種。查閱長清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登記表》的內容,對這個落款認定為“當為游記”,而雕刻年代“應早于元代?!睉斦f,這份登記表所承載認定的內容還是非常準確和權威的。結合我們國家歷史上南北朝、唐朝石刻石雕的實際情況,及類似的土屋唐代摩崖石刻狀況綜合判斷,水泉峪石佛像雕鑿于唐朝的可能性較大。由于有外罩室的有效保護,這尊石佛像到現在為止,除自然風化及觀客少許污損外,保存比較完好,沒有大的損毀,這實在是一個難能可貴的事情了。但不得不說的是,這座珍貴的石佛像差一點遭受到粉身碎骨的滅頂之災。水泉峪村一位上了年紀的村民告訴筆者,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一場“破四舊,立四新”的運動擴展而來,村北山上的這尊石佛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被破掉的對象。組織者安排了十多人拿著炮錘、鋼釬上了山,而組織者沒有去,只在山下等消息。由于罩室空間小而不能進去過多的人,上山的人只好先進去幾個,等累了出來,再換撥人進去。沒成想先進去的人舉起炮錘用力砸佛頭時,堅硬的石佛頭把炮錘給彈飛了,再換撥人進去還是這樣。消息傳到山下,組織者感到再繼續砸佛像恐怕會引起傷亡事故,于是就喊停了砸佛像的行動。但“四舊”沒有破掉也無法向上面交待,于是就轉而毀壞外面的罩室。拆外罩室就簡單多了,把鋼釬插進石縫里用力一撬,砌上墻的石頭便很容易地撥下來。時間不長,一座構建精美的外罩室就被毀于一旦,石佛像也就被完全暴露在外面而被風吹日曬,雨淋雪蝕。
人們事后才知道,石佛由于是挖崖內鑿,限于角度的問題,揮起的炮錘不容易準確砸進去,加上村民實在不忍心敲掉石佛像,于是幾個掌錘的人就私下商量好,舉起炮錘落下時,角度不要正,而且更不能用力,象征性的敲一下石佛頭能聽到聲響把炮錘扔掉就行了。就這樣,石佛像躲過了大劫。再后來,村民又在原罩室被毀的位置重新修建起新的罩室。只是由于種種原因,新罩室修的要比原罩室簡陋低劣的多。
由于這尊石佛像是長清區為數不多的野外摩崖石刻,對研究古代佛教傳播、雕刻技法、造像藝術等方面價值很大,1997年11月20日,水泉峪石刻造像被當時的長清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20日,這座石刻遺址被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文保部門在佛像上空及周邊裝上了監控設施,隨時關注著石佛像的安全。而佛像院落及附近經過村民整治后,變得開闊平順,石佛也不像別處的那樣高高在上,而是讓人感到非常容易親近。人們在閑暇之余,年節時段自然少不了到這里爬山散步,上香供奉,人佛相融的局面正在變得越來越溫馨越來越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