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使用范圍很廣,按照上級部署或工作計劃,每完成一項任務,一般都要向上級寫報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工作設想等,以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寫報告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生活費調查報告分析篇一
調查時間:xx年7月1日
調查地點:煙臺職業學院
調查方式:調查問卷
調查群體:煙臺職業學院會計系大一400名學生
調查結果與分析:
大學生生活費調查報告分析篇二
一、調查背景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花錢更容易了,足不出戶也能消費,人們每個月的開銷也越來越大。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新興力量群體,在消費過程中,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社會前衛的潮流方向。因此,本次對在校大學生消費進行了一次調查,旨在了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以進一步了解大學生群體的生活方式及行為習慣。
二、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總的目的是為了了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及消費觀念
三、調查地點
網絡問卷調查
四、調查時間
五、調查范圍
1.地理范圍:在校大學生
2.時間范圍:
3.調查對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在校大學生
六、調查方法
網絡問卷發布調查
七、調查結果
根據本次調研的目的和調查內容,本次網絡調研活動對在校學生展開了調查,向他們發出了網絡調查問卷,一共回收了38份有效問卷。依據調查的主要目的對調查的結果進行了歸類分析,并得出了相應的結論。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一)普遍大學生平時的主要開銷都花費在伙食上
普遍大學生平時的主要開銷都花費在飲食上,只有極少數大學生將主要的花銷花費在數碼產品上。由圖一可知,有81.6%的在校大學生將花銷花費在了伙食上,僅有13.2%左右的大學生將主要開銷花費在數碼產品上。由此可見,當代的大學生們的生活費主要還是花在飲食上,服飾和日用品所占的百分比也較高分別為65.8%和60.5%,數碼產品這種價位較大的產品購買的人數極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花費主要為生活必需品。
(二)大部分大學生們在購物時最注重的是價格因素
由圖二可知,大學生在購物時最主要會考慮到產品的價格,價格因素占了73.7%,品牌因素只占了39.5%。因此,大部分大學生的消費還是比價理性的,不過也比較看重產品的實用性和外觀,這兩個因素所占百分比相同,都為71.1%。
(三)過半數的大學生在遇到錢不夠的情況都會選擇放棄購買
有57.9%的大學生想買某樣東西卻發現錢不夠的情況下都會選擇暫時先不買,只有18.4%的大學生會想做兼職掙錢再去購買,僅有2.6%的人選擇使用借貸產品先買下,由此可見,大學生的自制能力還不錯,但還是鼓勵大學生在有可能的情況下盡量自己賺錢去購買。
(四)生活費有盈余的情況下,大部分大學生選擇存入銀行
由圖四可知,有將近一半的大學生,占44%,在生活費有盈余的情況下,會選擇存入銀行,僅有15.8%的同學會拿去理財,大學生應該要學會對盈余的錢進行合理、具體地規劃,而就依目前的數據來看,現在的大學生理財的意識比較淡薄。
(五)絕大部分大學生平時的生活費都來源于父母
由圖五可知,73.7%的大學生的生活費都是父母按月寄送的,極少數大學生,占5.3%是來源于銀行貸款,靠自己兼職掙錢的只有34.2%。可以看出,大學生自己賺取生活費的占少數,經濟來源都得依賴父母。
(六)近半數的學生會在消費之前做好規劃
由圖六可知,有近半數學生認為在消費之前應該做好規劃,占47.4%;秉持能省則省這種消費觀的學生占23.7%,而抱著想買就買這種心態的同學也不少,占了21.1%,即使沒錢也要借錢去買的同學極少,只占了5.3%。相對來說,大學生的消費方式還是比較理性的。
(七)普遍大學生月平均消費額集中在800-1500元之間
由圖七可知,大學生平均每月消費金額800-1200元之間的占36.8%,而31.6%的大學生平均每月消費金額在1200-1500元之間,僅有2.6%的大學生平均每月消費金額在500元以下,月平均消費在500-800之間元與2000元以上的同學所占百分比相同,均為10.5%,而剩下7.9%的大學生每月消費平均分布在1500—2000元。
