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天堂與地獄》讀后感400字篇一
自己給自己夾食物---地獄;
用自己的筷子給別人夾食物-相互養活對方。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思。我們平常形容兩種很大差別的時候,總是說“好比天堂與地獄”。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大的差別只有那么一點點,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態度。可見,人們之間的態度很重要。
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千人糕”這樣一個故事吧;哪怕一點點也是通過許多只手作成的。你有沒有想過,你在一個森林里,沒有任何工具,也沒有任何食物,也沒有任何人理你,難道這不是地獄嗎?你能堅持多就久?
只有我們先幫助別人,別人自然會幫助你。
人人付出一點點的愛,這個世界更溫暖、幸福。
《天堂與地獄》讀后感400字篇二
從前,人本有一名子隱禪師,他身份受人敬仰。有一日,一位王侯慕名而來,向他請教佛法大義。
王侯見了白隱禪師侯,態度謙恭地問禪師:“聽人說,做善事就能上天堂,造惡業機會下地獄,但是我在人間,上不見天堂,
下不見地獄,可否禪師您顯個境界,讓我相信真的有天堂或是地獄。”
白隱禪師聽完他的話后,臉上顯現出不耐煩的樣子,接著便開口用一些話雨不斷責罵王侯。王侯聽到莫名其妙的職責,立刻滿臉通紅,火冒三丈。
正要開口還擊是,禪師隨即開口對他說:“你現在就是在地獄啊!”王侯聽見后,既有所悟,連忙跪這對禪師說:“竟不知師傅的教示,真是失禮。”
白隱禪師面帶微笑地接著說:“對了這就是天堂。”
感悟:心存惡念,即是地獄;一心向善,就是天堂
《天堂與地獄》讀后感400字篇三
自私,似乎可以說人類的一種天性。我們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我們習慣以我為中心去處理問題,然后我們越是計較自身的利益,在乎個人的得失榮辱,我們得到的往往會更少。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生存,我們生活人群之中,也就要學會為他人著想。
故事中,天堂和地獄其實沒什么區別。可為什么一樣的待遇和條件,天堂的人快樂幸福,而地獄的人卻那么悲慘?
文章最后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天堂與地獄的區別在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態度。那么: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態度是什么樣子呢?我認為和諧、融洽、友愛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基本的態度。許多簡單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們之間缺乏這種態度。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的例子有很多,就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位同學在做練習時遇到了難題,無法解決,這時,另外幾位同學過來和他一起思考這個問題,他們在收獲友誼的同時,也鞏固了自己的知識。有一句話說得好: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所以,地獄里的餓鬼,因為自私,因為心里沒有愛,在他們爭鋒搶食物的時候,也把自己推向尷尬的處境。他們也許永遠無法理解善和愛的重要,也無法體會到合作的快樂。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更是一個需要合作協助,需要愛與溫暖的社會,只有人們心間有了愛我們每個人才會快樂起來,世界才會如煙火般絢爛。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天堂與地獄,其實就在一念之間。習慣于行善,善待身邊的人,熱情地關心和幫助別人,善于合作與分享,你就身處天堂;完全只顧自己,不懂得先滿足別人的利益,甚至以傷害別人來滿足自己欲望,你就身處地獄!
