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論持久戰讀后感300字 論持久戰讀后感800字篇一
前言:
這幾天,我讀了毛澤東爺爺所著的《論持久戰》這篇文章,讀后使我更加懂得了毛澤東同志在抗戰初期之所以提出對日作戰要堅持持久戰,其根本原因就是從這場戰爭的性質和中日兩國、兩軍的實際情況出發而得出來的,抗戰全面爆發后,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1938年5月,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了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在這篇著作中,毛澤東分析了中日兩國的社會形態、雙方戰爭的性質、戰爭要素的強弱狀況、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否,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后的勝利屬于中國。他還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必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他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抗戰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實行人民戰爭。它對于當時國內所盛行的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走極端的論調無疑是一副清醒劑。 主要內容:
1、 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 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 闡明了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毛澤東在其著名的《論持久戰》一文中,把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喻為“犬牙交錯”的戰爭。他透徹地分析了敵我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優劣,闡述了“犬牙交錯”的幾種形態:內線與外線,有后方與無后方,大塊與小塊,局部與整體,包圍與反包圍。毛澤東同志精當地運用了“犬牙交錯”這一成語,以富有辯證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動地巧抒胸臆,使人們明白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既駁斥了速勝論,又痛斥了亡國論,使全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前途,增強了必勝信心。
在文章中,毛澤東同志多次回答了這樣兩個問題:中國會亡嗎?不會亡,最后的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速勝嗎?不能,戰爭是持久的。持久戰和最后勝利,這就是中國抗日戰爭總的,基本的規律。這一規律是通過對中日戰爭雙方的特點的全面、客觀的分析所得出來的。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全部問題的根據就在這里”,可以說,毛主席的這一席話可真是說到問題的點子上去了,這是因為,第一,日本是一個帝國主義的強國,而中國呢,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弱國;從敵人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力來說,它在東方又是第一等的,在世界上也是五、六個著名的帝國主義國家中的一個;而在當時,我們國家在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等各方面都明顯地不如對方。從這一點來說,就是日本侵華戰爭的不可避免,而中國的抗戰不能速勝的基本依據。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持指出的,在“日本方面??它是一個強的帝國主義國家,它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在東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個著名帝國主義國家中的一個。這是日本侵略戰爭的基本條件,戰爭的不可避免和中國的不可速勝,就建立在這個日本國家的帝國主義制度及其強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上面”,其次,敵人的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而我們的反侵略戰爭卻是進步的和正義的。這是日本戰爭必然失敗和中國抗戰的持久和最后勝利的主要依據。正如毛澤東同志所強調的“今日中國的軍事、經濟、政治、文化雖不如日本之強,但在中國自己比較起來,卻有了比任何一個歷史時期更為進步的因素。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就是這種因素的代表。中國今天的解放戰爭,就是在這種進步的基調上得到了持久戰和這種勝利的可能性。中國是如日方升的國家,這同日本帝國主義的沒落狀態恰是相反的對照”,是啊,中國這個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在經歷了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直至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之后,是一次比一次走向成熟,特別是蘇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更是給我們這個災難深重的國家帶來了曙光,經歷了北伐戰爭、土地革命等國內革命戰爭后,我們的黨和人民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經驗方面,更加走向成熟。同時,也鍛煉出了一批能夠為祖國的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仁人志士,這就為我們抗戰能夠取得最后勝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我們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從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戊戌維新,辛亥革命直至北伐戰爭,一切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或改良的運動,都遭到了嚴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了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我們依然是一個弱國,我們在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各方面都顯得不如敵人。戰爭之不可避免和中國之不能速勝,又在這個方面有其基礎。然而??中國近百年的解放運動積累到了今日,已經不同于任何歷史時期。??同時??(也)鍛煉了中國人民”,是啊,從救國救民的革命實踐中鍛煉出來的中國人民,必然會認識到這場反侵略戰爭的殘酷性和長期性,從而能夠更加堅定地打好這場長期的反侵略戰爭,直至取得最后勝利。
