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品德與社會教案篇一
1、知道學生干部應通過選舉產生,了解民主選舉的一般程序。
2、懂得選班干部的標準和干部的職責。知道人人都有選舉權,選舉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當干部只有為大家服務的責任,沒有特殊權利。
1、《少先隊隊章》
2、多媒體
3、直尺列表
1、我喜歡的小干部
1)參照教材第23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五年的學校生活,說一說自己喜歡什么樣的干部,并寫在黑板上。
2)根據大家的發言,全班同學交流、研討:什么樣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歡的,應以什么標準來選干部?并說明理由。
2、模擬活動:假如我當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每個同學結合班里的初階,寫一篇“假如我當班干部”的“競選宣言”。
2)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競選宣言”。
3)小組推薦代表在班上進行發表對他們的“競選宣言”提出質詢。
4)全班評出最佳“競選者”。
師:同學們,我們是在紅旗飄飄下成長的少年,在學校的陽光下,我們加入了光榮的少先隊組織。我們的小隊,中隊每期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使大家受益匪淺,終身難忘。我們的每次活動,都離不開隊干部的精心組織和安排。那么,少先隊干部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話題——怎樣選干部。
1、多媒體出示插圖,指導觀察。
2、學生自學交流。
3、師小結:選舉的一般程序:
個人自薦——隊員推薦——隊員無記名投票——兼票員統計票數——公布選舉結果
4、為什么要這樣選干部呢?可不可以老師自己指定?
出示隊章的有關內容,看看少先隊章是怎樣規定的?
5、我喜歡的小干部是怎樣的人?
討論:談談自己選干部的標準?
(1) 結合自己學校的學習生活,把你喜歡什么樣的干部寫在黑板上。
選干部的標準
對的打√ ,錯的打х
(2) 根據學生發言,全班交流。
討論:什么樣的干部是大家喜歡的?應以什么標準來選干部,并說明理由。
(3) 在干部選舉中,我們每個同學都有選舉和被選舉權。我們怎樣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呢?
學生交流選舉中可能遇到的現象。
如:投選票…… 不公平,不公正
憑關系…… 不公平,不公正
投自己…… 可以
這些同學是否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
你們在選舉班干部時是怎樣做的?你們對干部選舉有和建議?
同學《干部輪崗大家談》,按下列條件全班同學分類站列。
“贊同輪流當干部”:
“贊同選舉產生干部”:
“其他條件的”:
用民主的方式推選一人發言,引導思考:“輪流當干部”和“選舉產生干部”的利和弊。
師:我們的班干部是全班同學通過民主選舉出來的,他們辦事公正,有能力,有責任心,他們擔當了班級小主人,老師小助手的作用,功不可沒。那么,當干部究竟是為了什么呢?
1、首先看看課文中這些同學的發言,列表分析。
當干部可以管同學……
當干部是幫老師做事的……
當干部是多為同學做滿意的事………
當干部可以保送讀書……
分析以上列表是否對集體,對大家有利。
2、你認為當干部是為了什么?列表說明。
3、小結:
當干部的動機要正確,當干部不是為了實惠,而是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次為大家服務和鍛煉的機會。
4、當上干部,怎樣履行自己的職責呢?
出示多媒體:文中的圖文,討論分析。
(1)我們是好朋友,忘記寫了,就通融通融吧( ),不講原則
(2)怎么那么兇,不就是個中隊長嗎?( )
(3)體育委員,我們幾個女生想借一下乒乓球拍,班里就一副,既然歸我保管,我要先玩( )。
(4)為大家,班干部沒有特殊權利。( )
小結:班干部是大家選舉的,只有為大家服務的職責,沒有特殊的權利。
1、 請班級干部談談自己當上小干部后的想法和做法。
2、 我了解的一些干部的想法和做法。(不涉及姓名)
3、 每人給自己班級的干部寫一段話,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稱贊,鼓勵等。親自送給班干部,相互交流。
(1) 在大家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每個同學結合本班實際,寫一篇“假如我是班干部”的“競選宣言”
(2) 在組內交流。
(3) 小組推薦在班上演講,全班同學針對他的“競選宣言”提出意見和咨詢。
(4) 評出最優“競選者“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备刹烤褪腔疖囶^,充分發揮干部的作用,認真履行自己干部的職責,就能鍛煉自己,健康成長,從小當好小主人,把自己培養成為全面發展,名副其實的合格人才。
品德與社會教案篇二
學習從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斷、理解和解決問題。
在與他人的交往互動中,嘗試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問題。
學會積極樂觀地思考和對待事情,學會寬容、欣賞他人,做一個快樂地兒童。
:引導孩子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學會理解和寬容。
:三課時
了解學生在生活重地困難和煩惱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一起做游戲,共同完成一項工作,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發生過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嗎?