《天堂與地獄》讀后感400字篇四
今天,我讀了《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的第3封,名字是《天堂與地獄比鄰》。
工作比什么都要重要。假如你在天堂里享受所有的美食,可是你沒有工作的話,你就沒有了快樂。你要是想干一件事情的話,必須要付出代價;也必須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喜歡工作才能覺得工作不是一種負擔,覺得很輕松;如果不喜歡的話,就會有很多的煩惱。
你喜歡這個工作的話,才去做;如果不喜歡的話,就不能去做,任何很簡單的事你都做不成、也做不好。
你要是工作好了之后,就會很快樂。不管多厲害,也不能有一堆人抬著轎子讓你坐在上面上山,你至少要自己先爬一段山路。
學習和工作一樣,你越覺得難,就越要努力,越要立刻去學。就象射擊一樣,你等待的時間越長,槍口就越可能偏離目標。
你想學習數學的話,你就要先有基礎,要先學會數字怎么讀、怎么念,然后才能學習加、減、乘、除法。
你工作不是僅僅為了賺錢,你要是做得好的話,會有很大的成就感。你要是在死之前,有很多奉獻的話,你就會上天堂;如果你去偷盜、或者干壞事的話,你就會下地獄。
如果你覺得什么事情都很累,你就覺得一生都在地獄里;如果你覺得做什么事情都很有興趣,你就會覺得很快樂,你就是在天堂。
《天堂與地獄》讀后感400字篇五
與朋友聊天時,常聽朋友抱怨,天天上學太苦、生活條件太差,想換一個環境……聽到最后,我只能深深感到嘆息:人啊,在面對困境時,為何總是首先選擇逃離。
記得一年前看《開學第一課》,主持人做過一個實驗,將胡蘿卜、雞蛋、茶葉分別放入清水中煮。主持人說:若將開水比喻為生活的話,雞蛋、胡蘿卜、茶葉便是人們對待生活的三種態度:雞蛋在生活的打擊下將自己封閉起來,變得很硬;胡蘿卜則是逆來順受,變得很軟;只有茶葉,它將自己融進生活,改變了對自己不利的困境,變得舒展,將自己的清香分享給了每一個人。
如今回想起來,主持人的說法,我也有些不贊同:
一個人,能改變對自己不利的環境固然好,但是,環境豈是輕易能改變的?人,畢竟不是茶葉,生活也不是開水,生活可能如開水般輕易被改變嗎?
所以說,茶葉的做法,理論上可以通過,但實踐起來是有一定難度的。
而且,在我看來,胡蘿卜的做法,其實并不是逆來順受,任人欺負,它雖然被煮得軟軟的,但那鍋開水不也成了一鍋鮮美的胡蘿卜湯?胡蘿卜不過是用另一種眼光看生活,用另一種方式奉獻自己的價值罷了。
當你用痛苦的眼光看天堂時,你會發現天堂和地獄沒有什么兩樣。
當你用快樂的眼光看地獄時,你會發現地獄也是另一個天堂。
當你無力改變你厭惡的生活環境時,你不如換一種角度去看,那時你會發現,你的處境其實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糟糕,倘若你細心地體味生活,也許,在你的生活里,陽光還是一樣在普照。
《天堂與地獄》讀后感400字篇六
“幸福”是個美好的字眼,許多人在追求它,然而,什么是幸福,每人的理解各有不同。最近我讀到一則名叫《天堂與地獄》的小故事,它讓我感慨萬千。
故事說的是:一個在地獄里待了好幾年的小鬼,因為表現出色被派到天堂。他認為天堂和地獄的樣子應該正好相反。當他來到一個沒有險惡紛爭,只有和睦祥和的地方,就覺得自己來到了天堂。然而,這個地方的守衛卻問他:“你確定這里就是天堂?”他很吃驚地問:“難道這里不是天堂嗎?”等他在天堂里轉了一圈后,他走到守衛前,確定地對守衛說:“我確信這里就是天堂!”