在當時,除了速勝論之外,還有著另一種更加悲觀的論調,那就是亡國論。毛澤東同志指出“亡國論者只看到敵強我弱這一特點,在實踐中,亡國論所產生的妥協傾向,什么”勉強行去,敗軍亡國”,結果和失敗主義沒有兩樣“,可以這么說,對于亡國論和速勝論,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這兩者都是十分有害的,大家可不要小看這“兩論”,它可是關系到我們能否打贏這場反侵略戰爭的關鍵,如果不能很好地來認識和克服它,那么我們的抗戰就無法順利進行,更不用說能夠取得最后勝利了。為此,為了克服“亡國論”和“速勝論”,毛澤東同志著重指出“反對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機械論的傾向,采用客觀的觀點和全面的觀點去考察戰爭,才能使戰場得出正確的結論”,是啊,唯心論和機械論是形而上學的觀點,只有深入實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也才能指導我們這場反法西斯戰爭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
現實意義
從總體上講,它是對當時重大的歷史問題的成功回答,為我們提供了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發現和揭示客觀規律,取得勝利的一般的方法論,這是我們在當前和以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必須遵循的,否則,任何事業要想取得成功,那也都將是無從談起。《論持久戰》這部著作所闡述的軍事理論,對于我們今天開展軍事科學研究,建設國防現代化,應對可能發生的侵略戰爭,都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尤其是我們現在一再強調要做好軍事斗爭的準備,這軍事斗爭的準備中,戰略戰術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關重要的。
理論價值
《論持久戰》中的許多觀點和方法,對于我們今天來說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由于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經濟實力和國防現代化的提高都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我軍的裝備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都會有著較大的差距,如果一旦發生侵略戰爭,我們在軍事裝備上仍將處于劣勢。因此,毛澤東同志關于持久戰的戰略思想和一整套具體的戰略方針和戰略戰術,并沒有過時,仍然是指導我們取得反侵略戰爭勝利的重要思想武器。不僅如此,對于今天我們所從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毛主席的這篇文章,也仍然具有其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可以說,在經濟建設方面,我們國家在建國幾十年來曾經出現過幾次大起大落,走過的道路可以說是相當曲折,究其原因,這問題的主要根節就在于沒有能夠正確認識國情,違背了客觀規律。所以,為了避免今后再出現類似的失誤,我認為,學習毛主席《論持久戰》一文中,毛主席當年科學地分析客觀事物的矛盾,根據國情制定戰略的方法,對于我們今天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來說,無疑是大有益處的。
結語
《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于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說明抗日戰爭為什么是持久戰,為什么最后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后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說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后勝利,著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于毛主席軍事思想的最好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
論持久戰讀后感300字 論持久戰讀后感800字篇二
毛澤東,提到這個名字我們很多人就會心生敬意,即使是他曾今犯下的錯誤也掩蓋不了他創下的輝煌。我們偉大的毛澤東領袖,作為新中國的之一,擁有令人驚嘆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亦懷有令人折服的文學創作能力。在那個急需有人拯救中華民族的年代,他創造了令全世界都贊嘆的軍事奇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論持久戰》等都是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留下的寶貴的軍事思想財富。
《論持久戰》明確的點出了中國與日本打的是一場持久戰——戰爭不能速勝,中國不會滅亡,最后的勝利是中國的。文中還明確指出“亡國論”、“速勝論”這些思想的錯誤性。毛澤東同志是站在一個超越了軍事的角度來對軍事行動進行表述。他的思想方向實現從政治層面著眼,再結合其特點運用哲學思想理論來進行認識,使我們能看得更加深遠更加深刻。以下就知我對其中的一些片段的認知和理解。