:假如我們換角度想一想,結果會怎樣?同學們進行討論。
討論后同學們說說自己的意見。
教師引導學生從討論中明白從他人的心情、感受和想法出發。采用換位思考的判斷和選擇方式。
:紙、剪刀、筆、膠水或漿糊等
:學生畫出情緒化的臉部表情。
討論:
a、什么時候你感到驕傲?(高興、憤怒、悲傷、孤單等)
b、你怎么知道他人感到悲傷。(生氣、尷尬、悲傷、孤獨、厭煩等)
:學生回憶同學交往中遇到的快樂事與傷心的事,并能講述當時的心情。
:我們在生活中應尊重同學的選擇,了解別人的心情和感受,相互包容和理解。
活動目的:引導孩子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思考怎樣對待別人的過失和失誤。
講述圖上的事例:李勇的媽媽下崗了,同學們議論紛紛。李勇心里是什么心情?當同學們幫助他,他為什么不高興?
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立場,體會李勇的心情和感受。
1、當自己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煩時,自己希望別人怎么對待自己?
2、如果別人在旁邊議論自己,自己會是怎樣的感覺?
品德與社會教案篇三
1、感受誠信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聯系。
2、以誠信為標準分析和評議身邊的各種行為現象。
3、思考失去誠信可能帶來的后果。
了解學生上次家庭作業完成的情況。
請幾個學生發言,談談對上一節課家庭作業中“進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1、教師朗讀教科書第7頁上方的課文。
說明:前面兩個課題中所學的內容,畢竟在生活中不是經常發生,而是比較特殊的事情。實際上,正如課文中所說,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誠信問題。今天學習的內容,就是從我們身邊的一些小事開始的。
2、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7頁的幾幅插圖及說明文字,展開自由討論。
3、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討論:你遇到過這樣的或類似的事情嗎?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請學生自己閱讀并且思考教科書第8—9頁中的內容,然后自由討論,要求每個學生的發言要結合第8—9頁中的一項內容。
思考及討論主要圍繞以下題目展開:
1、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2、這樣的做法,給自己帶來了什么?
3、這樣的做法,給別人帶來了什么?
4、這樣的做法,給社會風氣帶來了什么?
教師用教科書上“誠信是做人的核心,誠信是做人的根本”這句話進行,鼓勵每個學生做一個誠信的人。
品德與社會教案篇四
1、知道超市與其他購物場所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2、學習比較對照的方法。
教師事先準備有關超市與其他購物場所相同點與不同點的概括,并把要點寫在大紙上
1、導入。請學生閱讀書68~69頁。提問:“超市還有其他的名稱嗎?同學們都去過超市嗎?喜歡去那里嗎?經常去嗎?”學生就圖畫和教師的問題自由發言。
2、小組討論。教師布置任務并進行引導:“和其他的購物場所相比,超市有什么特點?有那些地方和其他的購物場所相同?有那些的地方與其他的購物場所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對超市進行專門的研究。“
3、將學生分小組。提醒學生要分別記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推選發言人。
4、全班交流。各個小組想全班介紹討論的結果,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5、探究活動。教師肯定學生的討論結果,然后促使自己事先準備好的額概括要點,說明自己也進行了觀察和比較。和學生一起將其與黑板上說列出來的討論結果進行對比。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有些地方自己沒有發現?”