很奇怪吧,為什么那個守衛已經在天堂,卻還不知道這里是天堂呢?你還別說,我都有點納悶了……
過了一會,我終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如果你沒體驗過失敗與痛苦,就不會體會出幸福的味道。
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我很感慨:天堂里的那個守衛是這樣,現實生活中,我們有些同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習慣了許許多多的“理所當然”——爸爸媽媽辛辛苦苦為我們準備好衣、食、住、行的一切,而我們每天還嫌他們煩、嘮叨;老師對我們諄諄善誘、嘔心瀝血,我們卻不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反而怪老師在找我們的麻煩……
看了《天堂與地獄》這則小故事后,使我受益匪淺,它讓我知道了要珍惜眼前的幸福,要心懷感恩,要學會報答老師、父母對我們關懷照顧的恩情。身在福中要知福。
《天堂與地獄》讀后感400字篇七
我是一棵廣玉蘭樹,我生活在屬于我自己的大自然里,我覺得我是大自然中的幸運兒。
當我看見自己的葉子在慢慢的發芽時,我屏息凝視著,那是我見過最美麗的葉子,綠的那么自然,那么純樸,而背后又白的那么透明,帶著春的氣息與花競相斗艷著,漸漸的,我長大了,還是那么的綠,身旁似乎大了些,比起以前,更是富有勃勃生機。又過了幾日,我已經可以與身旁那天生就美麗的花苞一起傾聽鳥語花香了。當“第二天”
的太陽再次升起時,我已經長大了,油而滑亮,身旁的花朵也已經逐漸開放,映著淡淡的香氣。有著一種美的幻覺。“第三天”我不再美麗,龐大的身軀已經漸漸老了,看著身旁的花朵究竟凋謝,我還多少有一點安慰。如今的身體只能為我遮擋風沙了,了卻吧…… “第四天”我沒有了光彩,一陣風吹過,我飄落下來,就是如此,我結束了一生。
滿地的伙伴有大有小,有的甚至還只有嫩葉那么大,我憤憤不平,即使是結束了,我還在想著些什么,我總覺得是沒有想完的。是人類,什么都是他(她)們,弱小的生命,這說明了什么,人類的最后一滴水,將是環境破壞后悔恨的淚。
我閉上了雙眼,和我的“孩子們”一起被大火燒成煙。
此時的我又是一縷青煙,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曾有這樣一句話,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就是那青煙,在藍天上飛翔著。突然有一縷濃煙迎面飄過,十分的難受。人類破壞環境的地方無處不在,工廠里的廢氣此時正漸漸地綿延到整個生活區,我又受不了,迎面撞上一只小鳥,我與它一起掉入泥土里,又過了幾個春秋,土地上又有一棵小苗,我平生注定是一棵樹,只能用自己那微薄的力量來美化我們的家園。
《天堂與地獄》讀后感400字篇八
今天閱讀了《舍得》中養心篇部分。下面,結合《天堂與地獄一念間》一文,按3r標準,談談我的體會。
星云大師說:“天堂地獄在一念之間,只要我們將心中一念的地獄摧毀,用自己的正念在心中建設永恒的天堂,就可以使我們遠離顛倒夢想。所謂‘地獄除名,天堂有份’,何樂而不為呢?”我深以為然。
工作比什么都重要。假如說你在天堂里享受所有的美食,但如沒有工作,你可能沒有一丁點快樂。喜歡工作才能覺得工作不是一種負擔,覺得很輕松;如果不喜歡的話,就會有很多的煩惱。相反,如果你覺得做什么事情都很累,就覺得一生都在地獄里;如果你覺得做什么事情都很有興趣,就會覺得很快樂,你就是在天堂。
天堂與地獄在一念之間。天堂在人間,地獄也在人間。天堂地獄在我們的心里,心中一念善就是天堂,心中一念惡就是地獄。你愿意在天堂里呢,還是在地獄呢?若解剖自己的一念之間在想什么,就可以知道了。
我想起了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第三封信:《天堂與地獄比鄰》,在信中他告誡兒子:“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檢視一下你的工作態度,那會讓我們都感覺愉快。”這是積極的人生觀,相信每個人看了都會從中受益。
“一念之間包含所有的時空、人我對待。一念之間在時間上超越三大阿僧只劫,在空間上超越東西南北十方。”“一念之慈,萬物皆善;一心之嗔,千般為惡。”我的感悟:心存惡念,即是地獄;一心向善,就是天堂。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