(八)大部分學生每月在護膚著裝等形象消費上花費在300元以下
由圖八可知,有將近一半的大學生44.7%每月在護膚著裝等形象消費中只花費300元以內,而在300—500之間的占了26.3%,500-800元之間的占了18.4%,800-1200元之間的占了7.9%,消費金額在1200元以上的僅占2.6%。可以看出,大學生還是比較在意形象裝扮的,每月在這方面的花費也不少。
八、結論和建議
1、大學生消費觀念比較理性。相對來說,大學生的消費觀念還是比較理性的,沒有盲目的跟風和一味的追求品牌,購物時比較看重價格,也比較注重產品的實用性,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購物習慣。在遇到錢不夠的情況下多數都會選擇放棄購買而不是非要以別的方式買下產品,這些都能看出現代大學生消費比較理性,自制力較強。
2、大學生經濟不獨立。如今,多數大學生每月開銷普遍在800-1500元之間,生活費都來自于父母給予,只有少數的大學生是靠自己兼職掙錢賺取生活費的。大學生過度依賴父母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我們應該多鼓勵大學生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兼職賺取生活費,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大學生在消費時應該要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消費。極大多數大學生對于父母的給與都是心懷感恩的,所以,大學生應該學好專業知識,找份好工作,將來回報父母,回饋社會。
九、總結
此次網絡調查僅僅是在網絡上進行調查,存在無法控制調查對象的配額的缺陷。調查對是面向在校學生,但參與此次調查填寫問卷的學生對象不均勻,多集中在大三女生這個范圍中,而且此次收集到的問卷很少,僅有38份,問卷的題型比較單一化,測度項不完整,導致此次調查分析數據與現實情況存在偏差。希望以后的調查里能夠合理分配調查對象,多派發問卷進行回收后再進行分析,題型要做到精而簡。
大學生生活費調查報告分析篇三
作為家長不要因為家庭經濟好就過于放縱孩子,讓他們從小就養成了花錢無節制的壞習慣,以及經濟方面對父母的過于依賴性。要正確的引導他們有一個正確的消費方向。
為了更清楚的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更好的把握現在大學生的消費心理以及他們自身對經濟價值觀的看法,分析他們的自己金錢的分配。
調查對象:xx省內各個大學在校大學生。
調查時間:20xx年3月14日——20xx年6月14日。
調查方式:網絡問卷。
本次調查為網上發送郵件的方式,面向不同的學校,不同年齡階段的大學生展開的調查。調查的年齡、性別、家庭情況比較隨意。共發送郵件120封,回收97封,回收率80.834%。
(一)男、女生消費的差距。
本次調查男生所占的比例為38.14%,女生是61.86%。女生的消費主要是吃飯、購物和娛樂,而男生更多的是吃飯和娛樂消費。大部分女生買東西是沒有目的性的,看到好的東西就想買,僅憑一時的沖動。經常是奶酪就后悔。相比而言,男生買東西更具理性化一點,會有目的的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二)具體的資金流向。
1、民以食為天。每個人的主要花銷還是在吃飯上面,但是不同的人每月在吃飯上也是有差距的。
2、在進入大學之前,談戀愛是不被允許的,導致了很多人已進入大學就開始了戀情。毋庸置疑,這一部分人的花銷就比其他的人多了一方面。
3、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環境變化。我們接觸的人群也在不斷變化,認識的朋友也會增加,在各種應酬和娛樂上就會有一筆不大不小的開銷。
(三)經濟獨立意識較為薄弱。
根據調查統計,我們可以發現有96.91%的大學生的生活來源都是自己的父母,僅僅只有3.09%的大學生的生活來源不是完全來自父母。
(四)對金錢的管理 意識
他們不會去關注自己的錢具體是怎么花的。在這些人群中,有80.41%的人沒有記賬的習慣,在調查的大學生中僅有27.84%的人會存錢,其中有62.96%的人每月存錢100元。存款在300元以上的為0。
通過數據的分析,發現大學生在金錢的花銷方面存在的幾個問題:
1、現在的大學生普遍沒有理財的觀念。
2、經濟不獨立,過于依賴父母。
3、沒有危機意識,不會為了以后的緊急情況存錢。
4、父母過于放縱孩子在金錢上的用度。
5、沒有一定的消費觀念。
1、作為家長不要因為家庭經濟好就過于放縱孩子,要正確的引導他們有一個正確的消費方向。
2、學校應該大力宣傳正確的消費觀,以及營造一個良好消費環境。
3、學校可以進行一些消費心理的講座,以及怎樣正確的,有價值的利用自己有限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