既要可定學生的成績,更要肯定他們的思考。
根據小組和全班討論的結果,完成書70頁“我的新發現”。
品德與社會教案篇五
1、了解記錄學校周圍地區的方法,了解如何通過小組合作正確地用方位將社區調查的記錄在區域平面圖上。
2、了解安全生活應注意的問題
1、與一、二年級的教師練習
2、為學生準備畫草圖需要的白紙。
1、導入。請將上節課出來的調查記錄繪制成草圖。
2、布置新任務。請學生閱讀書48~49頁,并說明:樂樂他們在調查過程中還想到了小弟弟、小妹妹,并把有關小弟弟、小妹妹生活的問題做了特別的說明。今天,我們也要做同樣的事情。
3、小組準備。畫草圖,為提醒小弟弟、小妹妹做準備。將提醒小弟弟、小妹妹的事情挑出來制作成文字或圖畫宣傳品。
4、教師??隙▽W生所畫草圖及為小弟弟、小妹妹所做的提醒。
5、布置作業:將自己為小弟弟、小妹妹制作的文字或圖畫宣傳品送到低年級課室,并向他們做簡單介紹。
品德與社會教案篇六
1、認識幾個有關溫度的概念。
2、通過對有關溫度統計的認識,感受祖國的博大。
3、了解不同氣候環境下人們的生活習慣。
:一個課時。
請同學們先閱讀一下書本16~17頁的內容,并和同桌討論一下這兩幅統計圖表示什么
如:
我國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在那里最多的呢降雨量最多,最少是什么意思呢……
我國年平均氣溫最高的是在那里年平均氣溫是什么意思呢……
:為什么我國一年中氣溫最高的地方不是在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呢(學生討論并發言,教師適當指導。)
了解不同溫度地區的人的不同生活習慣。
品德與社會教案篇七
1、知道應當認真執行集體中經大家民主決策出的行動計劃,這是自己的責任。
2、學會管理自己,形成主動管理自己和參與校內各項工作的意識。
3、能根據自己的特點,愿意并主動為集體做力所能及的事,服務。
集體討論的時候,我們有積極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和義務,經過民主決策訂出的行動計劃,我們也有遵照執行的責任。
四課時
1.回憶一年中班級、學校、少先隊組織了哪些集體活動,自己參加了其中哪些活動?沒能參加哪些活動?沒參加的原因是什么?
2.說一說自己參加活動有哪些體會?
你對三位同學在一次集體活動中的表現滿不滿?
組織討論
1.三位同學說得有道理嗎?
2.集體做出的決定,是不是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為什么?
集體討論的時候,我們有積極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和義務,經過民主決策訂出的行動計劃,我們也有遵照執行的責任。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愿意為集體服務嗎?
1、書中幾位同學為集體做事的情景.
2、在集體生活中,出集體組織的活動外,還有哪些讓我們參與的渠道?自己參與過其中的哪些工作?
3、小組交流:班級、學校的哪些事情可以由我們直接參與?自己參與過哪些事情?有什么收獲體會?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我們可以參與的事情:
我們參與的體會:
我們參與的經驗:
我們還需要改進的地方:
說說自己的收獲。
1、他們在自我管理中做了哪些事?
2、想想說說:如果是你,你會做嗎?
學校或班級生活中還有哪些現在沒人管或是老師在管的事情,可以由我們自己來管?
聯系實際說說,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進行自我管理?
1、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實際,給自己尋找一個合適的崗位。
2、說說你怎樣來履行職責?
1、看到同學打架,周圍的人該不該管?
2、發現問題后該怎么辦?
從自身或別人的經歷中,你認為集體中類似的“閑事”還有哪些?該不該管?為什么?
在集體生活中,我遇到過哪些“閑事”?是怎樣等待的?有什么體會?有哪些經驗或教訓?
學校,班里有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管一管,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出面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向老師反映等。作為學校和班級的小主人,多學校的事情,可不能分分內和分外。
品德與社會教案篇八
1.提升在集體中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2.嘗試自己處理和解決班級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3.強化自覺遵守班級規則、學校紀律的意識。
1.導入。教師引導:“作為集體的一員,同學都愿意為集體做好事,但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試著解決這些問題?!?/p>
2.閱讀與討論。教師引導:“今天,我們不僅要解決教科書中‘紅領巾信箱’中提到的問題,還要打開我們班的'‘心里話’信箱,并在下節課召開‘我的心里話’發布會。讓我們先從教科書中樂樂所在班級同學的來信開始吧!”
教師請學生分別朗讀教科書第5~6頁上同學們的“苦惱”,然后請學生以自由發言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看法,并聯系實際談談體會。教師可以適當加以引導,使學生懂得在班集體中,同學間應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理解、互相幫助。
3.小組探究。教師拿出課前搜集到的同學中的“心里話”,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并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也可以讓各個小組閱讀事先準備好的故事,并做好向全班介紹的準備。教師在巡視學生的討論時,應特別注意幫助學生思考解決辦法的妥當性。
4.教師。督促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為下次的發布會做好準備。
1.以小組為單位,繼續為“心里話”發布會做準備。
2.全班交流。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說說“心里話”,并根據小組的討論結果,說說解決的辦法,同時引起全班學生的討論與交流。
3.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和。