“抗戰十個月以來,一切經驗都證明下述兩種觀點的不對: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后者產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都是主觀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這是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講述的一段話。從中看來,我們平時看問題不能太片面也不能太極端,要學會全面的思考,而不要走兩個極端,要權衡這件事情的利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透它,從而解決這件事。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事情,有順心的也有不順心的,那些不順心的事不一定就是壞事,因為事情都有兩面性,換一個角度看,或許壞事就會變成好事,那我們面對這件事情的心情自然就會好起來,進而就能夠更好的處理這件事,做出理智,正確的決策。
“抗戰十個月以來,各種表現急性病的意見也發生了。例如在抗戰初起時,許多人有一種毫無根據的樂觀傾向,他們把日本估計過低,甚至以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輕視抗日戰爭中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他們對于“在全體上,運動戰是主要的,游擊戰是輔助的;在部分上,游擊戰是主要的,運動戰是輔助的”這個提法,表示懷疑。”這也是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段話,總有人會認不清中國現在的實力以至于對日本作出盲目的,不切實際的判斷。這樣就會影響我方的作戰力。在我們實際生活中也是這樣的,面對困難時不要過度悲觀也不要過于樂觀,這都不是面對問題的心態,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對方的實力都是失敗的隱患。只有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優點和弱點,才能揚長避短或者是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從而游刃有余地解決自己面度對的困難。
“平型關一個勝仗,沖昏了一些人的頭腦;臺兒莊再一個勝仗,沖昏了更多的人的頭腦。”平型關和臺兒莊是抗日戰爭中少有的大捷,之后幾乎就沒有打過什么勝仗,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人們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這就告訴我們:不能被一點點小小的勝利就沖昏了頭腦,我們要冷靜的面對一切。驕兵必敗,這是歷古以來的規律。冷靜分析當前局勢才是上上之策。
以上只是讀了這篇文章后的一部分感受。現在新世紀的我們,要秉承這樣的優良傳統,以高昂的精神和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學習毛澤東思想,生活態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種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論持久戰讀后感300字 論持久戰讀后感800字篇三
毛澤東,提到這個名字我們很多人就會心生敬意,即使是他曾今犯下的錯誤也掩蓋不了他創下的輝煌。我們偉大的毛澤東領袖,作為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擁有令人驚嘆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亦懷有令人折服的文學創作能力。在那個急需有人拯救中華民族的年代,他創造了令全世界都贊嘆的軍事奇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論持久戰》等都是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留下的寶貴的軍事思想財富。
《論持久戰》明確的點出了中國與日本打的是一場持久戰——戰爭不能速勝,中國不會滅亡,最后的勝利是中國的。文中還明確指出“亡國論”、“速勝論”這些思想的錯誤性。毛澤東同志是站在一個超越了軍事的角度來對軍事行動進行表述。他的思想方向實現從政治層面著眼,再結合其特點運用哲學思想理論來進行認識,使我們能看得更加深遠更加深刻。以下就知我對其中的一些片段的認知和理解。
“抗戰十個月以來,一切經驗都證明下述兩種觀點的不對: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后者產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都是主觀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這是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講述的一段話。從中看來,我們平時看問題不能太片面也不能太極端,要學會全面的思考,而不要走兩個極端,要權衡這件事情的利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透它,從而解決這件事。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事情,有順心的也有不順心的,那些不順心的事不一定就是壞事,因為事情都有兩面性,換一個角度看,或許壞事就會變成好事,那我們面對這件事情的心情自然就會好起來,進而就能夠更好的處理這件事,做出理智,正確的決策。
“抗戰十個月以來,各種表現急性病的意見也發生了。例如在抗戰初起時,許多人有一種毫無根據的樂觀傾向,他們把日本估計過低,甚至以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輕視抗日戰爭中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他們對于“在全體上,運動戰是主要的,游擊戰是輔助的;在部分上,游擊戰是主要的,運動戰是輔助的”這個提法,表示懷疑。”這也是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段話,總有人會認不清中國現在的實力以至于對日本作出盲目的,不切實際的判斷。這樣就會影響我方的作戰力。在我們實際生活中也是這樣的,面對困難時不要過度悲觀也不要過于樂觀,這都不是面對問題的最好心態,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對方的實力都是失敗的隱患。只有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優點和弱點,才能揚長避短或者是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從而游刃有余地解決自己面度對的困難。
“平型關一個勝仗,沖昏了一些人的頭腦;臺兒莊再一個勝仗,沖昏了更多的人的頭腦。”平型關和臺兒莊是抗日戰爭中少有的大捷,之后幾乎就沒有打過什么勝仗,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人們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這就告訴我們:不能被一點點小小的勝利就沖昏了頭腦,我們要冷靜的面對一切。驕兵必敗,這是歷古以來的規律。冷靜分析當前局勢才是上上之策。
以上只是讀了這篇文章后的一部分感受。現在新世紀的我們,要秉承這樣的優良傳統,以高昂的精神和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學習毛澤東思想,生活態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種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論持久戰讀后感300字 論持久戰讀后感800字篇四
《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主席于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全文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說明抗日戰爭為什么是持久戰,為什么最后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后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說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后勝利,著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今日拜讀,果然是真知灼見,見地非凡。雖然是針對國家宏觀大勢的著作,但也可作為指導個人應對當下生活的指南,現將自己的感觸記錄如下。
一、理智認清形勢,準確自我定位
《論持久戰》這篇經典文章,最偉大的地方在于:它是在抗日戰爭初期寫成并發表的,卻準確地與日后抗日戰爭的歷史完全對應,甚至可以說是抗日戰爭的總結報告。這正體現毛澤東主席對中外我敵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情況準確把握,對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的清醒認識。
抗戰初期,日寇來勢洶洶,兩國綜合國力差距極大,國民政府的主力部隊接連戰敗。危局之下,人心惶惶。少有人能對時局有清醒的認識,種種奇談怪論不脛而走。認為中國經濟、科技、軍事力量均不及日本,戰必敗的“亡國論”固然很有市場;不切實際地認為依靠外國,可以迅速戰勝日本的“速勝論”也有聽眾。在這種形勢下,毛澤東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抗日戰爭是場持久戰,透徹地分析了敵我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優劣,闡述了“犬牙交錯”的幾種形態:內線與外線,有后方與無后方,大塊與小塊,局部與整體,包圍與反包圍。使人們明白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既駁斥了速勝論,又痛斥了亡國論,使全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前途,增強了必勝信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認清別人的優劣長短固然不凡,可以正確定位自家的才能心性也是了不起的本領。能夠從紛亂復雜的諸多信息中剝離出正確有價值的信息,進而做出清晰的分析,得出合理的結論,足見毛澤東主席的才華非同尋常。
有人曾經說過,社會有如一條河流,人如同河中的魚兒。大多數魚只能隨著河水的流動浮沉不定,不知前途如何;偶爾有一兩條魚兒奮力躍出水面,短短瞥見前路方向,雖短期能獲益匪淺,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真正的智者應當致力做河上的水鳥,河流的走向,魚群的游動,均可默然于胸,這樣才能進退自如,走向成功。
二、計劃具體細致,切實可行
抗戰初期,大部分人認為應當用深溝高壘、層層設防、專靠防御工事的陣地戰,依靠正面決戰來抗擊日寇。這種觀點看上去慷慨激昂,可忽略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抗戰初期,我國軍民雖英勇作戰,浴血殺敵卻無法取得戰局的主動,原因就在于具體戰術計劃不符合實際。
毛澤東主席認為抗日戰爭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御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主要的是運動戰,而以游擊戰和陣地戰輔助之;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攻戰。提出并著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為人民指明了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
現代社會信息資訊發達,各種成功“秘籍”比比皆是,初讀起來,滿篇皆為大道理,頭頭是道,只要照做,成功似乎已在眼前;細品之下,才發現都是紙上談兵,最關鍵的執行計劃往往避而不談,還美其名曰:靈活機動。讓人不覺想起,舊日封建王朝,統治者懼怕百姓造反,講授兵法的書籍不但嚴格控制傳播,而且將其中關于軍隊管理的具體措施——士氣的激勵、戰士的訓練、陣法的布置等內容全部刪去,只留下籠統的大道理,于是造就了大批紙上談兵之徒。
如果將戰略決策比作要攀登山峰,那么戰術就是登山的具體計劃,例如從山的哪一面上,中途要在何處修整,登頂后是立即下山還是略作調整再撤等等。制定計劃時考慮要周到,計劃越具體,越符合實際情況,成功幾率越大。
三、統一思想,堅決落實
再好的計劃也是需要執行者來落實的。計劃越宏大越具體,參與執行的人也越多。如果不能讓執行者群體統一思想,那么計劃被執行的力度也是要打折扣的。而一件事的成功幾率與做事的人的執行力度息息相關。《論持久戰》中體現出的戰略思想固然偉大,我黨能夠嚴格按照計劃落實執行的力量也不可小視。通過歷次整風運動,高度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在嚴酷的戰爭考驗,鑄就了一批批忠誠的無產階級戰士;根據時代形勢的發展,靈活的調整政策,打造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這些都為我黨領導抗日戰爭乃至全中國解放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古人常說:知難行易。其實,對一個普通人而言,制定計劃固然不易,能夠認真去做,保證計劃能夠不打折扣地執行,在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靈活機動地調整方法,無論遇到何種困難,始終不放棄希望,奮斗不止。才是接近成功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